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槍魚加工車間
浙江在線11月08日訊擴張和收縮幾乎是所有企業成長過程中必然遭逢的問題,也有管理專家稱之為企業發展戰略中的加法和減法。對於是加還是減的問題,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心得。可以說,「加減法」是企業的發展之道,也是應對危機之道。「今日食品」巧做「加減法」,衝破了阻礙企業成長壯大的「天花板」。
11月5日10點半,按約定時間記者到了位於奉化溪口的寧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三樓,一個用玻璃分割的,隱約中看到只能容得下十幾個人的小會議室閉著門。陪同記者的總經理助理袁劍帶著我們輕輕地繞過會議室,走進了總經理陳義方的辦公室。離約定時間過去了整整1小時,陳義方才走進辦公室。「對不起,公司每天要開精細化管理例會。」
是什麼樣的「精細化管理會議」要精細到每天都開?看到記者詫異的神情,陳義方打開話匣子,我們的採訪就從這裡開始——
掰著指頭,每項成本都在增加
人民幣匯率、存貸款利率、出口退稅率和原油價格、原材料價格、勞動力價格、出口商品價格,被形象地稱為「三率四價」,似乎每一樣都成為勒住企業的繩索。
「今日」位於風景秀麗的溪口,創建於1992年,目前是國內最大的金槍魚加工企業,年產能3萬噸。
陳義方告訴記者,多年以來「今日」一直固守著老本行,沒有多元化投資,多年積累下來,現在資金鍊並不緊張,但讓他困惑的是:企業產能擴大了,利潤卻沒有增長。
「勞動力、水、電、氣、包裝、物料、物流……沒有一個不上漲的。」陳義方掰著指頭向記者介紹,成本上漲使企業的利潤大幅縮水。
這些困擾因素,被概括為「三率四價」,指的是人民幣匯率、存貸款利率、出口退稅率和原油價格、原材料價格、勞動力價格、出口商品價格,似乎每一樣都成為勒住企業的繩索。
「這些外來衝擊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不能指望天上掉餡餅,只能通過內部控制成本,挖潛來填補。」陳義方介紹,「我們生產的每一個產品成本是多少?哪些成本超了?哪些控制好了?沒控制好的問題出在哪裡?每天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就是精細化會議的內容。」
漁業加工企業屬於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今日」現在有員工1200多人。「現在公司的勞動力成本每年以15%~20%的速度直線上升,而且年輕人都不喜歡搞漁業加工,公司35~50歲的員工居多,他(她)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勞動力的培訓成本也在上漲。
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是一條勒得更緊的繩子。「以出口額4000萬美元計算,人民幣升值1%,就意味著40萬美元打了水漂。」陳義方說,這對一家中小企業來說,蒸發的往往是一年的利潤。
「三率四價」困擾了企業。但對「今日」來說,最大的困擾還不是成本的上漲,而是原材料資源的匱乏。
背靠大樹,解決了原料問題
引進戰略投資者,企業犧牲了股權,但獲得了原材料資源,開放股權是不少草根民營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方式之一。
「今日」創立之初,只是利用零星的金槍魚資源做加工,資源有限,企業想做大,不可能。如何突破成長的「天花板」?遭遇金融危機傷痛之後,2010年「今日」就開始「謀變」,巧做「加減法」讓「今日」找到了一條發展之道,其中最大的一個「加法」是引進戰略投資者——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大洋世家是萬向集團下屬企業。
2010年初,大洋世家主動找到「今日」,商談資本重組,談判很順利。2010年5月,「今日」正式引進了戰略投資者。
當時,「今日」有多種選擇,引進風投、換個經營方向都可以,為什麼要找一個「婆婆」來管著自己。
「這就是捨得,有舍才有得。」陳義方頗有「背靠大樹」的感覺:「大洋世家控股後,我個人的權利雖然小了,但管理更加規範,也不用為金槍魚加工的原材料資源發愁了。」
為保護遠洋漁業資源,國際上規定必須拿到指標才能捕撈,全國能圍網捕撈金槍魚的遠洋船僅20條,一年的捕撈量約15萬噸。大洋世家全年的捕撈量也只有2萬噸,大洋世家與中國各大漁業公司合作,進一步保障了對「今日」的原料供給。
「引進戰略投資者,現在看來,這步棋是走對了。」陳義方說,食品加工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資源,這次戰略調整和資本重組,讓「今日」衝破了成長的「天花板」,而大洋世家也進一步夯實了產業鏈,雙贏。
舍輕取重,專心做拳頭產品
陳義方說,產品再多,沒有核心產品,企業在任何一個產品上就沒有充分的話語權,就無法擁有競爭力。
重組之前,「今日」生產的產品很多,螃蟹肉、蝦仁、冷凍魚片……有30多種,但市場訂單變化大,企業經常對接不上,而且由於沒有資源優勢,在價格上也無法形成話語權。
「五指張開還不如握緊拳頭。」陳義方在公司全員大會上鄭重地宣布,重組後的「今日」要做「減法」,把一些沒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剔除,花心思做好幾個附加值更高的拳頭產品。
「現在我們主要做好『兩條魚』和『一朵花』。」陳義方笑著對記者說,「兩條魚」是指金槍魚和鯖魚,「一朵花」指的是西蘭花。
「今日」在寧海、鎮海種植了4000多畝西蘭花,通過冷凍乾燥的方式,將其做成便於攜帶和保存的食品,產品100%出口。
陳義方告訴記者,金槍魚加工中的製成率至關重要。如果製成率能提高一個百分點,創造的利潤相當可觀。金槍魚加工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下腳料。雖然企業在儘量「變廢為寶」,但受加工工藝的制約,大部分浪費了。
「下腳料也是資源。利用得好,是一個新的利潤源。」陳義方說。
魚骨、魚刺等做成的魚粉,金槍魚做成的休閒即食魚鬆……在「今日」,這樣「變廢為寶」的產品屢見不鮮。而魚的內臟、魚油,如果深加工,可以做成保健品、魚肝油等。
「金槍魚上有一些咖啡色的肉,俗稱紅肉,我們用它做成寵物罐頭,一年增加的銷售額也
在1000萬元以上。」總經理助理袁劍介紹說。
「今日」還瞄準了另一條魚——鯖魚。這曾經是一種給人低檔感覺的魚類,在菜市場和水產品市場,這種魚賣得特別便宜。
陳義方告訴記者,黃海、東海等近海的鯖魚資源都比較豐富。隨著捕撈方式的變化和加工工藝的改變,現在加工後的鯖魚口味好多了。目前「今日」公司年加工鯖魚5000~10000噸。公司把它做成鯖魚片銷售,而把鯖魚做成罐頭出口,一年也有兩三千萬元訂單。「今日」已經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把水產罐頭出口到歐盟市場的企業。
魚以鮮為貴。陳義方還有一個更大的計劃:與單幹的漁民或者漁業合作社聯合,鯖魚捕撈上船後迅速冷凍,再上岸加工,保持了魚的新鮮度。
一邊做「減法」,剔除盈利不高的產品,放棄低端,一邊做「加法」,瞄準高端,把「兩條魚」充分利用起來,做深做透,精耕細作,這正是從粗獷的增長方式中脫身而出,向精細化生產要效益。
「明年我們將投資2000多萬元從丹麥引進一套世界先進設備,用於處理金槍魚加工過程中的下腳料。」陳義方介紹,這套設備處理的下腳料,根據不同的材質深加工,可以作為化妝品、保健品的原材料,這將是企業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開拓內銷,金槍魚「遊」上市民餐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吃、喝等消費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海產品的需求量會更加突出,企業此時啟動內銷戰略,就是抓住了市場先機,也引導了消費潮流。
最近,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專營店開業,這裡銷售最新鮮的金槍魚產品,「今日」加工的金槍魚等產品也通過這個渠道走向全國,走上市民的餐桌。
「以前我們的產品100%外銷,現在,在上海、北京等8個城市都有了專賣店。寧波也將開設品牌專賣店或品牌專櫃,以稍高於批發價的價格銷售金槍魚。」陳義方告訴記者,在市場營銷上,「今日」做的是「加法」。轉攻國內市場將讓市民可以經常「嘗鮮」冰鮮金槍魚。
就在上個月,大洋世家在淘寶商城和中糧網開出了旗艦店,「今日」的產品也走上了電子商務這個更為廣闊的市場。
開拓國外的新興市場,也成了「今日」的選擇。陳義方告訴記者,去年開始,「今日」積極開拓東歐、中東、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有的地區已有了相對穩定的客戶群。
在「今日」加工車間裡,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而在另一個車間,有工人正在安裝從泰國進口的新設備,這是「今日」投資2000萬元擴建的一個金槍魚魚柳車間,下個月建成投產後金槍魚加工量一年可以增加2萬噸,「今日」的年產能也將由以前的3萬噸增至5萬噸。這家全國最大的金槍魚加工企業,通過戰略調整,不僅預備好了「過冬」的口糧,而且表現出應對未來市場競爭必勝的信心。
相關連結
「魚中之王」金槍魚
金槍魚有「魚中之王」美譽,肉質柔嫩鮮美,不易受環境汙染,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美食。金槍魚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0%,脂肪含量卻很低,俗稱「海底雞」。金槍魚有30餘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有六個種類,包括藍鰭金槍魚、大目金槍魚、黃鰭金槍魚、劍(旗)魚、長鰭金槍魚和鰹魚,前四種主要用於製作生魚片,後兩種主要用來製作罐頭。
東南商報 記者 陶蓮香 薛智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