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老師,認知神經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中科院心理所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研究室副研究員、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繼續教育學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腦功能開發與專注力訓練》授課師資,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腦科學與課堂》譯者。
本文是小編基於楊志老師的觀點整理編輯而成,楊志老師也是非常受學員歡迎的師資,以下的文章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和幫助。
養育孩子,為什麼一定懂腦科學
網上流傳著一張圖,講的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原創的,可悲的是很多人漸漸都成了盜版。它實際上在說,如果我們按照統一的一套標準去要求孩子,也按照統一的教學方案來培養每一個孩子,那麼有可能我們就是在製造盜版。然而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充滿多種可能性的社會,誰能更好地適應新的社會形勢,誰就可能慘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當然我們的生活也不僅僅是競爭和比較,還有能不能感受到幸福,是不是一個健全和完整的人。
如果我們只關注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那麼我們難免會成為製造盜版的家長,那麼腦科學有什麼幫助呢?因為我們的一切行為都跟我們腦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你所觀察到的孩子的每一種行為變化都在反映他腦的發展。
由於每個孩子腦的發展歷程不一樣,成長曆程不一樣,這就決定了每個孩子的性格氣質、行為特點、思維方式、學習能力等等各個方面都是有差異的。對腦的發展規律有所了解,能夠使我們更好、更加個性化地幫助我們的孩子的發展。
舉個例子,家長們都很關注專注力的問題,它可能會在孩子剛開始上小學的時候突顯出來,一直持續到二三年級。其實在上小學之前,我們就應該關注孩子的專注力發展了,也就是說,在三到六歲期間,我們的腦所發展的各種能力將會預測,或者將會決定孩子在上學的時候的表現如何。
不只是專注力,我們腦的發展總是提前於我們能觀測到的行為,如果我們知道在哪個年齡腦在發育什麼功能,我們就有可能提早為孩子準備相適應的環境來促使它的功能更好地發展。
另外的一個例子是閱讀,我們在識字的時候,大腦是在高速運轉的,一個熟練的閱讀者,他的腦中會有一套機制,有一些神經網絡來幫他高效地加工文字,所以在閱讀的時候不需要想每一個字,只要一掃而過就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念什麼了。當你看到孩子上學的時候具有閱讀能力,實際上他的腦早在四五歲的時候就準備好了,那麼知道這些發展的規律,能夠讓我們提前做好準備。
毫無疑問,了解腦的發展規律會有利於我們個性化地去培養孩子。由於大腦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對我們那些有優勢的能力我們仍然要加強它,因為能力不用是會被淘汰的,但對於那些不太有優勢的能力,我們就要想辦法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讓它更快地發展。
從腦科學視角來看孩子的注意力
小朋友上小學後很多家長開始焦慮了,焦慮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我們家小孩上課不注意聽講,被老師批評不太專心。
從腦科學的角度上講,我們所謂的專注力,並不是腦的一種功能,而是由腦的三個功能系統來決定的,他們分別是:注意定向系統、注意控制系統、情緒和獎賞系統。
1
注意定向系統
注意定向系統是最簡單最初級的系統。孩子剛一出生,他的注意定向系統就開始發展了,到孩子三個月大的時候,注意定向系統已經發展得很好了。當孩子身邊出現了一種新奇的聲音,或者一個新奇的景物、圖像或者一個陌生人的時候,他會試圖去看去聽這個新鮮的刺激,這個功能就叫做注意定向。
它是隨著我們基本的視覺跟聽覺能力一起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我們為什麼有很好的視覺或者聽覺,因為我們的耳朵或者眼睛每時每刻都接收了大量的信息,但真正進入我們意識的信息是非常少的一部分,這是由我們的注意來幫我們篩選的,而這種能力在小孩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好了。
請注意,孩子的注意定向系統在發育的過程中有可能受到一些環境的幹擾,比如說,我們的環境中存在的很多噪聲。這裡所說的噪聲不僅僅指雜亂的聲音,而是指所有能夠幹擾他的注意定向的因素,不管是圖像、聲音還是動作。其中一個特別典型的噪聲就是電子設備,大家都知道,電子設備的一個設計初衷就是為了吸引眼球,那麼孩子經常被電子設備抓住眼球帶來的一個危害就是能夠引發他注意的強度會越來越高。
如果孩子大量使用電子設備,那麼電子設備所帶來的強烈的感官刺激,會越來越提高引起孩子注意的刺激強度,長此以往,到了該上學的時候,你總不能要求老師上課時候的情景跟他打電子遊戲,或者在手機上看動畫片的時候一樣刺激,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他們大腦中的注意系統就不會被老師講課所激發,所以,這是造成上學之後注意力不集中的第一個原因。
給大家一個重要的建議,就是在三到六歲的這個階段,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電子設備的使用,而即使使用,也應該有控制有限制,儘管電子設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鎮靜劑。公共場所也會經常看到家長用電子設備來安撫孩子,短時間內還行,長時間的話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噪聲。
2
注意控制系統
跟上學之後的專注能力有關的第二個腦中的系統叫做對有意注意的控制,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
這個能力的發展是比較晚的,但是到了四五歲的時候,一般的孩子應該能夠持續注意幾分鐘了,這種能力代表的是即使我對這個東西不是那麼感興趣,但我可以有意識的控制我的注意在這上面幾分鐘,這種能力是需要鍛鍊和培養的,到了上學的時候沒有培養出來,表現出來的就是上課時容易走神。
所以在四到五歲的時候,我們首先是需要很細緻地去了解一下孩子,到底他的注意能力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有沒有什麼問題,有問題的話,我們可以提前給他做一些練習,以給他提供一些幫助。
3
情緒和獎賞系統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另外一個原因,還跟腦中的另外一個系統,就是情緒和獎賞系統有關。情緒和獎賞系統其實是兩個功能,一個負責情緒感知,另外一個負責興奮。這兩個系統都可能導致孩子的表面行為,比如不注意聽講,但是這可能反映了孩子一種焦慮的情緒。
也就是說,即使注意定向系統和注意控制系統都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有焦慮的情緒存在,或者興趣非常低下,那麼有可能也會影響到注意的表現。
當然,現在腦科學研究發展是比較快的,已經可以有一些技術幫助我們去定量化地評估一個孩子注意的品質了,包括他對注意的控制能力,專注在一個內容上的時間,還有他注意的強度等等,這些品質都是可以被測量的。
針對孩子的注意力問題,我們能做什麼
從個性化培養孩子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當前發展狀態。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首先我們要把他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做一個分型,一般來說有兩種類型,注意缺陷型和多動衝動型。
注意缺陷型的表現包括容易分心,很容易忘記某些事情,沒法專注於細節,頻繁地從一個活動轉移到另一個活動,難以在一個任務上保持專注,幾分鐘就會疲倦或者煩了,或者是你給他一個指令,他沒有辦法理解細節,沒有辦法遵從你的指令。
多動衝動型的表現包括不停地講話,不停地動,還有非常容易發怒,不耐煩,沒有辦法克制自己的情緒,比如說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還沒輪到他們玩遊戲,就已經很煩燥了,還有難以執行安靜的任務或者活動等等。
我們每一個孩子身上可能都會有這樣那樣的表現,但並不是有了這些表現,他就一定有注意缺陷和多動障礙,這是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夠診斷的,而且在三到六歲的時候,我們很難從行為上就確認這個孩子確實達到了疾病狀態。
我們平常要留心觀察自己孩子的一些行為特點,不能僅僅簡單判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還要去細細觀察一下,它到底屬於哪一種不集中。這在這個時期都不叫病,也不叫什麼障礙,而只是他的行為特點,在這個時期他的腦的發展還不是很健全,尤其是對自己行動的控制能力還不夠好,而這個時期我們是有辦法在環境中給他支持,幫助他來鍛鍊的,在他上學之前,這些小問題是可以改善的。以下是一些建議:
1
注意缺陷型的孩子
如果孩子注意缺陷的表現比較典型,也就是比較容易分心,頻繁地轉移他的思維活動,沒有辦法遵從指示,沒辦法理解你指令的細節,那麼在四到五歲或者四到六歲的時候,我們需要刻意減少對他的噪聲幹擾。
前面已經給大家解釋過了,噪聲是什麼?凡是一切能夠引發他注意的非常強烈的刺激,都屬於噪聲。當然行為習慣上也有一些噪聲,比如說,孩子可能在玩玩具,或者非常認真地在畫一幅畫,這時候你覺得非常高興,我們家小孩終於能夠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了,我去鼓勵她一下吧,我削一個蘋果給他放在旁邊說,寶貝兒,來先吃個蘋果再玩兒吧。這就是噪聲,是由我們家庭環境所帶來的噪聲。
當然,家庭環境的噪聲還不僅僅是你跟寶貝們之間的這種這種溝通,也包含家庭的所有成員,平時在做事情的時候是怎麼表現的。比如說你在讀書,但時不時就要拿起手機來看一下,這對孩子無形中是一種示範,那麼孩子在家長的這些行為中,實際上也會學到這種注意缺陷的表現。
在減少噪聲環境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刻意地鍛鍊孩子對注意的控制。比如說我們可以經常利用一些小遊戲鍛鍊孩子對注意的控制。
有一種簡單的遊戲,我用語言來描述一個我正在看的東西,然後讓孩子做一個視覺搜索,在他的環境中把你描述的那個東西找出來,這本身是對注意控制的一種練習,他需要把他的注意集中在你的描述上,才能準確地找到你所說的那個東西。
還有類似的這種練習,比如說有一套書叫做《視覺大發現》(I Spy),那裡面是各種各樣非常混雜的東西,奇形怪狀的東西堆在一起,但是你有幾個搜索目標,你要同時去搜索這幾個東西。這就要求孩子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去搜索他的目標,而儘量克制自己,不要被其他的目標分心。
在實際操作中,我自己小孩也做這種遊戲,很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她找著找著就看別的去了,仔細欣賞別的東西去了,忘記自己該幹什麼了,當然這個是可以逐步鍛鍊的。
2
多動衝動型的孩子
對於多動衝動型的表現,我們要在三到六歲開始鍛鍊孩子對衝動的抑制能力了。在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範式,叫go-no go任務,也叫反應抑制任務。它的形式很簡單,當屏幕上出現一個綠燈,你要儘快去按一個按鈕,但是有比較小的可能,這個綠燈會突然變成紅燈,只要它一變成紅燈,你就一定不許按這個按鈕。這個任務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完成的,比較容易犯錯誤。這說明在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具有足夠的衝動抑制的能力,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幫助孩子去鍛鍊他的這種能力。
比如說一種簡單的小遊戲,我有的時候跟我家小孩兒玩,就是我說舉左手,那麼她一定不許舉左手,得舉右手,我說舉右手她必須舉左手。我可能會連著說一系列的指令,沒有什麼規律的指令,然後讓她按照這個指令反向去執行,這個對於小孩來說有一定難度,但是慢慢練習,她能夠連續執行的指令會越來越多。大家可以嘗試在家裡跟孩子玩這個遊戲,訓練孩子的衝動控制能力。
具有比較好的衝動控制能力會對上課不認真聽講的行為有一定的改善,因為即使他想走神兒的時候,即使什麼東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可能可以把這個衝動給主動的壓制下去,慢慢延長專注的時間。
備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18級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7班即將開學,目前還有幾個補錄名額,想學習的親們,請儘快報名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