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推薦| 經鼻高流量對嗅覺功能的影響

2021-02-12 中國呼吸治療

BACKGROUND: Oxygen therapy provided via 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 improves gas exchange lung compliance and results in increased lung expiratory volumes. Previous data indicate that hyperbaric and humid states improve the olfactory thresholds compared to hypobaric and dry conditions. Th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oxygen delivery through HFNC on olfactory function in subjects admitted to the ICU for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

背景:通過經鼻高流量(HFNC)提供的氧療改善了氣體交換肺順應性,並使肺通氣量增加。先前的數據表明,與低壓和乾燥條件相比,高壓和潮溼狀態可改善嗅覺閾值。這項前瞻性、觀察性研究旨在確定通過HFNC氧療對因急性呼吸功能衰竭(ARF)入住ICU的受試者嗅覺功能的影響。

METHODS: 30 subjec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ICU for ARF underwent an olfactory sniff test before and after oxygen therapy with HFNC. Baseline olfactory function of subjects with ARF was also compared against 30 healthy controls. Odor threshold (OT), odor discrimination (OD), odor identification (OI) and global olfactory score (TDI) were recorded for all subjects. 

方法:30例因ARF入住ICU的受試者在HFNC氧療前後接受嗅覺試驗。還將ARF受試者的基線嗅覺功能與30例健康對照進行了比較。氣味閾值(OT)、氣味辨別(OD)、氣味識別(OI)和總體嗅覺評分(TDI)為記錄所有受試者。

Result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60 subjects (mean age 64.3 6 9.3 y) and included 20 female subjects (33.3%) and 40 male subjects (66.7%).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65.4 6 11.2 y vs 63.2 6 6.9 y, P ¼ .35) or gender (20 male subjects and 10 female subjects in each group, P > .99) between groups. The OT, OD, OI, and TD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scores of the subjects with ARF (P < .001 for all comparisons, Table 1). Subjects with ARF received oxygen supplementation through an HFNC for a mean of 54 6 13 h.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noted both in SpO2 (81.3 6 4.1% vs 90.4 6 4.5%, P < .001) and PaO2 (57.2 6 3.6 mm Hg vs 77.9 6 8.2 mm Hg, P < .001) 24 h after HFNC. In subjects with ARF, administration of oxygen with HFNC led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OT (4.9 6 1.6 vs 5.4 6 1.6, P ¼ .02), OD (9.7 6 1.8 vs 10.4 6 1.5, P ¼ .001), OI (10.9 61.6 vs 11.2 6 1.5, P ¼ .02), and TDI (25.5 6 3.8 vs 27.1 6 T2,F1 3.5, P < .001) scores (Table 2, Fig. 1)

結果:研究對象為60名(平均年齡64.3加減9.3歲),包括20名女性(33.3%)和40名男性(66.7%)。 在群體之間年齡(65.4加減11.2歲vs 63.2 加減6.9歲)或性別(每組20名男性受試者和10名女性受試者)均無顯著差異。對照組的OT、OD、OI和TDI評分明顯高於ARF(P<受試者的基線評分,表1)。 接受ARF的受試者通過HFNC補充氧氣,平均54加減13小時。在HFNC後24小時未觀察到SpO2(81.3加減4.1% vs 90.4加減4.5%)和Pa O2(57.2加減3.6毫米汞柱 vs 77.9加減8.2毫米汞柱)有明顯改善。 在ARF的受試者中,HFNC吸氧可顯著改善OT(4.9加減1.6vs5.4加減1.6),OD(9.7加減1.8vs10.4加減1.5,),OI(10.9加減1.6 vs 11.2 加減 1.5)and TDI (25.5 加減 3.8 vs 27.1 加減3.5)評分(表2,圖1)

表1.不同年齡、性別在使用HFNC前嗅覺測試結果的比較

表2.急性呼吸衰竭受試者HFNC前後的嗅覺檢查結果

 

圖1.急性呼吸衰竭受試者實施經鼻高流量(HFNC)後氣味閾值(OT)、氣味辨別(OD)、氣味識別(OI)和總體嗅覺評分(TDI)的變化。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ubjects with ARF have relative olfactory dysfunction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implementation of HFNC to relieve hypoxemia in subjects presenting with ARF can lead to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olfactory function. Larger studies are needed in select patient groups using various pressure levels and durations.

結論: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與健康對照組相比,ARF受試者存在相關嗅覺功能障礙。我們的結果還表明,實施HFNC緩解ARF受試者的低氧血症可導致嗅覺功能顯著改善。需要在選擇的患者組中使用不同的壓力水平和持續時間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

 Published on February 18, 2020 as DOI: 10.4187/respcare.07309

相關焦點

  • 新視界:高流量氧療為何成為麻醉科「新寵」?
    麻醉科不同場所設備配置及推薦等級附表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高流量(>10L/min)的吸氧裝置,推薦等級為A級即高度推薦,同時其幾乎覆蓋麻醉科所有場景,麻醉科對於病人氧管理的重視程度顯而易見。此類設備雖然能為患者提供較高的氧流量,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導致患者吸入氧濃度較低,氣道乾燥,影響加溫加溼效果,從而影響患者舒適度,嚴重者會加重患者病情。 相較於傳統氧療,經鼻高流量氧療可以明顯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指數、氧飽和度等核心指標,降低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壓,穩定患者呼吸頻率,給患者帶來優質的氧療體驗。
  • 高流量吸氧等於高濃度吸氧嗎?│臨床必備
    從公式看出,氧流量與吸氧濃度呈正比例關係,那麼問題來了,流量越高是不是吸氧濃度也越高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個公式僅適用於經鼻導管吸氧,經鼻導管吸氧時,若氧流量達到6L/min,則上述公式不再適用。鼻導管吸氧時,最高吸氧濃度值達到45%。 若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COPD穩定期)存在缺氧及CO2儲留的情況,低氧可興奮呼吸中樞增加通氣量以提高氧分壓。
  • 耳鼻喉科,與嗅覺正常的人比,喪失嗅覺的人竟然5年內喪生的可能性要...
    北京玉泉醫院耳鼻喉科申力醫生 嗅覺和壽命的長短為什麼有聯繫? 英國耳鼻喉科專家諾默爾·庫馬爾教授質疑了嗅覺測試的可信度.。短期聞不到氣味,可能是感冒鼻塞導致的,但無法質疑的是,長期嗅覺失靈、嗅覺減退是因為健康出現了問題。
  • NTU研究人員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人工「電子鼻」
    前言:人類對於嗅覺的研究也從最早的化學分析方法逐漸發展成儀器分析方法,尤其是採用了仿生技術的機器嗅覺時代的到來,對氣體的識別能力越來越強,識別率也逐漸得到穩步提升。作者 | 方文萬分靈敏的「電子鼻」很大一部分模擬電子產品都與現實世界的傳感器及訊號處理密切相關。在所有的感官功能中,氣味識別是AI最不擅長的一個,但如果從突破這個關鍵點,將可以為設計更高效、穩定的機器智能提供重要靈感。仿生嗅覺系統可以分辨和識別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氣味分子,具有很好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 高鼻羚羊
    體型中等,體長1.2-1.7米體重30到45公斤,背部黃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濃密且長;四肢較細;鼻骨高度發育並捲曲,內布滿毛、腺體和粘液管,每個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黏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氣加熱並變得更加溼潤,以適應高原寒冷環境,同時也與靈敏的嗅覺有關。因鼻部特別隆大而膨起,向下彎,鼻孔長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僅雄性具角。
  • 用嗅覺也能分辨方向,被低估的人類嗅覺
    也就是說,在嗅球之前,鼻兩側的信息是完全獨立的,前嗅核及其下遊腦區則有機會整合來自鼻腔兩側的嗅覺信息。人類嗅覺神經系統及其信息傳遞通路,圖源:參考文獻[4]嗅球是腦內專職處理嗅覺信息的結構,只佔人大腦體積的約0.01%,而小鼠的嗅球則佔其大腦體積的2%[5],這一度被視作人的嗅覺遠遜色於小鼠等其他動物的解剖依據
  • 11歲男孩對塵蟎過敏長期鼻炎竟嗅覺失靈!檢查竟是因為鼻息肉
    11歲男孩長期鼻炎導致嗅覺失靈,檢查竟是因為『鼻息肉』 一名11歲男孩長年飽受鼻塞、流鼻水問題困擾,直到上個月因聞不到味道,家長驚覺男孩嗅覺異常,於是帶男孩小兒科門診就醫。
  • 新冠病毒會攻擊鼻子關鍵細胞,影響我們嗅覺
    根據英國耳鼻喉科協會(ENT UK)的研究,在韓國、中國和義大利報告的新冠肺炎患者中,突然間不明原因喪失嗅覺和味覺是新冠肺炎早期症狀之一。該協會指出,完全或部分喪失嗅覺——在醫學上稱為嗅覺喪失(anosmia)——可能是感染新冠肺炎的最初信號。
  • 鼻塞、鼻癢、流鼻涕,怎樣做才能讓鼻子舒服點?
    近年來,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慢性鼻炎、乾燥性鼻炎等發病率逐年增高,越來越影響一些媽媽和寶寶的日常生活:「啊啾,啊啾,啊啾」,過敏性鼻炎又犯了;秋冬季鼻腔乾燥,幹鼻屎增多,總是忍不住想挖鼻摳鼻;吃了幾頓火鍋,鼻黏膜糜爛出血了
  • 「黑科技」來襲:智能針灸機器人上崗 「電子鼻」虛擬嗅覺出世
    據了解,微軟「創新杯」全球學生大賽(Imagine Cup)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學生科技大賽。自2003年開辦以來,有超過200萬名來自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參與,並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本屆最大的亮點在於聚焦大數據、人工智慧、混合現實三大方向,歷時7個月,來自全國200多所高校的近5000名學子共提交了1000餘件作品,最終36支隊伍成功入圍全國總決賽。
  • 用嗅覺分辨方向,其實人類的鼻子也很靈啊!
    除了「分流量」外,鼻兩側還會搶佔大腦對氣味輸入的加工資源:如果向兩側鼻孔同時呈現兩種迥異的氣味,人們的感知會在兩種氣味間切換,這被稱為鼻間競爭,提示鼻兩側信息加工間存在抑制性聯接[2]。也就是說,在嗅球之前,鼻兩側的信息是完全獨立的,前嗅核及其下遊腦區則有機會整合來自鼻腔兩側的嗅覺信息。
  • 用嗅覺分辨方向,其實人類的鼻子也很靈啊!
    也就是說,在嗅球之前,鼻兩側的信息是完全獨立的,前嗅核及其下遊腦區則有機會整合來自鼻腔兩側的嗅覺信息。△ 人類嗅覺神經系統及其信息傳遞通路,圖源:參考文獻[4]嗅球是腦內專職處理嗅覺信息的結構,只佔人大腦體積的約0.01%,而小鼠的嗅球則佔其大腦體積的2%[5],這一度被視作人的嗅覺遠遜色於小鼠等其他動物的解剖依據。
  • 被新冠病毒「偷走」的味覺和嗅覺還能回來嗎
    3月21日,英國鼻科學會主席霍普金斯與英國耳鼻喉科協會(ENT UK)主席庫瑪在ENT UK官網上發文稱,有新的證據表明嗅覺喪失是新冠感染的症狀之一。目前他們正在向英國公共衛生部門通報有關嗅覺喪失的信息。文章稱:「來自韓國、中國和義大利的充分證據表明,相當數量的新冠感染者已出現嗅覺缺失或衰退的症狀。
  • 電子鼻組成及工作原理
    電子鼻與化學分析儀器(如 :色譜儀 、光譜儀等)不同,它給出的不是被測樣品中某種或某幾種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結果,而是樣品中揮發成分的整體信息,又稱 「指紋」數據 。它通過模擬人的嗅覺 ,以與人和動物的鼻子一樣的原理「聞到」的是 目標物的總體氣息 。它不僅可以檢測到各種不同的氣味的不同信號 ,而且可以對這些信號與經過 「學習」和 「訓練」後建立的資料庫中的信號進行比較、識別和判斷。
  • 「電子鼻」時代來臨?英特爾研發嗅覺晶片,可識別10種氣味!
    「電子鼻」時代來臨?英特爾研發嗅覺晶片,可識別10種氣味!人類對於技術突破的追求永不止步,當面部識別技術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遍布手機、機場、商超時,科技人員正在努力為賦予機器(計算機)以嗅覺
  • 研究稱32%中國新冠患者嗅覺或味覺失靈,能以此來排查感染者嗎?
    冠病毒疾病的臨床症狀不僅包括乾咳、發燒和氣短,化學感知功能喪失也成了一項標誌性症狀。英國查爾斯王子就是喪失嗅覺的新冠患者之一。6 月 16 日,查爾斯王子在探望國民保健署工作人員時透露,他自 3 月感染新冠病毒至今仍未完全恢復嗅覺和味覺。現年 71 歲的查爾斯王子在 3 月確診新冠輕症。
  • 新型「電子鼻」手機嗅覺傳感器 可鑑別出多種物質
    導讀由Honeywell開發的新型「電子鼻」,可以鑑別出多種物質。通過這種技術可以讓這個極小的傳感器檢測任何事物,從空氣汙染到危險的化學藥品。   由Honeywell開發的新型「電子鼻」,可以鑑別出多種物質。通過這種技術可以讓這個極小的傳感器檢測任何事物,從空氣汙染到危險的化學藥品。「我們做出了全世界最小的真空泵,這種技術令分析設備可以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味覺和嗅覺嗎?
    然而,隨著全球疫情爆發,越來越多的海外新冠肺炎患者提及了另一大症狀——失去嗅覺和味覺。目前,科學界對新冠病毒對嗅覺功能的影響尚無可靠研究。然而近期,歐美國家的許多臨床醫生報告了新冠病毒導致患者失去嗅覺和味覺的症狀,尚不得知有多少比例的感染者嗅覺失靈、症狀持續時間有多長。
  • 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所有垂體腺瘤中,除催乳素腺瘤首選藥物治療外,其他類型均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根據手術入路可分為經鼻蝶入路和經顱入路手術。 (1)經鼻蝶入路:經鼻蝶入路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手術方式,約有95%的垂體腺瘤採用該入路切除。
  • 鼻道通暢但沒了味覺和嗅覺,這可能是新冠早期症狀
    本月初,有一篇預印本論文建議把嗅覺和味覺喪失列入新冠肺炎的症狀列表,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觀點和論文對此予以印證,把喪失嗅覺和味覺列入篩查列表的呼聲越來越高。Sedaghat 也持類似觀點,他在 Laryngoscope Investigative Otolaryngology 上發表了一篇系統綜述認為,無嗅覺障礙,特別是無鼻塞,似乎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一個高度特異性指標。美國耳鼻喉科學會執行副總裁兼執行長 Jame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