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科學家們無一例外都是受人尊敬的。
不過,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就不一樣了。雖然早在26歲之前,他就完成了一堆重要的發現,放在今天至少能獲得三個諾貝爾物理獎。但這絲毫掩飾不了他不討人喜歡的事實。
連同為英國著名科學家的霍金,在《時間簡史》的開篇都說,艾薩克•牛頓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可見所傳非虛。
按說牛頓和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的貢獻差不多大!為什麼人們都不喜歡牛頓呢?
(牛頓畫像)
一、恃才傲物,性格暴戾。
牛頓生性孤傲,自視才高,看誰都低能,當然也就不會和瞧不起的人做朋友。所以,他一生既沒有什麼特別交好的科學同行,對女性也沒什麼興趣,打了一輩子光棍。
據他的助手回憶,牛頓在人前只笑過兩次。其中一次還是嘲諷的肆意放聲大笑。當時有個人問他,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早就老掉牙了,到底還有什麼價值。聽到這裡牛頓放聲大笑。
牛頓從小就性格暴躁,一言不合就會動手打架。胖子同學不小心踩到了他的風車,結果被他當場打哭了。我們的語文課本,卻還把他的這種行為,讚美成為科學敢於挑戰一切的表現。
長大後不能輕易動手,因為微積分基本定理的歸屬,他就請槍手大罵萊布尼茨。有時還以化名發文,親自叫罵。若不是萊布尼茨臉皮厚,早就和納什一樣氣瘋了。
(牛頓畫像)
二、情商低下,毫不謙遜。
牛頓說過兩段話,一段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遠;另一段是他臨終前,把自己比喻成海邊撿石頭子的孩子。小時候,這兩句話剛從老師嘴裡說出來時,我當時感動得直冒鼻涕泡。
事實上,可能連語文老師都不知道,當時牛頓是在什麼環境下說這兩句話的。因為一句話一旦脫離了現場的語境,其意思可能完全不一樣。就像我們漢語中同樣一句話,口氣不同,意思表達也會完全不同一樣。
其實萬有引力的產生,並不是因為蘋果打到牛頓的頭上,令他恍然大悟。事實上,胡克更早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並推導了了正確公式,並把它分享給了牛頓。只是由於胡克數學不好,只能勉強解釋行星圍繞太陽的圓周運動,沒有意識到支配天體運行的力量無處不在,是萬有的。
由於克卜勒更早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所以胡克的成果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數學達人牛頓用微積分圓滿解決了這個問題,並把力學三定律推廣到整個宇宙星系空間,推翻了亞里斯多德天地不同的傳統理論,萬有引力才被科學界奉為偉大發現。
後來胡克向牛頓提出,在萬有引力定律提名上,希望也能有一席之地。但牛頓當即就拒絕了他。在《自然哲學數學原理》中,牛頓更是直接忽略了胡克的貢獻,獨享科研成果。於是在胡克指責牛頓剽竊時,牛頓說出了那句「我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話。其實,這根本就是一句挖苦胡克駝背的反話。
牛頓由於晚年樹敵太多,遭到來自法德等國新銳科學家們的質疑,因此他說出了另外一段話:面對科學的海洋,我就是一個在海邊遊玩的孩子,只是撿到幾個美麗的貝殼而已,其本意卻是反擊那些人,你們連隨處可見的貝殼都看不到,有什麼資格質疑我。
(牛頓畫像)
三、官迷心竅,沉迷神學。
牛頓無疑是個天才,20歲就當上了盧卡斯的終身教授,幾乎所有的科學成果都在28歲前完成。在奠定了成就和名望資本後,他不再醉心於科學研究,轉而追求權力地位。
牛頓當過兩次國會議員,第三次沒有選上,並在1756年成為造幣廠總監。1799年升任廠長,直到去世都沒有卸任。此外牛頓還兼職皇家學會主席,也同樣幹到死沒有謙讓。
到了晚年時,牛頓還沉迷於宗教神學不能自拔,還為牧師本特利攻擊無神論的講道提供「科學依據」,還寫下150萬字的神學著作。從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徹底淪為一個宗教狂。
其實,科學家也是人,也有著常人的性格和缺點。雖然牛頓在當時,並不討科學界們的喜歡,但這絲毫不能磨滅他對人類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正如英國詩人為他寫的悼文所言:自然的規律隱藏在茫茫黑夜之中,上帝說:讓牛頓降生吧。於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