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略,喜歡就關注我吧,定期更新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節的內容,屬於數與代數的知識。本節課主要介紹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比和比例的意義,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的基礎上來學習的,為學生接下來學習正比例、反比例以及比例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比例各部分的名稱,並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參與、體驗意識,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及數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讀書熱情,並且喜歡學習數學。
(3)重點、難點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根據乘法算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比和比例的意義,具備一定的數感和運算能力。六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三、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我將採用實踐探究法為主,提問法和講授法為輔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和小組合作。
四、說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入新課(5分鐘)
首先投影出示不同長寬比的故事書、科學書,請學生根據書本下方的長寬比數據寫出比例,順勢揭題。
(二)交流討論,探求新知(20分鐘)
1.教師講授,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多媒體課件出示比例:2.4:1.6=60:40,然後向學生講解: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向。
2.小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探究問題「你能發現內項和外項之間的關係嗎?」,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進一步幫助學生明確:這就是比例的性質。
3.同桌交流,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字母表示形式
思考: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示成什麼?
(三)鞏固提升,深化知識(7分鐘)
基礎題:判斷課件顯現的數據中哪組可以組成比例。
提高題:根據乘法算式:2*4=1*8寫出儘可能多的比例。
(四)課堂小結,體驗收穫(5分鐘)
師生互動共同總結,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3分鐘)
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密切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的聯繫,我將布置以下兩項作業:
1.分層作業
2.實踐作業
五、說板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
2.4 : 1.6 = 60 : 40
外項 內項 內項 外項
寫成分數形式:2.4/1.6=60/40
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ad=cd或cd=ad
圖文搜集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