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周長公式

2021-12-17 學習資料搜集匯總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周長公式

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周長。

      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單位不同,無法比較。

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3、 ①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

       ②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③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 長方形: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求長:長=長方形面積÷寬      已知周長求長:長=長方形周長÷2-寬

       求寬:寬=長方形面積÷長      已知周長求寬:寬=長方形周長÷2-長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邊長:邊長=正方形面積÷邊長    已知周長求邊長:邊長=正方形周長÷4

5、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1釐米=10毫米       1分米=10釐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周長相等的兩個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於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釐米(指甲蓋)、1平方分米(電腦A盤或電線插座)、1平方米(教室側面的小展板)。

8、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不同:長度單位測量線段的長短,面積單位測量面的大小。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100 。

(測量房間、菜園、教室、操場的面積通常用平方米為單位) 。

2、面積單位換算: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釐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釐米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易混淆知識點——長方形周長與面積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與面積總體來說比較簡單,但是經常有同學會把它們的計算公式搞混,究其原因,還是對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不夠理解,不夠熟悉。以釐米為例,邊長1cm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一個長方形裡包含幾個這樣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積就是幾平方釐米。至此,求長方形的面積已經轉化成了求小正方形的個數。
  • 常用周長、面積公式
    長方形面積公式 S=ab公式描述:公式中a、b分別為長方形的長和寬。公式描述:公式中a為正方形的邊長。注意理解公式中,每個字母代表的含義;2. 通過多做練習,加深對公式的理解;3. 通過理解、總結、歸納,記憶常用的周長、面積公式,防止混淆出錯;4.
  • 小學奧數-巧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
    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可以很方便地求出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有時,我們要將幾個圖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求其周長;或將一個圖形分解成幾個長方形,然後求新圖形的周長;還有時,會遇到只求長方形一部分的周長的問題。
  • 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相等嗎?看本文如何探究
    一、問題提出學習完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關知識,在練習題中經常遇到考察周長與面積關係的問題,小學生只知道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裡面具體的關係是什麼呢,今天帶領小學生探究一番。
  • 我的三下備課筆記: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面積的本質在於度量。教材在編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這部分內容時,為了作好從「度量」這個本質到「公式計算」的過渡,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的活動。    首先是用面積單位測量長方形的面積。在計數所用面積單位的個數時,教材呈現了兩種方法:一是用面積單位將長方形鋪滿,再直接數出面積單位的個數;二是面積單位未將長方形鋪滿,可以數出行數與每行的個數,用乘法計算出面積單位的個數,不僅為面積公式的形成提供直接經驗,更揭示了面積計算的實質意義。接著安排了用面積單位拼擺多個長方形的活動,探索長方形面積與它的長和寬之間的關係,並以表格的方式進行記錄,進而概括出長方形面積公式。
  •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知識點4: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如果用S表示長方形的面積,用a和b分別表示長方形的長和寬,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b2.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 《小陳老師講數學》五年級奧數教材第四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第4周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專題簡析: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掌握並能運用這兩個面積公式,就能計算它們的面積。但是,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已知條件比較隱蔽、圖形比較複雜、不能簡單地用公式直接求出面積的題目。這就需要我們切實掌握有關概念,利用「割補」、「平移」、「旋轉」等方法,使複雜的問題轉化為普通的求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問題,從而正確解答。
  • 小學數學周長、面積、體積公式匯總!
    一、周長公式1.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2.
  • 相同周長,圓的面積比正方形大?別給我提公式,那是結果不是原因
    為什麼相同周長,圓的面積比正方形大?這個數學問題,中學時就會證明,但其中的原理卻沒有那麼簡單。具體的證明公式如下:還有更直接的:以上證明只說明了結果是對的,卻沒有說明產生結果的原因。有人說正方形多了幾個角,所以面積變小了。
  • 視頻: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組合圖形的周長》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三年級上冊數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本課的內容是用等大的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和正方形,並求出對應圖形的邊長。在這裡,需要解決兩個問題:(1)怎麼排列?(2)怎麼算周長?視頻中的例題,用16個邊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或正方形。根據1×16=16, 2×8=16, 4×4=16,可以知道,一共有三種拼法,接下來,分別算出三種拼法下組合圖形的周長。
  • 三年級上冊數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專項練習+單元綜合測試卷!
    今日分享,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單元知識歸納和單元綜合測試卷。第七單元內容回顧:1、認識四邊形,掌握四邊形的特點,記住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公式的逆向應用,給出長和周長可以求出寬。給出邊長可以求正方形的周長。
  •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任取幾個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邊操作邊填表。通過擺放不同個數的正方形,我們分別拼出了不同的長方形。在擺出的長方形中,長方形的長、寬以及面積都和小正方形的個數有關。比如第一個擺出的長方形,用2個小正方形擺一行,這時長方形的長就是2釐米,因為正方形都是邊長1釐米,2個就是2釐米,寬只有一個小正方形,就是1釐米,這時長方形的面積就是2個小正方形的面積,就是2個1平方釐米,即2平方釐米。
  •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面積、體積公式和定理,免費下載!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3.(重點)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  2×圓周率×半徑1.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3.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4.
  • 長方形的周長是固定的,怎麼調整長和寬,才能讓它的面積最大
    正方形是一種特殊的長方形某校用48米長的鐵絲網圍成一個長方形,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分析:我們知道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是:周長=(長+寬)×2。面積=長×寬根據兩個數的和一定,積要最大,兩數最好相等。長加寬正好等於周長的一半,48÷2=24(米)。假如長和寬相等的話,那麼此時長方形的面積最大。
  • 三年級知識點提升必備: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必轉,收藏)
    三年級上學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對於課堂當中出現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問題,利用長方形周長=(長+寬)×2,正方形周長=邊長×4,就可以解答了。對於多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問題,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通過畫圖來學習本節課內容,可以使我們把較復進行具體化。在學習圖形題目時經常通過畫圖,才能建立相應我們的空間觀念。空間觀念是解答圖形題必備的思維能力。例1、求下面圖形的周長:線段AB=1CM,CD=7CM,DE=9cm,計算本圖的周長是多少釐米?
  • 長方形周長公式的靈活運用
    近日我家小妞三年級的數學學到長方形周長這一章了,晚上輔導小妞做作業,才知道我就小妞對於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還沒有完全理解,所以小妞對於長方形周長公式也無法靈活運用。經過對我家小妞的細心講究,今天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如何靈活運用長方形周長公式?
  • 孩子不會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可以看看這個視頻!
    本課的視頻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例3和例4,主要講解周長的意義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什麼是周長?周長就是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計算不規則圖形周長有兩種方法。(1)化曲為直先拿一條線,接著繞著圖形圍一圈,最後量出線的長度。(2)平移階梯型、L型,經過平移之後,都會變成規則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 三年級上冊數學:100道(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練習題,提分必備
    三年級上冊數學:100道(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練習題,提分必備!轉眼間,暑假已經過半,同學們有沒有按時完成暑假作業呢?還是在家裡看電視作業還沒開始做呢?數學一直都是同學們的薄弱科目,特別是一些幾何和圖形的知識,是同學們學習的重難點,因為這不僅要求孩子熟記公式和還念,還要求孩子幾何空間有所把握,在三年級,同學們會接觸到圖形面積的學習,這也是三年級教學的重難點,家長們一定幫助孩子提前做好預習,讓孩子順利銜接。
  • 2020年小升初數學複習:周長面積與體積知識點總結歸納與命題方向
    五.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面積=長×寬,用字母表示:S=ab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用字母表示:S=a2.例1: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48釐米,長和寬的比是7:5,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分析:由於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所以用48除以2先求出長加寬的和,再根據長和寬的比是7:5,把長看作7份,寬看作5份,長和寬共7+5份,由此求出一份,進而求出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最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S=ab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即可.
  • 蘇教版2019年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練習題(含答案解析)
    (1)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面積是20平方釐米的長方形。 (2)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周長是20釐米的正方形。 27.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必須兩個圖形的周長相等.【分析】根據題意可知,在一個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是正方形的邊長,要求正方形的周長,用公式: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據此列式解答;觀察圖可知,從一個長方形中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圖形是一個長方形,要求剩下的圖形周長,先求出剩下圖形的長與寬,然後用公式: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據此列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