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沉溺於成功學?不要把興奮劑當成人生的營養

2020-12-04 秋山的理性派

各位看官別激動,這個話題不是關於什麼勵志人生的感情忠告,和宗教無關,和成功學無關,而是一個相當理性的,技術流的,關於生存價值和生存模式的探討。

錯誤的十年

我是天秤座,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選擇困難。在一些重要的生命關口,我曾經習慣於隨心選擇,但往往很快就被父母的要求、長著的建議推翻。偶爾隨性選擇一次,但是客觀地講,很久以後,並不會為當初的選擇而驕傲。這很正常,當我們還小,還年輕的時候,不得不依賴大人的判斷,其實,我們對社會,對自己都太不了解了,無論我們是學霸還是普通學生,都不曾去了解社會和自己,在人生選擇上,其實都一樣無知。

之前我學的是鐵飯碗的專業,進的是鐵飯碗的國企,天天陪著那樣一幫人無事生非,不學無術,卻醉心於權術幫派媚上取巧,搞窩裡鬥,眼見自己的智商要用於這些玩意,就知道這絕不可能是我的江湖,實在不願意,也不擅長。

後來我去法國深造,回國做了諮詢師,也就是說,我必須用縝密的分析、可靠的數據、完美的方案來給我的客戶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撐。這時候我才發現,我最適合的職業,在三十歲才真正找到。

所以我就想,如果人們能在年輕的時候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則或方法,就不至於像我一樣荒廢十年,即便是晚一些時候才了解,也可以在當下的情勢之下,對自己重新認知,重新設計,不至於荒廢一生,沒有任何的快樂和成就感。

所以,當我接觸到這一套思維方法的時候,覺得無比驚喜,研究多年,也幫助客戶應用了多年,也就是我要分享的這套個人戰略體系。之前我們在服務於企業的過程中用到這個模塊,而現在,個人時代來臨,每個人都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廣的平臺來塑造自我價值,更需要在職業發展的同時,圍繞個人的稟賦和追求來做自我設計。

四年前,我作為阿里研究院的專家受邀參加首屆中國女性創業者大會,那次大會給我很多震撼,科技的衝擊、名人的耀眼、人心的澎湃,都讓我大開眼界。但是,時隔多年,始終留在我腦子裡的,就是郝蕾的一句話,她說:

做人,或者做職業人,我認為應該有兩個支點,一是任何時候保持善意,二是心裡有一把向上的梯子。

善意是我們做人的前提,儘管我們可以清醒,可以警惕,也可以尖銳,但善意應該是我們人生的底色。那麼,梯子是什麼呢?

這把梯子,我覺得就是個人戰略。

可笑的成功學

首先,我必須要說明,它和成功學完全沒有關係。

我一直對成功學深惡痛絕,它思想畸形,毫無內涵,不講邏輯和方法論,卻在中國大行其道。前幾年成功學成了集體麻醉的興奮劑,這幾年,泛濫的自媒體又釋放了無處不在的雞湯,其實是零碎化了的成功學。好在雞湯不搞什麼傳銷式的集體催眠,但也毫無用處,和垃圾無異。

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沉溺於成功學?甚至有時候,我們中的很多人在微信群裡,在朋友圈裡,還在為一篇篇雞湯段子,一個個勵志的故事感動不已?

那是因為,一談到人生,一談到成功,很多人都有這些誤解:

一是把興奮劑當作營養。人活著當然需要營養,包括思想和知識,但可以是營養清楚的果蔬糧食,是成分明確的維生素,而不是似是而非的雞湯,或者神藥。

二是總幻想一夜暴富。有些人總是會相信一夜暴富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投機取巧就可以,得到一個信息就可以,進了一個圈子就可以。

三是錯誤地理解成功。他們簡單地把成功理解為有錢。比如在傳銷大會上,在微商大會上,一個個的標杆被推出來,聲稱有了幾輛車幾個別墅,都是賣化妝品保健品的結果,引得無數韭菜熱血沸騰。他們從來不去考慮:什麼時候成功就只剩了有錢這一個標準?

四是很多人從來不去認知自己。我們總是喜歡被別人的故事打動,跟著社會的標準隨波逐流,卻從來不科學客觀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活得機械,也活得盲目,是很多人的常態。

有大批人追捧,也有大批不學無術的人投其所好,所以,我們的知識界、培訓界,大大小小的所謂導師、專家,其實都是陳安之同類。我們的培訓界(也包括內容界)普遍的問題是:1.只講價值觀,不給方法論。當然,不是不願給,讀書不多,真的想給也給不出來。

2.忽略現實,忘記常識。都追求神醫神藥,一招制勝,比如人生逆襲的十大方法,年薪百萬的是個秘密,其實只要能回歸常識就會知道這只是譁眾取寵而已,但很多人就是願意忘記常識。

向上的梯子

那麼,什麼才是我們的梯子?我總結了幾個關鍵詞:

1.明確基點:找到原點再出發。也就是說,我們得知道自己從哪兒來,才能知道往哪裡去。

2.步步為營:一步一步地積累。一步一步沉澱自己的能力,解決遇到的問題,瞬間逆襲的事不會發生。

3.目標導向:追求合理的結果。人可以有雄心,但也要認識自己的局限,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牛頓或者馬雲。

4.尊重知識:相信科學和邏輯。到處都是思想和知識,不要信風水也信菩薩,拜了財神爺拜玉皇大帝。不論有沒有自己恆定的信仰,知識和方法只有一個判斷標準,就是科學和邏輯。

有戰略的人VS沒戰略的人

我們知道企業都有戰略,每個獨立的人其實也有自己的戰略。只要有選擇就要有戰略,所以,戰略不是多麼宏大遙遠的事,而是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件小事的判斷和決策中。企業的或組織的戰略,上層講使命願景價值觀,而個人戰略,講的是夢想、目標、價值觀、各奔矛盾和行動計劃。

我們發現身邊其實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有戰略的人,一種是沒有戰略的人。

有戰略的人都有這些特點:

被目標指引內心總是安定從容懂得放棄了解自己行動迅速而沒有戰略的人則是這樣的:

常被感受左右內心總是惶恐焦慮每一次選擇都很困難習慣求諸他人立志容易開始難期待每個人都能做一個清醒的人,有目標和方法的人。當我們明白了我是誰?我應該是誰,那麼,在遇到瓶頸和打擊的時候,在面對多重誘惑幹擾的時候,就能保持內心的安寧。如同我們找到一種信仰,有了對現實的認識,對世界的解釋,才能真正地忠於自己,變大強大而從容,這就是我們說的「戰略人生」!

接下來,我們會一步一步地圍繞這個主題,學習最必要的方法。那些方法其實不難,只是,我們已經遠離常識太久了。

相關焦點

  • 打雞血能使人興奮? 難道雞血是興奮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打雞血能使人興奮? 難道雞血是興奮劑? 看你興奮的那樣,跟打了雞血似的,已經成了人所共知的調侃人興奮過度的俚語。 打雞血真的會讓人興奮?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假的。 然而,鹽打哪裡鹹醋從哪裡酸,無論打雞血是不是真的會讓人興奮,其中的道理何在呢?
  • 聲音·具有成長力的人不沉溺於過去
    在這個過程裡,如果有意識地培養自知力、成長力、學習力、選擇力、自控力和溝通力,不僅能夠擁有快樂的人生體驗,也將為卓越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所謂自知力,是指一個人的自我覺察能力。通過解讀自己的人格類型、興趣愛好、人生目標、優勢和劣勢,確定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自知力高的人還善於觀察周圍的人,給自己在人群中一個準確的定位,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人生規劃。
  • 外媒:興奮劑是競技體育的必然產物
    近年來,競技體育集中了越來越多的資金和媒體關注,再加上科技進步增加了提高成績的機會,這帶來了更大壓力,但並未帶來根本性改變。  報導稱,只要我們承認提高人類能力是競技比賽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各項運動的官方機構就必須制定好規則,並決定如何執行。首先,他們必須規範運動員所使用的外部器材,比如賽車、賽馬、自行車、網球拍等。這絕不是件直截了當的事。
  • 起底「日寫2000首古詩天才少女」幕後盤根錯節的「成功學鼻祖」
    有網友表示,按照曹植七步成詩來算,這小女孩每天得走一萬多步,更有表示,終於見到比乾隆更「十全」的人了。面對大家的質疑,「神童」的父親表示,「在狀態好時,女兒岑某諾一天寫超過2000首的詩,也是可能的。那麼問題來了,大家會買天才女孩的課嗎?
  • 不要忽略宇宙法則,它可是成功學上的一場革命
    在社會領域中運用宇宙大法則,無疑是成功學上的一場革命。二八定律不僅改變了人們行事的方法,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角度。有句話叫:「美國人的金錢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裡。」什麼呢?他們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始終堅持猶太人經商的「二八定律」——企業80%的利潤來自20%的客戶。
  • 長跑大國肯亞的背面:獎金、興奮劑、禁賽和運動員被摧毀的身體
    而肯亞人不同,對於他們而言,跑步是生活,是人生的出路。在肯亞,跑者們都是不工作的,每天就是訓練,睡覺,吃飯三點一線,他們的生活,全靠家人和親戚補貼。  但他們的親人們對此絕無怨言,因為他們明白這樣的付出可以得到什麼回報。在肯亞,跑步是脫離貧困的最主流方式,是足以改變人生的方式。
  • 沉溺於手機:對當代年輕人「低頭族」的思考
    當今社會,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沉溺於手機無法自拔,乃至整天低著頭玩手機,無論吃飯、走路或休息時。甚至幾歲的小朋友就開始刷抖音玩遊戲,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我們這一代人,見證了手機和網絡的升級換代,也見證了低頭族的誕生,甚至自己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 「成功學」中的騙局,「借錢」卻是在激發人的「潛能」!
    「成功學」中的騙局小李家住浙江省嘉善縣姚莊鎮。原來,小李這些天四處籌借到的錢,是為了轉給了一個被他稱為何總的人。可是這個何總又是誰呢,為什麼徐女士會如此信任他呢?他與徐女士之間有著什麼特殊關係嗎?原來徐女士是做微商生意的,這些年雖然小有盈餘,但卻一直沒有什麼突破。可是,小李就在前不久在一個微商圈兒裡有人主動添加了他。當徐女士瀏覽此人的朋友圈後發現這個人很厲害。
  • 咔嚓富:為什麼那麼多國人削尖了腦袋替孫楊認罪?
    這分明就是一個日漸沒落的遊泳強國不能接受對手越來越強,以反興奮劑的名義擠壓孫楊,抓住孫楊的一個汙點做功夫,不厭其煩地把孫楊跟興奮劑聯繫到一起。何況孫楊接不接受世界泳聯的賽外檢測跟澳洲泳協有個什麼關係?如果我的鄰居莫名其妙天天敲門跟我說你不要殺人放火偷竊哦,我只能理解為:不是你有病就是你有病。
  • 新裝修的房子到底要不要吊扇燈?為什麼那麼多人推薦?
    為什麼這麼多人推薦?為什麼那麼多人強烈推薦扇燈?1.雙法寶風扇燈是燈和吊扇的結合,兼具兩者的優點,即實用,又有裝飾作用,還帶有淡淡的浪漫因子。2. 不要佔用空間普通球迷,一到換季,就要單獨找個地方接待,空間大不說,還特別麻煩。
  • 陳安之118萬的成功學培訓 幾乎令我家破人亡
    一、感覺走到人生盡頭的「成功者們」  2019年7月的黃浦江邊,熱浪滾滾,人潮湧動的遊人臉上  然而,對於來自貴州的牛芳芳(化名)和四川的秦雪(化名),這兩位曾經夢想通過花百萬巨款,參加陳安之的成功學培訓、拜師走向成功的女人來說,這個炎熱的夏天,他們幾乎已經走到了自己人生的盡頭。  偌大的上海他們不知道該求助誰?十幾天的奔波他們沒有得到陳安之成功學培訓機構的任何回復,他們也跑遍了應該求助的部門,也沒有得到任何幫助。
  • 環球科學:如果興奮劑不設限, 體育運動會變成什麼樣?
    作為一名業餘的自行車選手,穆雷與其他體育愛好者一樣,對於似乎永無休止的興奮劑醜聞感到震驚。他說:「在EPO的幫助下,我的4英裡爬坡成績會好得多,當然把自行車換成摩託車也能提高爬坡成績。」但這就失去了體育本身的意義。禁止使用興奮劑,是國際奧委會及所有職業及業餘體育組織所公認的。
  • 全運安排2575例興奮劑檢查 運動員戒心還需戒嘴
    十二運已經全面開戰,廣東代表團常務副團長、廣東省體育局局長楊迺軍重申,力爭比賽成績與精神文明雙豐收,廣東軍團要嚴格賽風賽紀、對興奮劑「零容忍」,寧可力爭有質量的精神文明金牌,也不要違紀違規的冠軍。國家體育總局在今年上半年針對全國運動員的6400個抽查案例中,共發現17個藥檢呈陽性的案例,是去年同期的3倍之多,而2012年全年所查出的案例也不過14例。  對於反興奮劑,廣東軍團的態度是明確的。雖然,近年來廣東被查出興奮劑陽性的只有零星個案,是全國體育大省中最低的,但即使是零星的個案也仍在時時提醒著興奮劑違規風險的存在。
  • 體壇最常見的兩種興奮劑,對人體有哪些影響
    如果把這些年掉進尿瓶子的明星列個清單,愛好體育的人會倍感失望和悲哀:本·詹森、克拉貝、雷諾茲、德布魯因、加特林、蒙哥馬利、蘭迪斯和瓊斯。還有不少名將或多或少地捲入服藥傳聞,比如曾經是標誌性偶像的喬伊納、阿姆斯特朗等。
  • 螺螄粉聞起來那麼臭,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網友:不要誤會它
    螺螄粉現在是我們生活中經常吃的一種美味小吃,而且也可以說現在在我國大大小小的超市裡邊,都是能夠見得到螺螄粉的店鋪的,並且在網上也有很多的速食螺螄粉,吃起來味道都是非常的不錯的,不過還是有很多的人特別的納悶,螺螄粉聞起來那麼臭,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呢?網友:不要誤會它。
  • 為什麼那麼多人對種族滅絕的陰謀論深信不疑?
    那麼為什麼說種族滅絕這樣的基因武器一定不存在呢?原因有很多,這些原因可以從多個側面互相印證。包括什麼伊波拉之類的都不算,那麼現在為什麼有的疾病確實有隻在某些地區高發(注意是高發,而不是只在這個地區有)的特點呢?這有兩個原因: 首先,病毒對生存環境也有一定的適應性,比如有的病毒喜歡比較乾燥的氣候,有的喜歡潮溼溫熱的環境下,因此當病毒最開始爆發的時候只在某個有限的區域內爆發。
  • 千萬不要停止思考!停止思考的人就是放棄人生繼續向前的人
    為什麼閱讀?絕大多數的人會說是為了考試,然後工作應用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只有小部分的人是為了興趣。然而無論閱讀的目的為何,都必須懂得如何閱讀,才能夠順利達成目的。那麼,究竟該如何閱讀才能順利達成目的?試問,若一個人沒有正確的理解能力,即便讀的再多,也等於沒讀。就像一個不懂阿拉文的人,你給他在多阿拉伯文書讀,他也讀不出所以然來。閱讀其實沒想像中困難,只要一個人對世界和自己持續抱持著旺盛的好奇心,自然就會樂於去閱讀。這裡只的閱讀不是狹義的讀書,而是廣泛的閱讀。
  • 興奮劑類毒品有哪些?
    興奮劑指的是引起人體中樞和外周交感神經系統興奮作用的一類物質,其中包括了這類作用的毒品。 興奮劑包括自然產生的植物生物鹼,比如古柯鹼、麻黃鹼,冰毒就是用麻黃鹼來製作。還有十多種合成藥物,如苯丙胺,如果是人工合成的麻黃鹼用來製作冰毒,那麼冰毒也是。
  • 只有經歷才能成就更好的人生
    現如今成功學方面的資料鋪天蓋地的向我們湧來,特別是各種大師和各種老闆進行演講,推廣自己的成功經驗,雖然裡面有可能能夠對我們產生影響的正能量,但是成功不可複製,只有自己經歷過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你會發現一個人的成熟跟年齡無關,而是跟自己的生活閱歷有著直接的關係,有很多剛剛成年的人已經看起來顯得歷經滄桑,而有的人到中年還感覺他十分的幼稚,其實這往往就跟一個人的閱歷和經歷有著直接關係。就比如說面試一個駕駛員,有的人看著剛剛20歲,但是他學完車後一直從事相關工作,駕駛技術十分熟練。而有的40、50歲的人連小路就不敢走,一共開車沒多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