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一點也快樂不起來。」
8月12日0點,南方航空的「快樂飛」正式開始兌換。張帆熬夜蹲守,因為按照官方的說法,每天有2萬個可兌座位,節假日的機票肯定要趁早搶兌才有機會。
「一直刷到後半夜2點都顯示頁面錯誤,等3點多開始頁面順暢了,但是十一從上海到重慶的機票都搶完了。」張帆說。
張帆的遭遇並不能代表所有購買「快樂飛」的用戶,他所在的「快樂飛友群」有260多人,已經集結了好幾組驢友,這些人成功約滿了接下來3段航程,準備享受真正的快樂。
這一波糾結與快樂都緣起於今年6月,東航發售的「周末隨心飛」產品引爆了市場。隨後有包括海航、吉祥等在內的10家航空公司都上線了「隨心飛」類產品。航空公司們的花式促銷為其賺回了一定現金流,更是賺足了眼球。
OTA(在線旅遊平臺)也陸續入局。飛豬推出「66元飛全國」,不限航司不限航線不限出發時間;攜程、去哪兒網也開售了奧凱航空、青島航空、瑞麗航空聯合的套票產品;同程旅行推出「不限航空公司,不限次數,雙份裡程積分」的「任我飛」,將各類花式「隨心飛」再次推向高潮。
距離首批「隨心飛」的發售過了近2個月,無論是存量市場還是預期消費都已經被釋放。OTA與航空公司在「隨心飛」的市場裡扮演著各自的角色,究竟是共同做大了蛋糕,還是各有算盤,最終還要看市場的買單。
「套餐好買,機票難兌」,這成了買「隨心飛」產品消費者的最大痛點。
距離首批「隨心飛」產品的發售過去了近2個月,開始進入常態化的兌票狀態,機票兌換有多「難」,正在浮出水面。
首先,航空公司推出的「隨心飛」類產品的門檻設定各有千秋,真的到了兌票時候,才會發現這些門檻都成了坑。比如東航的「隨心飛」只能鎖定周末航班,海航的「歡聚自貿港」只能鎖定海南為出發點,春秋「想飛就飛」要求旅客提前7天訂票……
(網上有眾多「隨心飛」產品的測評)
其次,兌換座位的數量限制,成了隱形的門檻。在銷售階段,東航的「隨心飛」產品設置了數量上限,即10萬份。而南方航空的「快樂飛」上線一天就售罄,雖然並未公布官方數據,但有網友根據訂單號推測,銷售數量應該有30萬份。
這樣的「任意飛」套餐持有人數已經超過10萬,航空公司自然要設定兌換的數量限制。東航方面並未透露每個航班的可兌換名額,但南航已經承諾「每天提供兌換的機票不超過2萬張」。「電商在線」算了筆帳,南方航空的日均航班數在2000班,2萬的兌換額度意味著每個航班只有10個可兌換空位;海航則是直接規定每個航班可預訂座位數量為20個。
「說好了和室友一起去雲南,結果我的票兌換好了,她的卻沒成功。」網友冬菇吐槽了無奈。
不過在「坑」之外,「隨心飛」類產品的優勢也開始凸顯。
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臺,聚集著由「隨心飛」、「快樂飛」而組成的「飛友團」,這些飛友會隨時刷新兌票信息,時間匹配、目的地相同就會在群裡湊成一波「飛友」。
旅遊人士也是「隨心飛」類產品的核心人群。從東航和南航所公布的兌換熱門目的地來看,西藏、雲南等旅遊地區高居榜首。熱門航線也大多是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出發,飛往西部城市完成旅行需求。
隨著兌換的實際效果顯現出來,限量發售的「隨心飛」也開始有了溢價空間。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隨心飛」類產品開始加價收購或出售,一般加價幅度在200-600元。「電商在線」發現2個月前,第一波「隨心飛」剛推出的時候,平臺上還只是原價掛出。
目前來看,「隨心飛」套餐似乎成了航空公司的標配,不管產品能否真的「隨心」至少各家都在這波討論中賺到一些流量和關注。
那說到底這些「隨心飛」賺錢嗎?
南方航空如果按售出30萬套「快樂飛」計算,收入在11億元,東方航空售出超過10萬套「隨心飛」產品,預計收入超3億元,海南航空的1萬套「隨心飛」產品,預計總收入為2900萬,華夏航空的「隨心飛」限額1000套,預計總收入僅為300萬。
而今年1季度,南方航空淨利虧損就達56億元,東方航空虧損39.36億元。相比起大額的虧損,「隨心飛」的收益只是杯水車薪。
「『隨心飛』產品的定價邏輯,其實是航空公司將下半年大概率會閒置的部分座位挑選了出來,以優惠價格打包賣出,其中綜合考慮了運營成本和剩餘座位的價值,應該是按照最低的保本價格來測算的。」一位航司業內人士對「電商在線」說。
而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存在邊際效應,也就是說一班飛機的核心成本其實是固定的,即燃油費、人工費、維護費等,那麼無論是1個旅客還是滿員,單次航班的成本並不會增加。因此,「隨心飛」究竟賺多賺少,「賭」的是今年下半年的客座率。
數據顯示,航空客運量正在穩步提升。截至今年7月,日均航班量為11941架次,旅客運輸量3699.56萬人次,環比增長20.35%。
實際上,「隨心飛」產品的火爆,讓它不單成為航空公司的營銷手段,更成為一種行業標配。誰能真正有能力推出「隨心」產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航空公司本身的實力水平,因此航空公司所收回的好處不單是現金流這麼簡單。
機票銷售行業長期以來高度標準化,旅客通過搜索日期時間購買機票,航司負責把旅客從A地運到B地。絕大多數旅客先有出行需求才會購票,單純因為票價低而出行的旅客佔比很小。而在疫情影響下,旅客出行意願和企業差旅需求下降,如何通過細分旅客在低頻市場中找到高頻需求,成了所有航司的難題。
「隨心飛」所切中的,恰好是低頻市場的高頻需求,比如東航「隨心飛」看準的是異地周末探親和旅遊愛好者,海航「隨心飛」看準的是自貿港免稅政策下的購物和輕度假需求,尤其適合暑期人群。
不管是東航的「隨心飛」搶購引發平臺宕機,還是南航的「快樂飛」擠兌引起討論,這背後都是私域流量的爆發,通過「隨心飛」產品鎖定的數十萬用戶可以直接沉澱為航司的有效用戶資源。
簡單來說,「隨心飛」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航司的拉新「爆品」。
(航司自有app的搜索指數近日不斷增加)
伴隨著細分需求,航司也開始搭配售賣酒店、用車等相關產品,雖然航司並未官方透露自有渠道的產品銷售數據,但「電商在線」發現,航司的自有app都開始增設「隨心飛」專區,逐步擴展到吃、行、用、購物等多場景需求。
航司不斷培育起自有渠道,這未免對OTA是種「威脅」。
7月開始,OTA們也開始了「隨心飛」的節奏。飛豬推出「66元飛全國」的「任性飛」,不限航司不限航線不限出行日期,目前,該活動已進行了一次延期,從其官方微博動向看,還有再次延期的可能;攜程、去哪兒網也發布消息稱,正式開售了奧凱航空、青島航空、瑞麗航空三家所屬不同航空集團的航司聯合推出的套票產品,購票遊客可暢遊國內。
同程旅行推出了1999元,不限航司、不限日期的「任性飛」產品,但不到1天時間,官方因技術原因而下架了產品,也由此引發了外界的解讀,航司與OTA之間的關係是是否真的承受的住「任性」考驗。
航司相當於上遊的「生產商」,OTA是渠道經銷商,兩者推出「隨心飛」背後的邏輯其實並不相同,航司更多是為了自救之餘發展多元化運營,OTA們則是平臺營銷的心態,撬動平臺資源,提高用戶活躍度和黏性。
「無論航司還是平臺,目的都很一致,就是催化潛在的出行需求。」飛豬任性飛項目負責人包嵩對「電商在線」說。
實際上,OTA的入局更像一條履帶,串聯了整個「隨心飛」市場的上下遊。包嵩表示,平臺產品的受益面更廣,可以觸達更多人群,平臺所提供的也是全航線的產品。
「『任性飛』的價值不僅是機票本身,也不是單獨某個航司,而是除此之外可以把流量通過平臺,給到酒店景區門票和用車需求,整個出行的上下遊都將有很好的幫助和提升。」包嵩說。
更重要的一點,平臺的數位化能力幫助航司在一定程度上抹平差異。比如海航就選擇在飛豬發售「隨心飛」產品,為了避免過大流量給官方渠道造成的壓力,也實現了單日增加粉絲超3.7萬人,比該旗艦店過往積累的粉絲總量還多。
(航司在平臺的直播發售有效促進轉化)
對於區域性航空公司來說,布局航線有限,自有流量欠缺,想要分得「隨心飛」的一杯羹實屬不易,但和平臺合作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比如奧凱、青島、瑞麗三家航空公司就通過去哪兒、攜程平臺發售「周周小長假」套票產品,串聯了包括青島、雲南在內的多個旅遊熱門地,打破了航司各自的區域限制。
有觀點認為,「隨心飛」已經實現了它在這一特殊時期的存在價值,難以成為常態化產品。但在包嵩看來,「隨心飛」產品還有很多維度的升級和延展,接下來無論是航司還是平臺都將有更多新的玩法出現。
就在上周,東航「早晚隨心飛」產品再度上線,開始填補更多需求。接下來,航司和平臺又將如何開啟「隨心飛」2.0的節奏,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