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別激動,這個話題不是關於什麼勵志人生的感情忠告,和宗教無關,和成功學無關,而是一個相當理性的,技術流的,關於生存價值和生存模式的探討。
錯誤的十年
我是天秤座,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選擇困難。在一些重要的生命關口,我曾經習慣於隨心選擇,但往往很快就被父母的要求、長著的建議推翻。偶爾隨性選擇一次,但是客觀地講,很久以後,並不會為當初的選擇而驕傲。這很正常,當我們還小,還年輕的時候,不得不依賴大人的判斷,其實,我們對社會,對自己都太不了解了,無論我們是學霸還是普通學生,都不曾去了解社會和自己,在人生選擇上,其實都一樣無知。
之前我學的是鐵飯碗的專業,進的是鐵飯碗的國企,天天陪著那樣一幫人無事生非,不學無術,卻醉心於權術幫派媚上取巧,搞窩裡鬥,眼見自己的智商要用於這些玩意,就知道這絕不可能是我的江湖,實在不願意,也不擅長。
後來我去法國深造,回國做了諮詢師,也就是說,我必須用縝密的分析、可靠的數據、完美的方案來給我的客戶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撐。這時候我才發現,我最適合的職業,在三十歲才真正找到。
所以我就想,如果人們能在年輕的時候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則或方法,就不至於像我一樣荒廢十年,即便是晚一些時候才了解,也可以在當下的情勢之下,對自己重新認知,重新設計,不至於荒廢一生,沒有任何的快樂和成就感。
所以,當我接觸到這一套思維方法的時候,覺得無比驚喜,研究多年,也幫助客戶應用了多年,也就是我要分享的這套個人戰略體系。之前我們在服務於企業的過程中用到這個模塊,而現在,個人時代來臨,每個人都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廣的平臺來塑造自我價值,更需要在職業發展的同時,圍繞個人的稟賦和追求來做自我設計。
四年前,我作為阿里研究院的專家受邀參加首屆中國女性創業者大會,那次大會給我很多震撼,科技的衝擊、名人的耀眼、人心的澎湃,都讓我大開眼界。但是,時隔多年,始終留在我腦子裡的,就是郝蕾的一句話,她說:
做人,或者做職業人,我認為應該有兩個支點,一是任何時候保持善意,二是心裡有一把向上的梯子。
善意是我們做人的前提,儘管我們可以清醒,可以警惕,也可以尖銳,但善意應該是我們人生的底色。那麼,梯子是什麼呢?
這把梯子,我覺得就是個人戰略。
可笑的成功學
首先,我必須要說明,它和成功學完全沒有關係。
我一直對成功學深惡痛絕,它思想畸形,毫無內涵,不講邏輯和方法論,卻在中國大行其道。前幾年成功學成了集體麻醉的興奮劑,這幾年,泛濫的自媒體又釋放了無處不在的雞湯,其實是零碎化了的成功學。好在雞湯不搞什麼傳銷式的集體催眠,但也毫無用處,和垃圾無異。
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沉溺於成功學?甚至有時候,我們中的很多人在微信群裡,在朋友圈裡,還在為一篇篇雞湯段子,一個個勵志的故事感動不已?
那是因為,一談到人生,一談到成功,很多人都有這些誤解:
一是把興奮劑當作營養。人活著當然需要營養,包括思想和知識,但可以是營養清楚的果蔬糧食,是成分明確的維生素,而不是似是而非的雞湯,或者神藥。
二是總幻想一夜暴富。有些人總是會相信一夜暴富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投機取巧就可以,得到一個信息就可以,進了一個圈子就可以。
三是錯誤地理解成功。他們簡單地把成功理解為有錢。比如在傳銷大會上,在微商大會上,一個個的標杆被推出來,聲稱有了幾輛車幾個別墅,都是賣化妝品保健品的結果,引得無數韭菜熱血沸騰。他們從來不去考慮:什麼時候成功就只剩了有錢這一個標準?
四是很多人從來不去認知自己。我們總是喜歡被別人的故事打動,跟著社會的標準隨波逐流,卻從來不科學客觀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活得機械,也活得盲目,是很多人的常態。
有大批人追捧,也有大批不學無術的人投其所好,所以,我們的知識界、培訓界,大大小小的所謂導師、專家,其實都是陳安之同類。我們的培訓界(也包括內容界)普遍的問題是:1.只講價值觀,不給方法論。當然,不是不願給,讀書不多,真的想給也給不出來。
2.忽略現實,忘記常識。都追求神醫神藥,一招制勝,比如人生逆襲的十大方法,年薪百萬的是個秘密,其實只要能回歸常識就會知道這只是譁眾取寵而已,但很多人就是願意忘記常識。
向上的梯子
那麼,什麼才是我們的梯子?我總結了幾個關鍵詞:
1.明確基點:找到原點再出發。也就是說,我們得知道自己從哪兒來,才能知道往哪裡去。
2.步步為營:一步一步地積累。一步一步沉澱自己的能力,解決遇到的問題,瞬間逆襲的事不會發生。
3.目標導向:追求合理的結果。人可以有雄心,但也要認識自己的局限,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牛頓或者馬雲。
4.尊重知識:相信科學和邏輯。到處都是思想和知識,不要信風水也信菩薩,拜了財神爺拜玉皇大帝。不論有沒有自己恆定的信仰,知識和方法只有一個判斷標準,就是科學和邏輯。
有戰略的人VS沒戰略的人
我們知道企業都有戰略,每個獨立的人其實也有自己的戰略。只要有選擇就要有戰略,所以,戰略不是多麼宏大遙遠的事,而是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件小事的判斷和決策中。企業的或組織的戰略,上層講使命願景價值觀,而個人戰略,講的是夢想、目標、價值觀、各奔矛盾和行動計劃。
我們發現身邊其實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有戰略的人,一種是沒有戰略的人。
有戰略的人都有這些特點:
被目標指引內心總是安定從容懂得放棄了解自己行動迅速而沒有戰略的人則是這樣的:
常被感受左右內心總是惶恐焦慮每一次選擇都很困難習慣求諸他人立志容易開始難期待每個人都能做一個清醒的人,有目標和方法的人。當我們明白了我是誰?我應該是誰,那麼,在遇到瓶頸和打擊的時候,在面對多重誘惑幹擾的時候,就能保持內心的安寧。如同我們找到一種信仰,有了對現實的認識,對世界的解釋,才能真正地忠於自己,變大強大而從容,這就是我們說的「戰略人生」!
接下來,我們會一步一步地圍繞這個主題,學習最必要的方法。那些方法其實不難,只是,我們已經遠離常識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