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來越多,地球能承受的數量是有限的,難道我們要移居外星球?

2020-12-06 怪羅科學

2019年已經到了尾聲,今年是艱難的一年。

乾旱,饑荒,全球變暖,過度汙染,森林砍伐,棲息地喪失,物種滅絕危機,大面積失業,經濟和金融困境,這幾個巨大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的生活和整個星球。

所有的這些問題,貌似都是「人口爆炸」而導致的。

許多研究已經得出結論:減少全球人口可以解決很多這樣的問題。

然而,問題是,對地球上任何一種物種來說,數量增長都是自然的,一切物種都是為了繁殖而進化。

若為了解決人口問題,只是一味減少人口,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決定:誰該留下?誰又該離開?

我們也沒有行使滅霸響指的權利,因此要解決問題,還得從其他方面入手。

為什麼人類人口增長如此快?

眾所周知,我們的大自然一直以來都是力求平衡的。

在野外,環環相扣,總是處於平衡之中。無論是以捕食者,還是被捕食者,物種之間總有一種機制可以控制數量。若偶爾有一方出現異常,一段時候後最終也會處於相對平衡,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之處。

然而,人類是唯一凌駕所有動植物之上的物種,也是唯一能打破自然平衡的物種。

人類出生與死亡的比例是高度傾斜的,據統計,按照目前的速度,每天大約有40萬人出生,15萬人死亡。這意味著全球人口每天增加約25萬人,一年就是9000多萬人。

當然,這樣的趨勢,主要源於科學的進步,我們獲得了更好的醫療保健,能活得更健康更久,也能存活更多的後代。

我們的生長曲線,自然也比其他大多數自然系統的生長曲線更快更陡峭。

可喜的是,我們比以往更長壽,但我們也擔心,人越來越多,有一天是否會到達地球的極限?

科學家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縱觀歷史,讓我們看看從18世紀中期到2100年的人口增長趨勢和預估。

在18世紀,人口規模小,增長率穩定。當時,處於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由於醫療並不發達,出生不久或幼年夭折的嬰兒比例很高,預期壽命只有35歲。

隨著人類健康和農業的全面改善,更多的兒童能活到生育年齡,人口於20世紀初開始激增,在20世紀60年代達到頂峰。

接著,近年來生育率一反常態,不升反降。我們的增長速度已經從20世紀60年代的2%,2014年減緩到了1.14%,2019- 2020年預計會減緩到1.08%。

為什麼人口增長趨勢突然改變,生育率反而下降了呢?

通俗來說就是,全世界範圍內,女性生的孩子減少了。

造成這種趨勢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首先,嬰兒和兒童的存活率明顯增加,導致女性一生中生育的孩子數量減少;

其次,人們對避孕有了更多的了解,減少了意外懷孕的機率;

最為關鍵的是,如今接受高等教育和工作的女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晚育或其他類型的家庭模式越來越多。

生育率下降,已有人口壽命延長,導致全球老齡化。

如今,增長最快的年齡段是65歲及以上人口。

據聯合國統計,2018年,全球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將首次超過5歲以下兒童數量,到2050年,80歲以上人口的數量將增加2倍。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育齡成年人的比例也會下降。

儘管如此,地球的資源總有一天也會被耗盡。

因此,人口數量絕對不能超過某個閾值,但科學家們對這個閾值究竟是多少存在爭議。

不同的人群在資源使用上存在差異,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持續生活和技術會發生很多變化。

我們該怎麼辦?

改變人口增長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所有這些因素的分布極不均勻,低收入國家和較富裕國家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同一個國家,農村和城市差異也非常明顯。

由於人口基數大,儘管人口增長開始減緩,但人口增長仍不可忽視。

即使增長率下降,到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達到97億,2100年超過110億;

即使全世界實行獨生子女政策,或者明天就有20億人死亡,要不了多久,地球上的人口仍然會和現在一樣多。

因此,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才是確保人類有更好的生存機會唯一的辦法。

我們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物種,我們貪婪索取,會打破大自然的微妙平衡,影響地球的生物多樣性,長此以往,子孫後代可能真的只能在其他星球尋找家園。

相關焦點

  • 霍金:地球遲早要毀滅 移居外星球是唯一出路
    ,移居外星球是唯一出路。北京時間8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接受BigThink網站採訪時表示,地球遲早要毀滅,而人類繼續生存的唯一機會是移居外太空。 霍金說他是樂觀主義者,而他在接受BigThink網站採訪時,卻並未讓我們對人類未來感到樂觀。他表示,除非人類開始在外太空居住,否則會從地球上消失。
  • 人的壽命會越來越長嗎?地球能承受最多多少人口數量?
    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我們都知道,地球的承載量是有極限的,如果超過了這個極限,人類將會面臨著滅頂之災,人口過剩問題讓很多人都談之色變,而人們也都知道,人的壽命是不斷增加的,所以人口只會不斷的增加,而非減少,那麼地球能夠承載多少人口?
  • 超級地球現身!距離我們只有11光年,未來人類將實現移居星球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誕生至今孕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生命,同時也為人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但是在人類的不斷破壞下,地球的生態環境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地球的資源也變得越來越匱乏,當前的地球環境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
  • 除了我們生活的地球以外,人類還有可能移居到哪一顆星球?
    地球是人類目前唯一的家園,人類目前全部居住在地球上,除了幾個空間站的太空人除外,我們人類目前能夠利用的自然資源,除了太陽輻射外,也幾乎全部都來自地球。但是,人類的目光是遠大的,我們不會滿足於僅僅生活在地球上,終有一天,我們將會走出地球,進而探索太陽系,甚至會去探索銀河系。
  • ​超級地球現身!距離我們只有11光年,未來人類將實現移居星球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誕生至今孕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生命,同時也為人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但是在人類的不斷破壞下,地球的生態環境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地球的資源也變得越來越匱乏,當前的地球環境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
  • 移居外星球?
    植物的生長,意味著火星上將會產生更多的氧氣,光合作用將會使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變成氧氣。而且科學家推測,克卜勒22b的主要組成物質是巖石,表面很可能存在有液態水,因此克卜勒22b又被稱為地球2.0。所以如果人類某天真的移居到這顆星球,很有可能會偶遇傳說中的外星生物。 克卜勒438b,克卜勒438b是2015年科學家在距離地球470光年的星系中發現的一顆行星,它的類地指數高達88%,是目前已知與地球最相似的星球。
  • 移居到其它星球有多難?2019諾獎得主:人類永遠不會遷到太陽系外
    1961年4月12日,人類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功進入太空並返回地球,蘇聯此次航天壯舉也為人類探索宇宙開啟了新的篇章,這不僅觸發了後來美蘇在太空領域爆發式的進步,也讓不少人看到了人類移居到其它星球的可能性。
  • 一顆天然「地球」被發現,儲水量比地球多100倍,人類能移居嗎?
    儲水量遠超地球,這一天然水庫資源充足,人類能放心移居了!全球人口增長的速度驚人,如今已經突破整整75億,緊接著更多的問題漸漸顯露出來。例如食物的短缺、能源的消耗等,這些問題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困擾著科學家。
  • 地球真是圓的嗎?為何越來越多人稱地球是平的?難道我們被騙了?
    人類才算是真正認同了地球是圓球狀態之說。正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至此之後,全球人幾乎形成了同一個認知理解,那就是地球是圓球狀態的。可是衛星拍攝到的地球的照片難道就不會作假了?若是人為想幹預,這也不是什麼難題。 似乎正因為如此,世界上竟然存在著一個特別的地平說的論壇組織。參與到這個組織中的人自然相信地球是平面的,而不是圓球狀態的。
  • 地球真是圓的嗎?為何越來越多人稱地球是平的?難道我們被騙了?
    人類才算是真正認同了地球是圓球狀態之說。正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至此之後,全球人幾乎形成了同一個認知理解,那就是地球是圓球狀態的。可是衛星拍攝到的地球的照片難道就不會作假了?若是人為想幹預,這也不是什麼難題。似乎正因為如此,世界上竟然存在著一個特別的地平說的論壇組織。參與到這個組織中的人自然相信地球是平面的,而不是圓球狀態的。
  • 科學家發現「天然水庫」,比地球多100倍,人類移居有望了?
    一個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但不能不喝水,人的身體組成成分中也包含大量的水,地球也被七分海洋佔據,只是能用的淡水資源少之又少,海水必須通過提煉過濾才能直接飲用。很多人的內心不禁疑惑,既然地球上的海洋資源這麼豐富,為什麼還有很多地區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呢?
  • 移居只是時間問題,並非「天方夜譚」
    作者:文/虞子期在太陽系之中,地球是如今已知唯一的生命星球,雖然近些年來,人類不斷對地外生命進行搜尋,希望找到第1個具有生命體的天體,同時發現超級地球的存在,加大人類地外移居的可能性。並且,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說明了火星古代與地球類似,這就提供了火星多重環境的可能性。
  • 科學家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地球11光年,人類終於要移居了?
    如今地球的環境面臨著嚴峻形勢,霍金曾經預測過地球的未來,到了2600年地球就會因為人類的破壞變成一顆火球,人類想要延續下去,必須尋找另一個棲息地。這麼多年來科學家也一直在尋找第二地球的道路上,至今沒有特別理想的結果,而就在前段時間科學家卻發現了兩個「超級地球」,難道人類移民真的要實現了嗎?
  • 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懂球號> 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 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隨著科學的進步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科學家們開始把眼光放在了探索下一個「宜居」的星球上。那麼到底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才適合人類重新打造新家園?為什麼有的星球明明和地球很相似,卻沒辦法供養生命?是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液態水?我們真的是唯一高等生物嗎?太多謎題還有待解答,宇宙真的太神奇了。
  • 距離最近的系外類地行星,堪稱另一個地球,讓移居計劃成為可能
    人類對宇宙的好奇是與生俱來的,千百年來人類都在想著探索宇宙,特別是工業文明以來,科技水平突飛猛進,對宇宙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由於人類發展對地球的破壞,地球環境日益惡化,人類開始考慮尋找地外的宜居行星,以期未來能移居,以應對日趨變壞的地球環境。
  • 太空移居要實現?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或比地球更適合人類!
    科學家為了尋找其他的宜居星球,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就一直在進行不斷的探索。但宜居星球的形成是非常困難的除了必備的水資源與氧氣外,磁場、大氣壓等這些都是必備的條件,人類能夠出現在地球上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在人類剛剛探索宇宙的時候,哈勃望遠鏡直接進入到了地球運行軌道中,通過它對宇宙的觀察,我們能夠更直觀的認識各個星體與星系。
  • 科學家發現,火星表面有類似「水波」結構東西,人類文明或要移居
    當然綜合情況來說,這些發現也最多讓我們了解了下火星的氣候現象,其他用處暫時也沒有,但如果這對我們未來火星移居可能具有一定幫助。人類真的能夠火星移居嗎?對於如今的火星來說,確實移居困難還是比較大,火星的生態環境可以說非常的糟糕,但是人類的目標是要進行火星改造,所以移居火星是可以實現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 「新地球」現身,有大氣層有液態水,為何科學家不建議人類移居?
    更令人讚不絕口的是,地球孕育數不勝數的生命,提供豐富的資源,例如陽光、水、氧氣、大氣層等等。因為有了這些資源的供應,生物才能安然無恙的生存。近幾年地球環境突發驟變,多種災難的接連湧現,令人承受不住。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加快尋找地球的步伐,奈何宇宙太過浩瀚,耗費這麼長時間,都沒有找到任何痕跡。
  • 地球生命來源於地外星球,人類或許不是地球土著
    地球的歷史有46億年,這麼長的歷史,難道就只一種形式的生命到達了地球?如此,則似乎生命外來論就有些經不起推敲了,開始搖搖欲墜了,但事實上,生命的產生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4、還有其他形式的生命活下來到至今,只是我們尚未發現,比如可能在深海、地下等。地外生命來之不易其實,除非是擁有高科技手段,地外生命來到地球並不容易。在沒有大氣層時,撞擊產生的爆炸是不可避免的,這些生命必須要承受爆炸而不死。
  • 地球生命或來源於地外星球,人類或許不是地球土著!
    一顆隕石引發的推測1969 年,一顆100多千克的墜落在澳大利亞默奇森小鎮,這顆隕石為碳質球粒隕石,鐵只佔其重量的22.13%,水佔12%,有機物含量異常豐富,是世界上被科學家研究得最多的隕石,被人稱為默奇森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