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再現了人類與靈長類動物在進化中分開的歷史時刻

2020-08-23 孜然實驗室

在哺乳動物的進化過程中,大腦的進化趨勢是逐漸增大的。如果觀察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區別,腦容量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區別之一。

1700萬年前,人科從長臂猿科的祖先中分離出來。1000萬年前,人族從大猩猩族的祖先中分離出來。700萬年前,人亞族從黑猩猩亞族的祖先中分離出來。

我們再對比一下腦容量。長臂猿腦容量約為100~120克。大猩猩的腦容量大約為540克,黑猩猩的腦容量大約400克,南方古猿腦容量約440~530克,猿人的腦量在850~1000克之間,現代人的腦量約為1500克。大猩猩腦容量稍大,主要原因是體重相對更大,實際上腦容量體重比並不高。通過這些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看出,腦容量是一路增大的。人類腦容量的發展速度,更是一騎絕塵,把我們的靈長類親戚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人類大腦新皮層是進化中最新出現的大腦皮層,它比人類近親黑猩猩的大腦皮層大三倍。在進化過程中,新皮層的褶皺增加,以適應有限的顱骨空間。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人類的新皮層變得如此巨大,科學家認為人類的祖先一定發生了某種基因突變,刺激了大腦生長。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研究所(MPI-CBG)的研究人員識別出一個獨特的基因,這個名為「ARHGAP11B」的基因是現代人類和已滅絕的人類近親尼安德特人與丹尼索瓦人特有的。

ARHGAP11B基因有助於基底腦幹細胞繁殖,從而使人腦發育過程中產生更多的神經元,使負責說話和思維等高級認知能力的大腦體積增加。

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普遍擁有ARHGAP11A基因,大約500萬年前,ARHGAP11A發生突變形成了ARHGAP11B。擁有ARHGAP11B基因的一枝進化成了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現代人,而保留ARHGAP11A基因的另一枝進化成了現代的黑猩猩。

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MPI-CBG將這種基因植入小鼠胚胎中,小鼠胚胎產生了更多的神經祖細胞,實驗中一半的小鼠出現了人類特有的新皮層摺疊。

科學家認為這意味著該基因在人腦進化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那麼這個基因是否就是那個導致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產生區別的關鍵基因呢?

近期,MPI-CBG與日本中央實驗動物研究所(CIEA)的研究人員合作,進一步研究了ARHGAP11B基因對絨猴胚胎的影響,並取得了重大突破。

絨猴

研究人員給絨猴胚胎插入ARHGAP11B基因,並將胚胎培育到101天大。

研究發現:

  • 絨猴大腦新皮層的大小增加,大腦表面被的摺疊,類似於人腦的摺疊方式。皮質板也比正常的厚。
  • 產生神經元的祖細胞類型增加,尤其是上層神經元的數量增加,這是靈長類動物進化過程中不斷增加的神經元。

增長的絨猴大腦。 圖片:Heide等人/MPI-CBG

左:正常胚胎的絨猴大腦,右:基因編輯的絨猴大腦。 圖片:Heide等人/MPI-CBG

現在,研究人員有了有利的證據,表明ARHGAP11B基因直接導致了靈長類動物大腦新皮層的擴張。

這項研究非常具有啟發性,可以說完美的複製了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分離的進化時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是所有靈長類動物都能進化成人類?
    但是,為什麼她的一個進化後代繼續取得比另一個更大的成就呢?華盛頓史密森學會的古人類學家布萊安娜·波比納對生命科學說:「其他靈長類動物沒有進化為人類的原因是它們做得很好。」 如今,所有活著的靈長類動物,包括烏幹達的山地大猩猩,美洲的吼猴和馬達加斯加的狐猴,都證明它們可以在自然棲息地繁衍生息。
  • 科學家研究分析了其他靈長類動物沒有進化為人類的原因
    華盛頓史密森學會的古人類學家布裡亞娜·波比納發表在《生活科學》的論文指出:「其他靈長類動物沒有進化成人類的原因是它們做得很好。所有現存的靈長類動物,包括烏幹達的山地大猩猩、美洲的吼猴和馬達加斯加的狐猴,都證明了它們可以在自然棲息地很好的繁衍生息。」
  • 同為靈長類動物,為何黑猩猩沒有進化成為人類呢?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當現代人類全球範圍內遷徙,發明農業耕作技術,甚至探索月球,而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仍然生活在樹上,它們吃水果,甚至獵殺一些猴子……為什麼不是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進化為人類?依據最新科學評估,黑猩猩生存的時間比現代人類更長,現代人類已繁衍生息30萬年,而黑猩猩已有100萬年的歷史。但是人類與黑猩猩已從進化路線上分離600萬-700萬年。如果將黑猩猩當作是人類的親緣物種,我們最後的共同祖先就像一位曾祖母,僅有兩支活著的後代。但為什麼人類進化比黑猩猩更快呢?
  • 人猿起源-靈長類動物
    猴類也稱為靈長類,它也是動物界裡最進化的一類。猴大腦發達,四肢可以使用簡單工具和抓取食物,手趾也可以分開,有助於攀爬樹枝和拿東西,四肢等長或後肢稍短,尾巴也或長或短,有頰囊和臂部胼胝,營樹棲或陸棲生活,部分特徵差不多,例如很多新世界猴會有纏卷的尾巴,而每種類的猴仔有某些特徵一樣,猴一直以驚人速度在進化。並且猴是與人親緣關係最近的一類動物。
  • 人類是進化而來的嗎?如果是,其它靈長類動物是否也能擁有智慧?
    人類作為地球上眾多物種之中的一個,顯著區別於其它任何一種生物,人類擁有其它動物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智慧和意識。而其它動物只有本能,並不具備複雜的思維和意識。是什麼力量讓人類進化到如此程度?人類真的是進化而來的嗎?對於這個問題,恐怕沒有任何科學家能夠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因為我們沒有證據。
  • 海豚可能是地球上最聰明動物 與靈長類驚人相似
    他和兩個校友做了一個實驗:將海豚的蛋白編碼基因與其他九種動物(分別是牛、馬、狗、老鼠、人類、大象、負鼠、鴨嘴獸和雞)作對比,得出的結果發現,牛在基因上與海豚最相似,然而這兩種動物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相差了七千萬年。而人類和大象、海豚的相似之處也相繼被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擁有一個聰明的、大容量的大腦。科學家們相信,這三種生物都有一個較慢的分子進化速率。
  • 靈長類進化超乎人類想像,這只會說話的猩猩,能用英語無障礙交流
    ,而且,在人類生活的地區還危機四伏,兇猛的肉食類動物時刻威脅著人類的安全。 但在500萬年的緩慢進化中,人類不僅學會了製造和利用工具,而且還逐漸進化出了獨立的思維模式以及想像力
  • 既然人是由類人猿進化來,為什麼其他靈長類沒有進化成人類呢?
    我們沒有進化的更完善進化不是一種進步,這是關於生物體如何適應當前環境的問題,在研究進化論的科學家看來,人類並不比其他靈長類動物「進化得好」,我們當然也沒有贏得所謂的進化遊戲。雖然極端的適應性可以讓人類操縱非常不同的環境來滿足我們的需求,但這種能力不足以讓人類處於進化階梯的頂端。其他靈長類動物沒有進化成人類的原因是它們已經做得很好,所有現存的靈長類動物,包括烏幹達的山地大猩猩、美洲的吼猴和馬達加斯加的狐猴,都證明了它們可以在自然棲息地繁衍生息。
  • 為什麼不是所有靈長類都進化成了人類?
    「其他靈長類沒有進化成人類的原因是它們這樣就足夠了,」古人類學家Biana Pobiner表示。所有現存的靈長類,包括烏幹達的山地大猩猩、美國的吼猴以及馬達加斯加的狐猴,都證明了它們能在自己的自然棲息地中繁衍生息。
  • 為何只有人類進化過程中退化了體毛,其它靈長類卻保留了?
    眾所周知,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和猿人一樣的靈長類動物。在原始時期人類的生活習性和自然和動物們是差不多的,而且由於我們人類沒有和動物一樣有鋒利的爪牙以及飛快的奔跑速度。因此大多數人類都是群居生活,吃肉食也都是動物撕扯它們獵物剩下的肉,更不要說我們人類會有各種各樣遮擋身體的衣服了,而這個時候,體毛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為我們人類遮擋身體還起到保暖的作用。既然當時的體毛有那麼多的作用,為什麼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還會退化了體毛?
  • 人類的丁丁size傲視靈長類動物,你造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人類的丁丁size傲視靈長類動物,你造嗎?人類大概是唯一有可能陽痿的人科動物。畢竟,桃子今天要科普的冷知識是:人類的丁丁size傲視所有靈長類動物。一些科學家認為丁丁頂端的蘑菇頭在靈長類動物中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人類之所以會進化出這個膨大的蘑菇頭可能是因為,蘑菇頭的冠狀溝有助於刮掉殘留在女性音道內的其他交配者的鯨液。
  • Nature:發現一種新類型的中間神經元僅存在於靈長類動物大腦中
    科學家們傳統上依靠從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身上提取的樣本來研究這些疾病是如何產生的。但是,一個問題一直揮之不去:這些受試對象的大腦是否與人類足夠相似,從而產生有用的新見解?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雪貂、小鼠、非人靈長類動物和人類大腦中的幾個關鍵差異,這些差異都集中在一種稱為中間神經元(interneuron)的神經元上。
  • 為什麼有些靈長類動物是成對生活的?
    人類並不是唯一一種能結合在一起的哺乳動物--許多其他動物也是如此,包括相當數量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但是,為什麼成對結合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呢?動物物種之間的社會關係和交配行為就像物種本身一樣千差萬別。人類並不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傾向於長期尋找一個伴侶——有時是一生。在我們的遠親中,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約有五分之一是成對生活的。在一篇新的研究論文中,這兩位科學家試圖解釋是什麼驅使某些靈長類動物形成了一夫一妻的生活方式。
  • 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從鯊魚進化來的,還說出了全面的進化過程
    在我們的已知的生物知識裡,我們都認為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從一開始和現在的猿猴一樣沒有自我意識的動物、到有意識的使用工具、直立行走、會使用火、再到進化出文明,但是現在有科學家認為,人類其實是從魚進化而來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科學家揭秘人腦和猴腦之間「軟體」差異 人類比其它靈長類動物更懂...
    他們發現,人類的大腦為了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會犧牲「穩健性」(衡量神經元信號同步程度的方法)。研究人員假設這些結果可能有助於解釋人類獨特的智力,以及對精神疾病的易感性。該研究結果於1月17日發表在Cell上。科學家說,這種不尋常的研究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將精神疾病動物模型的研究轉化為臨床。
  • 生物界神秘的重複進化現象,是否意味著現代靈長類有機會進化成人
    當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霸主後,很多人不由得好奇:既然人類是從古猿演化而來,現代的靈長類動物是否還有機會演化成人類呢?從達爾文的進化論上看,這種可能並非不存在。既然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只要自然環境不變,擁有同樣的自然篩選過程,那麼就有可能演化出相同的物種。
  • 美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在愛滋...
    美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在愛滋病毒研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2-04 11:42:28
  • 靈長類動物「樹鼩」知多少
    科學家利用簡單的原生動物到複雜的非人靈長類動物,以期解析人體各種複雜的生物學問題和疾病機理這一關鍵共性問題。理解人體各種重大生物問題和疾病機理的最佳策略有兩個選擇:1)低等動物的分子細胞機理研究和高等非人靈長類動物的整體系統水平研究相結合;2)尋找新型動物模型,兼顧成本低、試驗周期短、分子和細胞操作方便並與人類進化地位接近等各種生物學特性。
  • 六次元外星人:地外生命體通過改變靈長類動物基因創造了地球人類
    在《Theodore之書:地外生命體的遠景》一書中,一個存在於六次元的存有解答了人類起源的疑問,內容如下:「人類並非是在地球上經過自然進化而來的。人類的進化來自於幾百萬年前訪問地球的存有們在靈長類類人猿身上所實行的基因工程。
  • 六次元外星人:地外生命體通過改變靈長類動物基因創造了地球人類
    人類的進化來自於幾百萬年前訪問地球的存有們在靈長類類人猿身上所實行的基因工程。除了一個更早的地外生命體殖民地之外(那些先前的地外生命體在這裡降落,然後當你們的地外生命體祖先到達地球之後他們又離開了),那些(幾百萬年前到訪你們地球的)地外生命體是第一個發現了地球的智能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