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上「織」出的觀測網

2021-01-14 中國教育新聞網

南海,位於中國大陸的南方,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南北縱跨約2000公裡,東西橫越約1000公裡,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南海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海域,對我國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海洋權益維護、資源開發利用、氣候變化應對和防災減災都具有重要科學及社會意義,是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核心戰略海區。

然而,由於技術條件有限等多種原因,針對南海的長期連續觀測資料極為匱乏,難以滿足當前南海環境安全保障、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氣候變化應對等提出的迫切需求。

在國家863計劃、國家海洋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海洋大學專項經費等項目支持下,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首次在南海構建了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區域海洋潛標觀測網,實現了惡劣海況下潛標觀測數據的實時傳輸,有效提高了觀測數據的時效性,取得諸多在國際上具有重要顯示度的科技創新成果,為推進「透明海洋」工程提供了強大助力,奠定了我國在「兩洋一海」(即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海)動力環境觀測領域的國際地位。

    自主研發

潛標整體位於水下,可架裝不同深度的海洋傳感器,實現全海深海洋動力環境的定點、長期、連續、多層次、多要素同步觀測,並具有隱蔽性好、不易被破壞等優點。目前,海洋動力過程觀測潛標大多針對某一動力過程設計,集成傳感器種類單一,難以滿足日益突出的多尺度動力過程觀測需求。針對上述不足,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突破了沿纜往復穩定可靠運動控制、水下沿纜剖面測量等關鍵技術,集成多尺度動力過程海洋觀測儀器,自主研發了「海洋多尺度動力過程觀測潛標」等適合深海多尺度觀測的系列潛標系統,實現了環流、中尺度渦、內波、混合等多尺度海洋動力過程長期連續觀測。

此外,海洋動力環境長期觀測尚以自容觀測為主,需回收潛標後方能獲取觀測數據,數據時效性低,難以滿足海洋環境保障及預報對觀測數據時效性的迫切需求。當前,國內外準實時潛標觀測所採用的主要方式分為兩類:一類為衛星通信浮子長期位於海面;一類為通過絞車實現通信浮子的自升降。其中,前者浮子易受惡劣海況破壞,後者機械結構複雜可靠性差。針對上述不足,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突破了深海可靠的電纜破斷與電控釋放等衛星通信單元發射關鍵技術,自主研發了「海洋動力過程定時通訊潛標」,有效提高了潛標觀測數據的時效性。

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自主研發以上適合深海長期連續觀測的系列深海潛標,並開展了大量長期海上應用檢驗,性能可靠、工作穩定,相關研發成果獲4項國際發明專利及8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大幅提升了我國海洋多尺度動力過程長期觀測水平,有力推動了我國海洋深遠海定點連續觀測技術的發展。

長期觀測

為解決國家對南海動力環境系統長期連續觀測數據的迫切需求,自2009年以來,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基於自主研發的系列深海潛標,在南海開展潛標布放回收航次20餘次,總航時826天,組織開展潛標作業累計達12000餘人天,累計布放各類潛標350套次,目前同時在位觀測潛標42套,實現了南海海域多尺度動力過程長期連續觀測;觀測海域橫跨呂宋海峽、南海深海盆、南海東北部與西北部陸坡陸架區,最長工作時間已接近10年,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區域潛標觀測網,規模上遠超南太平洋環流與氣候實驗(SPICE)、黑潮延伸體系統研究計劃(KESS)、努沙登加拉層結及輸運國際聯合觀測計劃(INSTANT)等國際大型區域海洋觀測網。

由於長期處於高鹽、強流以及內波等極端動力過程等複雜海洋環境下,潛標觀測的風險極高,潛標設計、研製、布放及回收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均有可能導致高價值的觀測儀器設備及寶貴觀測數據的丟失。國際上大範圍開展潛標觀測已有數十年的歷史,雖然潛標相關技術水平已有顯著的提升,但即使是美國、日本等海洋強國,其潛標回收成功率也僅有90%左右。基於多年海上作業經驗,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總結出一套安全高效的規範化、標準化的潛標布放回收作業流程,布放自主研發的各類深海潛標350套次,回收成功率達到100%。在這一國際領先的作業成功率保障下,南海潛標觀測網獲取了系統完整的南海全海深動力環境長期連續觀測數據。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地質學家汪品先對南海潛標觀測網的成功構建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南海潛標觀測網的成功構建,不僅為實現南海動力環境系統長期連續觀測奠定了基礎,為研究其水文動力過程時空變異機理提供了寶貴數據,同時也為探討南海深部沉積搬運過程以及太平洋水體演變、再造邊緣海生命史創造了寶貴的條件,是我國海洋科學近年來一項值得表彰的重要進展。」

透明海洋

南海潛標觀測網自2009年運行以來,獲取了大量南海溫度、鹽度及海流等多尺度動力過程長期連續觀測數據,並分批次向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匯交,目前已匯交數據佔信息中心南海潛標觀測數據總比例超過80%,是信息中心海洋長期連續觀測資料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了海水溫度、鹽度、海流等關鍵海洋動力環境要素產品的製作,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及社會意義。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壯大海洋經濟、加強海洋資源環境保護、維護海洋權益事關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作為中國近海中面積最大、水最深的海區,南海從經濟、軍事和政治上考量,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南海是開展海洋多尺度動力過程非線性相互作用和能量級聯研究的理想天然試驗場。過去,由於種種原因,南海長期連續觀測資料匱乏,多尺度動力過程研究面臨困難,進展緩慢,其相互耦合作用機制了解甚少。為扭轉上述局面,中國海洋大學田紀偉、趙瑋教授科研團隊構建了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區域潛標觀測網——南海潛標觀測網,支撐了南海多尺度動力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一些科學發現,從而深化了南海海洋動力學的認知水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胡敦欣教授對於南海在海洋科研領域的獨特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

南海潛標觀測網獲取的長期連續觀測數據,有力支撐了南海環流、中尺度渦、內波、混合等多尺度動力過程科學研究的系統開展:在海洋環流方面,刻畫了南海北部環流時間變異特徵,探明了南海與太平洋水體交換的時空結構,揭示了太平洋西傳中尺度渦對南海北部環流的影響機制;在中尺度渦方面,首次發現了南海中尺度渦的「全水深三維傾斜結構」,剖析了南海北部中尺度渦的生成機制及環流在其中的作用,闡明了能量正級串至亞中尺度過程是中尺度渦消亡的主導機制;在內波方面,系統建立了南海東北部內孤立波的生成、傳播、演變及消亡全過程的統計規律,捕捉到了迄今為止全球海洋最大振幅(240米)的內孤立波,探究了ENSO、黑潮入侵、中尺度渦對內孤立波的調控機制,發現了超強颱風「鯰魚」下的海洋弱近慣性響應,揭示了內潮—近慣性內波非線性相互作用對颱風下近慣性響應的調控機理;在混合方面,發現了南海北部混合的時間變化規律,指出了內潮和中尺度渦對南海北部混合時間變異的調控機理,揭示了南海深層強混合及其季節變化是調控呂宋海峽深層流季節變異的主要機制。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上述科學研究成果提升了南海多尺度動力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認知水平。自2013年以來,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基於南海潛標觀測網取得的相關成果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13篇,在國際上獲得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南海潛標觀測網是我國正在實施的「透明海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指出:「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海洋科技,」「國家海洋利益拓展到哪裡,『透明海洋』工程就建設到哪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22日第7版 

相關焦點

  • ...院聲學研究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南海海底科學觀測網」招聘...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海底科學觀測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議書的批覆意見,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作為項目共同法人單位,負責南海海底科學觀測子網和數據分中心的建設及運行維護。1.負責海底觀測網主幹網路由規劃設計;2.負責海底觀測網主幹網絡桌面路由研究;3.負責海底觀測網主幹網絡路由調查實施;4.負責海底觀測網主幹網絡路由相關技術文件的編寫;5.完成海底觀測網主幹網絡相關其它工作。
  • 織牢群防網 織密技防網 打好持久戰
    織牢群防網 織密技防網 打好持久戰 要更好落實責任,織牢群測群防網;更多引入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織密技防網,更加科學有效地管控地災風險,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長腳花蜘蛛織出網型好似兩排英文字母
    原標題:長腳花蜘蛛織出網型好似兩排英文字母 記者查詢資料獲悉,這種蜘蛛學名為橫紋金蛛。  「我看到一隻長腳花蜘蛛,織出來的網有兩排英文字母,在陽光下十分好看,這究竟是什麼品種?」
  • 2011年8月南海北部海洋觀測開放航次通告
    一、開放航次定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從2004年起在國內率先實施南海北部海洋觀測開放航次,2011年是開放航次序列的第八個航次。設置南海北部開放航次,旨在探索海上觀測平臺共享機制,發揮國內多方科研力量的綜合優勢,加強海洋現場數據的長期積累,促進海洋科學研究多學科交叉與融合,以及科學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重大成果產出,為我國科學家研究南海北部海洋環境與資源、解決需要長期觀測的重大科學問題提供現場試驗和觀測場所。
  • 我國建成國際規模最大的區域潛標觀測網—新聞—科學網
    據悉,南海潛標觀測網是我國正在實施的「透明海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成功構建奠定了我國在「兩洋一海」動力環境觀測方面的重要國際地位。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吳立新教授所說: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海洋科技。 潛標是開展海洋動力過程長期連續觀測最有效的手段。
  • 一隻蜘蛛,織出了一張精緻而又複雜的巨大的網,究竟要捕捉什麼?
    一隻蜘蛛,織出了一張精緻而又複雜的巨大的網,究竟要捕捉什麼?Spider spins intricately designed web to catch whatever at night密蘇裡州,一隻蜘蛛,織出了一張巨大的網,人們不禁要問:它想要捕捉的,究竟是什麼?
  • 我國建成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
    馬尼拉海溝是太平洋最主要的地震帶,6月下旬,我國在南海馬尼拉海溝平行線上,首次同時布放兩套海嘯浮標,形成海嘯監測「雙保險」。這標誌著我國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的建成。一旦發生由海底地震引發的海嘯,浮標可監測到極微弱的波動,會立即通過衛星,實時將數據傳送到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浮標數據接收中心和國家海嘯預警中心,有望為我國大陸、臺灣地區和東南亞周邊沿海國家贏得2小時左右的預警和疏散時間。  這兩套海嘯浮標是第四代多功能集成浮標系統,擁有水文氣象觀測等多項功能,浮標標體、錨系均在國內自主設計生產,既降低成本又便於維護。
  • 我國科學家投放儀器全程觀測南海海洋現象
    新華社廣州12月14日電(記者 梁鋼華)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科學考察船日前在惡劣海況下,首次在南海呂宋口海域大浪區投放了一批多功能潛標觀測系統,將對南海海洋內波生成、傳播和演變等海洋現象,進行半年以上的全程觀測。    中科院這一南海秋季航次主要承擔的任務是:在秋冬大浪惡劣天氣下,進行南海海洋斷面科學考察。
  • 蜘蛛菜地裡「織出」英文字母
    金山網訊  前天,在丹徒寶堰鎮揚渡村一戶村民的農田裡,一隻蜘蛛織出了呈沒想到前天上午,她丈夫發現門前菜地裡的大蜘蛛織出了5組非常形象的英文字母。朱女士上前仔細一看,蜘蛛織出的英文字母還真是挺標準,尤其是W、Y、V、X、Z、M、K、E、A、I、T等清晰可見,就像在蜘蛛網上面寫下的英語單詞。朱女士說,過往村民均表示從沒看過這樣的奇景。後經了解,這只會寫英文字母的蜘蛛叫橫紋金蛛,屬益蟲,它被有關動物學家稱為「會寫英文的蜘蛛」。
  • 南沙永暑礁海洋觀測站為過往南海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 (邱越)記者今天從海軍航海保證部門了解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通過國家海洋局,每月向世界氣象組織提供1次月平均潮位資料,每5分鐘提供1次實時潮位資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為國際減災和海洋氣象預報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在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和平利用海洋資源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仰望南海星空—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發展紀實
    而今,它成為南海上的一顆明珠,國家賦予了它建設國際旅遊島、批准三沙設市、文昌航天發射等一系列戰略政策與地位,看中的是一個便於改革試驗的獨立地理單元。  作為島嶼經濟體,海南省在前網絡時代,吃了很多信息閉塞上的虧。島上的媒體,則一直在尋求影響力出島的途徑。  網際網路的出現,無界傳播的特質改變了這一切。在網絡媒體主流化進程中,輿論天平開始向以新聞傳播為主的南海網傾斜。
  • 增城區織密織嚴藥店疫情防控監測網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增城市監)記者25日獲悉,今年以來,增城區在轄區零售藥店實施銷售退熱類藥品登記報告制度,多措並舉織密織嚴疫情防控監測網
  • 中國衛星:織就對地觀測天網 助力國際防災減災
    中國衛星:織就對地觀測天網 助力國際防災減災 原標題:    中國經過多年努力,織就一張對地觀測的衛星天網,不僅大幅提高了自身防災減災能力,而且通過相關機制,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中國衛星為國際防災減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卓越貢獻。
  • 蜘蛛成貴客 蜘蛛網中間還織出兩行英文字母(圖)
    這不,漳州薌城家薌0596小區的江先生,在家裡的陽臺上養了一隻蜘蛛。這傢伙,8隻腳又細又長,背上還有黃色的花紋,正趴在一個小盆栽上。蜘蛛網織英文  「我是在街道上發現了它,並把它帶回家的。」江先生說,10月4日上午10點多,他在小區外的元光南路上尋找草藥,卻意外發現了它。
  • 織畢、織納、林織鐵路——構建路網新格局
    上圖為織金北站制梁鋪架綜合基地。今年,貴州省將有5條鐵路建成通車,而其中織(金)畢(節)、織(金)納(雍)、林(歹)織(金)3條鐵路均交匯起止於織金,與2013年開通的貴陽至織金鐵路聯通加入貴州交通運輸網,構成貴州路網新格局。
  • 盱眙:巡察推動民政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新華日報截圖)  為助力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推進惠民舉措落細落實,連日來,盱眙縣委第二巡察組在巡察該縣民政局期間,推動民政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保基本、兜底線,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 南海海洋所診斷出熱帶不穩定波的赤道高頻流場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杜巖團隊提出一個可以準確計算熱帶不穩定波(TIWs)赤道高頻實時流場的非定常診斷模型,相關研究成果由博士研究生王閔楊等發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上。
  • 工人日報:人機結合,織密反低俗的網
    原標題:人機結合,織密反低俗的網   各內容平臺正在掀起一場反低俗行動——7月30日,今日頭條升級了其推出的反低俗小程序,用戶只需要在該小程序內輸入一段文字或文章連結,其就可以檢測出內容健康指數,得到一個鑑定結果,並增加圖片識別功能;起點中文網表示將加強反低俗審核系統和舉報機制,全面複查全站內容
  • 花蜘蛛網上織出「英文字母」 網友:蜘蛛成精了
    花蜘蛛網上織出「英文字母」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記者 李巖 蘇龍 通訊員 高軍軍)一隻花紋蜘蛛竟在蜘蛛網上織出「英文字母」,你信嗎?家住山陽縣九子碑村的楊女士平時喜歡養花,前幾天,她在澆花時發現,小銀杏樹上面有一隻花紋蜘蛛在蜘蛛網上織出了「英文字母」。山陽縣城關街辦九子碑村楊女士:「山區蜘蛛挺多的,但是沒見過這種織出英文字母的蜘蛛,然後我就拿手機拍了幾張照片,然後發到(微信)朋友圈,朋友關注度還挺高的。」
  • 牆角發現「學霸」蜘蛛 織網織出英文字母(圖)
    ­  「你看看這隻蜘蛛,還挺有學問,織網織出了英文字母!」昨日上午,家住龍文區步文鎮山頭頂社的張先生展示了一張有趣的圖片,圖片裡的蜘蛛織出了一張像極了英文字母的網。­  據張先生介紹,他是無意間發現該情況的。「當時我在客廳裡打掃衛生,突然發現牆角裡有一隻蜘蛛在織網,本想用掃帚將網除掉,靠近一看樂了,網的四周居然出現了四排『英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