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檢出放射性鈽 我國廣東等地測出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銫137和銫134 專家稱——
據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通報,近日廣東沿海測得極其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8日宣布,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土壤中檢出了放射性鈽。昨日,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我國安徽、廣東、廣西和寧夏還測到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銫-137和銫-134,其濃度均在10-5貝克/立方米量級及以下。
由於我國各地檢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極其微弱,因此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不需採取任何防護措施。
本報訊 (記者任珊珊)廣東放射衛生專家表示,日本核輻射事故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抵達我國時已成強弩之末,因此沿海居民無需過度防護,更不需要服用穩定性碘片。
測得的輻射量比自然輻射量要低
據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通報,目前我國東南沿海測得的碘131濃度均在10—4貝克/立方米的量級及以下。這是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經大氣擴散的結果,其對公眾可能產生的劑量小於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
「十萬分之一,這是一個幾乎可以忽略的數據。」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放射醫學專家楊宇華主任醫師說,廣東自然環境內存在的輻射劑量(即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為0.1毫西弗/小時。而乘飛機旅行2000公裡受到的輻射量約為0.01毫西弗,都比這次測得的輻射量要高。
不會汙染我沿海海產和飲用水
有市民詢問輻射量達到何種程度才需要服用穩定性碘片。「如果核電站洩漏導致的放射性碘131輻射劑量遠遠超過該地區天然本底輻射劑量,國家才會啟動相應的程序。向受汙染地區公眾免費派發穩定性碘片。」楊宇華表示,碘片不能想吃就吃,有嚴格的適用範圍,否則將導致不良反應。
他表示,從目前的監測結果來看,監測到的是極微量的放射性核素,不會汙染我國沿海海產和飲用水,更不會對我國公眾的健康造成影響。「如果大亞灣核電站發生大量洩漏,大家可以按照這個原則進行防護,可目前是日本出現洩漏,而且抵達我國的放射性物質微乎其微,何必如此焦慮?」
鈽傳播距離比碘131短
本報上海訊 (記者陳慶輝)3月28日,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部分監測點在對空氣中採集的氣溶膠樣品進行分析後,發現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8日晚間宣布,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的5處地點採集的土壤樣本中檢測出了放射性鈽。昨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復旦大學核科學和技術系教授袁竹書,他表示,放射性鈽的傳播距離有限,目前上海監測到的放射性物質量級極其微弱,對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無需採取防護措施。
如不再釋放 將不影響市民生活
袁竹書告訴記者,現在日本的核輻射釋放量大約是當年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核輻射釋放量的十分之一。「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發生後,當時上海也檢測到放射性核素,那時檢測到的核素量比現在檢測到的來自日本的核素量還要高6個數量級,當然車諾比事故對上海的影響也是很小的,那時檢測到的也是微量的。」
儘管目前檢測到放射性核素「碘-131」 很微量,但是是否隨著積累越來越多呢?袁竹書告訴記者,「這要看日本核電站是不是受控。關鍵是釋放量,假如不再往外釋放的話,基本就是這個水平了,就現在來看,將來影響上海市民生活的可能性不大。」對於鈽的洩漏會不會也傳播到上海,袁竹書說:「相對於『碘-131』,鈽的放射性毒性更強,但不會傳播到很遠的地方,鈽比碘-131的傳播距離短很多。」
防輻射物品未見搶購
記者昨日走訪多家藥店發現,上海市場上碘酊、口罩、含碘藥品等防輻射相關物品並未出現搶購潮。記者在一家藥房的宣傳海報上看到,口罩、碘酊、碘棒都醒目被列為熱賣產品。但這家藥店的銷售員告訴記者,前段時間藥店裡碘酊曾斷貨,現在已經有現貨銷售,購買的人沒有之前多。
在超市裡記者看到,海帶、紫菜等產品供應充足。銷售人員表示,這幾天銷售正常,沒有出現大量購買的現象。
(責任編輯:UN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