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中科院院士倪嘉纘要求捐贈遺體—新聞—科學網

2020-12-01 科學網

 

南方日報訊 (記者/向雨航 通訊員/林瑜)「沒有遺體捐獻就沒有醫學進步,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6月1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生命科學院名譽院長倪嘉纘在器官遺體捐獻志願書上鄭重籤下了自己名字時,如此感嘆。同時,他建議器官遺體捐獻宣傳要從小學開始,要讓深圳市民從小培養器官遺體捐獻理念。

倪嘉纘院士今年85歲,長期從事核燃料化學,配位化學,稀土化學及稀土生物無機化學等研究,為中國的生物無機化學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早在10年前,倪嘉纘院士就有了身後捐獻遺體和器官的想法,卻苦於不知道如何辦理。2009年5月8日,深圳市紅十字會與深圳大學醫學院聯合成立「深圳市紅十字會遺體捐獻接收中心」。一次偶然的機會,倪老參觀了深圳市紅十字會遺體接收中心,感觸很大。於是,在深圳大學醫學院老師的介紹下,倪老主動聯繫了深圳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高敏。

6月19日,高敏攜帶器官捐獻志願書來到倪老的辦公室,倪老在器官遺體捐獻志願書上鄭重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感嘆到,「沒有遺體捐獻就沒有醫學進步,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中科院空間中心—新聞—科學網
    捐贈儀式現場 中科院空間中心供圖 10月15日,我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舉行。捐贈儀式上,趙九章先生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空間中心。 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琪宣讀了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的書面致辭。白春禮在書面致辭中表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揭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社會的序幕。
  • 八旬老人捐贈遺體:奉獻自己最後的價值
    株洲傳媒網6月11日訊(新聞綜合頻道記者廖姍 廖智勇)我們常說「落葉歸根,入土為安」,這個倫理似乎很少有人打破。但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這位86歲的秦德禮老人,卻是將自己最後的價值,都奉獻了出來。近日,秦德禮老先生因胃癌去世,家屬按照他的遺願,將其遺體捐贈於醫療科研。
  • 遺體自主捐贈將由法律規範
    【網友提問】遺體自主捐贈將由法律規範【律師解答】在《民法典》之前,我國並未在法律層面上對人體器官的捐贈作出規定,僅有的規定是國務院於2007年3月31日發布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該條例實際上是行政法規。
  • 中科院院士丁夏畦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今日舉行
    告別室內,丁夏畦的親人在作遺體告別。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告別儀式後,丁夏畦的親人走出告別室。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告別儀式後,丁夏畦的親人走出告別室。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新京報快訊(記者侯潤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夏畦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今日上午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據了解,2015年5月11日,丁夏畦先生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  據悉,丁夏畦先生是我國偏微積分方程理論和應用研究的開拓者。
  • 西安市舉行「院士·青少年面對面」第二期活動—新聞—科學網
    西安市舉行「院士·青少年面對面」第二期活動 郭烈錦院士作科普報告   12月28日,由陝西省委人才辦、西安市委人才辦主辦的「院士·青少年面對面」第二期活動在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舉行。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以《氫—氫能—氫電互變互補→人類能源動力供給體系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為題,通過「線上+線下」的講座方式,為西安市二十六中「名校+」教育聯合體師生帶來了一場內容精彩的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與基本物理學原理的科普報告,與青少年學子分享前沿科技、奮鬥人生、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
  • 溫州捐贈遺體5年僅1例 瞿佳呼籲遺體捐贈立法
    這位老人叫徐啟榮,瑞安市陶山鎮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將遺體捐贈給溫州醫科大學,作為醫學教學研究之用。  據了解,自溫州市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溫州捐贈遺體的也僅徐啟榮一人。  無言良師  「我願意將自己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將遺體捐獻給溫州醫學院,給醫學研究作點貢獻。
  • 曹雪濤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黃辛報導)日前,德國科學院院長致函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教授,祝賀其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脫貧戶病逝後捐贈遺體,這張遺體捐獻證明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脫貧戶病逝後捐贈遺體,這張遺體捐獻證明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2020-06-0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遺體捐贈:感念逝者,善待生者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趙志疆 10月16日,江蘇鹽城72歲的蒯大萬完成遺體捐贈手續。他是一名困難群眾,患有腦梗等疾病,一直得到政府的幫助,對捐獻遺體這個想法想了很久。這是他的心願,想在百年後捐獻遺體給國家做科研。
  • 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醫學女教授當「大體老師」,成2980名遺體捐贈...
    因為她生前預囑,疾病最後階段不要做無謂的搶救,也不插管,只求安泰離去,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也是醫學生們無言的良師。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按照其生前意願,她的家人將其遺體捐獻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11月13日完成了遺體交接,她得以作為「大體老師」,繼續為醫學事業做最後一份貢獻。韓湘君之女曾在上海交大醫學院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學習,她透露,母親很早之前就做出了捐獻遺體的決定,「決定用最有價值的方式來支持祖國的醫學教育事業。」 這個抉擇,也得到了她家人的充分理解與堅定支持。
  • 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廖洋報導】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新聞—科學網
    包括19名院士在內的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廣州南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 中科院院士洪茂椿受聘鄭州輕工業學院—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鄭州訊 (記者史俊庭 通訊員劉磊)7月2日上午,鄭州輕工業學院在科學校區舉行該校「雙聘院士」受聘儀式
  • 中科院院士陳顒受聘西北大學「雙聘院士」—新聞—科學網
    2016年4月7日,中科院院士陳顒「雙聘院士」受聘儀式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舉行。
  • 亂放肢解遺體任由老鼠啃食 巴黎一捐贈中心被下令關閉
    這一醜聞是去年11月時由法國新聞周刊《快報》曝光的。《快報》當時稱,巴黎第五大學的遺體捐贈中心接收了數千具捐贈來的遺體,本應用於科學研究,但《快報》發現,這些遺體的存放環境十分惡劣。《快報》得到了一張在2016年時拍攝的現場照片,稱這裡就像一個亂葬崗。大量裸露的、被肢解的遺體隨意堆放在一起,還有一個頭遺落地板上。一些遺體正在腐爛,還有一些留下了被老鼠啃食過的痕跡。
  • 丘成桐院士捐贈獎盃及珍藏品
    丘成桐院士捐贈獎盃及珍藏品 2020-11-28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科院電工所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新聞—科學網
    正在實驗室測試的高磁場全超導磁體(位於液氦罐體中)(電工所供圖) 高低溫混合超導磁體測試曲線(電工所供圖) 12月6日,中科院電工所對外發布消息,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王秋良團隊成功研製出了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T)的全超導磁體。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聞玉梅(中國工程院院士) 傳播科學知識,為人民作貢獻。 ◆何毓琦(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自2007年起,作為科學網的一名博主,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世界舞臺上中國科學技術時代的到來。在《中國科學報》創刊六十年之際,我願送上我最美好的祝福。
  • 全國有哪些主要捐贈遺體接收單位?
    全國有哪些主要捐贈遺體接收單位?電 話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志願捐贈遺體接收站 010-63291974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遺體捐贈站
  • 「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離世遺願喪事從簡
    訃告顯示,李小文因病醫治無效,於昨天下午1點05分在北京逝世,遵照他本人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會,李小文遺體告別儀式定於1月16日上午10點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記者從學院辦公室了解到,得知李小文教授逝世的消息後,陸續有他生前的學生、同事和朋友聯繫學校,諮詢屆時前往送行並呈送輓聯、花圈的事宜,到時前往送行的人員可到北師大西門或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統一乘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