那些年,消失的航空公司

2020-08-26 民航之翼

兩天前,翼哥寫了一篇(點擊:中國為何還沒有航空公司倒閉?)《的文章,引起網友們的熱議。


當然,各地都有哪些航空公司,也進行了分析。(這些省還沒有航空公司!)


翼哥認為,實際上從過去幾十年的經驗也可以看出,這麼多年來,國內真正破產最後倒閉的航空公司沒幾家。


也有網友提出來了,東星航空不是破產了嗎?


當然是,不過東星航空的情況較為複雜,當初方案由國航來重組,只不過東星方面後來不願接受國航整合,最終破產清算。


不過,我們回過頭來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航走過的路程來說,成就當然無限輝煌,不過其中也有許多曲折之處。


如果看中國的航空公司走過的路程,更加曲折,也經歷了許多挫折。


從1985年我國第一家航空公司(有人認為是廈門航空、有人認為是雲南航空)成立以來,我國的航空公司已經走過了35年的道路,其中許多航空公司通過自身發展、整合、壯大,一步步走到今天,也成就了中國民航的今天。


同樣,航空公司也經歷了四輪組建熱潮。


第一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了第一輪組建航空公司的熱潮。1985、1986年間,各地宣布和要求成立航空公司的有30多家。


第二輪:1992年至1994年,興起了第二輪籌建航空公司熱潮。這期間民航局共批准籌建航空公司10多家。


第三輪:2004年至2006年,湧現第三輪興辦民營航空公司的熱潮,這一段時期,首次出現了民營航空公司。這段時間,共有10多家航空公司成立。


第四輪:2014年至2016年,第四輪組建航空公司的浪潮湧現,這段時間也成立10多家航空公司。


所謂生死輪迴,有生就有死。


既然有組建航空公司的熱潮,那麼也就有航空公司消亡的過程。


組建航空公司的熱潮一般都是在民航業形勢不錯的情況下,民航局放開組建的大門,各地一擁而上,這四輪興辦潮,情況都差不多。


同樣,航空公司的消亡往往都是民航業形勢低迷的時候,特別遭遇較大的外部危機的衝擊下,與此同時又有國家大的政策推動,出現大重組、大兼併、大整合。


比如2002年的民航大重組,2008年的金融危機衝擊後航空公司的破產、整合。


因此,在這35年間,也消失了很多航空公司。


下面就跟著翼哥的步伐,一起來回顧35年間,消失的那些航空公司。


翼哥以為,這些航空公司消失的原因主要分以下幾種情況:


1

被兼併重組的航空公司


2002年的民航大重組就消失了許多航空公司。


1.雲南航空



中國雲南航空公司成立於1985年,當時叫雲南省航空公司,由民航成都管理局和雲南省政府的雙重領導,是中國民航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


1992年,更名為中國雲南航空公司。


當時雲南航空公司和雲南省內機場是一家,因此還管理著雲南省內8個機場。


翼哥記得上學時,學校有個外教曾對我們說過,他認為當時中國最好的航空公司。


後來工作時,大家都很羨慕雲航的同學,一是收入高,二是福利好,三是在昆明地位高。


當然,雲航盈利水平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雲南省內航空公司只能由雲航一家飛,我還記得查昆明至西雙版納的航線,一天十幾班,幾乎班班爆滿,且不打折。


這十幾班裡除了一班是新華航空執飛的,其他均為雲航執行。


2002年,雲航被東航重組,成為今天的東航雲南公司。


2.武漢航空



武漢航空公司,成立於1986年4月2日成立,總部在武漢市王家墩機場。


2000年的一次重大飛行事故重創了武漢航空。


2002年武航被東航收購整合,關於東航收購武航詳情,(請點擊:民航往事:武航引來「四大天王」)


3.西北航空



中國西北航空公司成立於1989年12月6日,總部設在中國西安,曾用IATA代碼「WH」。


1987年民航體制改革,之後成立六大骨幹航空公司,西北航就是其中之一。


翼哥剛工作時,大家都開玩笑將西北航的機尾的飛天標識稱為肉夾饃,確實非常形象。


當時西北航虧損較為嚴重,曾有人說也許會被美西北收購,沒想到美西北最後也消失了。


2002年,東航兼併西北航空,此後成為東航西北公司。


4.南京航空


南京航空成立於1994年,運營運7飛機。


後來西北航空收購了南京航空的控股權,將BAE146飛機交與南京航運營。


2002年,東航兼併西北航,南京航與東航江蘇公司合併。


5.長城航空



長城航空公司成立於1992年,當時總部在重慶,由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籌建。


1997年3月,總部遷至寧波。


2001年6月,東航收購長城航空,成為東航寧波分公司。


此後,東航寧波分公司成為東航浙江分公司。


此外還有一家長城貨運航空也被東航旗下的中貨航收購。


6.中國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53年。


1987年,民航體制改革,成立了中國通用航空公司,總部幾經變遷,陝西、北京、長治,最終定在太原。


1997年,東航兼併通用航空,以此為基礎成立了東航山西分公司。


7.中原航空



中原航空公司成立於1986年5月,為河南省地方航空,總部在鄭州。


1998年,受金融危機衝擊,中原航空遭遇虧損。


2000年,南航兼併中原航空,以此為基礎成立南航河南分公司。


2013年,以南航河南分公司為基礎而建,南航與河南地方組建了河南航空公司。


8.新疆航空



中國新疆航空公司組建於1985年,和雲南航空公司一樣,都是是民航總局直屬航空運輸企業,總部在烏魯木齊市。


另外和雲南航空一樣的是,航空公司和機場是一家,同時管理新疆區內11個機場和航站。


2002年,民航大重組,南航兼併了新疆航空,成為南航新疆分公司。


9.北方航空



中國北方航空公司成立於1990年6月,民航總局直屬六大骨幹航空公司之一,總部瀋陽。


並在三亞合營北亞航空公司,在黑龍江合營天鵝航空公司。


2002年,南航重組北方航空,成為了南航北方分公司。


10.北亞航空


北亞航空成立於1994年,由北方航空與三亞地方政府合資共建。


因南航合併了北航,北方航空持有的北亞航空股份由南航接手。


至2003年,北亞航空7架MD-82飛機,年運載旅客80多萬人次。


2004年,北方航空三亞公司更名為南航海南有限公司,三亞市政府將其所持有的股份轉讓給南航集團。


11.天鵝航空


天鵝航空成立於1993年,總部在哈爾濱。


1997年,北航黑龍江分公司與天鵝航空聯合組建北航天鵝航空公司。


後因民航重組,北航併入南航。


2004年,民航總局批准註銷北航天鵝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並同意恢復南航黑龍江分公司運營。


12.西南航空



時至今日,很多人只知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不知我國也曾有過一家西南航空公司。


中國西南航空公司成立於1987年10月,總部在成都。


2002年,民航重組,國航合併西南航空公司,將其改為國航西南分公司。


正是因為國航西南分公司強大的底蘊,直至今日,其仍然牢牢佔據成都雙流機場的市場份額頭把交椅。


13.中航浙江



中航浙江航空公司成立於1986年7月,由東航與浙江公司合營,原名為浙江航空公司。


1990年1月,浙江航空移交民航總局,民航總局委託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管理。


1996年8月,中國航空公司收購了浙江航空公司,並改名中航浙江航空公司。


因2002年,民航重組,國航與中航合併。


2004年,中航浙江航空合併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


翼哥記得剛工作那會兒,每次見到中航的飛機上大大的「中」字都引起我強烈的好奇心,因為他的標識確實與眾不同。


14.福建航空


福建航空公司成立於1993年8月,總部在福州。


不過很快,1994年1月,福建航空交由廈航經營管理,福建航空公司成為廈航全資子公司。


15.新華航空



新華航空公司於1992年8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北京,運營基地在北京和天津。


1998年10月,併入神華集團。


2001年,海航股份、神華集團和海航集團對新華航空進行重組,更名為新華航空有限責任公司。


2002年,新華航空總部搬到海南省海口,並與海航實行了實施了合併運行。


翼哥上學時經常能看到新華航空的飛機。


據說新華航空很牛,國家計委曾有股份在裡面,我們知道國家計委就是現在發改委。


所以前文曾說道昆明到西雙版納的航線,本是雲南航空獨飛航線,但新華航空能飛一班,可見新華航空的牛氣之處。


16.山西航空



山西航空前身是山西省航空公司,成立於1987年,原為通用航空。


1997年3月,開始客運航班飛行。


2001年7月,山西省航空、海南航空集團、長安航空重組成立山西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成為海航旗下企業。


2002年10月,山西航空與海航合併運行。


時至今日,當我們回顧這些重組兼併,主要是三大航主導,其關鍵的原因也是2002年由上而下的民航大重組。


這些被兼併的航空公司基本消失了,公司名稱被註銷,主體也不在存在,民航方面的獨立承運資格同時也被註銷,絕大多數轉變成為了三大航的分公司。


這些公司基本上是20世紀80、90年代成立公司。


東航兼併的公司最多,有6家,分別為雲南航空、西北航空、通用航空、長城航空、武漢航空以及南京航空。


南航其次,有5家,分別為北方航空、新疆航空、中原航空、北亞航空、天鵝航空。


海航,有3家,分別為長安航空、山西航空、新華航空,不過長安航空如今又申請獨立承運資格,因此,不能算消失。


國航,有2家,分別為西南航空、中航浙江。


個人認為,兼併重組的公司越多,往往包袱越大,這也許是當初東航為何從國內最優秀的公司一下子逐漸拖累成為2008年前後的問題重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被收購更名的航空公司


與上述業已消失的航空公司想比,那些被收購併進行更名的航空公司顯然要幸運得多。


雖然公司名稱發生變化,但畢竟公司的法人主體還在,獨立承運資格還在。


那麼到底有哪些公司被收購且更名呢。


1.鷹聯航空



鷹聯航空是我國第一批民營航空公司。


2004年,民航局放開民營資本進入民航業大門後,各路民營資本蜂擁而至。


鷹聯航空與奧凱航空爭相成為國內首家民營航空公司。


最終,鷹聯成為中國第一家獲得民航局批准籌建的民營航空公司。


2004年2月開始籌建, 2005年7月正式開航,總部在成都。


2008年,民航大虧損,鷹聯航空舉步維艱。


2009年,鷹聯航空被川航兼併,由民營成為國企。


2009年10月,中國商飛、川航集團、成都交投三方對鷹聯航空進行重組。


重組後,鷹聯航空股本金由3億元增加至6.8億元,各方持股比例分別為中國商飛48%、四川航空40.97%、成都交投11.03%,中國商飛成為大股東。


鷹聯航空更名為成都航空。


此後,成都航空成為國產ARJ飛機的主要運營人。


2.東北航空



2006年2月28日,民航局批准東北航空籌建。


2007年11月8日東北航空首航。


和鷹聯航空一樣,剛運營不久就碰上了2008年這個中國民航歷史虧損最嚴重的一年,東北航空很快就陷入困境。


2010年,川航集團對東北航空投入4億元資金,成功控股東北航空97%的股權,瀋陽中瑞投資持有另外3%的股權。


2010年,四川航空與河北冀中能源集團合作,重組東北航空,東北航空更名為河北航空。


2010年6月29日,河北航空註冊資本增至18億元,河北航投(冀中能源)、川航集團及瀋陽中瑞,分別持股95.4%、3.83%及0.77%。


2014年10月,廈門航空出資7.49億元收購河北航投和川航集團所持有的河北航空99.23%的股權。


2020年4月28日,瀋陽中瑞將股權轉讓給了廈航,河北航空也成了廈航的全資子公司。


3.龍浩航空


中原龍浩航空前身為廣東龍浩航空,成立於2016年5月。


2017年3月29日正式投入運營。


2019年6月,由河南民航發展投資公司注資收購,更名為中原龍浩航空有限公司。


3

被破產清算的航空公司


被收購更名的航空公司要幸運,但還有比重組為分公司更不幸的航空公司,那就是徹底破產清算。


1.東星航空


2005年5月16日,民航局批准東星航空籌建,是第4家獲準籌建的民營航空公司,也是華中及中南地區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


總部設在武漢。


2006年5月19日東星航空首航武漢—上海航線。


一直以來,東星航空之所以被高度關注,就因為有個特立獨行的創始人蘭世立。


東星航空還未起飛時,蘭世立就與空客、通用籤下了120億元的飛機訂單,一時間,蘭世立和東星的大名傳遍大江南北。


在2008年,東星航空同樣受到嚴重衝擊。


因為東星航空發展速度過快,這時候已運營9架飛機,債務壓力非常之大。


據媒體報導,由於東星航空拖欠中航油方面大量油款,對方提出「不見現金不加油」,有一段時間,東星的飛行員不得不用鐵皮箱子裝著現金飛行。


2009年初,在多方撮合下,國航準備收購東星航空。


2009年1月7日,《關於收購東星航空的意向性協議》在武漢籤訂。


後來,蘭世立反悔。


2009年3月,通用電氣等6家公司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申請,要求對東星航空進行破產清算。


2009年3月14日,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決定暫停東星航空公司航線航班經營許可。


最終,東星航空破產清算,其創始人蘭世立也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4年。


2.鯤鵬航空


鯤鵬航空公司是深圳航空和美國支線航空公司——梅莎航空集團合資的支線航空公司。


深圳航空(51%股權)、平山有限公司(25%股權)和山嶽信託公司(24%股權)三方共同出資5億元人民幣建立的支線航空公司。


2007年5月正式成立,2007年10月開航投入運營。


初始總部和主運營基地設在西安。


2009年7月總部從西安遷往鄭州。


2009年9月更名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


2010年8月24日,河南航空E190型支線客機在伊春發生空難。


2010年8月恢復原有企業名稱。


最終,該公司被破產清算。


3.翡翠航空



翡翠航空是一家貨運航空公司。


2004年,翡翠航空開始籌建,註冊資本3000萬美元。


深圳航空、漢莎航空、德國投資與開發有限公司分別佔股51%、25%、24%。


2005年9月,剛剛成立的翡翠貨航宣布出資13.1億美元,向波音公司訂購6架波音747-400ERF貨機。


2006年,翡翠航空迎來了其第一架747貨機,註冊號為B-2439。8月5日,翡翠航空第一個航班從深圳寶安起航,飛往荷蘭阿姆斯特丹。


2008年,翡翠航空運營6架B747飛機,在國內貨運航空公司中,規模也是首屈一指。


不過此後收到金融危機衝擊。


2011年12月31日起,翡翠航空停止運營。


2012年,翡翠航空提出破產清算。


截至2012年1月31日,翡翠航空總負債43.87億元,其中銀行負債34.5億元。


翡翠航空主要資產就是飛機。


從2015年開始,翡翠航空自由的三架飛機開始線下拍賣。


2015年10月首次拍賣時,這三架飛機標價總額達13.2億人民幣。


經過6次流拍後,只好開啟大甩賣模式,B-2422、B-2423以3.2億的價格賣給順豐公司,B-2421出售給以色列CAL貨運航空。


4. 友和道通



同樣,友和道通航空也是一家貨運航空公司,成立於2008年4月,總部在武漢,是一家民營企業。


初期引進國貨航 的三架B747-200F全貨機,於2011年4月正式投入運營。


2016年4月開始運營A300全貨機。


因經營困難,2019年10月起,暫停運營。


友和道通尋找多方重組,但難度較大,目前已有多家債權方起訴友和道通。


最終走破產清算的可能性較大。

4

股東變化的航空公司


當然,最幸運的那些仍然在持續發展並得以壯大的航空公司。


不過,許多航空公司也發生了股權變化。


民營航空方面:


1.奧凱航空


2005年3月奧凱航空成功首飛,成為國內首家飛起來的民營航空企業。


成立不久,奧凱航空開始了股東變化之路。


2006年,奧凱航空的實際控制權轉至均瑤集團手中,王均金任董事長、法人代表。


2010年,大田集團出資5億元收購奧凱航空100%股權,王樹生任奧凱航空董事長、法定代表人。


2019年3月底,奧凱航空的大股東華田投資的股東發生變更,背後有央企華電集團和中國遠洋的影子。


2.青島航空


2013年6月,南山集團、青島交通發展集團、山東航空聯合組建了青島航空。


2014年4月26日,青島航空首航。


2015年5月8日,青島交通發展集團將25%的股權轉讓給青島城投。


2016年4月25日,青島城投、山東航空將持有的青島航空25%、20%的股權轉讓給新南山國際控股。


2019年底,南山集團與青島城投籤署協議,將青島航空股權全部轉讓。


3.紅土航空


紅土航空成立於2015年3月,2016年5月21日正式投入運營。


2017年7月引入同程。


2019年,湖南國資進入紅土佔股26%,雲南紅土航空更名湖南紅土航空。


國有航空方面:


廈門航空、四川航空、深圳航空、山東航空、上海航空、中國聯航股東都有變更,這些公司原來與三大航都沒有股權關係。


經過一系列整合,最終或成為三大航全資子公司,或被三大航控股,或被參股。


海航方面:


如果僅以股權變化來看,海航旗下幾乎所有的航空公司股權都或多或少發生變化,股東進進出出非常頻繁。


2000年,海航收購長安航空、山西航空以及新華航空並實行一體化運營,三家公司都使用HU的代碼。


不過,2016年4月5日,長安航空又重新獲得運行合格證,獨立運行,2016年5月9日正式投入運營。


以上是翼哥根據個人一些印象並搜集大量資料整理的,其中難免有一些遺漏和表述不當之處,還請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記憶中的航空公司。


1985年以來變化的航空公司

相關焦點

  • 盤點歷史中消失的那些民航馬航MH370並不是唯一消失的客機
    「星塵」號 69年前,一架英國飛機在從布宜諾斯艾利斯起飛前往智利後,在阿根廷安第斯山脈消失。「星塵」最後發出的莫爾斯電碼是「stendec」一詞。幾十年後,這個詞的含義依然是個謎。1944年12月15日,他在搭乘UC-64「北歐人」通用運輸機從陰雨連綿的英國飛往法國途中神秘失蹤.
  • 我國有多少航空公司,還有哪個省沒有航空公司?
    這段時間寫了幾篇關於航空公司的文章。比如我國有多少種航空公司?比如我國有多少航空公司消失了?又有多少民營航空公司變為國資了?今天就來談談還有哪個省沒有航空公司?談這個問題之前先簡答說一下什麼是航空公司。
  • 那些被波音737MAX停飛坑慘的航空公司
    現在,這些飛機只能封存在機庫中,購買了這些飛機的航空公司也是有苦難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是哪些航空公司充當了「冤大頭」的角色。同時,西南航空也下訂737MAX系列飛機數最多的航空公司,以280架訂單數量雄踞「冤大頭」榜首。最初,西南航空預計將在2019年接收41架737MAX飛機,到2020年再接收38架。但目前,西南航空決定到2021年底將僅接收不超過48架飛機。
  • 航空公司後浪們
    第三輪:2004年至2006年,湧現第三輪興辦民營航空公司的熱潮,這一段時期,首次出現了許多民營航空公司。這段時間,共有10多家航空公司成立。第四輪:2014年至2016年,第四輪組建航空公司的浪潮湧現,這段時間也成立10多家航空公司。
  • 航空公司買煉油廠?蠢貨才會這麼幹!
    自2007年走出破產陰影以來,公司完成了資產負債表的去槓桿化、提升了股息、回購了股票、與工會積極主動進行合作,此外,還實施了聰明的行動,比如,購買維珍大西洋航空公司(Virgin Atlantic)49%股權之舉。2014年,達美航空公司的淨收益估計可達20億美元。在最近3年裡,公司股票的價格上漲了400%。「收購煉油廠是讓人吃驚之舉。」德欽說道。
  • 盤點國內那些貨運航空公司
    此外,在國際進出口貿易、國內快遞物流等方面,空運越來越受到青睞,航空公司的貨運業務和純貨運航空公司的發展十分迅猛。在我國,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廈航等這些航空公司都有大量的貨運業務。順豐、圓通、郵政等這些貨運物流公司,也都有自己的貨機,甚至是成立了自己的貨運航空公司。
  • 民航那些事(四)·雲雀彩:中國雲南航空公司
    中國雲南航空公司  IATA代碼:3Q   ICAO代碼:CYH   呼號:YUNNAN  運營時間:1985年-2002年  樞紐機場:昆明巫家壩國際機場   總部:昆明 企業化和市場化是發展的必然和大方向,此時各地方政府也積極興起地方航空的熱潮,是國家經營的航空公司與企業模式的結合體。1985年中國民航和雲南省政府雙重領導籌建的雲南省航空公司正式成立,獨家運營雲南省內航線。80年代末民航改組後,雲南航隸屬於中國民航總局,並於1992年7月28日改革為中國雲南航空公司。公司總部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主運營基地設在昆明巫家壩機場,轄雲南省內8個機場。
  • 那些正在消失的村莊
    引子:當泛城鎮化越來越倉促的今天,那些承載著我們記憶的村莊正加速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自從2017年拆遷之後,逢年過節回家我都會去老屋的村莊走一走,雖然已經被夷為平地,但我仍然要去看一看,未經修整的殘磚破瓦到處都是,滄桑而又悲壯,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承載著數輩人的記憶,在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它們功成名就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 卡達航空獲2019年世界最佳航空公司,國航、海航上榜
    2019年世界航空公司頒獎典禮。我們根據1999年的承諾,以100%的獨立和公正的形式進行調查和獎勵,雖然每個獲獎者可能不是每個人的最愛,但那些不同意的人應該理解這些是所有乘客選擇的結果。」4、國泰航空公司5、阿聯航空公司6、長榮航空公司7、海南航空公司8、快達航空公司9、德國漢莎航空公司10、泰國航空公司2019年世界最佳客艙工作人員
  • 翱翔在藍天的「金孔雀」—曾經的雲南航空公司
    在雲南省的天空中曾經擁有一隻美麗的「金孔雀」,他曾為雲南帶來了大量的遊客,他就是曾經的雲南航空公司。雲南省,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其旅遊資源開發也比較早。在上世紀,雲南雖然旅遊資源豐富,但是由於雲南處於高原,陸路交通較為不便,因此雲南省提出了組建一家雲南自己的航空公司,已發展當地的旅遊資源。1985年雲南省組建了雲南省航空公司,是中國民航歷史上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開航初期僅擁有2架波音737客機,1986年客運量不足10萬人次。1992年更名為中國雲南航空公司,總部位於昆明市,主運營基地設立在昆明巫家壩機場。
  • 詭異之憑空消失的人
    世界上總有許多未解的,詭異的事情總是讓人類琢磨不透,現在我就為大家講述,真實的人類在地球上莫名地消失事件。1915年12月,英國和土耳其發生了戰爭,英軍統帥諾夫列克將軍的第四軍團在達達尼爾海峽軍事重地———加拉波利亞半島(土耳其)上崗上,一片雲霧覆蓋近百米長的山頂,雲霧在陽光下呈現淡淡的紅色,發出耀眼的光芒,山頂上的英國士兵忽然神秘地消失了。
  • 那些運營全商務艙航班的航空公司
    民航資源網2014年6月12日消息:上月卡達航空推出了「全商務艙」航班服務,這一概念再度吸引了公眾的關注。  1983年英國Midway Airlines開創了全商務艙客機航班,但兩年後又回歸傳統模式。運營全商務艙航班的Eos、Maxjet和Silverjet公司相繼失敗,而法國L』Avion也於2008年被英國航空收購。
  • 馬來西亞宣布成立新航空公司 使飛行更具人情味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外媒報導,在經歷一系列航空災難後,馬來西亞政府17日宣布一項新計劃,成立新航空公司。據報導,新成立的航空公司已斥資15億美元,與加拿大飛機製造商龐巴迪籤約,採購20架新飛機。未來,該公司還將花費29億美元,添購另外20架飛機。
  • 航空公司25萬賣出一張無限次機票,偷笑了20年,現在卻很是頭疼
    【搞活動吸引眼球】在1987年的時候,美國一家航空公司就做了這樣一個活動,以2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一張永久的飛行機票,這個新聞剛出來的時候引起大家的譁然,畢竟25萬美元不是一個小數目,已經可以在本地買幾幢房子了,大家紛紛議論,這個航空公司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想出這樣一個餿主意出來?
  • 2013年至今 新成立航空公司發展路徑分析
    關鍵字:航空公司 民營 機隊規模 國際化  引言  2013年至2016年,我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等主要運營數據均保持了高位增長,其中旅客運輸量由3.54億人次增長至4.88億人次,增幅達37.8%,年平均增幅11.15%[1],我國已成為全球民航發展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
  • 男子花25萬買無限次機票,被人當笑話,20年後航空公司很頭疼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美國航空公司為了提高自己的經濟收益,舉辦了一些看似可以讓參加者受益,其實公司更受益的活動。活動剛剛推出就受到很多人的關注,但是這個活動的門檻略微高一些,並不是誰想參加都可以的。那些想要參加活動的人必須要先在店中消費25萬美元,此後消費者的航空費都可以找公司報銷,這就相當於花了25萬美元買一張可以無限次使用的機票,而且還是頭等艙。
  • 渴望「回血」的航空公司
    這不是誇張或是危言聳聽的言論,在2020年還剩最後不到100天時,這寶貴的8天,既能讓航空公司可憐的財務報表儘可能顯得像那麼回事,又能實實在在提振從業者的信心——今年上半年,民航業累計虧損740.6億元,創歷史最高紀錄。中國航空業比任何行業都需要靠此次超級黃金周來「回血」。
  • 重大突破:失蹤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可能墜毀的地點已經確定
    據《每日星報》10月21日消息:MH370「失事現場」發現「失蹤航班」有巨大突破,頂級航空專家稱,失蹤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可能墜毀的地點已經確定。
  • 中國最堅強的航空公司
    中國最堅強的航空公司是誰?可能有人猜幸福航空,可能有人猜奧凱航空。都不對!——奧凱航空只是命運多舛,幸福航空只是臃腫低能,都跟「堅強」沾不上邊。所謂「堅強」,應該是遇到困難時能頂住。當別人都以為它不行的時候,它能生崽添丁!
  • 全球59家航空公司投身「2025年25%」行動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宣布,全球已有59家航空公司積極響應「2025年25%」,用實際行動解決民用航空業的性別平衡問題。 「2025年25%」行動於2019年9月26日正式啟動,參與行動的航空公司自願承諾在2025年達成以下目標: ● 高級職務(由航空公司自行定義)中的女性成員比例增加25%(對比當前報告的指標),或增加至25%; ● 女性人員不足的職位(例如:飛行員和運營人員),其女性比例比當前指標增加25%,或增加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