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香港:內地若禁「翻牆」利營運

2021-01-14 大公資訊

  圖:3香港國際流動業務及服務拓展總監古星輝(右二)認為,內地倘若打擊「翻牆」,將有利公司業務\大公報記者李潔儀攝

  【大公報訊】市場消息指出,內地擬加強規管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和電香港(00215)旗下3香港國際流動業務及服務拓展總監古星輝表示,暫無收到用戶的投訴,又指倘若內地落實禁止使用俗稱「翻牆」的VPN軟體,相信對營運商影響正面,鼓勵客戶直接選用數據漫遊服務。

  另外,3香港宣布推出新的「自遊數據王」漫遊服務,客戶在歐洲六國、亞太區十個、美加或包括內地、澳門、臺灣在內的大中華區,享有14天漫遊數據服務,最低78港元享有200MB,198元享1GB數據,平均日費低至15元。今天(21日)至9月30日,選購1GB計劃,可額外獲贈1GB漫遊數據。

相關焦點

  • 香港今日起恢復內地經香港轉機或過境服務
    每經編輯:張楊運據香港中聯辦微信公號14日深夜消息,香港機場管理局近日宣布,8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由內地機場出發的旅客可經香港國際機場轉機/過境到其他航點。前往內地各目的地的轉機/過境服務仍然暫停。
  • 消息人士:香港機場將很快恢復到內地的中轉航班服務
    一位接近香港國際機場方面的人士12日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香港機場將很快恢復到中國內地的中轉航班服務,有望為回國旅客提供更多便利。今年6月1日起,香港機場開始逐步恢復中轉航班服務。6月15日,香港機場宣布,自當日起旅客可以使用同一張機票乘坐由不同航空公司營運的航班於香港國際機場過境或轉機。不過,香港機場的過境或中轉服務目前暫不適用於出發地或目的地為中國內地的旅客。
  • 即日起內地出發乘客可搭乘國泰航空經香港中轉
    新京報訊(記者曲筱藝)近日,新京報記者從國泰航空獲悉,隨著香港機場管理局進一步放寬中轉限制,即日起至10月15日期間,由內地城市出發的乘客可搭乘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的航班,經香港國際機場中轉至其他目的地。
  • 國際航線逐漸復航 內地旅客可經香港轉機至國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唐珩報導:日前,香港國際機場宣布,8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恢復由中國內地機場出發的旅客過境/轉機服務,由中國內地機場出發的旅客可經香港國際機場轉機/過境到其他航點。不過,前往中國內地各目的地的轉機/過境服務仍然暫停。
  • 【險】香港兩架客機香港機場發生碰撞!內地可經HKG轉機或過境
    香港機場官宣我們提到了香港機場轉機的消息。香港機場方面後來發了正式的官方通告,解釋了新政策2020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由中國內地機場出發的旅客可經香港國際機場轉機/過境到其他航點。不過,前往中國內地各目的地的轉機過境服務仍然暫停。
  • 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內地可借鑑香港經驗完善保險業發展模式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 受訪者供圖蔡冠深表示,中國內地保險業自1980年恢復以來,從基礎薄弱的落後行業不斷壯大發展,但目前仍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內地保險資本無法實現全球資產配置,保險行業與醫療機構亦未能形成普遍認可的持續發展模式。
  • 香港機場管理局:內地出發旅客8月15日至10月15日可在香港機場轉機或過境
    ​香港機場管理局日前表示,2020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由內地機場出發、目的地為境外城市的旅客可經香港國際機場轉機或過境到其他航點前往中國內地各目的地的轉機或過境服務仍然暫停。據了解,旅客須以同一張機票預約由不同航空公司集團營運的轉機或過境航班,旅客必須已辦理手續及持有兩程登機證明,其行李亦須貼上往目的地的行李標籤。轉機或過境旅客不可於香港國際機場停留超過24小時,且旅客必須預先確認自己可在目的地入境。
  • 中國香港機場將很快恢復到內地的中轉航班服務
    民航資源網8月12日電:據南華早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香港國際機場將暫時恢復往返中國大陸的中轉航班,以幫助運送在疫情期間陷入困境的中國學生今年6月1日起,中國香港機場開始逐步恢復中轉航班服務。6月15日,中國香港機場宣布,自當日起旅客可以使用同一張機票乘坐由不同航空公司營運的航班於中國香港國際機場過境或轉機。不過,中國香港機場的過境或中轉服務目前暫不適用於出發地或目的地為中國內地的旅客。環球時報報導稱,中國香港國際機場可能恢復轉機,暗示它可能「吸引大量海外旅客回國」。
  • 問題膠囊現身香港 內地膠囊須出示檢驗報告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楊興雲 針對連近日連續兩次檢驗出來自內地的膠囊鉻含量超標問題,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署長林秉恩5月8日表示,香港衛生署已經要求所有使用內地膠囊的廠商從即日起需提供膠囊檢驗合格的報告。
  • 友邦保險新業務價值半年下跌37%,業內:預計內地市場將提供更強支撐
    保費方面,上半年,友邦保險實現172.68億美元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48%,增速也明顯慢於往年;年化新保費下跌24%,實現25.79億美元。盈利情況方面,2020年上半年,友邦保險稅後營運溢利上升5%到29.33億美元,內含價值營運溢利減少13%至38.78億美元。
  • 香港盼內地推健康碼折中方案,以增加粵港澳的往來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醫藥衛生大健康委員會的劉仲恆表示,若香港能夠連續14天本地零感染,則符合內地對於低風險地區的條件,相信落實「健康碼」指日可待。不少議員對方案表示歡迎。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稱,隨著疫情放緩,香港零售銷售跌幅縮小,但香港1/3的零售由旅客帶動,單靠本地消費難以恢復,希望港府儘快落實與內地及澳門通關。
  • 冠亞商業(00104)退租香港九龍廣東道文利大廈地下商鋪
    據悉,該物業為香港九龍廣東道86至98號文利大廈地下1、2及3號鋪。 公告稱,一間主要供應商知會集團,於2021年2月28日後將不再提供其時計給予該集團的香港授權零售店鋪。因此,該集團決定與業主訂立退租協議,以退回該物業,從而終止現有租賃。
  • 香港國際機場恢復由內地出發轉機或過境業務,前往內地服務仍暫停
    8月13日凌晨,香港機場管理局發布通報稱,2020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由內地機場出發的旅客可經香港國際機場轉機或過境到其他航點,而前往內地各目的地的轉機和過境服務仍然暫停。今年3月25日,因應香港特區政府防疫措施,香港國際機場停止所有轉機服務;所有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國家或地方乘搭飛機抵港將不準入境;從內地、澳門和臺灣入境的非香港居民,若14天內曾到訪海外國家或地區,亦不準入境。
  • 國泰航空發布由內地城市出發經香港中轉航班的最新公告
    民航資源網2020年8月14日消息:隨著香港機場管理局進一步放寬中轉限制,2020年8月15日至2020年10月15日期間,由內地城市出發的乘客可搭乘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的航班,經香港國際機場中轉至其他目的地。
  • 香港茶餐廳為什麼在內地不行了?
    香港茶餐廳到底怎麼了呢?3. 跟不上內地消費趨勢對於虧損,翠華在財報中解釋稱,受香港大環境的影響。香港擁有18000家餐廳,茶餐廳數量超過6000家,競爭可謂激烈。然而,最近幾年,「香港熱」逐漸退潮,內地旅客人數不斷下降,直接影響香港的旅遊、零售和餐飲。香港飲食業工會曾表示,香港餐廳「倒閉潮」已經到來。特別是近幾個月,訪港旅客銳減,門店還經常被迫臨時關店,導致翠華的營收同比減少6.4%。
  • ​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典型案例
    案例簡介如下:內地人民法院案例目錄一、華夏航運(新加坡)有限公司申請執行香港仲裁裁決案二、美國意艾德建築師事務所申請執行香港仲裁裁決案三、大衛戴恩諮詢有限公司、布拉姆利有限公司申請執行香港仲裁裁決案四、萊佛士國際有限公司申請執行香港仲裁裁決案
  • 香港理工大學2017內地招生政策解讀
    香港理工大學高中生數理化生學科檢測  針對目前在讀高一高二的學生  參賽對象  中國內地各省市自治區高中一年級或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均可報名參加比賽。考生只需在高考報考理大時提交該學科檢測的成績,只要達到要求者均可申請面試資格。
  • 從香港、內地、海外,全方位解讀香港教育優勢!_贏海外
    1、可獲十五年免費教育 自2017年起,香港的免費義務教育體系覆蓋15年,即包括幼兒教育(3年)、小學教育(6年)、初中教育(3年)以及高中教育(3年)。 3、直接申請國際學校 擁有香港身份,可以申請全香港的國際學校。
  • 東亞銀行欲出售香港和內地銀行業務?官方緊急公告澄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6月2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東亞銀行(00023.HK)正與財務和戰略投資者就出售該行的香港和中國內地銀行業務進行初步討論。對此,東亞銀行發布公告,予以澄清。東亞銀行表示,本行謹此澄清,全面的策略性檢討正在進行,當中本行並未就出售香港或中國內地銀行業務與外界進行討論,亦未就本行業務和資產的策略選項作出任何決定。東亞銀行還稱,誠如本行在2020年5月27日所發出的公告所述,本行一直與其顧問高盛緊密合作,繼續對本行的業務和資產進行全面評估,並專注識別潛在策略性交易,該等交易將可提升本行現有業務和資產的價值,以及潛在非核心資產的策略選項。
  • 有意出售香港與內地銀行業務?去年淨利腰斬的東亞銀行緊急作出澄清
    記者|張曉雲繼2019年淨利潤腰斬後,東亞銀行被曝有意出售其香港和中國內地的銀行業務。6月2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登報導稱,東亞銀行正與財務和戰略投資者就出售其香港和中國內地銀行業務進行初步討論。對此,東亞銀行(00023.HK)緊急在港交所發布澄清公告,對出售香港及內地銀行業務傳聞予以否認。東亞銀行公告稱,雖該行全面的策略性檢討正在進行,但當中該行並未就出售香港或中國內地銀行業務與外界進行討論,亦未就該行業務和資產的策略選項作出任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