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風雲|他發明了人造腎臟和人造心臟

2020-09-18 思宇研習社

前言


威廉·約翰·皮姆·科爾夫教授(Willem Johan&39;Kolff)是人造腎臟和人造心臟的發明者。除此之外,科爾夫教授在1943年至1997年間還開發了許多器官替代療法,是20世紀最重要的醫學發明家之一,被譽為「人造器官之父」。


在科爾夫教授的職業生涯中,他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大學的13個榮譽學位和127個國際獎項。據2003年美國國家工程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從1943年開始,科爾夫教授發明的人造腎臟挽救了2000多萬人的生命並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一、他將納粹垃圾變成了透析機!

科爾夫教授於1911年出生於荷蘭萊頓鎮的一個醫生家庭。他是家中的長子,他的父親Jacob Kolff是結核病療養院的主任。科爾夫小時候有閱讀障礙,曾和木匠一起去周末學校讀書。也許就是因為這段經歷,科爾夫的動手能力特別強。1937年,科爾夫從萊頓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前往格羅寧根大學醫學院內科當實習生。1938年,科爾夫在目睹一位22歲的患者因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後,決定開發一種替代腎臟的治療方法。

腎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生成尿液以排出人體代謝產物,調節體內水、滲透壓、電解質及酸鹼平衡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使新陳代謝正常進行並調節內分泌功能。科爾夫在圖書館找到了一篇John Abel在1913年發表的動物血液透析的文章,並深受啟發,開始動手做人造腎臟的實驗。他將香腸腸衣當作半透膜,在香腸腸衣裡灌滿血液,排掉空氣,加入尿素。然後浸入裝滿鹽水的浴缸。5分鐘後,香腸裡的尿素都轉移到了鹽水裡。

二戰爆發後,納粹入侵荷蘭,科爾夫的導師、格羅寧根大學醫學院內科系系主任不願為納粹工作選擇了自殺。科爾夫也不願為納粹工作,但他更不願放棄自己的研究,於是來到了Kamper醫院。在那,他利用戰亂的鄉村中能收集到的材料:一架被擊落的德國空軍戰鬥機、廢棄的福特汽車的水泵、橙汁罐子、搪瓷浴缸、木鼓和人造香腸腸衣等,製成了一臺「轉鼓式人造腎臟」。

從1944年3月至1945年7月,科爾夫共治療了15例尿毒症患者,僅存活一例,該例是由藥物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科爾夫事後總結認為,該例患者不是由人造腎臟救活的,而是由於排除了磺胺結晶,解除了腎小管梗阻,才讓腎功能恢復了。1945年9月,科爾夫治療了一位急性膽囊炎伴急性腎功能衰竭。病人在透析11.5個小時後才從昏迷狀態恢復,且在1周後,康復出院。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例由人造腎臟成功救活的急性腎衰患者。

一位使用轉鼓式人造腎臟正在進行透析的病人

二、初到美國,就讓心臟「暫停跳動」!


1950年,科爾夫收到克利夫蘭診所的邀請來到了美國。在克利夫蘭診所,科爾夫與弗蘭克•梅森•曾根(Frank Mason Sones)、唐納德·埃弗勒(Donald Effler)進行了很多深度合作,為克利夫蘭醫學診所設計了第一個可供臨床使用的人工心肺機。


左:弗蘭克•梅森•曾根(Frank Mason Sones);右:唐納德·埃弗勒(Donald Effler)

心臟內腔手術(如心臟搭橋手術)必須在直視條件下才能進行,也就是說,需要切開心臟並暫時阻斷上下腔靜脈的血流,讓心臟內處於無血狀態。在正常情況下,靜脈血流停止時間不能超過3到4分鐘,否則患者會因為缺氧而死亡。而科爾夫在1944年給患者透析的時候就發現血在轉鼓式人造腎臟中會被氧合,於是發明了聚乙烯毛細血管轉鼓型膜式氧合器。


科爾夫在查閱文獻的時候發現,有位曾報導過將檸檬酸鉀注射進冠狀動脈可以使心臟暫停跳動。1956年3月17日,由埃弗勒主刀為一個17月大的患兒進行房間隔缺損修補的手術,科爾夫負責體外循環,這是克利夫蘭診所第一次使用科爾夫設計的膜式氧合器的體外循環機進行心臟手術,也是醫學史上第一次實現使用檸檬酸鉀讓心臟停跳再復跳。這個患兒術後恢復順利,15天後出院。


克利夫蘭診所也因此在心臟病治療方面聲名鵲起,後來阿根廷醫生勒內·赫羅尼莫·法瓦洛羅的加入,又使這家醫院在心肌血運重建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僅僅數年,克利夫蘭診所就由一所小型私人醫院成長為舉世聞名的心臟醫療中心。在U.S.News & World Report的排名中,從1995年起,克利夫蘭的心臟外科已經蟬聯榜首25年。

克利夫蘭的心臟外科蟬聯榜首25年

三、「心臟既然能長出來,就一定能被造出來!」

1957年,科爾夫和35歲的日本研究者阿久津哲三(Tetsuzo Akutsu)合作,開發出了一種有4個腔室的人造心臟。這個人造心臟通過使用循環液壓來產生脈動流。1957年12月12日,他們將一條實驗犬麻醉後連上體外循環機,在體外循環的支持下,將這枚人造心臟植入實驗犬體內。當體外循環停止後,人造心臟繼續維持了90分鐘的血液循環。4個月後,科爾夫和阿久津哲三在美國人工器官協會的第四次會議上報告了這次試驗。

左:有4個腔室的人造心臟;右:科爾夫和阿久津哲三


科爾夫將「人造心臟」從概念變成了現實。1964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成立了人造心臟項目,美國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提出了「到1970年設計出人造心臟」的目標。1967年,科爾夫成為鹽湖城猶他大學的教授。他在那裡主導建設了世界聞名的人造器官實驗室,為鹽湖城贏得了「 Biocon Valley」的美譽。人造器官實驗室由175個內科醫生、外科醫生、工程師、化學家,及其它專家組成。科爾夫規定以項目負責人的姓氏命名每個人造器官。


從1960年代到1970年代,在科爾夫的領導下人造心臟開始飛速發展。1983年,鹽城湖猶他大學醫學中心首次將人造心臟植入了人體,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患者在人造心臟的支持下存活了112天。


科爾夫和人工心臟們

直到2005年,科爾夫仍在工作積極研究新的、更好的人造器官。儘管他的聽力和視力下降,他一直在世界各地演講直到2006年底,並且每天至少工作5個小時來完善人造器官。2006年12月,科爾夫第三次退休(第一次是1986年,第二次是1997年)。

結語

隨著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型的人體機能替換裝置不斷湧現。但我們不要忘了,是科爾夫最先證明了機器可以替代人體器官,是他的發明,開創了生物醫學工程時代!

相關焦點

  • 人造腎臟即將投入實驗 未來有望取代透析和移植技術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2日報導,「人造腎臟」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進行首次人體試驗,一旦成功,將在幾年內投入使用,取代透析和移植技術,挽救人們的生命。而腎衰竭是指腎臟器官能夠起到這些作用的能力下降到正常水平的15%以下,導致毒素大量堆積在血液和肺泡中,威脅人的生命。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進行腎臟移植,但對於器官的需求往往是供不應求。另一種治療方法是透析,利用機器完成腎臟的工作,以清除血液中的廢物、鹽和多餘的液體。但這種治療方式十分麻煩,患者通常需要每周三次到醫院接受治療,每次持續三到四個小時。
  • 豬體內培育人造腎臟移植進入臨床,「二師兄」這次真能拯救人類?
    文|時光派研究院器官移植其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抗衰老方式,因為它能夠最簡單粗暴地「修復」衰老對器官造成的損傷。但要想依靠傳統的器官移植實現這種技術在抗衰老領域的大規模運用,會有兩個非常大的障礙:器官庫存緊缺和移植後的排斥反應,這也是科學家們亟待解決的兩個難題。
  • 人造血管植入身體就能用 已有14種器官能人造
    在過去四年裡,研究人員成功種植出三種用於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有了這些細胞就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批量「生產」人造仿生血管。具體培養血管時,還需要融合進從人體取出的皮膚細胞,這樣培育出的血管就容易被人體接受,不會產生排異反應。人造仿生血管可以廣泛應用於醫學領域,比如,心臟病患者不必再冒險做心臟搭橋手術,直接更換心臟主要血管即可。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並成功產下後代
    二十多年來,該團隊發明了人造膀胱、人造陰道和尿道;這一次,他們希望這種技術最終能夠取代子宮移植手術,讓患有子宮功能性障礙的女性有機會孕育後代。但值得注意的是,人造器官整體上還沒有進入大規模臨床應用,並且隨著人造子宮的技術日漸成熟,這方面的倫理爭議將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科學家卻憂心忡忡!
    因此科學家們也開始了人造器官的道路,就在前幾天美國研究團隊成功發明了半人造子宮,並且成功讓實驗兔產下了後代。 從人造心臟、人造腎臟到今天的人造子宮,關於人造器官的探索之路從來沒有停過。
  • 從人造瓣膜到人造心臟:解密人類這場偉大的突破史
    他只被注射了鎮靜劑和強效止疼劑,因此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會保持清醒。外科專家們向我展示了要植入患者體內的瓣膜——三個由牛心包膜(牛心臟周圍的堅韌組織膜)製成的瓣葉被固定在可摺疊的金屬支架內。在生理鹽水中浸泡之後,醫生將其捲入氣泡式導管,把類似於口紅的尺寸和形狀擠壓成長而薄的鉛筆狀物體。
  • 科學家發現5萬年前的人造心臟,這難道是外星文明的產物?
    提到現代科技產物的話,很多人估計會想到人造心臟,這絕對是現代科學家才能製作出來的「神秘武器」,但之前卻有科學家在非洲發現了人造心臟。心臟是人類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要是人的心臟無法跳躍的話,這個人也就面臨死亡了。
  • 科幻裡的人造器官,已經成真了嗎?
    1904年,亞歷克西斯·卡雷爾(Alexis Carrel),一位意氣風發的天才醫生,懷揣著自己發明的血管縫合方法,開始嘗試把一隻小狗的心臟轉移到另一隻小狗身上。實驗很成功,心臟成功轉移。但是兩小時後,小狗死了。
  • 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3D列印耳朵基於這些臨床經驗,團隊涉獵廣泛,嘗試製造過人造腎臟,心臟甚至陰道等,在2016年,他們發表文章稱,通過一臺定製的3D印表機,他們成功列印出了耳朵,骨骼和肌肉結構,可以取代受傷或者病變的組織。
  • 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3D列印耳朵基於這些臨床經驗,團隊涉獵廣泛,嘗試製造過人造腎臟,心臟甚至陰道等,在2016年,他們發表文章稱,通過一臺定製的3D印表機,他們成功列印出了耳朵,骨骼和肌肉結構,可以取代受傷或者病變的組織。
  • 泡沫製作的人造心臟,敢移植嗎?
    每年有很多人罹患心力衰竭,可供移植的心臟卻數量極為有限。以美國為例,全美心力衰竭患者的數量在500萬人,每年可供移植的心臟卻只有2000個左右。  醫學界一直試圖以人造心臟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最新研發出一種重量輕、有記憶泡沫材質伸展特性的人造心臟,這種泡沫材料中有特殊的連接孔,讓液體在「心臟」中泵進泵出。  為什麼人造心臟的研發一直不成功?
  • 美國工程師利用人造器官造出生化電子人(圖)
    據美國媒體13日報導,一批美國工程師利用人造器官、肢體和其他身體組織,成功組裝出會呼吸、說話和走路的逼真生化電子人,11日在紐約國際動漫展公開亮相。這個生化電子人不僅配備了人工心臟,工程師們還利用電子工具跳動和促成人造血液循環,使其能夠擁有大約六七成真人的功能。
  • 「風雲」氣象知多少|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地球靜止軌道|人造...
    氣象衛星帶有各種氣象遙感器,包括多通道高解析度掃描輻射計、高解析度紅外分光計、微波輻射計等,能夠接受和測量地球和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微波的輻射和反射,並將它們轉換成電信號發送回地面,地面站對衛星送回的原始數據進行計算和處理後,得出各種氣象信息資料。時至今日,氣象衛星已成為現代氣候觀測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手段。
  • 人造心臟誕生了,永生不死真的要來??!
    事情是這樣的:根據知乎用戶伊利丹·怒風的爆料 他在知乎和一個偽女權主義者 吵了起來 一開始,他可能以為這只是一個 腦子比較軸的偽女權主義者 所以兩人就吵了一通 本來,他以為就是撕個逼而已 沒想到的是 這個偽女權主義者 可不是什麼好惹的主 這個自稱為「瑪麗女王」的人 竟然在半個月中 持續不斷地騷擾他 而最誇張的是 瑪麗女王聲稱 自己有能力 讓伊利丹的QQ號 在5天之內被封掉 到這裡為止 伊利丹一直以為
  • 放射性元素做電池 人造心臟能量能用一世紀
    美國,心臟病的死亡率排名第一,而目前,為了取代病變心臟,植入一個人造心臟的方案已屢見不鮮。人工心臟的能源依靠的是電池,但電池存在嚴重的缺陷。首先 它們容易發熱,其次它們還需要每日充電,人工心臟的電池工作壽命只有兩年。
  • 人物風雲|他是熱愛文學還發明了人工心肺機的心臟外科醫生!
    前言他是那個年代的斜槓青年,熱愛文學能寫詩也能讀到醫學博士,還發明了人工心肺機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不止在手術室內,今年因為疫情大火的ECMO也是從他的發明的基礎上研製出來的。他就是約翰·海森·吉本!
  •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5萬年前居然有人造心臟
    比如在20億年前就有了核反應堆、5萬年前的人造心臟,他們到底是誰造出來的呢?接下來就給大家說一下世界上的十大未解之謎。9,50000年前的人造心臟  眾所周知人造心臟是近些年來才研製成功的。可在非洲突尼西亞北部一處偏僻的森林內,考古人員意外地發掘出一具史前穴居人的屍骸,這具屍體早已腐化,但在他胸腔內卻發現一顆構造精密、十分完好,有許多金屬配件組成的人造心臟!
  • 科學家成功創造肌肉泵魚類 離人造心臟又近一步
    哈佛大學教授Kevin Kit Parker想要造出一個人造心臟,他的女兒卻對波士頓水族館的生物非常感興趣。這對父女檔的結合給科學界帶來了不可思議的創造:一個身長只有0.6英寸(相當於16毫米),重量只有0.4盎司(大約10克)的機器魚,魚身骨架全部都是用黃金打造的。
  • 人造血管移植為先天性心臟缺陷兒童帶來希望
    《人造血管移植為先天性心臟缺陷兒童帶來希望》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人造血管移植為先天性心臟缺陷兒童帶來希望(原標題:人造血管移植為先天性心臟缺陷兒童帶來希望) 網易科技訊
  • 「半人造子宮」問世 家電品牌未來能否參與人體器官製造?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造器官被製造出來,例如義肢、義眼、人造膀胱、人造腎臟等等,有些已經被應用在醫療領域。甚至有科學團隊正在研究器官發育的基本原理,從而可以像工業生產那樣設計製造人體體內的各種器官。與此同時,今年的新冠疫情爆發使不少家電製造企業看到醫療市場的廣闊前景,紛紛開始布局醫療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