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語文教材被刪掉4篇課文,清華教授痛批:愛國情懷消失令人惋惜

2021-01-09 貓說育兒經

學好母語有多重要呢? 拿一句古人云的話來說吧,「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句話並非不無道理的,畢竟試卷的滿分都從之前的120分上升道理150分,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小學語文的教學題材在慢慢發生改變。

一、小學語文書籍刪減課文達四篇,清華教授出面痛批

關注教育的朋友應該知道,從19年的秋季開始,全國的義務教育的書籍統一成了「統編本」的教學版,可能有的人還不太理解,這類版本是由教育部組織和編寫的,有語文、歷史、道德和法治三科教材。

跟原版的區別是一年級的「統編本」只有37篇的課文,被刪減掉了四篇——《誰是最可愛的人》、《雷鋒日記》、《黃繼光》和《劉胡蘭》。

拿《誰是最可愛的人》舉例,這篇課文是作家魏巍從前線回來之後寫的,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可在最新的教材裡這篇被《愛迪生救媽媽》取代了。

朱自清的《背影》也曾經面臨過要被刪除替換的意見,原因是因為這篇文章裡有敘述過父親攀爬欄杆,被認為有違規交通規則的嫌疑。

只能說幸運的是網友們認為這篇文章是語文的教學題材中為數不多的表達和描寫對父愛如山的作品,對未成年來說,很容易引起情感共鳴,所以被留了下來。

至於為什麼會刪減這些照片,用撰著作為教材的專家解釋道是因為這些要被刪除或者替換的文章已經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的發展腳步,在正面指引方面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有所欠缺的。

但是這種做法還是被清華大學的王文湛教授痛批,被刪除的這些文章比較是代表著民族色彩的,現在慢慢的消失,難免會讓人感到惋惜。

在王文湛教授看來,被刪掉的四篇文章都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價值掛能影響多代人,現在的教材是越改越爛,並且有種崇洋媚外的意思。

二、家長如何看待清華教授的痛批

有人說很贊同王教授的看法,因為想法衍生到家長輩的校園時期,上學時候唱國歌都是激情澎湃的,並且我們現在能有幸福的生活都是先輩們用生命去換來的,覺得孩子們也應該記得這個歷史,做到「少年強則中國強」。

也有人說很支持書本裡繼續歌頌和弘揚先輩們的英雄事跡,感覺自己祖國的節日過得越來越沒味道,反而一些國外的西方節日收到了青年的吹捧變得異常熱鬧,還有些學校舉辦了國外節日的慶祝晚會。

可用雙手和獻血保衛國家的先輩們卻被遺忘了。不少的家長表示這種教育方式實在是需要探討和深思。

也有些家長是保留意見的,認為清華教授太過上綱上線,畢竟社會在進步,教育方面自然也要跟上腳步,教育局都認為這些文章沒有太多的正面教育所以刪了也無所謂,還認為僅從這幾篇文章就可以讓孩子銘記歷史,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的。

三、培養孩子的優秀語文,家長需要明白的2個道理

(1)注重閱讀能力,多讀課外書

很多學生在課堂上都會給推薦一下課外的書籍,比如《紅樓夢》《西遊記》等等,孩子們在通過閱讀這些名著的時候可以了解作者的不同手法,還能拓展一些民族上的知識,對豐富課外的內容很有幫助。

(2)同步閱讀詩詞文,感悟歷史文化的魅力

中國文化傳承五千年,古人的文化有很多是需要我們去發現和弘揚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有個才女《武亦珠》,在舞臺上古詩詞對她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並且整體氣質也很讓人驚豔,散發著書香氣質,這和她平時閱讀詩詞古文是少不了關係的。

並且在高考的語文中,詩詞的比例佔比也比較高,所以同步閱讀好詩詞文,讓孩子得到薰陶和領悟也是很重要的!

對於教育局的這次改版,相信很多人心裡都保留意見,像清華教授說的,愛國情懷是每個人都需要有的,尤其是青少年,對於這次的爭議,作為家長的你又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批語文教材:刪除愛國名篇,增加外國課文
    然而在時代的進步之中,教材內容也是推陳出新,不斷變化以此來適應時代的進步,或許教材內容的修改是經過教育部門再三權衡利弊做出的決定,然而有一些內容的刪減卻引起了社會大眾的討論和質疑,尤其是在我們這一代人成長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教材,《誰是最可愛的人》、《黃繼光》、《劉胡蘭》這些啟蒙了我們家國情懷的課文,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記憶猶新,影響深遠,內容記不住了卻一直都記住那種精神,也是我們萌生「
  • 中小學語文課本被刪除課文大盤點,有你們的童年嗎?小心哭著看完
    小時候,新學期學校發課本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翻看語文教材,看看裡面有沒有好玩、有趣的文章,這種習慣就算是上了高中、大學也沒有更改。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小時候許多耳熟能詳的文章都消失在語文教材中,留給我們的只剩下腦海中一片片殘缺的回憶。
  • 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愛國情懷
    統編語文教科書中具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它是學生形成國家意識的重要載體。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好語文教科書,厚植家國情懷。培養青少年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具體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 常州二實小開設創意課程 小學生直接對話課文作家
    《小島》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品味《小島》中蘊含的軍旅情懷。這篇課文雖然有點長,但是語文老師陸芳緊扣小說三要素,適時插入資料,引導學生關注環境描寫,理清情節脈絡,圍繞將軍和戰士們的行動,深入語言文字的背後反覆體味。
  • 人教版語文教材大調整:送走魯迅 迎來史鐵生
    不過,拿到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的老師們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小的變化: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  在一線教學者看來,新教材更接地氣,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  課文  更換9篇,改動1篇  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中,30篇課文,有9篇被更換,一篇文章有改動。
  • 周杰倫《蝸牛》或入選小學語文 出版社稱新教材脫胎換骨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歸青教授表示,只要內容是積極向上的,是不應該反對的。  「新版教材更貼近兒童」  目前,語文版教材在廣東、湖南、福建、廣西、雲南、河南、寧夏等部分地區使用,共面向2000多萬名學生。  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昨日表示,周杰倫的《蝸牛》進不進入三年級的延伸閱讀部分尚未最後確定。
  •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各單元知識匯總,新版教材預習必備,收藏
    要問語文難不難學?大多初中同學會說不難啊,語文幾乎是所有學科中最受小同學喜歡的一門科目了。要問小學語文難不難,小學孩子會告訴你,學語文太難了,每天生字、組詞寫到手抽筋,學好語文我太累了。大熊老師想說,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習有方法,只要你肯探索!
  • 人教社回應 「假課文」:不再進教材
    浙江在線杭州3月23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紀馭亞) 《愛迪生救媽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的課文。最近,這篇課文內容的真實性受到質疑,經浙江在線記者率先在浙江新聞APP報導後,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
  • 愛國愛家理念入課堂 大語文傳遞家國情懷
    學生從課文《將相和》出發看戰國紛擾與六國一統,從「留取丹心照汗青」出發看南宋飄搖與愛國之情;語文更是時代文化的載體,學生從《絲綢之路》裡看「一帶一路」的前塵往事,在「少年強,則中國強」中感受少年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銳氣。 讀厚一本語文書,體驗的不僅是漢語言之美,收穫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與文化體驗,更有在與名人名家以文會友中習得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自信,習得經世濟用、服務社會的精神。
  • 高中語文統編新教材9月投用 魯迅5篇文章入選
    三科統編教材樣本 冷昊陽 攝語文教材共5冊 其中2冊為必修在發布會上,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介紹,普通高中《語文》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其中,必修教材每冊8個單元,覆蓋7個學習任務群;選擇性必修教材每冊4個單元,覆蓋6個學習任務群。
  • 新版高中語文教材設「勞動光榮」單元,古詩文佔全部選文近半
    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發布會上了解到,普通高中《語文》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
  • 語文教材裡的魯迅作品,減了多少?
    這一時期,魯迅共有31篇文章被選入到教科書中。④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後,不再有全國統一的教科書,各地開始自編教材。1966後,因為魯迅作品不符合當時的政治形勢,一度從中學教材中消失。北京市編印的中學語文教材,一直到1969年才恢復了魯迅的《答北鬥雜誌社問》和《「友邦驚詫」論》。
  • 初中語文課本增設田字格 更注重閱讀方法和書寫規範
    和小學語文一樣,包括杭州在內,浙江初中生使用的語文教材,絕大多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本由教育部2016年審定。  乍一看,新版比舊版「胖」了一大圈,有A4紙大小。再打開看,是彩色電視機和黑白電視機的區別——新版全書彩印,而舊版除封面和封底外,課本裡都是白紙黑字。這讓新版課本看起來更生動,尤其是其中的一幅幅精美的小插圖,令人賞心悅目。
  • 語文是一片「自足的宇宙」
    杭州語文教師郭初陽也看過那篇作文,覺得它「不僅是對把老師比喻成園丁不滿,更多是對機械、教條的教育不滿」。他不喜歡現有的語文教材,於是自己編了一份教材,選的都是完整的名家作品。郭初陽相信,優質的文章和教師得當的引導,語文課堂也可以變得非常迷人,學生覺得「過癮」,而不是「乾巴巴、度日如年」。
  • 屠呦呦事跡將被納入高中語文教材 網友:她值得
    17日屠呦呦團隊正式公布「青蒿素抗藥性」研究的最新進展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而她和研究團隊發現青蒿素的歷程也被選入高中語文新教材!話題#屠呦呦團隊青蒿素新突破#一度成為熱搜話題據@人民網 消息今年秋季學期將開始推廣的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已確定將屠呦呦2011年的獲獎感言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怎麼教?教材編寫組解讀思路
    一、編寫思路教材編寫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注重發揮語文課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強化綜合性、實踐性,著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一是統籌安排教材內容,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按照「整體設計,自然滲透」的思路,精心選擇課文,設計學習任務。
  • 高中語文教材包括哪些重點學習內容?總主編告訴你
    三科統編教材樣本 冷昊陽 攝中新網8月27日電 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今日透露,高中語文教材的重點學習內容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根據高中生的特點,教材聚焦培養「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使這三方面突出起來。而且把這三個方面細化為若干個人文主題作為線索,發揮語文教材鑄魂培元作用。另外,以學習任務群作為另外一條線索,落實語文素養的各項培養要求。
  • 語文怎麼變成這樣了?到底哪個環節出錯了?學生、教師、課本?
    沒有應試壓力、沒有固定教材捆綁,他比以往自由,希望培養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敢於表達的公民。2009年,包括郭初陽在內的三十多個語文教師聯合出版《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一書,痛批現有小學語文教材「有毒」,並發出「救救孩子」的吶喊。該書指出,小學語文教材大部分重在說教,極少有真正符合童心、富有童趣的。
  • 小學語文課文被指杜撰:愛迪生7歲時根本沒闌尾炎手術
    核心提示: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個別課文引發了部分教師和家長的熱議,甚至被質疑是"假課文"。人教社已經向教育部寫了相關的情況說明。假課文  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的校長張敏被一個偶然發現"驚呆了"--看到二年級(下)語文課本裡有篇名為《愛迪生救媽媽》的文章。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周杰倫的「蝸牛」終於爬進了小學語文教材,而古體詩卻從上海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消失了。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