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本次大會嘉賓中唯一的女科學家,蘭道爾教授的女性身份不可避免地受到關注。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她說:「首先我不相信誰會是任何方面做得最好的人。女性身份則是另外一回事兒。我自己不信教,但是我相信人能夠推進科學。不論是男是女,人都能做出發現。要想洞察宇宙真相,挑戰還是很大的。」
人們仰望星空時總是需要腳踏著大地,對宇宙奧秘的探索與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努力也必須並重。陸續登上WE大會講壇的,有世界上首次人工創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的中國科學家覃重軍,有中國腦計劃領軍者、完成全球首例獼猴體細胞克隆的蒲慕明,有挖掘出全球5億人罹患的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病因——病毒感染的喬爾•杜德利(Joel Dudley),還有為科學宮殿守門30年、擔任《自然》雜誌總編輯達22年之久的菲利普·坎貝爾(Philip Campbell)。
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在感慨「造物弄人」,這些當今科學界的巨擘正是在努力認清自然的規律,用研究成果造福人類,使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世界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後,網絡科技在前沿科學成果的傳播、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作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騰訊公司走過了20年不平凡的道路。如今的騰訊,更加關注基礎科學與前沿科學的重大突破,致力於用最前沿科技解決社會重大挑戰。連續6年舉辦的WE大會,目的就是探討科技如何改變人類未來生活。、
去年,騰訊正式發布首款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在醫學領域的產品——騰訊覓影,力圖打造會協助醫生「救命的AI」。騰訊贊助的荷蘭農業「種菜」大賽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這是用AI解決世界飢餓問題的一次有益嘗試。
科技進步最終依靠的是人才。為此,騰訊掌門人馬化騰先生捐贈巨資創立了中國第一所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並設立了多個科學獎項。此外,騰訊公司首席探索官David Wallerstein在今年的大會上還宣布,由自然科研與騰訊聯合推出全球影響力大獎,支持青年科學家,2019年獎項將重點關注腦科學。
步出會場,北京深秋雨後的天空依然布滿陰霾,今夜註定是看不到星辰了。正如這天空一樣,人類面臨的挑戰還很多。明年,同樣創始於中國網際網路紀元初年的牧夫天文也將迎來20周年華誕。二十年彈指一揮間,卻有許多難忘的畫面值得回味,未來的道路依然漫長,正如「雅努斯之門」的意象。念及此,天文人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END///
責任編輯:王克義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