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那麼簡單:讓你學得更好的12條腦科學原理

2020-11-30 騰訊網

沒那麼簡單:讓你學得更好的12條腦科學原理——(帝族智慧)

人腦是自然神奇而又複雜的造化,一直被教育者視為不可捉摸的「黑箱」。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腦科學的研究逐漸繁榮,科學家們開始從不同角度揭示人類認知活動的腦機制。

各國教育教學專家根據這些新成果在教育教學領域展開實驗,為課堂教學實踐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為了更好地改進教師的教育,促進學生科學學習,根據腦科學、教育學和心理學領域的最新展,我們為教師提如下12條建議,供教學時參考。

1 情感幫助記憶

當個體的情感系統處於活躍狀態時,學習和記憶的效果最好。

作為成人,我記得最牢的是童年時那些與積極或消極的情感體驗相關的經歷。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用一些方法激發學生積極的學情感以增強記憶,如保持教學情;運用變化和運動來激發興趣;聯繫學生或自己的生活經驗使課程個性化;安排趣味性活動、特別事件或旅行等。

2 高挑戰與低威脅

挑戰能促進學習,威脅會妨礙學習。

當環境富於挑戰,並鼓舞孩子們勇於探索,腦的學習效果最好。當腦收到「威脅」信號,它會轉化為一種原始的求生模式,學習會被抑制。

肯定的表揚、獎勵和競爭都是製造挑戰的方法,且不會對學生造成過度威脅。

批評和懲罰也可以製造挑戰,且有助於學校制度的建立,但不應過分強和濫用。

例如,不應以過量的作業作為懲罰手段。

3 讓孩子動一動

運動促進血液循,並向腦輸送更多氧。

當學生坐20分鐘以上時,大量血液會在臀部和腳部聚集。這時讓學生站起來,就能促進他的血液循環。

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若有機會站起來,他們腦部的供血量會顯著增加。

因此教師進行長時間教學時,要通過提問、集體活動等形式,讓學生動一動,提高腦的學習效率。

4 笑與學習

幽默能夠促進學習。研究表明幽默能夠使記憶保持率從15%提高到5%。

笑的時候,更多血液輸入大腦,同時帶來更多的氧。

笑還能導致大腦向血液中釋放一種化學物質,減輕學習的痛苦感,並使人感到舒服。

幽默能夠創造積極的情感氛圍,並有助於高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幽默,而慎用諷刺!

5 圖形組織者 (graphicorganizer)

圖形組織者是大腦組織信息的方式,如大綱、維恩圖、網絡圖、圖表等。

大腦不是一個信息容器,而更像一個有選擇的接受者。

它依照某種圖形組織者選擇性地接受信息,同時會屏蔽掉大量其他信息。

因此,教師要經常使用一些圖形組織者幫學生組織新知識,並教會學生使用多種圖形組織者歸類知識。

6 多感官參與

學習主要依賴的感覺通道有視覺、聽覺和運動知覺。學習新內容時,參與學習的感官越多,學生越可能掌握。

教師調動多感官參與的方法有使用圖畫、圖表和實物演示等視覺刺激;向學生解釋並讓他們反過來向你解釋;為學生創身臨其境的機會等。

參與學習感官越多,學生學習的機會就越多。

7 保持光亮

當燈光灰暗時,大腦向松果體分泌一種化學物質--褪黑激素,該物質會誘發睡眠。當燈光明亮時,褪黑激素的分泌停止。

一般教室燈光的亮度只有30-50燭光,而抑制褪黑激素的亮度要求為150燭光。

因此,教師要儘可能保持教室明亮,特別是在沒有窗戶的教室裡。

8 使用比喻

與已有經驗相似的內容易被大腦接受和理解,而比喻則是大腦找出新舊知識共同點的好助手。

比喻對低年級兒童的思維發展能起到「拐杖」作用,因為他更傾向於視覺和空間導向思維,而不善於語言導向思維。

明喻、類比、故事、卡通都是促進有效學習的好方法。形象生動的比喻一般能使記憶保持的效率提高40%。

9 首因和近因效應

在一節課的開始部分,學生學習效果最佳。其次是課的結尾部分。課的中間部分效果最差,我們稱之為低谷期。

在一節20分鐘長的課裡,低谷期有3-4分鐘。而在一節80分鐘的課裡,低谷期長達30分鐘。年齡大的孩子較年齡小的孩子更能適應長時間的課。

因此,教師要利用課的開始強調要點,在課的中間解釋細節和練習,末了時進行總結和提示要點。

10 易混淆的新概念

教師不可在同時教兩個相似的概念。

如果概念之間非常相似,比如經度和緯度、高度和長度等,腦就會建立相同的學習路徑,造成概念混淆。

這就好比同時用紅和黃畫畫一樣。要著另一種顏色之前,必須把畫筆洗乾淨。如若不然,兩種顏色會相互混合,產生非你所要的第種顏色。因此,教師不要在一節課講兩個相似的新概念,而是要分步進行。

最好在學生牢固掌握第一個概念後再講授第二個,並在新概念都講完後重點講授兩個概念的區別。

11 有指導的練習

教授新技能時,教師在放手讓學生獨立實踐之前要進行有指導的練習活動,以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技能。否則,如果學生錯誤地習得了某種技能,教師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糾正這些錯誤。

學生的錯誤技能很難改變,原因是神經樹突連接而成的學習通道已經固定化了。神經樹突就像木頭一樣連成一條「路」。這條路用得越多,學生就越不可能克服困難去創造其他「路」,去達到相同的目的地。

向全班學生教新技能時,教師要先給學生例子或示範,然後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練習。

此時你必須四周走動,以確保學生理解正確。只有你確每個學生都正確掌握了新技能,學生才能獨立練習。

教師要經常檢查全班學生的學習或作業,找出錯誤的學習。找錯和糾錯的速度越快,學生學習的效果就越好。

12 讓學生教

眾所周知,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很好地掌握教學內容。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學生。生在教其他學生的時候往往學得最好。教其他學生可以使記憶的鞏固率提高3倍。

因此,教師要主動為學生創造各種各樣的「教」的機會,如讓學生面對全班學生講、教班級裡的其他學生等。

「互教」就是一種很有效的生教生的形式。

在一系列內容學完之後,教師讓學生兩兩結合,相對而立,互相講述自己學到內容。為了這一活動,學生往往要在課下仔細準備很長時間。了有效「互教」,教師最好不要讓學生自己選擇夥伴,不要限制活動的時間。

「互教」的學生之間最好有一定的差距,如優生和中等生組合,中等生和差生組合,但水平不應相差過大。並且,「互教」應該在一組學習任務完成後進行,而不是在每節課後都要進行。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右腦發育遠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父母們不要著急,我們從科學中或許能找到一些線索。「左撇子」比普通娃更聰明?從腦科學研究中,可能找到證據在全球人口總數中,左撇子的數量佔到了大約20%左右,這個數據很好地驗證了「二八法則」,但真如人們所說的那樣,會比普通娃更聰明嗎?英國倫敦大學在一項研究當中,將1.1萬名兒童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表明,左撇子和右撇子孩子在智商方面並沒有明顯的不同。
  • 腦科學日報:神經元功能維持的關鍵;曬太陽能減肥?沒那麼簡單
    在組織病理學上,阿爾茨海默病(AD)的特徵是腦中存在細胞外斑塊和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斑塊的主要成分為β-澱粉樣蛋白(Aβ)。Aβ來源於澱粉樣蛋白前體蛋白(APP)通過兩種蛋白酶β-分泌酶(BACE1)和γ-分泌酶產生N和C末端Aβ。
  • 學了很多道理,人生依舊痛苦?因為大腦的弱點,沒人告訴你
    我在學習法的章節,經常提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學習了很多知識,學了很多大道理,但卻依舊混得不好,過不好這一生。我在當時並沒有對這個現象的大腦原理進行進一步深入的分析,但是並不代表這個現象不重要。這使得我們忽略動物腦。然而,前額葉卻是為動物腦而生的,它是為調節動物腦而來的,更準確的說應該是為服務動物腦而來的。那麼,它是如何調節動物腦的?
  • 專家觀點|楊志博士:從腦科學視角來看孩子的注意力
    ,那麼腦科學有什麼幫助呢?對腦的發展規律有所了解,能夠使我們更好、更加個性化地幫助我們的孩子的發展。比如說你在讀書,但時不時就要拿起手機來看一下,這對孩子無形中是一種示範,那麼孩子在家長的這些行為中,實際上也會學到這種注意缺陷的表現。在減少噪聲環境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刻意地鍛鍊孩子對注意的控制。比如說我們可以經常利用一些小遊戲鍛鍊孩子對注意的控制。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沒那麼簡單
    密利根也回憶過:「1894年,我住在64號大街一座5層的公寓,室友是4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一個學醫,另外三個學政治學和社會學,我總被他們嘲笑學的是『到頭了的』物理學科。」也不是樂觀,而是因為大家都絕望了:牛頓和他的追隨者,不可能解決所有科學的問題。那麼化學的歸化學,物理的歸物理,反正不可能存在一個「包打天下」的終極理論。愛因斯坦是那種明確追求終極理論的科學家。
  • 周瑋遭質疑 網友:學過泰勒公式都知道原理
    ●Dr.魏:周瑋腦運動有很多有趣點  Dr.魏則認為:「有兩個證據能證明他不是死記硬背,第一是行為學:我們第一天讓他算一個開方,第二天讓他做同樣的題,他都是『生算』,也就是他都要經歷一遍運算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大腦掃描結果,我們給他一個運算,看他在計算的過程中,記憶腦區是不是被激活,因為如果是靠記憶,必定需要把信息從長時記憶調動到工作腦區,但掃腦結果看出他的記憶腦區並沒有激活
  • CCAI 演講回顧|蒲慕明:腦科學與類腦機器學習
    時隔一年回顧CCAI 2018大會,我們不難印證,演講者提出的許多設想與展望都正逐漸成為現實,他們的寶貴經驗為產、學、研等領域引領了發展方向。2018年3月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掛牌成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等8家研究單位共同籤署了《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設合作框架協議》。
  • 清華、北大教授同臺激辯:腦科學是否真的能啟發AI?
    但腦在幾千年內的進化中都相對靜止,因此腦科學是「自然科學最後的疆域」。腦科學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但不是做人工智慧的前提,它與人工智慧應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目前,認知神經科學取得極大進步,已經有了整體發展路徑,對現在AI的端對端學習與強化學習有諸多啟發。那麼認知科學的進展對下一代AI是否有幫助?腦科學是否真的能啟發人工智慧?
  • 【腦科學與教育】你可能誤會「熊孩子」了
    【腦科學與教育】你可能誤會「熊孩子」了 作者:何清華 發布時間:
  • 怪誕腦科學:戰勝大腦認知缺陷的13條建議
    在《怪誕腦科學:戰勝焦慮、混亂、拖延的自控術》一書中作者通過闡釋「進化慣性」,說明大腦的進化本來就不完美,面對不完美進化,作為思想者的人類,並不是束手無策,而是可以區分出哪些缺陷是可以置之不理,哪些是可以改善的。以下章節選自該書,是作者提出的戰勝大腦認知缺陷的13條建議,由澎湃新聞經中信出版集團授權發布。人類具有無與倫比的智慧。我們能交談,會推理,能跳舞,會唱歌。
  • 保持簡單——奧卡姆剃刀原理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們的解決方法是買一臺強力工業用電扇去吹每個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沒放肥皂的空盒。這則小故事蘊含著一個重要的原理—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奧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
  • 意義非凡的腦科學
    這些問題可以說與腦科學密切相關。腦科學研究不僅可以使我們理解認知、思維、意識和語言等腦功能原理,對人類認識自身有重大科學意義,還能夠對各種腦功能神經基礎進行解析,對有效診斷和治療腦疾病有重要臨床意義,腦科學所啟發的類腦研究也可以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和新型信息產業的發展。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從記憶中提取資訊,是極有效的學習方式
    究竟,定見回饋關乎找出你做錯的當地。無可否認地,這不是個受歡迎的觀念,簡直每個人都神往完全不困難的改善辦法。咱們希望學習很簡單、簡單了解,就像吃麥片或丟垃圾。這種巴望在簡直每個學習主題中都很顯著,不管是汽車工程,仍是電腦製圖。
  • 腦科學究竟研究什麼 賦思頭環演示給你看
    腦科學究竟研究什麼 賦思頭環演示給你看 來源:財訊網 • 2020-10-15 10:56:53 人類大腦一直是一項神秘的存在
  • 為啥生物不選擇永生這條進化方式?科學研究: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為啥生物不選擇永生這條進化方式?科學研究: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對於人類是由什麼進化而來,又是怎麼進化成如今這個樣子的問題已經被古今中外被討論的最多的問題了。眾所周知,如今現代人的平均壽命時間都已經長於古代人,這要得益於現代科學和醫學的不斷進步,很多曾經被認為是絕症的病都已經有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儘管科技和醫學水平都已經很高的情況下,人類還是自誕生起就要面臨死亡的結局。那麼為什麼在生物的整個進化過程不選擇永遠活著的方式呢?
  • 高校「最燒腦樓梯」貼了500條物理公式
    最近,西安一所高校,有一個貼著500條物理公式的樓梯在網絡上走紅,被學生們戲稱為「最燒腦樓梯」。四組樓梯,每組120級,每個臺階上都貼著五顏六色的紙,紙上是一條條物理公式,共有500條,也有不少公式是重複的。這些公式大部分由符號構成,前面用漢字標註出了名字,如「質點的動量矩定理」、「剛體重力勢能」、「電場強度疊加原理」等。  所有的公式,都是在今年11月初的時候貼上去的。
  • 冠狀肺炎悶在家,的哥改行研究量子腦科學,重大發現令專家很驚訝
    現代腦科學專家對大腦結構的認識存在巨大盲區,究其原因,是因為不明白大腦的結構和精神的性質,也搞不明白物質和精神的界限。本幫主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冠狀肺炎在家裡閒著無聊,試著寫了現代物理學量子全能基礎理論-黑匣子理論(簡稱BBC,the black box conciousness),望各位科學愛好者提出寶貴意見,期待與您共同進步。
  • 腦科學學習資料分享
    寫在前面主體部分是一些學習腦科學,在這段時間接觸到的新新的東西
  • 蒲慕明:意義非凡的腦科學
    腦科學是一門極富魅力的生命科學,它充滿神秘,又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意識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人各有志?為什麼有些人更聰明、記憶力好?為什麼有些兒童有自閉傾向?為什麼有些人患抑鬱症?機器人怎樣才能擁有人類的智慧和能力?人類社會未來如何與智慧機器人共存?這些問題可以說與腦科學密切相關。
  • 人擇原理是科學家放棄科學時所使用的原理
    想像一下,你遇到了一個自然現象,你想更好地理解它,但是沒有工具。也許你很好奇為什麼基本常數有它們所具有的值,或者地球有多古老,或者是否存在未被發現的物質狀態。在正常情況下,你會進行科學的探索:通過測量和觀察來詢問宇宙自身的問題。你會收集數據,得到結果,然後根據你的發現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