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溼地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2020-12-05 PCR晶片網

文章信息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climate change implication affected the diversityand abunda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wetlands on the Qinghai-Tibetanplateau

Yuyi Yang,Guihua Liu, Chen Ye, Wenzhi Liu

DOI: 10.1016/j.jhazmat.2018.09.002

發表雜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7)

1.研究背景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已被確定為環境中新興的汙染物。但是,在高海拔的天然溼地中,ARG的信息很少。

2.方法

2.1 土壤樣品的採集和環境因子分析。

2.2 DNA提取及高通量定量聚合酶鏈反應(WcgeneBiotech, Shanghai, China)。

2.3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3.結果

3.1 不同類型溼地土壤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2014年,從青藏高原的7個河流溼地,19個湖泊溼地和6個巴勒斯坦溼地收集了土壤樣本(圖1)。在32個溼地中檢測到的ARGs的多樣性在成分上相似,且所有主要的ARG抗性機制,其比率沒有顯著差異(圖2)。32個溼地土壤的Arg豐度和組成各不相同(圖3)。

圖1.青藏高原溼地(湖泊溼地(A)、河流溼地(B)和沼澤溼地(C))的位置和典型環境。

圖2. 檢測的Arg(a)數量及其對耐藥機制(B)的百分比(FCA、氟喹諾酮、喹諾酮、氟苯尼考、氯黴素和黴素耐藥基因;MLSB、大環內酯-林可醯胺-鏈陽黴素B耐藥)。

圖3. 河流溼地(R)、湖泊溼地(L)和沼澤溼地(P)抗生素抗性基因絕對豐度對數值。

3.2 ARGs變異的地理分析

研究分析表明,地理距離不影響Arg剖面的組成;海拔高度對ArgS總豐度有負向影響;沒有發現海拔與導致對四環素耐藥的精氨酸豐度之間的顯著相關性。

3.3 不同類型溼地土壤中的可移動遺傳元素(MGEs

ARGs的絕對豐度與整合素的豐度顯著相關,但與轉座酶的豐度沒有顯著的相關性。ARGs的相對豐度與整合素和轉座酶的相對豐度顯著相關(圖4)。使用Gephi軟體通過Spearman相關分析對ARG和MGE的共現進行了研究,該分析顯示了網絡中ARG和MGE的簇(圖5)。

圖4.ARGs相對豐度與活動遺傳元件之間的皮爾遜相關關係。

圖5.抗生素抗性基因,轉座酶和1類整合素整合酶基因(intI1)共存模式的網絡分析。

3.4 溼地土壤細菌群落

在門的水平上,這32個溼地中細菌群落的組成並不相似(圖6)。

圖6. 河沿(R),湖相(L)和帕盧斯蒂林(P)溼地土壤中細菌水平的細菌群落組成。

3.5 精氨酸豐度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

通過熱圖和Spearman相關分析檢查了環境變量與ARG豐度之間的關係(圖7)。環境變量可以分為兩類:第一組包括水深,平均溫度,土壤銨,土壤溼度,土壤溫度和土壤總碳,而第二組包括土壤pH,水中總磷,硝酸鹽,降水,土壤水中的總磷,總氮和總有機碳,水電導率和土壤電導率。土壤水分和土壤總碳與賦予抗磺醯胺,萬古黴素,MLSB,其他和FCA的五種ARGs正相關。平均溫度,土壤銨鹽和土壤溫度與2至3類ARGs呈正相關。第二組的環境變量與任何ARGs類均無顯著相關性。

圖7.基於Spearman分析的ARG豐度與環境因素之間的相關關係。

結論

調查青藏高原的32個溼地的溼地類型,海拔和環境因素的變化,以評估該地區ARGs的決定因素。溼地土壤中的ARGs多樣且豐富,並且每個地點都不同,但是空間地理距離並不影響ARG剖面。高原地區細菌之間ARGs的轉移率較低。細菌群落組成是塑造ARG多樣性和地理分布的主要動力。土壤溼度和溫度與該地區的ARG含量呈正相關。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溼地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3.結果3.1 不同類型溼地土壤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2014年,從青藏高原的7個河流溼地,19個湖泊溼地和6個巴勒斯坦溼地收集了土壤樣本(圖1)。在32個溼地中檢測到的ARGs的多樣性在成分上相似,且所有主要的ARG抗性機制,其比率沒有顯著差異(圖2)。
  • 環境領域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的幾種常用技術
    本推文只是作為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系列推文的一個先導,並不會長篇論述每一種方法的實現過程。我會儘量用最直接的語言簡要介紹每一種方法並給出該方法的優缺點和適用情況。qPCR方法分析環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因為qPCR一次只能測定一個目的基因,也就是說通量非常低,而環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樣性卻非常高。因此,使用qPCR只能獲得樣品中少數特定基因的結果,無法對樣品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組成進行篩查。
  • 從豬糞到田間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原位分析
    研究背景沼液和被抗生素汙染的殘留物被廣泛用作蔬菜作物種植中的肥料。然而,它們對蔬菜田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傳播的影響仍然未知。 2. 方法2.1 採集樣品並用乾燥法、電位法、K2Cr2O7氧化法和凱氏定氮法分析樣品的理化特性,包括水分、pH、總有機碳(TOC)和總氮(TN)。
  • 藍藻水華有助於水生生態系統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樣性
    最後研究發現藍藻水華,細菌群落組成與ARGs的多樣性和豐度之間存在顯著的相互作用微囊藻在溪東水庫水華通過影響水生微生物群落的影響抗生素resistome 26,和更高的微生物活動促進了富營養化日內瓦湖ARB類藥物和args的傳播35,36。浮遊動物之間的ARG組成明顯不同花期和其他採樣期,表明浮遊藻的花期可能通過影響細菌群落結構而間接影響ARG的組成。
  • 賀金生課題組揭示青藏高原地上與地下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多功能...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一直是生態學研究的核心。以往的研究表明,區域尺度上陸地生態系統淨初級生產力通常隨植物多樣性的增加而增加。城市與環境學院賀金生教授課題組與哥本哈根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學者合作,利用野外大範圍的調查取樣,結合室內高通量測序等技術,探討了青藏高原高寒生態系統中生物因素(植物、動物、細菌、菌根真菌和古菌多樣性)和非生物因素(氣候和土壤)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相對貢獻。
  • 文獻解讀|瘤胃微生物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鑑定
    ,人們對反芻動物胃腸道細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Antibiotic-Resistance Genes, ARGs)流行情況還不甚了解。基因組數據的選擇和ARGs的鑑定及統計分析從Hungate1000項目選擇435個瘤胃動物微生物的基因組序列(425個細菌和10個古菌),用3種軟體(ARG-ANNOT、ResFinder和Resfams)尋找抗生素抗性基因並進行分類。
  •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惡化狀況尚未根本扭轉,河流源區高寒溼地應實行統一管理
    國家近20年來在青藏高原實施的生態保護、修復及生態工程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生態退化情況依然存在,高寒溼地生態系統的形勢並不樂觀。趙志剛,史小明於2020年《科技導報》第17期刊發了《青藏高原高寒溼地生態系統演變、修復與保護》一文,探討了青藏高原高寒溼地的動態變化及演變趨勢,分析了溼地面積變化、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退化現狀與原因。
  • 研究發現未經高溫滅菌的牛奶含有大量抗生素抗性基因
    6月29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食品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未經高溫滅菌的牛奶(俗稱生牛奶)含有大量抗生素抗性基因,並且在室溫下這些基因會導致危險細菌的快速產生。研究人員調查了從美國五個州(加利福尼亞州、愛達荷州、亞利桑那州、南卡羅來納州和緬因州)零售店採集的2034份牛奶樣本。
  • 水環境細菌抗生素抗性基因如何檢測?中國學者比較了兩種方法
    然而,環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樣複雜,導致對其全面、系統的定量和定性檢測分析難度極大。論文中提到,目前高通量定量PCR和宏基因組學方法是兩種最常用也是應用潛力最大的環境抗生素抗性基因定性、定量檢測手段。但是,在研究水環境抗生素抗性基因時採用不同檢測方法分析同一份環境樣本很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是珍稀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和高原物種基因庫,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 青藏高原 人類基因「大熔爐」
    徐書華日前,《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徐書華研究組的研究成果,該項工作解析了青藏高原人群的遺傳背景,重構了高原人群的祖先起源、基因交流和演化歷史,揭開了遠古人類和現代人類徵服青藏高原神秘面紗的一角。
  • 青藏高原魚類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取得新進展。通過野外調查,首次在青藏高原冰川湖泊中發現了一個同域物種形成的案例,為同域物種形成理論提供了新的證據。
  • 微生物燃料電池與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
    .2019.02.089發表雜誌:Bioresource technology(IF=6) 1.研究背景研究在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中產甲烷菌活動受限的條件下磺胺嘧啶(SDZ)的生物降解效率,抗生素抗性基因
  • 微生物燃料電池與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
    研究背景研究在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中產甲烷菌活動受限的條件下磺胺嘧啶(SDZ)的生物降解效率,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發展以及微生物群落的遷移。2.2.2 通過SDZ分析方法,在MFCs中測定了甲烷菌抑制對SDZ產電性能和降解效率的影響,並確定生物降解途徑。2.3 通過qPCR(WcgeneBiotech, Shanghai, China)和16SrRNA基因測序分析了SDZ抗性基因和微生物群落的命運。
  • 青藏高原科考中的陝西智慧
    8月8日開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科考隊,從關中平原出發,挺進青藏高原腹地。在近1個月的時間裡,他們行程6000多公裡,踏上高原牧場,邁入河流溼地,用嚴謹紮實的工作態度圓滿完成了這次科考任務。此次科考的目的是什麼?
  • 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新網西寧11月16日電 據青海省科技廳16日消息,近日,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項目進行了成果評價。通過野外調查,首次在青藏高原冰川湖泊中發現了一個同域物種形成的案例,為澄清同域物種形成理論提供了新的證據。
  • ...實驗室最新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樣性...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極」,正經歷著氮沉降急劇增加和降水變化的生態影響過程。高寒草甸約佔青藏高原面積的35%,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植被類型之一。雖然氮沉降和降水的變化會引起植物組成和多樣性的變化,但對由此導致植物多樣性與土壤微生物多樣性之間關係如何變化尚不清楚。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是珍稀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和高原物種基因庫,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 細胞游離DNA:由汙水處理廠傳播的被忽視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來源
    研 究 背 景 研究以一個大型市政汙水處理廠為研究對象,以sulII,tetC,blaPSE-1和ermB四種ARGs為代表,研究細胞相關的和游離的抗生素耐藥基因方 法 提取樣品中DNA測總濃度;通過qPCR SYBR Green I法對樣品中的細胞相關和游離ARGs進行定量,以相對豐度和絕對豐度評估。
  • 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揭示汙水處理過程中可移動抗生素抗性基因組
    三、研究結果1.質粒和ICEs攜帶的ARGs在WWTPs的抗性組中佔主導地位WWTPs的進水、汙泥、出水的抗性組表現在9個環境宏基因組樣本的1791個攜帶ARG的長reads和316個contigs,基於它們的HGT潛力分為2大類:細胞間可移動組和染色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