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負性與電親和性概念的分析

2021-01-19 NE電氣

上期內容:電網友好型光伏發電系統的控制策略


專家特別提醒

莫混淆氣體電負性與電子親和性概念


國內第一次在書本和雜誌文章上將氣體電負性與電親和性兩個概念混淆,至少發生在幾十年前,也不知道是哪位專家在哪本書裡造成的。但從此後,許多氣體放電和SF6電弧專家就沿用了這種錯誤的概念,一直至今,包括國內許多大牛大腕和青年才俊,也包括許多知名書本和雜誌文章。今年初與日本教授K. SAWA交流時,他提醒我此兩概念的不同。於是我趕緊搜索核對,果然張冠李戴。為了提醒同行專家注意區分此兩個概念,特撰成小文發表。祈請各位專家指教。


李震彪 教授       

2017-11        

李震彪教授提供,特此感謝!

摘要:本文對比了電負性與電子親和性概念的不同,國內許多文獻常認為電負性是氣體分子對外部自由電子的吸附,但化學物理文獻及諸多百科全書均認為電負性是分子內原子對內部成鍵電子的吸引。建議今後使用氣體電負性概念時慎重區別其義,避免與電子親和性混淆。

關鍵字:氣體;電負性;電子親和性



國內許多文獻常常提到SF6具有很強的電負性,並將電負性常常解釋為氣體分子吸附外部自由電子並成為負離子的能力。如文獻[1-3]分別對應第57、151、60頁指出SF6具有很強的電負性,很容易俘獲一個電子而成為活動力很差的負離子,使游離能力很強的電子數減少,且形成負離子後,容易與正離子相複合,阻礙放電的形成與發展。文獻[4]認為SF6的強力吸附電子的能力稱為電負性,SF6的電負性比空氣高几十倍,極強的電負性使SF6氣體具有良好的絕緣性能,電極間在一定的場強下發生電子發射時,極間自由電子很快被SF6吸附,大大阻礙了碰撞電離過程的發展,使極間電離度下降,而耐受電壓能力增強。文獻[5]指出SF6很強的電負性使其絕緣強度很高,從而被廣泛用於斷路器中。上述文獻對氣體電負性概念的解釋均是指氣體分子吸附外部自由電子的能力。


但是,這一概念的解釋與化學物理權威文獻關於氣體電負性的概念解釋明顯不一致,如文獻[6]第80頁指出氣體電負性是用以度量分子中原子對成鍵電子的吸引能力的相對大小,當A和B兩種原子結合成雙原子分子AB時,若A的電負性大,則生成分子的極性是Aδ-Bδ+,即A原子帶較多的負電荷,B原子帶較多的正電荷;反之,若B的電負性大,則生成分子的極性是Aδ+Bδ-。 文獻[7]第1456頁指出電負性概念是由Pauling首次提出,它是反映一個分子中一個原子對於成鍵電子的相對吸引力,其英文原文為:Electronegativity is a parameter originally introduced by Pauling which describes, on a relative basis, the tendency of an atom in a molecule to attract bonding electrons. While electronegativity is not a precisely defined molecular property, the electronegativity difference between two atoms provides a useful measure of the polarity and ionic character of the bond between them。 


即,文獻[6-7]對電負性概念的解釋是一個分子中的一個原子對於內部成鍵電子的相對吸引力,而不是分子對於外部自由電子的吸附作用。文獻[1-5]與[6-7]電負性的概念區別主要是前者認為是分子對外部自由電子的吸附,後者認為是分子內原子對內部成鍵電子的吸引,被吸引電子內外之別。 一個原子(元素)電負性數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學鍵時對成鍵電子的吸引力越強。表1給出了部分元素在常見氧化態下的電負性數值[8]。

另外, 「百度百科」關於電負性也給了解釋,指出「電負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的標度。元素的電負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越強。又稱為相對電負性,簡稱電負性,也叫電負度。電負性綜合考慮了電離能和電子親合能,首先由萊納斯·卡爾·鮑林於1932年引入電負性的概念,用來表示兩個不同原子間形成化學鍵時吸引電子能力的相對強弱,是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共用電子的能力。」


維基百科全書對於電負性給出的定義與百度百科一致,即 Electronegativity is a chemical property that describes the tendency of an atom to attract electrons (or electron density) towards itself.


因此,本文認為物質的基本物化性質參數定義不應該因行業或學科差異而出現基本概念含義相悖,更不應與普遍認可的概念定義相矛盾。正如電阻率、密度、比熱、熔點作為材料的物性參數,其概念定義在物理、化學、材料、電氣、機械等學科也必須保持一致一樣,電負性作為氣體的一種物性參數,其在電氣領域的定義也應該與化學、物理等領域的定義保持一致,更應該與電負性概念的原始提出者萊納斯•卡爾•鮑林所定義的概念一致。 建議電氣學科使用電負性概念時以原創人萊納斯•卡爾•鮑林的定義為準,也與化學物理等學科文獻關於氣體電負性的普遍定義一致。 

 

有人若認為氣體分子吸引外界自由電子的能力類似於化合物中原子吸引內部成鍵電子的能力,並以此將氣體分子吸引外界自由電子的能力定義為電負性,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也是不嚴謹的。


氣體分子吸附外界自由電子的現象實際是電子親和性(能)。如文獻[9]第58頁指出電子親和性指氣態中性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形成氣態負離子所釋放的能量。文獻[10]第156頁指出電子親和性是指氣態原子、分子或者原子團的能量與其吸附電子後形成負離子的能量之差,其英文原文為:Electron affinity of an atom (molecule or radical) is defined as the energ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west (ground) state of the neutral and the lowest state of the corresponding negative ion in the gas phase. 

A (g) + e-= A-(g)


「百度百科」關於電子親和性(能)也給了解釋,即「氣態電中性基態原子獲得一個電子變為氣態一價負離子放出的能量叫做電子親和能」。 維基百科全書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對於電子親和性的定義與百度百科一致,即「the electron affinity of an atom or molecule is defined as the amount of energy released or spent when an electron is added to a neutral atom or molecule in the gaseous state to form a negative ion」。


表2給出了部分原子的電子親和能數值。

綜上,目前電氣領域許多文獻對氣體電負性的概念解釋,實際上對應的是電子親和性(能)概念。 電負性與電子親和性(能)兩個概念區別明顯。 考慮到物質的基本物性參數概念應該在各個學科之間保持一致,避免基本概念混淆引起學術表達和交流上的混亂,建議電氣領域使用電負性概念時以電負性概念原創人萊納斯•卡爾•鮑林的定義為準,這樣也就與廣泛的科學界普遍認可的概念定義一致了。



參考文獻:

[1]. 周澤存. 高電壓技術[M]. 中國電力出版社, 1988.

[2]. 嚴璋, 朱德恆. 高電壓絕緣技術[M].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15.

[3]. 梁曦東, 周遠翔, 曾嶸. 高電壓工程.第2版[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5.

[4]. 肖登明. 環保型絕緣氣體的發展前景[J]. 高電壓技術,2016,(04):1035-1046.

[5]. H. Rahaman, J. W. Nam, S. H. Nam and K. Frank, 「Investigation of Spark-Gap Discharge in a Regime of Very High Repetition Rate,」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vol. 38, no. 10, pp. 2752-2757, Oct. 2010.

[6]. 周公度, 段連運. 結構化學基礎.第3版[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7].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M]. CRC press, 2005.

[8]. 李夢龍. 化學數據速查手冊[M].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

[9]. 劉翊綸. 基礎元素化學[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10]. James G. Speight. Lange’s handbook of chemistry [M]. Science press, 2005.


李震彪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電接觸電弧及材料、開關電器技術、電器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現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接觸電弧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工產品可靠性研究會常務理事、《電工材料》編委會副主任委員、《低壓電器》雜誌編委,華中科技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在科研方面,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霍英東教育基金、教育部優秀年輕教師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武漢市晨光計劃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科研啟動基金等基金資助項目近20項和ALSTOM、BOSCH、長徵火箭公司、航天五院等企業合作項目約20項。在國際IEEE Trans on CPMT,IEICE Trans on Electronics、IEEE及ICEC等重要國際會議文集、《中國電機工程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20餘篇。多次赴美、英、法、愛爾蘭、瑞士、日本、沙特等國進行學術交流。


聲明: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NEdianqi。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擁有知識,分享知識


相關焦點

  • 電離能、電子親合能和電負性,三個概念間有什麼關係?
    我們先來看電離能與電子親合能的概念,然後再分析,化學家為什麼要提出電負性的概念。
  • 關於電負性的說明
    在前天關於水的節目中,我們提到了一個概念,這就是「電負性」,今天我們就以這個為話題水一期。電負性表示的是2個原子通過共用電子結合時,每個原子對共用電子吸引力的強弱,這一值越大的原子,對共用電子的吸引力就越強。
  • 元素的電負性
    電負性是一個原子對電子吸引能力的量度。對電子吸引能力越強的原子,其電負性越大;對電子吸引能力越弱的原子,其電負性也越小。不難得出,電負性大的原子,其得電子能力就強,即元素的非金屬性強;而電負性小的原子,其失電子能力就強,即元素的金屬性強。這樣我們就用電負性這一標度,統一了金屬性與非金屬性。
  • 電負性和電離能
    電負性,顧名思義,就是電子來了帶上負電,所以是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電離能,就是電子離開,即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是不是記住它們的含義了呢?具體看看本文,理解知識點,並能夠熟練應用吧!一、電負性①含義: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鍵合電子能力的標度。
  • 電負性的新尺度將改寫化學教科書!
    現在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學馬丁·拉姆用一種新的、更全面的尺度重新定義了這個概念。他與包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同事共同完成的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電負性理論用來描述不同原子吸引電子的強度。通過電負性尺度,可以預測不同分子和材料中電荷的近似分布,而不需要複雜的量子力學計算或光譜研究。
  • 選修3電負性和電離能!
    高考化學選修三的內容以選做題的形式出現,分值15,而電負性、電離能是必考的知識點,怎麼快速理解記憶這個知識點呢?電負性,顧名思義,就是電子來了帶上負電,所以是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電離能,就是電子離開,即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是不是記住它們的含義了呢?具體看看本文,理解知識點,並能夠熟練應用吧!
  • 重新定義一個至關重要的科學概念
    這個概念就是——電負性(Electronegativity),通常用字母χ表示。電負性這一概念非常重要,利用電負性標度,我們能在不進行過複雜的量子力學計算或光譜研究的情況下,預測出不同的分子或材料中的電荷的近似分布。2.
  • 梨樹為何不願「近親結婚」 花粉管中暗藏梨自交不親和性的秘密
    梨樹為何不願「近親結婚」 花粉管中暗藏梨自交不親和性的秘密 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5-07   今日/總瀏覽:1/6386
  • 重新定義一個至關重要的科學概念|化學|martin rahm|萊納斯·鮑林|...
    這個概念就是——電負性(Electronegativity),通常用字母χ表示。電負性這一概念非常重要,利用電負性標度,我們能在不進行過複雜的量子力學計算或光譜研究的情況下,預測出不同的分子或材料中的電荷的近似分布。2.
  • 電負性的應用和化學鍵的類型對生活的積極影響
    電負性:用來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吸引力的大小。電負性越大,對鍵合電子的吸引力越大。(電負性是相對值,沒單位)為了比較元素的原子吸引電子能力的大小,美國化學家鮑林於1932年首先提出了用電負性來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
  • 物質結構說理系列一---電離能 電負性
    說明:電子亞層結構為全滿、半滿時較相鄰元素要大,即第ⅡA 族大於第IIIA 族、第ⅤA 族大於VIA 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2、元素電負性的周期性變化.元素的電負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電子對的能力叫做該元素的電負性。
  • 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機理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高效捕獲
    ,並通過原位XRD、原位FTIR及理論模擬計算驗證了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對乙炔的協同吸附機理。然而,現有吸附劑主要通過單一的金屬位點或電負性點位作用實現混合烴類分離,因此高密度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作用可預期地展示出優於單一吸附機理的分離效果。由於電負性(鹼性)基團和金屬的強配位作用,在超微孔孔道中同時引入高密度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極具挑戰性且未見報導。
  • 化學乾貨II高中化學電子排布、第一電離能和電負性知識匯總
    五、能量最低原理、基態與激發態、光譜基態原子:處於最低能量的原子 (穩定)激發態原子:基態原子的電子吸收能量後電子會躍遷到較高的能級,變為激發態原子原子光譜:不同元素的原子發生躍遷時會吸收或釋放不同的能量,表現為光的形式得到各種元素的電子的吸收光譜或發射光譜可利用原子光譜上的特徵譜線來鑑定元素,稱為光譜分析
  • 高考化學選3簡答題總結(電負性和電離能)!
    A,穩定性A>D,所以失電子能量A>D;BC都是原子,但是B是基態、C是激發態,能量:C>B,穩定性B>C,所以失去一個電子能量:B>C;A為Mg+、B為Mg原子,A再失去電子所需能量就是Mg原子失去2個電子的能量,為Mg原子的第二電離能,B失去一個電子的能量是Mg原子的第一電離能,其第二電離能大於第一電離能,所以電離最外層一個電子所需能量A>B,通過以上分析知
  • 「網絡報告」劉耀光院士-植物雜種不育與親和性的分子機制
    【網絡報告】劉耀光院士-植物雜種不育與親和性的分子機制及其雜種優勢利用(2020年08月28日15:00)
  • 交流電的基本概念
    打開APP 交流電的基本概念 電工學習網 發表於 2021-01-02 17:12:00   1.
  • 介電分析技術
    介電分析是指在交變電場中測量物質/材料的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在恆定溫度下對頻率關係或者恆定頻率下對溫度的關係的一類技術。
  • 研製出新型鹼性水還原電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團隊通過磷摻雜手段精準調控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二硒化鈷的相變,成功實現其從穩定的立方相到亞穩態正交相的相轉變,研製出在鹼性介質中具有類鉑析氫性能的高效水還原電催化劑,為從鹼性水中大規模製氫提供了廉價高效的催化電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