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研究】何亞非:扭轉中美「自由落體」,需重新認識兩國關係
中美戰略競爭並非中方所願,那是美國多年反思兩國關係之後得出的戰略判斷,或者說誤判,短期內恐怕難以改變。既然如此,現在的關鍵是如何把競爭關進籠子,扭轉兩國關係的「自由落體式」下滑,同時通過對話和建立信任措施爭取和擴大必要的合作空間。拜登上臺為中美對話提供了機會,雙方需要冷靜思考兩國關係「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努力避免新冷戰,重新開啟合作空間。
-
陸忠偉: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須破 「心中賊」
在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上,「不衝突不對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贏」及「太平洋足夠寬大,完全容得下中美兩國共舞」的理念必將引導、推動中美關係良性互動,開花結果。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修其心。」「修其心」首先要「破心中賊」。此「賊」乃導致中美關係磕磕碰碰、停停走走的「零和思維」。一般而言,「危機管控」、「擦槍走火」等都是有形的、易發現和消弭的;但冷戰思維則十分頑固,不易消除。
-
中美關係走向成為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最熱議題
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的6名專家學者,圍繞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李抒音接受記者採訪,介紹她對當前中俄關係的看法:「從戰略穩定的角度講,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對整個世界的戰略格局有非常大的作用,對於維護地區和全球的和平與穩定將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其他方面如應對非傳統安全領域,兩國也開展了密切合作。
-
《科學美國人》撰文:中國對中美科研合作貢獻巨大
《科學美國人》撰文:中國對中美科研合作貢獻巨大 《科學美國人》網站 圖科技日報北京1月10日消息,美國《科學美國人》雜誌近日撰文稱,他們對2014年至2018年中美科研合作情況調查後發現,中美科學合作令美國受益更多,對此類合作設限可能會阻擋未來科學創新前進的步伐。
-
【深度回顧】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中美競爭仍是主旋律,但要...
在論壇經濟峰會「後2020時代的中美關係」環節的研討中,坎貝爾介紹了拜登在正式上任前面臨的挑戰和他的優勢,也對中美關係未來做出判斷。他認為,未來中美之間競爭仍是主旋律,但雙方應共同努力,採取多種措施讓雙方實現「穩定競爭」(stable competition)。
-
中美科技關係發展歷程及其展望
多年來,在科技外交理念引導下,中美科技合作取得很大成績,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重點關注技術轉移、外企國民待遇、跨國研發、自主創新及產品認定、政府採購、財政補貼等問題。受美國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中國科技發展未來方向以及其他國家與中美的博弈的影響,中美科技關係將繼續「摸著石頭過河」,雙方在全球創新村基地、中美科技創新園、中美技術轉移中心、中美聯合研發中心等方面仍有深入合作的空間。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肯亞學者、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姆旺吉·瓦吉拉撰文指出:「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甄別出病原體並第一時間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分享有關病毒基因序列。中國應對疫情的防控措施向全世界樹立了新的標準。」英國首相詹森對中國採取全面有力措施防控疫情、及時同國際社會分享信息表示高度讚賞。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系教授瑪拉基亞斯·洛佩斯·塞萬提斯撰文指出:「中國組織起跨學科和跨領域的科研力量,在科研、臨床、防控一線相互協同。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了大量建設性論文,系統性地介紹了中國經驗,給外界提供了重要參考。」
-
聯手恆大鐘南山抗疫進展神速 哈佛醫學院院長:史無前例
哈佛鐘南山恆大共同召開線上會議今年2月,恆大集團攜手哈佛大學、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成立"中美新冠病毒肺炎科研攻關專家組",因匯集中美最頂尖醫療科研專家,被網友稱為國際抗疫"豪華天團",一舉一動備受關注。5月15日,哈佛醫學院召開線上媒體發布會,首次披露三方合作抗疫最新進展。
-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討論廣泛議題
兩國軍方及有關部門代表都會參加戰略安全對話,對話將會就共同關心的戰略安全、綜合安全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增進戰略互信。 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同歐巴馬總統在美國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就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達成重要共識,這是雙方從兩國根本利益出發,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著眼世界形勢的新現實作出的戰略抉擇。兩年多來,中美關係取得了重要、積極進展。
-
世界銀行前行長:中美兩國應各自後退一步
作者| 邊際實驗室世界銀行前行長表示,中美兩國當前的關係正面臨幾十年來最緊張的局面,雙方發生直接對抗的風險越來越大,並可能對全球秩序產生很大的影響。他表示,「兩國關係目前處於自由落體狀態。這是相當危險的。人們需要認識到這一點。」他在發言中尖銳地抨擊了美國美國政府近期的一些政策,認為美國最近的一些行為明顯「更有敵意」。他說,「美國的敵意似乎更加強烈,因為它有一種被排斥的感覺。我認為,承認中國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我們可能希望的樣子,才是最有益的。」
-
外交部:對中美兩國而言,求同存異、合作共贏才是開闢未來的正道
我只想說,中美建交近40年來,兩國關係的發展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也給雙方和兩國人民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相信,雙方政府內部不管什麼人,只要真正從本國人民利益出發,從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出發,都會在中美關係上作出一個正確選擇。 問:據報導,聯合國維和部隊7日在剛果(金)東部的北基伍省遭遇襲擊,造成至少15名坦尚尼亞籍維和軍人死亡,5名剛果(金)軍人死亡。
-
從4個層面深入解讀
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很多外媒對中國的評價也不太好,但是在近段時間,某些外媒關於中國的口風又轉變了。外媒在關於中國的口風上出現新變化在此前,外媒對於中國大多以抹黑誣陷為主。很多西方媒體肯定了中國的抗疫功勞,美國媒體甚至宣稱:中國依然是美國晦暗全球貿易形勢中的亮點,中美貿易往來實現的是兩國之間的互惠互利,在2020年,中國依然會是全球經濟增長較快的國家之一。從4個層面深入解讀外媒口風變化外媒之所以會有口風變化,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深入解讀。
-
【人民日報】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抗疫合作——外國政黨...
合作抗擊疫情進一步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大意義。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外國政黨政要、智庫學者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
框架理論視角下對中美貿易爭端報導的比較
關鍵詞:框架理論 LDA主題模型 中美貿易爭端 人民網 華盛頓郵報 在2018年的這場貿易爭端中,中美兩國不僅投入大量政治、經濟、外交資源進行博弈,同時也使用了大量媒體資源為自己贏得輿論優勢。人民網和華盛頓郵報網站是中美兩國國家級的新聞網站,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通過對比兩大新聞網站上以「中美貿易(U.S.
-
中美關鍵時刻的一場智庫對話,折射諸多重大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是本次論壇的主要承辦方之一,會議以網絡視頻連線形式召開,來自兩國20多位政要和智庫學者參加會議。雙方參會嘉賓就中美關係現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就未來中美合作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主持開幕式並作總結髮言。
-
中國抗疫外交助力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據亞洲開發銀行5月報告,各國政府為應對疫情採取的邊境管控、旅行限制等措施,將使全球貿易總額減少1.7萬億至2.6萬億美元。就業方面,疫情期間全球將有1.58億至2.42億人失業;全球勞動收入將減少1.2萬億至1.8萬億美元。 二是經濟全球化遭遇重挫,金融危機風險高企。
-
同樣是做科普,中美兩國有何異同?
前不久,我撰寫了「解碼科學傳播」系列專欄文章的第一篇《中國科學傳播做對了什麼》。文中簡單提了下中美科學傳播的主要區分。現在借著觀察全國科普日的活動,我將對兩種科學傳播體系進行對比,詳細講講兩者間的區別。
-
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
習近平出訪前接受外媒採訪 專家分析習近平訪美 習近平2月12日接受了美國《華盛頓郵報》書面採訪。 習近平表示,40年前,中國和美國兩國領導人以政治家的超凡智慧和遠見卓識推開塵封多年的中美交往大門。40年來,中美關係雖然歷經風雨,但始終向前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巨大利益。
-
中美協商對話找到解決方案——為何美國政界學界多名重要人物撰寫...
2月12日,多名美國前政要和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在首都華盛頓發布報告,為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修正美中關係進程建言獻策,呼籲美國與中國在尋求共同利益方面找到平衡。報告指出,對美國而言,一味打壓和遏制中國並非長久之計,美國在制定對華政策時應與中國通過協商對話找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