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下面的巧克力是不是想流口水呢!
巧克力誘人的味道讓愛它的人流連忘返,醇香絲滑的口感讓人深深著迷,小朋友一進超市更是對巧克力蛋愛不釋手。春節快到了,每個家庭都會備一點糖果過年,意寓甜蜜幸福。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巧克力是怎麼來的呢?今天,小編就帶你們看看巧克力具體是什麼做出來的。
下面讓我們請出神秘嘉賓:
它就是可可樹了,巧克力其實是由可可樹結的果實,果實裡面包裹著的可可豆製作而成的。下面我們先介紹一下可可這種植物。可可(學名:Theobroma cacaoL.)是錦葵科、可可屬常綠喬木,高達12米,樹冠繁茂;樹皮厚,暗灰褐色;核果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表面初為淡綠色,後變為深黃色或近於紅色,乾燥後為褐色;植後4-5年開始結實,10年以後收穫量大增,到40-50年後則產量逐漸減少。可可原產於美洲中部及南部,廣泛栽培於全世界的熱帶地區。在中國海南和雲南南部有栽培。可可喜生於溫暖和溼潤的氣候和富於有機質的衝積土所形成的緩坡上.主要種植國家有加納、奈及利亞、巴西、喀麥隆等,中國海南、廣西、雲南有小面積種植。
可可的種子含有多種可藥用的化學成分。 也是製造可可粉和「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為世界上三大飲料之一。
可可豆是怎樣變成美味的巧克力的呢?我們接著往下講:可可樹全年都結果(或豆莢),而收穫卻通常是季節性的。採摘成熟可可豆莢的工作非常艱難,採摘工人配備了長把、手形鋼刀從樹上把可可果實一個個割下,然後全部放入袋中。最後從一個標準的豆莢裡可以挖出20到50粒乳白色的可可豆,確切地說製造1磅巧克力需用400粒可可豆。然後把可可豆進行發酵,把發酵好的可可豆進行曬乾、或者機器烘乾,最好是自然的天曬乾燥,這樣味道會比較純正。一般乾燥好的可可豆就會裝進麻袋作為原料從非洲或中美洲運送到巧克力的加工廠。可可豆進入巧克力加工廠以後會先進行壓榨,榨取可可脂,將可可脂與可可粉分離以後就可以準備製作巧克力了。根據需要製作巧克力的可可含量和口味對可可粉以及可可脂還有奶和糖等原料以及添加劑進行配比設定,混合,最後成型和包裝。所以一塊小小的巧克力凝聚著許多人辛勤的勞動和汗水。下面就是可可到巧克力的過程圖了。
巧克力不僅是美味的食物,且含有藥用價值。英國兩所高校發表研究:常吃巧克力能軟化血管,降低心臟病和中風風險。巧克力中含有可可黃烷醇是一種氧化的黃酮類化合物,有助降低血壓、血脂、減少心血管病與老年記憶退化的風險,特別是黑巧克力,其中所含可可粉、黃烷醇較多,不僅可軟化血管還能降低中風風險。但一定要控制攝入量,大人也不能貪吃哦!
最後編推薦一本風靡全球的一本故事書給大家:《查理和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作者是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這是一本既寫給孩子又寫給大人的書。本書通過對查理和約瑟夫爺爺和其他四個幸運兒一起參觀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廠時,所發生的一些離奇的故事的敘述,用生動的語言告訴了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本書故事情節離奇、引人入勝,並配有生動的圖畫,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童話讀物。展現了巧克力另一面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