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千世界裡,我們的眼睛能看到
五彩紛呈的各種物質,是因為,能被我們看到的物質能反光,反光率越小,看起來就越暗,如果一點光都不反,就是在太陽下我們也看不到,這就是隱形。
一把好紫砂壺,一定是有「光」的。紫砂壺燒到
結晶後因表面
收縮擠壓而形成砂皺,大部分的光被皺面吸收了,所以,新紫砂壺相對其它物件看起來灰暗,只有少部分的光在晶面上折射出來,所以,我們又能看到她的存在。當紫砂壺經過
一段時間的擦養後,在
不同深度的皺面上因吸附上茶水油脂而反出折射光,反光點的密度也大大增加,且這些光點是在
不同深度折射出來的,所以,看起來光有厚度,感覺象光雲,又由於晶體點折射出來的光是散的,又象光霧。所以,真正紫砂壺看起來不豔,強光下又不刺眼,
給人以溫潤的感覺。它的晶潤之光,並非空穴來風,而是需要具備三大條件:
一、
礦料一定是純正的好砂料,只有砂粒純度高的泥料,砂粒才會相互固定,明針的打磨才會對砂粒起作用(如果是等外泥,明針一用力,砂粒陷進去了,粉末泥上來了)。
再就是砂粒一定是很整齊的砂粒,如果是雜質多、或者是巖化不均的料,因為它們的
燒結溫度不同,顯色不同,也很難有晶潤之光,所以,
有晶潤之光的壺,一定是用的好泥料。二、
做工上乘,沒有上乘的明針功力
把砂粒磨平、把脂泥抿淨,是不可能發出晶潤之光的。最好的泥如果沒有明針工,燒出來是泥漿色,或製作時含水多(如注漿壺)燒出來的是水光多,所以,有晶潤之光的壺一定是好做工。三、
砂壺燒清,即砂
壺是燒熟的、燒結的,紫砂礦屬於高嶺石—石英—雲母類型,具有優質的顆粒組成,沒有燒到結晶的紫砂壺不可能有晶潤之光。明朝周高起說:
「砂壺;有晶光者,最為上乘,有潤光者,上乘也,和尚光者,最為賊相」。紫砂壺的晶潤之光,是好壺的標配。說到顆粒,就不得不提砂性,紫砂紫砂,
泥是肉,砂是骨。相較於其他茶具,紫砂壺泡茶之所以如何特別,與泥料中的「砂」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紫砂正是貴在有「砂」。
紫砂泥料中有了「砂」,才使其透氣性上佳;有了「砂」,才使其泡茶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紫砂的「砂」,一般來說是指泥料中的石英成分,每一種紫砂泥料中所含的石英會有所不同。石英存在於紫砂泥料中,它們顆粒與顆粒之間的空隙,形成了
開放性氣孔;石英顆粒與其他團結物之間的空隙,形成了封閉性氣孔。紫砂獨有的
雙氣孔結構由此而來。除了功能上的強化,紫砂的「砂」還使壺表面有了或多或少的顆粒感,增加
古穆、拙樸、粗獷、自然的氣息,是很多喜歡「老」味壺友的最愛。
❤每天都有超值名家紫砂作品等你圍觀,請添加微信號:zishachina001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紫砂中國】►選把好壺,與歲月一起靜靜泡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