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捐贈:感念逝者,善待生者

2021-01-12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趙志疆

10月16日,江蘇鹽城72歲的蒯大萬完成遺體捐贈手續。他是一名困難群眾,患有腦梗等疾病,一直得到政府的幫助,對捐獻遺體這個想法想了很久。這是他的心願,想在百年後捐獻遺體給國家做科研。

面對媒體鏡頭,因為患有腦梗等疾病,蒯大萬老人的口齒有些不清楚,但「捐獻遺體給國家做科學研究」這句話卻字字千鈞,聞之令人肅然起敬。人至老年,不諱言生死已是難得,決心將遺體捐獻給國家更顯無私,由此袒露出平凡中的偉大。

每個人都知道,死亡是人生最後的歸宿。雖說人生應「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坦然面對死亡,更不用說毅然決然捐獻自己的遺體。近年來,我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比例和數量大幅提升,但仍然遠遠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對於自古就講究保全遺體入土為安的國人來說,捐獻遺體無疑是一個崇高的舉動,由此不僅要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礙,還要坦然面對世俗的異樣眼光。

毫無疑問,捐贈遺體或者身體器官都是需要勇氣的。從這種意義上來看,每一位捐贈者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他們有理由贏得整個社會的敬意與禮遇。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為160萬,實現器官捐獻2.6萬餘例,捐獻器官7.4萬餘個,7萬多人的生命得到挽救。那些無私獻出遺體或身體器官的捐贈者,用博大的胸懷和無私的愛,傳遞著生命種子與人性光芒,他們自己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延續和升華。

當然,蒯大萬老人或許並沒有想過那些大道理,他用樸素的話語表達了內心最真摯的情感:因為感覺受到了社會的關心和優待,老人希望用捐贈遺體來回報社會。對於這位善良淳樸的老人,網友紛紛表示感動,實際上,類似的善良淳樸老人還有很多——在登記捐贈遺體的志願者中,老年人是不折不扣的「主力軍」。

那些可愛可敬的老人,為社會貢獻了畢生精力,面對人生終點,他們仍念念不忘貢獻自己的光和熱。感動之餘,整個社會都有必要對那些老人付出更多關愛,不僅要滿足他們「死如秋葉之靜美」的最後期望,而且要提高他們當下的生活質量,在未來的日子裡「生如夏花之絢爛」。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靜

相關焦點

  • 又到一年清明時 遺體捐獻者家屬如何寄哀思?
    清明·向遺體、器官捐獻者致敬  【開欄語】  清明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每逢此時,親朋結伴掃墓悼念逝者已成為中國人的習俗。然而,卻有這麼一群人,心念逝者卻無處祭奠。他們,是遺體捐獻志願者的家屬,一個隱蔽但為數不少的特殊群體。
  • 火化室主任:「一定要給每位逝者應有的尊重」
    殯葬人是逝者最後的送行人,一年365天,他們全天候在崗,用親情服務為逝者送行、給生者告慰。在談到自己的工作時,吳衝表示,一定要給每一個逝者應有的尊重和到位的服務,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去善待他們。  東郊殯儀館火化室一共有13名成員。從春節到現在,其他同事能按照班次上下班,但身為火化室主任的吳衝卻已經連續上崗兩個多月。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為了減少聚集,東郊殯儀館火化室改變了以往的排班,分成了兩班交替上崗的形式。
  • 溫州捐贈遺體5年僅1例 瞿佳呼籲遺體捐贈立法
    這位老人叫徐啟榮,瑞安市陶山鎮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將遺體捐贈給溫州醫科大學,作為醫學教學研究之用。  據了解,自溫州市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溫州捐贈遺體的也僅徐啟榮一人。  無言良師  「我願意將自己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將遺體捐獻給溫州醫學院,給醫學研究作點貢獻。
  • 捐獻遺體以供教學的「大體老師」值得尊敬,做事莫讓其家人寒了心
    「大體老師」是醫學院學生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其實不光是醫科學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無私捐獻遺體以供教學的逝者心存敬意。沒有他們,往小裡說就完不成對醫學生的培養,往大裡說則是缺失了守護生命的重要一環。「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
  • 清明寄哀思 致敬英雄烈士 悼念每一位逝者
    清明寄哀思 致敬英雄烈士 悼念每一位逝者時至清明,心裡略感失落,道不出其中滋味,眼眶時而會有熱淚,心情久久未能平復,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才能表達對逝者的哀思,遂寫下此文,以表達對英雄的敬意,惦念逝者。清明之際,讓我們為英雄們,點一盞燈,俯身鞠躬,寄一份哀思,悼念逝者,願他們在天堂安好,願他們在天堂沒有病痛的折磨,在天堂能被善待,能被善待,英雄一切安好。有多少人想來到英雄的墓前,獻一束花,鞠一個躬,獻上自己的敬仰和哀思,可是疫情未退,很多人依然出行不便,無法實現自己的心意。
  • 對新冠肺炎逝者進行遺體解剖有多重要?那些「大體老師」教給我們的事
    記者/馮曉紅 賴天瑩 編輯/劉昭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 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後,兩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工作已於2月16日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完成,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
  • 高溫下的堅守|在900度火化爐旁守護逝者尊嚴
    撿灰爐、清理爐膛……衡陽殯儀館的火化師們日日忍受高溫炙烤,在終點站送逝者走完最後一程。8月12日,記者來到衡陽殯儀館的火化室,五臺正在工作的火化爐一字排開,機器轟轟作響。記者一進門,一股熱浪襲來,室內的通風系統已經開足了馬力,但依然感覺十分悶熱。
  • 遺體自主捐贈將由法律規範
    【網友提問】遺體自主捐贈將由法律規範【律師解答】在《民法典》之前,我國並未在法律層面上對人體器官的捐贈作出規定,僅有的規定是國務院於2007年3月31日發布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該條例實際上是行政法規。
  • 面對面:為什麼要對新冠肺炎逝者做遺體解剖?專家這樣說
    從2月中旬開始,在國家法律政策的允許下,我國陸續開始進行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遺體解剖的目的是什麼?記者:解剖新冠肺炎逝者遺體,並對重要信息進行研究,是出於什麼目的?劉良:目的是要搞清楚這個病毒傷害了病人的什麼地方,我們叫「靶器官」。
  • 只有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才能回答關鍵問題
    2月16日,他和團隊在18個小時內連續完成了兩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人命關天。要加快工作,搞清病理變化、病理生理基礎和死亡機制。」完成屍檢後,劉良這樣告訴記者。 為什麼要做遺體解剖?因為它沒有替代方案。
  • 全國有哪些主要捐贈遺體接收單位?
    全國有哪些主要捐贈遺體接收單位?電 話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志願捐贈遺體接收站 010-63291974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遺體捐贈站
  • 讓遺體捐贈者自己「回家」?別涼了公益先行者的心
    遺體捐贈,對個人而言是艱難的「終極選擇」,對社會則是閃耀著公益精神光芒的義舉。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姑娘楊家珊,就用這樣一個令人震撼的選擇,完成了自己對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公益精神的感恩、持守和貢獻——臨終前,她感念自己重病時曾得到熱心人士資助,因此決定捐贈遺體用於醫學研究。
  • 潤康苑社區走訪慰問遺體捐贈老黨員
    捐獻遺體作人道奉獻,利國利民為社會造福。1月7日,棲霞區馬群街道潤康苑社區紅十字會開展走訪慰問社區老黨員活動,在此過程中,社區書記孟繁榮了解到老黨員帶動其女兒自願參與遺體捐獻,令人十分動容。交談過程中,孟書記了解到,老黨員自願參與了遺體捐獻,並展示了捐贈證書。對於一般的老年人來說,最忌諱的就是談生死,但老黨員卻很豁達,表示捐贈遺體能為現代科學醫療事業做出貢獻,對陌生患病朋友給予切實幫助,用感恩回饋社會。老黨員還表示,自己已經說服女兒摒棄傳統的孝道觀念,把遺體捐贈看做生命的延續。遺體捐贈並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另一種愛的延續。
  • 八旬老人捐贈遺體:奉獻自己最後的價值
    近日,秦德禮老先生因胃癌去世,家屬按照他的遺願,將其遺體捐贈於醫療科研。6月7號,秦德禮老人過世,家屬遵照他的遺願,將遺體捐贈於湖南省紅十字會,由湘雅醫學院接收,用於醫學科研。秦德禮老人生於1934年,曾經參與過解放戰爭,退伍以後,一直在株洲工作。老人的兒子介紹,父親一直以軍人的精神做人做事,家教從嚴。
  • 2020年梅州首例成功捐贈遺體志願者
    11月22日,吳政文因病去世,按照他生前遺願,遺體將無償捐贈給嘉應學院醫學院作科學研究及教學使用。昨日上午,嘉應學院醫學院學生代表、梅州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梅州市殯儀館,和吳政文的親屬一起,為老人舉行了一場簡單卻莊重的遺體告別儀式。  吳政文老人是今年我市首例成功捐贈遺體的志願者。
  • 角膜捐贈:中國難自給,只能找外國
    與腎臟移植等「一對一」捐贈的器官移植不同,角膜移植對配型要求不高,可以集中儲存分發,促成了眼庫(Eye Bank)這一供應眼球、角膜的專業性機構出現。 美國國會於1968年通過的《統一遺體捐獻法案》(Uniform Anatomical Gift Act, UAGA)就是為了解決當時的器官移植(包括角膜移植)供體缺乏問題。
  • 這條新聞很沉重:殯儀館突然停電遺體暫停火化 逝者家屬很不滿
    然而,事情卻出人意料,導致很多逝者的家屬很不滿。據記者了解,今天一共有四具遺體要進行火化。一大早,家屬們來到殯儀館,交了費用,辦理了遺體火化的手續。之後,家屬們被告知,停電了,火化暫停。這讓沒有接到通知的家屬們,很是驚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清明致敬「大體老師」 北京2097人實現遺體捐贈
    北京長青園公墓內的「生命」紀念碑,是專為遺體志願捐獻者而樹立的。清明假期,不少民眾前來祭奠。 北京長青園公墓內的「生命」紀念碑,是專為遺體志願捐獻者而樹立的。清明假期,不少民眾前來祭奠。 曾鼐 攝  「老八路」謝懷修,按待遇可以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但得知中國用於醫學研究的遺體緊缺,說服家人進行捐獻……  在生命的最後,他們職業各異,身份不同,卻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體老師——這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
  • 廣東一水域發現一具浮屍,警方介入將遺體打撈起來,打撈畫面曝光
    隨後警方趕到現場後,立即對遺體進行打撈。在打撈的過程中,死者的家屬也達到了現場。據目擊者稱,死者疑似是自殺身亡的。在發現遺體後,記者發現在不遠處的河邊,還有幾位大媽在河邊淡定的洗衣服,不知道此事還是心理素質比較好,反正完全不受影響。從現場我們可以看到,死者在水面的時候是背面朝天,面部朝下,上身還穿著一件黑色的外衣,而下半身穿著一條黃色的褲子,腳上穿著一對黑色的鞋子。
  • 亂放肢解遺體任由老鼠啃食 巴黎一捐贈中心被下令關閉
    《快報》當時稱,巴黎第五大學的遺體捐贈中心接收了數千具捐贈來的遺體,本應用於科學研究,但《快報》發現,這些遺體的存放環境十分惡劣。《快報》得到了一張在2016年時拍攝的現場照片,稱這裡就像一個亂葬崗。大量裸露的、被肢解的遺體隨意堆放在一起,還有一個頭遺落地板上。一些遺體正在腐爛,還有一些留下了被老鼠啃食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