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馬科斯·特羅約(Marcos Troyjo)在日前舉行的復旦大學第四屆「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國際論壇上表示,國際秩序的改變需要全新的制度,全球治理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而在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將會邁入新階段。
2020年7月,特羅約就任新開發銀行行長,此前他曾任巴西經濟部副部長,主管對外貿易和國際事務。在特羅約看來,種種證據表明各國已經逐漸偏離當初自由市場、商品和服務自由往來的理念。「有些人將其稱之為『全球化放緩(slovalization)』,更準確地說我們正面臨著『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風險。」
▲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馬科斯·特羅約(圖源:中國一帶一路網)
特羅約提到,新興市場國家(E7)逐步發展壯大將成為未來全球化的關鍵。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新興市場國家2019年GDP總量為53萬億美元。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正在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將使投資儲蓄不匹配等問題得到解決。
對於當前眾多關於地緣政治影響全球供應鏈的討論,特羅約表示,隨著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自然而然會出現一些低附加值的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目前中國研發資金投入佔GDP比重約為2.5%,較上世紀90年代增長超過10倍,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在許多尖端技術方面領先於世界的原因。
以下為特羅約的演講,由中國一帶一路網整理:
在今天的演講中,我不光是以新開發銀行行長的身份,更是以一個多年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學者的身份,與大家分享我關於全球治理的四點看法。
首先我想要明確關於國際秩序的定義。在很多人看來國際秩序、國際體系、國際政府以及全球治理都是一回事,包括一些學者也這樣認為,但在我看來它們並不相同。
國際秩序指的是權力、經濟繁榮以及影響力在國際間變遷,簡而言之它為我們觀察世界提供了一個視角。隨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國家影響力的不斷積聚,這些變化只是在國際秩序層面。當國際秩序發生變化時,這些國家會建立各自的制度參與國際事務,這一系列制度共同構成了國際體系。
因此,國際秩序與國際體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是全球財富和影響力的變化,而後者則由一系列制度組成。而國際秩序與國際體系之間的關係就是我們今天所探討的主題——全球治理。
在各國的制度相互配合、平穩運作時,全球治理體系運作也會十分順暢,當然各國間的制度也有可能中斷、無序,甚至產生誤解。國際秩序、國際體系和全球治理三者共同構成了全球化,全球化是三者相互作用之上的更加宏觀的圖景。
那麼廓清上述幾個概念的定義為何如此重要呢?作為一名從事國際關係研究三十餘年的學者,我始終堅信的一點就是隨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必然將對全球化產生影響——適應其中或者對其重塑。
全球化跟我們每個人一樣也是一個鮮活的有機體,從這個角度來看,全球化有可能處於萌發期也有可能處於成熟期。不同時期的全球化有著不同的特點,有些特徵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也有可能改變。
我們現在所處的正是全球化發生改變的時期。國際秩序的改變需要有全新的制度,產生新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進而形成新的全球治理體系。
那麼,新產生的全球治理體系是新生事物呢還是早已有之?可以通過觀察近期的案例尋找答案。
第一個例子是以「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1991年蘇聯解體」為開端,直至「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的二十年。當時的觀點認為,自由市場、商品服務貿易的增加就是發展的方向,人們對於全球化的預期空前高漲。
這一時期也是全球區域化進程最為迅猛的時期,歐盟、北美自貿協定均在這一時期成立達成。這二十年間,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深度全球化的時期,國際秩序、國際體系以及全球治理在這一時期也是朝著深度全球化方向發展的。
但是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無論是從國際環境還是思想層面,都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英國脫歐、2008年金融危機乃至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就是證明。
種種證據表明各國已經逐漸偏離當初自由市場、商品和服務自由往來的理念,有些人將其稱之為「全球化放緩(slovalization)」,更準確地說我們正面臨著「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風險。
那麼,未來全球化將如何發展,會如何影響全球治理呢?我認為,很快我們將進入一個全球化的新階段,而新冠肺炎疫情在某種程度而言將加速這一進程。我認為這一階段有四個重要的特點需要加以重視。
第一個特點就是大量儲蓄和投資項目不能相互匹配。經濟增長使得人們手中積累了大量的儲蓄,然而由於缺乏可靠、能盈利的項目,這些儲蓄並沒有被充分利用。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在現有的儲蓄資源和投資需求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這將為改善全球治理環境帶來重要幫助。
第二個特點是新興市場國家逐步發展壯大。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由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G7)2019年GDP總量為40萬億美元,由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E7)2019年GDP總量為53萬億美元。很顯然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正在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將使之前提到的投資儲蓄不匹配等問題得到解決。
第三個特點就是全球價值鏈的轉移。當下有很多關於地緣政治影響全球供應鏈的討論,實際上有很多因素會對全球價值鏈產生影響,其中之一就是隨著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而產生的價值鏈轉移。以中國為例,20世紀90年代中國研發資金投入僅佔GDP的0.2%,現在這個數字大約是2.5%,超過之前10倍有餘,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在許多尖端技術方面領先於世界的原因。在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向上移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出現一些低附加值的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同樣的情況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也發生過,只不過今天轉移的規模和影響要大得多。
最後一個特點就是人才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全球治理能夠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各國對於人才培養的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不光指修路架橋,其中還包括智力建設。
獨家丨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建立「一帶一路」多邊合作機制或成全球化轉折點獨家丨作為企業,我們是這樣乘借「一帶一路」發展東風的最新丨「金磚」硬知識:看完這八個問題,你就是專家!來源丨中國一帶一路網 作者丨曹家寧 審校丨林徽東
責編丨林徽東 監製丨李申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本文版權歸「中國一帶一路網」所有
轉載請留言
原標題:《獨家丨金磚銀行行長特羅約:新型市場國家將成為全球化的關鍵》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