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特別的天氣預報圖 ——廣東國際划船中心氣象服務團隊「個性化...

2020-12-05 中國天氣

賽艇、皮划艇參賽運動員手上的一張圖——特別的天氣預報圖,凝聚了亞運氣象服務中心廣東國際划船中心團隊一份滿滿的關懷,也是該團隊追求「奧運標準 周到服務」理念所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晶。

賽艇、皮划艇(靜水、激流)比賽正在廣東國際划船中心舉行,對賽時氣象條件的要求非同尋常,沒有氣象部門提供的現場即時氣象數據,比賽成績是無效的!與其他賽事不同的是它在室外的開闊的水面,受氣象條件的影響和制約特別大,若天公不作美,輕則影響比賽成績,重則無法按時比賽,特別惡劣的氣象條件下甚至威脅運動員的生命安全。此外,因參賽選手未能把握好氣象條件變化而含憾賽場的事例也不計其數,就如雪梨奧運會上,由於缺少側風比賽經驗,使中國隊多塊計劃內皮划艇金牌泡湯。

氣象在這三項運動當中分量是如此的重!廣東國際划船中心氣象服務團隊承受的關注度和壓力又是多麼的大!服務團隊提出了「充分準備,精細化、個性化服務」應對之策。
 
首先對歷史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重點分析氣溫、風向、風速等氣象因子長期變化規律和日變化規律,分析氣象與賽事的密切關係,並要求每個團隊成員瞭然於胸;組織科研人員為賽區「量身定做」了一套實用的氣象要素實時數據顯示系統和定點防區天氣精確預警系統。

有了上述的準備工作的支撐,剩下的就是如何提供精細化、個性化服務,服務團隊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創新。

服務的對象和時間力爭全覆蓋。服務範圍覆蓋到賽場的每一個亞運官員、運動員、裁判員,讓決策層(競賽部)能及時得到氣象決策服務信息,其餘人員及時掌握即時氣象服務信息;服務時間覆蓋整個賽程,特別是賽時將每小時發布一次賽區精確短時預報,每小時給參賽的十九個國家的信箱投放天氣預報,必要時提供氣象翻譯。十分鐘提供一次即時氣象信息,作為運動員有效成績的參數。

賽艇、皮划艇運動員要出色發揮必須要考量風向、風速等因素,特別是避免因為大風而偏航和減速。一般的天氣預報都以文字數據的形式,抽象而缺少直觀概念,服務團隊特意為運動員和教練設計了一張特別天氣預報圖,圖上直觀顯示皮划艇賽道與即時風向夾角,並有夾角度數、風速、左(右)側順(逆)風等預報數據,可謂圖文並茂,便於運動員賽時在順風、逆風、側風等不同風向風速條件下及時調整比賽策略。

「能否提供水溫的監測和預報」賽前競賽部提出了需求,這看似超出了日常氣象服務的範圍,但服務團隊沒有推脫,經多方努力趕在比賽前提供了水溫的監測和預報。又一次兌現了當初「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賽時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的鄭重承諾,贏得了各方讚譽。該團隊將再接再厲,貼心周到為接下來的比賽提供高水平的氣象保障服務。
   
(亞運氣象宣傳部 餘家材)

相關焦點

  • 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 降雨預報「分鐘級」 災害...
    在陸地上,實現「村村通氣象、鎮鎮有預報」;在海洋上,也將傳統固定大海區預報轉變為任意海區、任意漁場、任何航線和任何海島的精細化預報。公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得廣東和南海任意點的天氣預報。  廣東在全國率先探索智能網格預報,2010年智能網格預報業務系統初步建成,並在廣州亞運會和2011年深圳大運會精細場館預報服務中得到初步應用。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 提升全球監測預報服務...
    」建設提供優質氣象保障服務,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和技術輻射力。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加強核心業務頂層設計,持續跟蹤全球資料加工和預報系統最新發展,結合公共氣象服務、減輕災害風險以及航空、農業、水文、海洋、氣候等專業領域服務新需求,聚焦服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著眼全球業務能力提升,進一步制定發展規劃。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履職盡責 為全球提供精準預報服務
    對此,世界氣象中心(北京)(WMC-BJ)通過業務網站,為世界氣象組織(WMO)提供針對莫三比克等受此次風暴影響的非洲東南部國家的最新颱風監測和預報產品。事實上,這樣的服務自2017年中國氣象局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的那一刻起,就已在不斷推進。
  • 氣象局談預報黃巖島天氣 稱南海氣象服務由來已久
    中新網5月31日電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今日指出,海洋氣象服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由來已久,像南海,廣東氣象部門、海南氣象部門一直對南海海洋都提供預報服務,以指導海上的漁業生產、海上的交通運輸和其他方面的活動。    中國氣象局今日舉行5月新聞發布會。
  • > 氣象百科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_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什麼意思...
    摘要 1980年7月7日,電視節目《天氣預報》誕生了,由於緊跟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因此被稱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在30多個年頭中,《天氣預報》節目領航式地開啟了公共氣象服務的先河。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_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象百科
    摘要 1980年7月7日,電視節目《天氣預報》誕生了,由於緊跟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因此被稱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在30多個年頭中,《天氣預報》節目領航式地開啟了公共氣象服務的先河。
  • 讓黨旗光芒在每個預報服務崗位上閃亮——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
    國家氣象中心迅速制定印發《國家氣象中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工作方案》並細化責任臺帳,通過黨委帶動黨支部,黨支部帶領黨小組,同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領導指示精神和中國氣象局黨組工作部署,激發全體幹部職工愛崗敬業的責任擔當,營造奮勇爭先、攻堅克難的濃厚氛圍,在氣象預報服務中築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 氣象服務覆蓋南海邁向全球 海南省局創新手段機制發展海洋氣象業務
    經過廣泛宣傳,三沙電臺的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實現了南海海域全覆蓋,惠及南海島礁、過往船舶、國際航線及南海周邊地區和國家。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提供全支持南海海域天氣複雜多變,颱風、強對流、海上大風和海霧等災害性天氣頻發。
  • 廣東氣象服務社會化的探索與思考
    2009—2012年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氣象服務總體滿意度連續四年列我省40個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中前4位。廣東天氣通客戶端嘗試開展本地化特色服務。2012年9月推出免費手機客戶端「中國天氣通-廣東版」,提供為用戶定製具有本地特色的個性化服務產品,供公眾免費下載。目前已有近6000名活躍用戶。2.
  • 別再吐槽天氣預報不準了!這次,AI將帶來氣象預測服務進階
    然而一旦涉及到「海澱區未來兩小時是否降雪」等更精細的預報,天氣預報就好像到了「吐槽大會」現場。精細化程度不足,是氣象預報行業長期以來的痛點。2012年是我國氣象預報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當年,國家氣象中心大刀闊斧地推出了「大城市精細化預報」,規定「每六小時預報一次,降水量細化到毫米」。而2017年,隨著AI技術、氣象專業技術的發展,氣象預報也迎來智能網格化落地。
  • 國家氣象中心加強航空氣象技術服務
    此外,在2015年,國家氣象中心還編制了《航空氣象業務發展規劃(2015-2017年)》,實現機場預報36小時內3小時間隔的降水、風、溫度、能見度等要素預報指導產品製作,研發基於GRAPES-MESO的48時內6小時間隔的風、顛簸、低空風切變等航路危險天氣預報指導產品。  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副主任楊波表示,在2016年,該中心將繼續加強航空氣象技術儲備。
  • 經常吐槽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真的沒有以前準了嗎?
    的公眾調查(南京大學「天氣預報公信度考察小組」暑期實踐團隊,2011)關於準確度方面的調查(圖1)顯示,過半數被調查者認為天氣預報出現誤差情況很多,三分之一以上的認為天氣預報常常出錯,僅有9%左右的人認為天氣預報出錯的情況很少。有意思的是,81.9%的人都選擇因為天氣預報做出相應的準備(圖2),且有82.6%的人認為天氣預報的信息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圖3)。
  • 墨跡天氣以氣象科學技術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日前,"冬奧精細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及示範應用課題"(以下簡稱:課題)啟動會在北京召開,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氣象局科技發展處、北京市氣象臺、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國家氣象中心的領導專家及墨跡天氣VP程倩、技術VP黃耀海出席啟動儀式現場,共同探討課題相關工作的開展進程。
  • 上海市氣象局圓滿完成世博會氣象保障服務(圖)
    (4)針對氣象條件有利於高峰論壇及閉幕式舉行,開展逼近式跟蹤服務。10月22日,準確預測「10月31日本市受高氣壓系統控制,以多雲到晴天氣為主」,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於高峰論壇暨閉幕式各項活動正常進行,隨後根據最新天氣形勢,逐日發布服務專報,開展逼近式跟蹤服務。為了做好高峰論壇及閉幕式的服務保障工作,10月29日,中國氣象局進入世博氣象服務特別工作狀態。
  • 氣象工作者:天氣預報這樣出爐
    1 電腦管計算,人腦管拍板 7月27日上午10時45分,省氣象臺3樓,上一分鐘還安靜的預報中心,此時通過網絡系統,大屏幕上不斷出現滄州、石家莊、邢臺等各地氣象中心工作人員圖像。同時,通過呼叫測試通訊是否暢通的語音系統也不斷傳出動靜。這,就是全年365天雷打不動的天氣會商。
  • 天氣預報呈精準化趨勢:網格預報精細到點位、分鐘
    圖為日前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迎來降雪天氣,遊客在古城門外合影留念。梁生仁攝(新華社發) 「看天色可能會下雨,出門時要帶把傘嗎?」這樣的疑問,幾乎人人都有過。夏天,總怕有場「不期而遇」的大雨;到了冬天,又盼著一覺醒來世界銀裝素裹。 過去以周、天為單位,以市縣為區域進行的氣象預報,已經不能滿足公眾的日常生活需要。
  • 海洋氣象服務全接觸——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工談...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近期我國仍需要重點防範海上大風的危害。海上大風為什麼來勢如此兇猛?它帶來的影響與危害究竟有多大?除了大風天氣以外,還有哪些海洋災害性天氣值得我們關注和防禦呢?在防禦海上災害性天氣的時候,氣象部門都採取了哪些措施?提供了哪些服務?《嘉賓訪談》欄目非常榮幸地請到了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的兩名高級工程師尹盡勇和劉濤老師,和我們聊聊這些話題。
  • 【中國網】世界氣象日 跟隨院士走近「數值天氣預報」
    3月22日,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獲得者、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200餘名「科學求真營」的師生做了主題為「大氣科學的前身、現代與未來」的科普報告,講述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  曾慶存院士首創「半隱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數值預報,並發展了數值天氣預報的數學物理基礎理論,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
    預警和服務,負責中國近海海上大風、海霧、近海強對流等海洋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  準確及時的預報預警為我國防臺減災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也獲得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該中心近年來多次獲得中國氣象局「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並湧現出了一批業務骨幹和全國知名的颱風首席預員。
  • 民航中南地區首個航空氣象 預報服務中心在張家界機場落地
    7月21日,全國首家自籌資金建成的新型航空氣象服務機構,民航中南地區首個航空氣象集中預報中心正式落地,此舉將為民航中小機場突破氣象發展瓶頸提供「湖南模板」,為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注入「湖南力量」。 7月21日至22日,湖南機場集團氣象預報服務中心項目民航專業工程行業驗收及運行安全評估會議在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