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的過程及影響:結果為何如此令人驚異?

2021-01-11 古今奇聞雜談

土木堡之變是明朝時期發生的一件兵敗事變,該事件也直接導致了強盛的明朝慢慢轉向衰弱,其中最令人感到驚異的是明朝號稱有五十萬大軍的部隊竟然打不過僅僅幾萬兵馬的瓦剌,這裡面究竟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土木堡之變的介紹: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正統十四年六月,明朝的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徵。

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饑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

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

于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于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土木之變只是一場戰役的失利,明朝當時正處「全盛之天下」,各方面實力遠在瓦剌之上。

土木堡之變的過程:

由於組織不當,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成國公朱勇為大將軍,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戶部尚書王佐請帝回軍,王振就命其跪在草叢裡,直到天黑才能起來。隨徵的文武大臣卻不使參預軍政事務,軍內自相驚亂。

1449年7月19日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1449年8月1日,明軍進到大同。未交鋒,鎮守太監郭敬報告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後聞前方慘敗,則驚慌撤退。

本欲使英宗於退兵時經過其家鄉蔚州「駕幸其第」,顯示威風;又怕大軍損壞他的田園莊稼,故行軍路線屢變,導致士兵疲憊不堪。至宣府,瓦剌大隊追兵追襲而來,明軍3萬騎兵被「殺掠殆盡」。1449年8月13日,狼狽逃到土木堡,瓦剌軍已緊逼明軍。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馳入居庸關,以保證安全,但王振不準。土木堡地勢高,無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裡處有河,被瓦剌軍佔據,將士饑渴難耐,挖井二丈仍無水。隔日瓦剌軍隊包圍土木堡。

也先遣使詐和,並主動撤離,以麻痺明軍。明英宗不疑有詐,遣曹鼐起草詔書。王振下令移營就水,當明軍大軍移動時,饑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奔向河邊,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發動攻勢。

明軍只得倉促應戰,瓦刺伏兵四起,明軍潰敗。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尚書王佐、鄺埜,學士曹鼐、張益,侍郎丁鉉、王永和,副都御史鄧棨等,皆戰死。

明英宗突圍無望,索性跳下馬來,面向南方,盤膝而坐,等待就縛。

不一會兒,瓦刺兵衝上來,一個士兵上前要剝取明英宗的衣甲,一看他的衣甲與眾不同,心知不是一般人物,便推擁著他去見也先之弟賽刊王,明英宗的護衛將軍樊忠萬分憤怒,掄起鐵錘對準王振的腦袋,狠狠地砸了下去。

樊忠不久亦戰死。此役明軍兵敗,大量輜重盡為也先掠奪,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禮部左侍郎楊善、文選郎中李賢等數人僥倖逃出。賽刊王在問明英宗時,明英宗反問道:「你是誰?是也先,還是伯顏帖木兒,或者是賽刊王。」賽刊王感到明英宗說話的口氣很大,立即報告也先,也先立即去請安磕頭行君臣禮,獻上各種野味美食。

此一戰役,明軍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文武官員亦死傷數十人,損失馬匹二十萬頭,衣甲器械輜重損失無數。

在土木堡之變死難的群臣中,太師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鄧慄、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太常寺少卿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太僕寺少卿劉容、尚寶少卿凌鑄、給事中包良佐、姚銑、鮑輝、中書舍人俞拱、潘澄、錢禺、監察御史張洪、黃裳、魏貞、夏誠、申祐、尹竑、童存德、孫慶、林祥鳳、郎中齊汪、馮學明、員外郎王健、程思溫、程式、逯端、主事俞鑑、張塘、鄭瑄、大理寺副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羅如墉、欽天監夏官正劉信、序班李恭、石玉等五十二人皆死於混戰之中。

土木堡之變結果令人驚異:

土木堡之變失敗結果令人驚異,史書上記載皇帝明英宗聽信太監王振的建議,御駕五十萬大軍北徵瓦剌少數民族,最終戰敗被俘,此為土木堡之變。在作戰對抗過程中,存在很多疑點,也是讓土木堡之變結果令人驚異的原因所在。

第一,皇帝率領五十萬大軍親徵瓦剌少數名族,卻無一場勝仗。根據史書記載,至少實際行軍三十萬人。瓦剌屬於少數名族,主力軍隊也只有兩三萬人,即使騎兵作戰,人數上也差距過於懸殊。而最終的結果是明軍在作戰中沒有打過一場勝仗。

第二,明英宗率兵出徵後,後勤糧草遲遲供應不足。雖在朝廷之中,很多大臣反對皇帝親自出徵,但是出徵後,按照兵家作戰之常規,糧草先出,兵將後至,這點兵法,明英宗還是知曉的。後期作戰中朝廷後勤供應遲遲不到,馬無草,人無糧,皇帝御駕親徵朝廷竟無法供應糧草,這是無法理解的。

第三,戰爭初期作戰,明軍一直屬於弱勢。當時作戰地點為宣府和大同,據記載僅僅是大同的兵馬就有四五萬。在瓦剌進攻之前,朝廷又陸續派遣官員到大同整頓軍備,但是一開始就一直戰敗,其中原因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

土木堡之變明朝皇帝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獲;四朝老臣張輔、駙馬井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侍郎丁銘、王永和以及內閣成員曹鼎、張益等五十餘人全部被殺,無數文官武將戰死;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最為精銳的三大營部隊亦隨之毀於一旦;京城的門戶亦已洞開。強盛的大明朝由盛轉衰,中國進入了明朝中期階段。

相關焦點

  • 《大明風華》土木堡之變
    從紙面實力來看雙方都沒有必勝的本錢,其中率先發難的也先直屬軍隊圍攻大同,宣大防線一直都是明朝重兵集團,朱祁鎮御駕親徵帶領三大營,作戰目的很清晰,就是從外面包圍對方,這也是宣大防禦一直以來的戰略構想,但是幾十萬人行動遲緩,中途就收到大同淪陷的消息,加上出兵倉促糧草不濟,只能折返,返回途中又沒有及時撤回居庸關以內,遭到對方突襲,土木堡之變短短時間,幾十萬軍隊潰散,皇帝被俘。
  • 己巳之變的過程與結果 己巳之變的影響
    己巳之變的過程,其實重點就是皇太極和袁崇煥雙方的對決,而在這個過程中,袁崇煥沒有輸給皇太極,而是輸給了君臣之間的不信任。己巳之變結果後金在1629年開始舉兵向明朝國都京城,也就是北京展開進攻,而且一度兵臨城下,這一大事件被稱為己巳之變,那麼,己巳之變結果是什麼?
  • 《大明風華》土木堡之疑點重重
    最早收到也先騷擾大同的消息,軍事會議的結論是在大同聚殲瓦剌部,這也是最早的作戰目的,但在尚未出兵時,就已經收到大同淪陷的消息,主將大同總督宋瑛戰死,4個副將戰死3個,突圍跑出來的石亨在電視劇中有多個場面,也是後來奪門之變的主角。臨時變更作戰目的繼續出兵,是誰在堅持出徵?王振還是朱祁鎮,顯然皇帝嫌疑更大,無非是為了效仿先祖朱棣,父親朱瞻基,建立親徵的所謂戰績。
  • 英宗朱祁鎮引發土木堡之變,是年輕還是無知,是他信錯了人
    按理說,這應該是一件令人高興的好事,然而,無論是在街道上看熱鬧的尋常百姓,還是端坐在紫金城寶座之上的大明朝皇帝,都沒有想到。他們的到來卻成為一場今天變故的導火索,險些毀掉了大明朝已經做了幾十年的江山。明英宗正統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年。此時距朱元璋建國已有81年的時間了。
  • 帕斯卡的令人驚異的定理
    帕斯卡的令人驚異的定理   從而基本上結束了他的數學工作.下面的摘錄引自他的隨筆《思想》.他用許多數學的引證和例子回答了對他的種種議論,並指出他這樣做是因為:「……推廣我們的概念就像超出我們能夠想像的空間那樣,在跟事物的現實比較中,我們只是一些原子.空間是一個無限的球體,每個地方都是它的中心,沒有哪裡是它的周圍,簡而言之,它是上帝萬能的最大標記,而在這種想法下,我們的想像便失卻了它自身的意義……所有東西的進程都是從無而來,並生於無限.是誰主宰這些令人驚異的進程
  • 三星堆出土文物令人驚訝,竟是這樣東西,考古學者為何不繼續挖掘
    眾所周知,北緯30°是一條看不見的曲線,是一條地理學家為方便研究地球而畫出的虛擬的線,在十九世紀初,我國在這個範圍附近發現了三星堆遺址,但是三星堆裡出土的文物卻令人驚訝,竟是這樣的東西,那麼考古學家為何不繼續挖掘呢?
  • 一個業餘天文學家被另一個業餘外語專家推薦,促成了「奪門之變」
    張輗(音」尼「)、張軏(音」月「)是英國公張輔的弟弟,不過張輔在土木堡之變中陣亡了。還有一個人就是時任左都御史的楊善,當年正是他出使瓦剌,把朱祁鎮帶回來的。這時貢市混亂(這也是土木堡之變的起因之一),急需一個懂多國外語的人來救場,遍觀朝野,就數許彬的外語最好了。於是大學士曹鼐推薦許彬提督四夷館,但許彬為克盡孝道,想守孝三年,結果朱祁鎮不允,特地下詔命彬進京敘職,化悲痛為力量。不過皇帝還算厚道,又專門派人到許彬的老家弔唁許彬的亡父。
  • 為何喜歡明朝?因為和現在很相似,開局一個碗,江山全靠打
    導語:為何喜歡明朝?因為和現在很相似,開局一個碗,江山全靠打 中國人真的是很喜歡研究自己的歷史,有人喜歡漢唐的強勢,有人鍾愛魏晉的風流,也有人對明清情有獨鍾等等,不過有時候他們相處的並不是很愉快,就比如喜歡清朝的和明朝的人經常會打起來,勢同水火啊!
  • 盤點全球9大最令人驚異洞穴
    現在讓我們走進全球9大最令人驚異的洞穴。這令人驚嘆的懸崖藍洞是千年海水侵蝕形成的,神奇而壯觀。藍洞裡面充滿華麗光亮的藍色水,陽光透過洞口照射到洞裡,水面熠熠生輝。在古羅馬時代,它被認為是巫婆和怪獸之家,但這並不能阻止今天的遊客前往探訪,它仍然是卡普裡島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 Rh陰性為何如此「稀有」?
    Rh陰性為何如此「稀有」?Rh陰性血也就是俗稱的「熊貓血」。Rh血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如果您還不清楚,請移步Rh血型科普三部曲:Rh血型分為Rh陽性和Rh陰性。在中國漢族人群中,Rh陰性僅佔3-4‰。
  • 令人驚異的動態範圍 凌力爾特SAR ADC代碼運用全解
    令人驚異的動態範圍 凌力爾特SAR ADC代碼運用全解 灰色天空 發表於 2012-11-28 15:08:22 凌力爾特公司推出的101dB SNR的18位SAR
  • 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你想不到,英語中80個「令人驚異」的同義詞
    Amazing Synonyms: 80 Words to Use Instead of AMAZING 80個令人驚異的同義詞Here is an useful list of AmazingSynonyms in English with Pictures.
  • 為何書蟲拯救了明朝,最後卻被皇帝殺掉?答案全在這首詩裡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徵瓦剌,在土木堡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之後瓦剌趁機反撲北京,北京此時軍備空虛,形勢十分嚴峻。這個叫于謙的書生,一生嗜書如命,剛正不阿,為國家為生民赴湯蹈火,可最後怎會落得如此下場?或許我們可以從他出仕前的一首詩裡得到答案。在這首詩裡,他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方向,而這份堅持,也註定了他最終的命運。
  • 危化品爆炸為何威力如此之大?
    類似這樣,危險化學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的還有不少,危化品爆炸為何威力巨大?我們該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為何危害如此巨大? 溫嶺事故中,一輛裝載量約為20噸的液化石油氣(簡稱LPG)槽罐車,爆炸時為何會引發如此巨大的危害?
  • 1457年,此人夜觀天象說:大事可成,於是「奪門之變」,當晚發生
    一、1433年的兩件事公元1433年的大明朝,雖事情很多,但其中這兩件事,筆者認為才值得記住,並相互影響的。第一件:一位名叫徐珵的考生中了進士。此人後來深刻影響了大明進程,是本文重點。第二件:朱瞻基發現宮內不少太監,被僧人迷惑開始吃素,甚至還有偷偷逃出去當和尚的。朱瞻基召監局之長告諭道:所論天堂、地獄,亦只在心。
  • 為何胡夫可以建造如此巨大的金字塔?
    為何胡夫可以建造如此巨大的金字塔? 作為埃及法老王 為什麼佔用他人之物作為自己的陵墓 但是 如果不是胡夫的話 又會是誰呢 胡夫、卡夫拉和門卡烏拉之前的法老王 都不可能建造如此巨大的墳墓
  • 地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為何可以如此持久
    它又為何可以如此持久?實際情形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01.地球如何產生磁場?我們知道,磁來自於電,變化的電場可以激發磁場,變化的磁場又可以反過來激發電場,如此往復不絕。20世紀的時候,人們已經用優美的麥克斯韋方程,將電、磁、光三種現象統一了起來,許多科學家因此恍惚感覺,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萬事萬物皆在掌握之中。
  • 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朱由檢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7年間一直勤於政事,朱由檢即位之初就開始剷除在明朝橫行多年的閹黨勢力,並最終徹底滅掉閹黨,他還平反冤獄,扶正除惡,大力並重新任用有才能的被閹黨陷害入獄的良官,朱由檢還派遣得力幹將去「澆滅」農民起義軍的「烽火」,並在關外抵禦清軍南下,但他為何還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
  • 為何戰後十室九空,甚至千裡無人煙?
    古代戰爭為什麼可怕,破壞如此嚴重呢?除了戰場上刀槍不長眼,當場死傷大部分外,還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士兵數量。古代戰爭,基本是冷兵器,也就註定了士兵數量是最為基本的要素,沒有一定的數量,要贏得戰爭非常困難,所以,在中國歷史上,但凡能上史書的戰鬥,士兵數量都是以十萬為單位。
  • 朱祁鈺去世後,他后妃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為何汪廢后得以善終
    要說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的恩恩怨怨,就要從土木堡之變說起。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徵,結果在土木堡大敗,自己被瓦剌俘虜。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在王文、于謙等人的支持下,郕王朱祁鈺登上皇位,是為明代宗。 一開始,朱祁鈺是不願意當皇帝的,畢竟當時明朝處於危難之際,誰願意去接這個爛攤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