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搞清楚三界。這個三界在不同宗教裡有所不同,道教的、佛教的都有,神話就是神話,自圓其說即可,不圓其說亦可,全當是飯後談資。
道教三界
道教的三界是指天界、地界、人界,因為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所以理解起來就容易些,天界是上仙居住的地方,如道教三清,遠古上神等,後來由一個法力不強的玉皇大皇大地掌管。地界也叫魔界、陰界或鬼界,就是中國老百姓說的陰曹地府,閻王爺是那裡的治理者。人界當然是現實的世界,古代由皇帝統治,現今各國由各國長官治理。
佛教三界
如果按佛教的說法,三界更大了,它把道教、基督教的神職人員都羅列其中了。佛教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
欲界裡的欲就是指欲望,就是有欲望的地方,欲界有六道:從下至上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阿修羅道、人道、部分天道。天道總計28層天,其中有六層天包括在欲界裡,稱為欲界六天,所以欲界只包含部分天道,這六層天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其第二層天的忉利天的天主叫帝釋天,有些人把他當成道教中的玉皇大帝, 這就把道教的神仙體系融入到佛教體系中了,也別當真,神話就是神話而已。兜率天是佛陀和彌勒佛居住的地方,他化自在天是魔王波旬居住的地方。所以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王要比佛祖住的高。這反映了人的魔性是最為可怕的。
在欲界裡以物質和精神互相組合形成了欲的世界。
色界
色界的色是指物質,或者說是有質礙的。色界總分4層天,細分18天:總分為初禪天(細分3天)、二禪天(細分3天)、三禪(細分3天)天、四禪天(細分9天)。其中初禪天分3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在《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觀世音菩薩。化作色界第十梵王。告初梵王。汝下空中。欲界天界。及下造地造。」,有人就說這是《聖經》「創世紀」的事,你看把西方的上帝就當成梵眾天王了。你看佛經多厲害,又把基督納入進了佛教的版圖。這樣一來,西方的上帝在行政級別上好像比中國的玉皇大帝高了4級,情何以堪,真夠扯的了。
色界遠離食、色之欲,但還未脫離質礙之身,也是有極微的物質和精神構在的個體。
無色界
無色界有四天,依次是: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無色界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所得到的自由狀態,就是說純精神了。
佛教裡還有另一個概念,六道,其實三界也好,六界也罷,實際所指是相同的,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佛教版圖進行的不同的劃分。從下圖所知,若從六道分,則欲界在六道中都有分布,若從三界分,欲界包括前五道和天道的一部分。色界及無色界都屬於天道。

從上面可以看到,三界己包括物質世界、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純精神世界,而這些不但包括了目前的太陽系、銀河系,還到達了河外星系。甚至於包括了多個平行宇宙。所以,也早已超出了銀河系,佛教指出從空間上看,三界跨越宇宙,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從時間上看,三界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佛說宇宙「法爾如是」,三界亦是「法爾如是」。豈是太陽系所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