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書蟲拯救了明朝,最後卻被皇帝殺掉?答案全在這首詩裡

2020-12-04 百家號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徵瓦剌,在土木堡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之後瓦剌趁機反撲北京,北京此時軍備空虛,形勢十分嚴峻。

正在危難之際,一個書蟲挺身而出,他在輿論上徹底壓制投降派的聲音,在軍事上調動各方兵力火速到京支援,終於力挽狂瀾,贏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然而,這個書生最後卻被皇帝下令殺死了。

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叫于謙的書生,一生嗜書如命,剛正不阿,為國家為生民赴湯蹈火,可最後怎會落得如此下場?

或許我們可以從他出仕前的一首詩裡得到答案。在這首詩裡,他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方向,而這份堅持,也註定了他最終的命運。

詠煤炭

明代: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詩,詩人以煤炭自況,自詡為時代的正義之光。他便是這看起來醜陋內心卻充滿能量的「烏金」,燃燒自己,為世界帶來光明和溫暖!他告誡自己,一定要保持這份初心,堅持到底。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抱著為生民請命的願望,踏上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官場,他本意是去做一個聖人,不討好任何人。

不討好任何人,一心捨己為公。這意味著會得罪很多人,包括皇帝。

土木堡之變

明代宗執政期間,于謙知行合一,一心一意行聖人道,別人對他的記恨也越來越深。

最後的爆發是在1457年明英宗復闢,在明英宗的授意下,他的仇人對他群起而攻之,最終堂而皇之將他殺死。

于謙曾寫下一首鐵骨錚錚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他如願做了聖人,名垂青史。然而我卻想像著他的另一種可能:

一個無用的書生,躲在書推裡,陽光透過窗子灑在他臉上,他痴痴看著書本,不時哈哈大笑。他就這樣笑著老死一生,毫無作為。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這個書生不也挺自在嗎?

相關焦點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後。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後,自己跑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畢竟李自成的叛變不是一天兩天,眼看支撐不住為何不跑?
  • 清朝皇帝為了得到一隻海東青一擲千金,明朝皇帝為何白給都不要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朝康熙皇帝,內容是在讚美一隻雄姿英發的海東青。海東青,是生活在北方的一種著名的猛禽,經過馴化之後,它憑藉閃電般的飛行速度和兇悍的捕殺技巧,可以成為人類很好的捕獵助手。中國古人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馴化海東青的歷史極為悠久。海東青學名矛隼,是隼類中體型較大的一種猛禽。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明亡後,崇禎的皇子們都何去何從了呢,他的最後一個兒子,在七十五歲的高齡,仍然被清帝下令凌遲! 崇禎十七年,京城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廣安門入城,守軍或降或散。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徵」,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
  • 《大明風華》:明朝皇帝何以恁多短命鬼?
    明孝宗死時三十六歲,明武宗朱厚照三十出頭就死了,而天啟皇帝去世時更是只有二十多歲。數來數去,大明朝十六個皇帝中,活過六十歲的居然只有三人:朱元璋、朱棣,以及剛滿六十就去世的嘉靖皇帝。 按理說,明朝的皇帝,享受著整個明朝最好的生活條件,工作壓力也不算最大,為何壽命卻都不長?有這樣一個數據,同樣是270多年的時間,清朝一共只有11位皇帝,而明朝卻多達15位皇帝。
  • 一首詩訓練孩子的數學敏感度,這比「聰明」更重要
    黃磊家小朋友是個滿腦子都在想著吃的機靈小可愛,她隔三差五就會在家裡說「我必須要吃點啥~」。以至於她在學數數的時候,忘記了自己數到第幾了,最後竟然躺下睡著了。嬌嬌媽猜測她可能是沒吃飽,所以才忘記了數數這回事。
  • 明朝內官權力的擴張進程,越過皇帝,到達權力的頂峰
    引言: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皇宮裡,除了皇室成員、後宮嬪妃、伺候的宮女,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就是太監,也有被稱作為內官、宦官。宦官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主要負責君王及其家族人員奴役的人,而且宦官最初出現之時,並非我們現代所了解的全是閹人。而是從東漢開始,宦官則被要求全部由閹人來當。
  • 古代天才少年的絕美詩詞,飄逸脫俗,讀完這10首詩,心都快化了
    今天這10首「神童詩」,各有精彩,值得細細品讀。(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須註明出處,若有侵權,全網必究。)他常在夢裡漫遊故國,今日跨馬出徵自然分外欣喜。世間有太多不平之事,不能讓寶劍蒙塵生澀。這首詩寫得豪壯自信,寫出少年俠氣,並且暗帶憂患之心,警惕太平景象下有暗流湧動,讀來讓人精神一振。
  • 為何喜歡明朝?因為和現在很相似,開局一個碗,江山全靠打
    導語:為何喜歡明朝?因為和現在很相似,開局一個碗,江山全靠打 中國人真的是很喜歡研究自己的歷史,有人喜歡漢唐的強勢,有人鍾愛魏晉的風流,也有人對明清情有獨鍾等等,不過有時候他們相處的並不是很愉快,就比如喜歡清朝的和明朝的人經常會打起來,勢同水火啊!
  • 電視劇《破曉》裡的兩首歌和一首詩!
    電視劇《破曉》裡有很多地方很感人,給人的畫面也很震撼,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不止這些,裡面有兩首歌和一首詩特別讓人記憶猶新。這首歌由孫楠演唱,真的是唱出了劇中人物的情緒,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收官作用。化作我夢中的對酒當歌想你想的陰晴圓缺愛你愛的悲歡離合直到雨後那闌珊的火化作我夢中的對酒當歌想你想的壯懷激烈愛你愛的上下求索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搏換來我那夢中的鐵馬冰河一首詩:在《破曉》的剛開始和臨近尾聲,這首詩被陳小春飾演的李炳君分別說了兩次,詩的內容是什麼呢?
  • 明朝滅亡是天數?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明朝時,為何留下國外進貢的大象和犀牛,而獅子都被「退貨」了
    明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腥風血雨、氣吞山河的故事。除了氣壯山河的故事,還有不少稗官野史,比如,國外為了表達對明朝皇帝的尊敬,進貢大象、犀牛等動物,但獅子都被皇帝退貨了。您可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外國的進貢制度怎麼來的?
  • 宋代的這首打油詩,給出的答案堪稱完美
    宋代的這首打油詩,給出的答案堪稱完美。《勵學篇》北宋:趙恆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這首詩的作者是趙恆,即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絕對是詩人當中身份最顯赫的人。歷史上喜歡寫詩的皇帝不少,像劉邦、朱元璋和乾隆,都曾寫過詩,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對寫詩情有獨鍾,據說他有四萬多首作品,只不過幾乎沒有精品,略顯尷尬。宋真宗為何創作這首詩呢?難道為了附庸風雅嗎?非也,跟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係。
  • 崇禎皇帝有堯舜之志還勤政,為何丟掉江山,兩個細節預示明朝命運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民族建立的王朝,同時也是夾在少數民族前後兩個朝代的一個鐵血王朝;前面趕跑了蒙古人,後面又被女真人打敗,不得不說大明王朝這波操作讓人費解;如果明太祖朱元璋九泉下得知自己的江山又被少數民族佔據,估計非得氣死。那麼大明崇禎年間,明朝真的沒救了嗎?其實那時候明朝還是有一線希望,但希望卻被崇禎皇帝生生掐滅。
  • 這位皇帝是明朝的中興之主,因為幻想長生不老,差點被宮女們謀殺
    在中國歷史上,明朝很多皇帝都非常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明朝出現了好幾位盛世之主和中興之主,明世宗朱厚熜是其中一位中興之主,廟號「世宗」的皇帝大多守成、治國有方,所以從他的廟號可見一斑,但就是這樣一位中興之主,卻幻想自己能長生不老,近乎瘋狂,逼得宮女們密謀殺害他,史稱「壬寅宮變」。
  • 明朝這位太監權傾天下,還是皇帝的大伴,盟友死後就被皇帝抄了家
    明朝這位太監權傾天下,還是皇帝的大伴,盟友死後就被皇帝抄了家文│小先生提到太監,我們心目當中大多會浮出一個奸佞或者權臣的形象,因為諸如魏忠賢,王振,劉瑾,十常侍這樣權勢滔天的大太監實在是太多了,他們的惡劣影響一直流傳到了今天,以至於人們提起太監這個詞語的時候,腦海裡往往都是一些不好的印象
  • 這才是明朝最後一個公主, 下場遠不及電視裡那麼好!
    這讓不少人都開始對這個前朝公主產生了興趣,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歷史人物真實存在過呢?不妨聽我來講給大家聽一下。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當年雖有鴻鵠之志,但是知道明朝大勢已去再無力回天。
  • 他是帝國的第七位皇帝,在任八年;死後未葬入皇陵,對手太無恥!
    大明帝國有16個皇帝,有13個葬在了昌平區天壽山麓明十三陵。大家都知道,大明帝國朱元璋安葬在南京,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才定都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這麼算來,還有14為皇帝,為何卻是明十三陵呢?還有誰不在?為什麼不在?遇到史上最忘恩負義的皇帝——朱祁鎮。
  • 英國人:明朝皇帝
    但是英國人編纂的列舉了人類300項偉大發明的《發明大全》一書,卻將牙刷的發明權歸到我國明朝一位皇帝的名下。先來說說這位威廉·艾利斯,此人是英國的一名皮匠,本來和牙刷扯不上關係。但是這個人喜歡動手,也喜歡動腦。他憑藉著自己愛動手的能力,將自己和許多人折騰進了監獄,英國政府定的罪名是「騷亂罪」。在監獄裡,威廉·艾利斯再也不能自由自在地動手動腳了,只能憋著動動腦。
  • 答案全在這2首詩!
    中國古代有很多愛情故事流芳千古,比如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等等,其中最經典、最浪漫的愛情故事當屬《西廂記》裡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這怎麼說?這一切還得從女一號崔鶯鶯說起。話說,當時崔鶯鶯的父親剛剛去世,她就每天到普救寺上一炷香來懷念她的父親,後來張生偶然間發現了崔鶯鶯,於是就偷偷滴來到普救寺去觀看她。依據《西廂記》原著描寫道:小桃紅:夜深香靄散空庭,簾幕東風靜。拜罷也斜將曲欄憑,長籲了兩三聲。剔團明月如懸鏡。
  • 朱由榔,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他的一生為什麼背負罵名?
    今天要介紹的是明朝滅亡時的一位君王,朱由榔,他出生在1623年在1662年去世了,他是當時明神的孫子,也是當時桂瑞王的兒子,他在他23歲時繼承了皇位,他是的年號是永曆,他就是後代子孫說的永曆帝。當時他死了之後他的寺廟裡的法號就叫昭宗,相信大家都知道漢奸這個詞不是什麼好意思,從古代到現在一直是這麼認為,他是特別的讓人討厭,現在我們看到的一些現代的形象裡面也是把醜陋不堪都來比喻,漢奸,如果一個人有過當過漢奸的經歷,即使變好了也是有汙點的了,這樣的人設和做法也是影響自己一生的,對自己的子孫也是不好的影響,會讓自己的後代根本就不承認是自己的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