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重挫香港經濟,各界紛紛要求儘快推出健康碼,以增加粵港澳的往來刺激經濟活動。
粵港澳「健康碼」互認議題一直備受關注。據東方日報網8日報導,內地明白要求香港連續14天零確診有難度,因此正在與港府協商折中方案,包括要求香港連續14天本地確診個案少於10例,並設有一套完善系統追查確診病例源頭,才有望落實推出。8日,供粵澳兩地居民轉換健康碼進行通關的廣東省政府「粵省事」微信小程序,在「粵港澳通關」界面新增「粵港通關(試運行)」欄目,供民眾填寫海關出入境申報,再生成「粵康碼」通關憑證。《星島日報》8日特別提到,香港現在追蹤源頭的做法與內地不同,內地的電話號碼均為實名登記,通過大數據有助於有關部門追蹤確診人士曾經到過的地方;而香港的電話號碼並不是全部實名登記,有人用俗稱「太空卡」的儲值卡,電信商也不會隨便向第三方披露其行蹤,僅靠確診者回憶到過的地方,現階段難以達到內地的要求。特區政府發言人稱,目前的想法是以三地「健康碼」互換和核酸檢測結果互認,作為相互豁免入境強制檢疫的條件;至於具體安排及實施時間,仍需視疫情發展情況進一步協商落實。
連日來,香港社會對與內地和澳門恢復通關相當關注。剛結束北上行程的特首林鄭月娥稱,中央非常關注香港防疫抗疫工作,但解除14天強制檢疫最終問題在於香港抗疫防疫要做得更嚴格。政務司司長張建宗8日稱,國家成功抗疫和經濟快速復甦令人鼓舞,特區政府會繼續全力以赴、精準抗疫,謹慎及嚴格採取防控措施,以爭取儘早通過三地「健康碼」互換,逐步有序恢復與內地及澳門通關,振興本地經濟。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醫藥衛生大健康委員會的劉仲恆表示,若香港能夠連續14天本地零感染,則符合內地對於低風險地區的條件,相信落實「健康碼」指日可待。
不少議員對方案表示歡迎。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稱,隨著疫情放緩,香港零售銷售跌幅縮小,但香港1/3的零售由旅客帶動,單靠本地消費難以恢復,希望港府儘快落實與內地及澳門通關。不過他同時表示,明白14天零確診對內地防控而言至關重要,若通關條件保持不變也表示尊重。中華廠商聯合會行政總裁楊立門說,由於零售及飲食業的收入主要來自內地旅客,雖然香港近來消費情況略有好轉,但長遠經濟復甦仍需靠內地,建議政府採取更決斷的手法說服內地通關,例如推行強制性質的大規模病毒檢測,讓內地相信香港的疫情已受控。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8日撰文稱,跨境通行對香港甚為重要,無論是工商活動還是探親旅遊,市民都希望能夠手持綠色「健康碼」過境,無須接受強制檢疫,即使不能全面通關,也應爭取局部通關。他直言,香港要重回正軌,離不開國家的支持,但我們也要爭氣,做好自己。
8日,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當天新增10例確診病例,其中7例曾在潛伏期時身處外地,其餘3例源頭不明;至今香港確診病例累計達5374例。9日起,香港教育局免費為所有幼兒園、中小學和特殊學校的教職員推出特定群組檢測計劃,以自願性質免費為教職員分批安排新冠病毒檢測。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8日稱,目前全球疫情日趨嚴峻,香港的入境防控措施實在不能鬆懈。據她介紹,現在所有非香港居民一般都不能入境香港,特區政府已收緊多項防控措施,包括將土耳其列入高風險地區,11月13日起生效。陳肇始說,若客機上有5名或以上乘客確診,或連續兩班相同航空公司從同一地點抵港客機上有3名或以上確診者,將觸髮禁止飛機著陸香港的「熔斷機制」,7月至今衛生署曾七次啟動該機制,禁止來往香港與印度、尼泊爾及馬來西亞的航班著陸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