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變之年,唯「技術」可爭大國未來
在科技強國的未來,「技術底座」也必然是「重器」所在。應對這樣的時代趨勢,科技強國是必然的發展路徑。回顧2020,以AI、大數據、雲計算為主的前沿技術始終是社會發展與產業轉型的底層支持;展望2021,國家上層繼續加強科技強國的部署,前沿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高度捆綁,成為新常態。
-
發電技術新革命:高效的磁流體發電技術(二)
在磁流體發電技術中,氣體電離導電需要高達6000℃的溫度,由於受到材料科學,工藝以及技術等因素的限制,還沒有合適的材料可以商業化運營,現在普遍採用通過添加容易電離的物質,例如經常用的鉀,鈉,以及銫金屬化合物等,降低電離所需溫度來發電。
-
香港中文大學研發「萬能墨水」,配合雷射直寫技術簡化晶片生產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團隊研發「萬能墨水」,配合雷射寫入技術大大簡化高性能晶片的生產過程【導讀】生產高性能晶片的關鍵是掌握精準工藝,以製作微米及納米等級的金屬結構。由於技術要求十分高,導致製作成本高昂、過程繁瑣和費時。
-
用生物計算技術打造生命科學平臺,李彥宏牽頭創立「百圖生科」
基因組學等底層數據採集技術的發展為人類疾病機理研究、個性化靶向藥物研發、精準藥物設計等提供了技術基礎和海量數據支持。然而,這些技術所帶來的的海量數據和由此而來的挖掘、分析、匹配需求,也向生命科學行業的平臺和工具框架提出了巨大挑戰。原本配置已不能充分應對和利用新獲取的生物數據。
-
「1.5T米勒循環」傳祺GS4PHEV新款技術特點解析
內燃機與電驅系統傳祺GS4PHEV的內燃機為「3B15J1型1.5T」,這是臺直列三缸且採用缸內直噴技術的小排量增壓機。知識點:3B15J1型1.5T採用了「米勒循環」技術,這種技術是與「阿特金森循環」相同的概念,特點為低轉速扭矩很差、高轉速功率很低,且額定功率是很難出現的。以此類發動機為基礎打造的插電式混動汽車大多性能都很弱,因其主要運行模式為增程式駕駛。
-
研究揭示導航波場觸發的液態金屬量子化軌道及金屬液滴追逐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在美國物理學會期刊Physical Review Fluids上以《複合導航波場中量子化在軌追逐的液態金屬液滴對》為題,報導了導航波觸發的液態金屬振蕩液池中發生的量子化軌道現象及金屬液滴追逐效應。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John W. M.
-
「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
雲南網訊(記者 蔣貴友)11月21日上午,為期兩天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技術大賽」在雲南省曲靖市開幕。 圍繞著世界前沿科技「液態金屬機器人」的當前技術現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趨勢,來自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作主題報告,進行深度解析,探討新型液態金屬機器人的未來。
-
【技術前沿】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變革時代來臨
「在當前高效一次再熱發電技術多處落地,二次再熱發電技術即將實現,高效二次再熱發電技術蓄勢待發的格局下,超超臨界發電技術亟待創新變革
-
【技術專題】一般俗稱「硬金」、「軟金」之英文名稱為何?電鍍金和化學金有什麼不同?
實務問答7-3: 【問】一般俗稱「硬金」、「軟金」之英文名稱為何?電鍍金和化學金有什麼不同?
-
「前沿熱點」山西大學程芳琴教授團隊:燃煤電廠白色煙羽消除技術現狀與展望
(溫度或溼度),使煙氣在排放到大氣時不會有小液滴析出,從而避免白色煙羽現象產生。1)間壁式冷卻技術是煙氣與換熱介質不直接接觸,水蒸汽在換熱器表面凝結成液滴後,滴落至換熱器底部的凝結水回收裝置,該技術的傳熱阻力較大,換熱效率較低,對換熱器材質要求較高,但可保證冷卻水側水質穩定。
-
【圍觀】新太陽能技術 發電效率吊打薄膜太陽能
同時,研究者們採用一種全新設計的「選擇性的太陽能吸收器和反射鏡」熱電裝置,能將太陽光熱低能光子轉化為電能,生成約5%的電能;與此同時,該熱電裝置通過使用鏡組聚光,將熱量收集並進行存儲,驅動蒸汽渦輪,生成約佔本系統25%的電能。
-
「豐疆智能」獲騰訊領投數億人民幣A輪融資,用AIoT和機器人技術...
本輪融資將用於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商業化落地。豐疆智能是36氪持續報導的一家初創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12月,主要為農業提供智能化和數位化解決方案,設有農業、畜牧、大數據和工業機器人等業務板塊。其中,農業機器人涉及「耕、種、管、收」4個環節。豐疆智能會與合作方共同研發包括插秧機、收割機、拖拉機和植保機在內的全程化無人農機解決方案。
-
智能時代需要「向善」的技術倫理觀
人工智慧能夠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持續造福於人類和人類社會,但也帶來了隱私保護、虛假信息、算法歧視、網絡安全等倫理與社會影響,引發了對新技術如何帶來個人和社會福祉最大化的廣泛討論。人工智慧倫理開始從幕後走到前臺,成為糾偏和矯正科技行業狹隘的技術向度和利益局限的重要保障。正如有學者所言,要讓倫理成為人工智慧研究與發展的根本組成部分。
-
光熱發電關鍵技術真空集熱管玻璃金屬封接工藝獲突破
一項制約我國光熱發電利用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太陽能光熱發電中高溫真空集熱管玻璃-金屬封接工藝在山東淄博晟元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淄博晟元新材科技也有此成為目前國內能全面掌握光熱發電中高溫真空集熱管陶瓷-金屬連接、玻璃-金屬封接工藝的技術先行者。相關業內專業人士表示,該項目在光熱發電、電子、2雷射、照明等領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
不只是智能投研,「超對稱技術」想成為所有B端用戶的「外腦」
對於每一隻基金來說,要想在投資組合裡尋找到更多的超額收益 - alpha,就要找到新的因子,或者擁有更強的處理因子的能力。 36氪最近接觸到的「超對稱技術」通過全網挖掘企業經營和傳播數據,構建AI數據量化平臺,賦能金融投資和企業經營決策。
-
我國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自主化進程全面加快
近年來,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國產化進程加快,60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技術不斷深化,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路線圖已經繪就,燃煤發電整體效率不斷提升。 超超臨界成「十二五」燃煤發電發展方向 「我國已經投運的600攝氏度超超臨界機組達100臺,超過8000萬千瓦,數量和總容量居世界第一。」
-
前沿| 量子計算新突破點:電子-光子的「閒聊」
「就像人類之間的互動一樣,一個良好的交流是要以很多事情的鋪墊完成為前提的,比如說幫助交流雙方講同一種語言等,」Petta 說。「我們能夠使電子態的能量與為光粒子的共振,從而使電子和光子能夠互相對話。」這項發現將幫助研究者運用光來聯繫單獨的電子,這些電子充當量子計算機的比特也即是量子計算機裡最小的數據單元。
-
松下改進低溫廢熱應用技術,發電能力翻倍
松下公司開發出了「熱水流過即可發電的配管」,並從2013年3月起,在位於京都市左京區的垃圾處理設施「東北部清潔中心」開始實施實證試驗,以調查設備的性能和耐久性(注1)。該公司R&D本部尖端技術研究所山田由佳稱,計劃以此次實證試驗為契機,「在2018年實現商業化」。
-
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間質組織」?來搜狗英文搜索看外媒怎麼說
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報導,紐約大學的科學家研究團隊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發現了一個從未被注意到的「人體新器官」——間質組織,它可能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之一。間質可充當「減震器」,減輕人體組織受到的損害,而且,其可能與癌症擴散有關。那麼,它有何特徵?能對人體正常運轉發揮哪些作用?鎖定搜狗英文搜索,了解國際前沿科學的新進展,實時瀏覽權威海外媒體的最新報導。
-
專注微液滴數字PCR技術平臺,「新羿生物」完成1.5億B輪融資
據悉,「新羿生物」已於近日完成1.5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禮來亞洲基金領投,華創資本、高瓴創投及老股東青島禹峰、重遠匯晨跟投。所募集資金將用於「新羿生物」數字PCR技術平臺的進一步發展,推進多款創新型分子診斷試劑的研發和臨床試驗,推動數字PCR系列產品在生命科學和臨床領域的應用並加速其商業化布局。「新羿生物」是一家體外診斷產品研發商,在中關村科技園擁有高標準的生物醫學儀器、耗材和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基地。該公司在數字PCR領域擁有從晶片、儀器、軟體到原料、試劑、耗材全系統研發能力,已申請國內外相關專利九十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