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來襲:智能針灸機器人上崗 「電子鼻」虛擬嗅覺出世

2020-11-25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荔枝新聞訊 針灸機器人、虛擬嗅覺、訓練兒童專注度的神器、能幫盲人指路點菜的神奇拐杖、捍衛食品安全的「秘密武器」……今天,2018年微軟「創新杯」學生科技大賽中國區總決賽,在南京江寧會展中心舉行,各種驚嘆、實用、充滿科技感的「黑科技」匯聚一堂,解決人們生活所需。

  據了解,微軟「創新杯」全球學生大賽(Imagine Cup)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學生科技大賽。自2003年開辦以來,有超過200萬名來自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參與,並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本屆最大的亮點在於聚焦大數據、人工智慧、混合現實三大方向,歷時7個月,來自全國200多所高校的近5000名學子共提交了1000餘件作品,最終36支隊伍成功入圍全國總決賽。

  未來技術能「看」還能「聞」 面對全息影像虛擬烤雞飄香

  戴上VR眼鏡,來到虛擬世界的侏羅紀公園,和巨大的恐龍擦肩而過,是不是很震撼?雲南大學大四學生王瑞澤團隊所做的,是將讓這一幕更逼真。通過傳感器,數位化虛擬森林裡潮溼的空氣、泥土的氣息都讓玩家能聞得到。繼虛擬成像技術之後,虛擬嗅覺技術正在崛起。它的原理是,通過計算機算出物質氣味的「基因圖譜」,通過信號處理系統、模式識別系統等的核心創新技術實現氣味信息的數位化、網絡化傳輸以及終端再現。

  王瑞澤現場演示了一隻虛擬烤雞,通過全息投影技術,烤雞投射在水晶玻璃中,烤肉香味也一點點散開。「未來,餐廳菜譜可以更加生動,不僅立體,而且有味道。我們借超聲波霧化技術,用食用級香精還原了食物的味道。」在醫學用途,虛擬嗅覺技術還有更大的用途,配合傳感器可以做出「電子鼻」。糖尿病人對著「電子鼻」吹一口氣,「電子鼻」就能根據氣息中丙酮等物質的含量,測出你是否患有糖尿病,準確率在90.68%。

  機器人「中醫」上崗 擅長針灸進入臨床實驗

  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針灸推拿學碩士徐天成,帶來了一個智能針灸機器人。患者點開診斷APP,上面列出失眠、心悸、高血壓等一系列症狀,患者選出對應的不適症狀,APP就會給出針灸方案。機器人會根據方案,找到穴位,開始針灸治療。「從安全性考慮,目前只針灸四肢的穴位。機器人機械手上會有傳感器,可以探測穴位,自我調整扎針的位置、深淺。目前我們已經得到日本一家知名製藥公司的關注,他們在資助我們進行臨床診斷實驗。」徐天成說。

  訓練兒童專注度的神器:基於腦機接口的智能小車

  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在我國稱為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疾病,且患病率高達7%。常見的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方法,不僅對兒童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且價格昂貴,給家庭造成很大的壓力。 

  四川大學學生團隊帶來的「Attention it—基於腦機接口的智能小車項目」,將電子小車不外置腦機接口相結合,通過提取人腦電波信號控制小車的移動,訓練兒童專注度,從而改善兒童多動症病況。同時,家長還可參考App推薦的輔助治療方案, 進一步提高兒童的治療效果。

  中風患者的福音:虛擬實境的腦控下肢康復訓練系統

  中風給患者家庭帶來的打擊是極其嚴重的,目前我國的中風治癒率僅為30%。西安交通大學雲觀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基於虛擬實境的腦控下肢康復訓練系統」,通過先進的虛擬實境康復系統,讓患者有更強的沉浸感,有效升患考的康復興趣、 增強患者主動參與意念,通過腦電設備檢測患者專注度,察覺患者主動運動的意念,產品能夠控制康復床帶動患考下肢進行運勱,這樣可將患者的運動感知不運動控制神經協調同步,形成閉環康復控制系統。目前,設備長期在西京醫院和西安交大一附院進行測試,跟蹤測試病例達20多人,病例腦部神經節恢復效果顯著。

  捍衛食品安全的「秘密武器」 :升級版手持式智能光譜儀

  針對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現狀,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遇到的瓶頸問題,如檢測步驟複雜,損壞樣品,缺乏與業人員以及現場執法設備等,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畢曉琳團隊研發了一種便攜、對樣品無損的、高度智能化的檢測設備。他們在現有的手持光譜儀的基礎上進行改造,結合物聯技術以及智能鑑別技術開發一款基於雲數據的手持式智能光譜儀,測量數據實時上傳至雲伺服器,智能計算後返回結果,且數據能夠保存以及雲共享。其成本低、便攜的優點,克服了無法現場測量和現場執法的的缺點,極大地簡化了整個檢驗流程,方便非專業人士進行操作和分析,能夠大量配置給一線執法人員。

  「智慧公交」來車預報更精準 為乘客提供「途中服務」

  齊魯工業大學「tuanyun」團隊展示的「智慧公交」,是基於公交大數據為乘客提供全面的乘車服務,而不僅限於常規軟體的「來車預報」,更有「途中服務」,如擁堵指數、 實時路徑規劃、到站提醒以及沿途的吃喝玩樂推薦。為了方便用戶使用,「智慧公交」還提供了包括APP、微信公眾號、網頁在內的全終端多入口的產品體系。 另一方面,和公交公司開展合作,利用 「Machine Learning」為公交公司提供「大數據分析」,目前已經做到來車預報和乘車用時預估準確度高於百度和高德地圖。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黎明 編輯/梁瑄)

相關焦點

  • NTU研究人員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人工「電子鼻」
    作者 | 方文萬分靈敏的「電子鼻」很大一部分模擬電子產品都與現實世界的傳感器及訊號處理密切相關。在所有的感官功能中,氣味識別是AI最不擅長的一個,但如果從突破這個關鍵點,將可以為設計更高效、穩定的機器智能提供重要靈感。仿生嗅覺系統可以分辨和識別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氣味分子,具有很好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 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四期:聞慧科技「電子鼻」讓生活更美好
    (原標題: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四期:聞慧科技「電子鼻」讓生活更美好)
  • 智能體溫檢測機器人上崗
    「嘀嘀嘀……」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一臺智能體溫檢測機器人守在門口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之際,為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交叉感染,市第一醫院「智能體溫檢測機器人」上崗。機器人執勤測體溫,1秒1個檢測就診人體溫,篩查疑似症狀並預警,它們不吃不喝不怕交叉感染,在防疫一線24小時工作。
  • 新型「電子鼻」手機嗅覺傳感器 可鑑別出多種物質
    導讀由Honeywell開發的新型「電子鼻」,可以鑑別出多種物質。通過這種技術可以讓這個極小的傳感器檢測任何事物,從空氣汙染到危險的化學藥品。   由Honeywell開發的新型「電子鼻」,可以鑑別出多種物質。通過這種技術可以讓這個極小的傳感器檢測任何事物,從空氣汙染到危險的化學藥品。「我們做出了全世界最小的真空泵,這種技術令分析設備可以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 「電子鼻」時代來臨?英特爾研發嗅覺晶片,可識別10種氣味!
    「電子鼻」時代來臨?英特爾研發嗅覺晶片,可識別10種氣味! 人類對於技術突破的追求永不止步,當面部識別技術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遍布手機、機場、商超時,科技人員正在努力為賦予機器
  • 生物醫療 || 電子鼻強勢進軍醫療領域
    仿生嗅覺在食品工業、環境檢測、安全保障等領域也有著重要應用,經過數位化處理的嗅覺信息甚至可以通過網絡傳輸共享。一項發表在《消化道》(Gut)雜誌網絡版上的原理研究證明,一種可攜式「電子鼻」可以準確地檢測出食管癌的前兆--巴雷特食管(Barret食管)。
  • 「電子鼻」時代來臨?英特爾研發嗅覺晶片,可識別10種氣味
    人類對於技術突破的追求永不止步,當面部識別技術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遍布手機、機場、商超時,科技人員正在努力為賦予機器(計算機)以嗅覺,進一步模擬人類。但相對於視覺和聽覺來說,嗅覺的感知更加困難,雖說人的鼻子在生物界並不特別靈敏,但也具有450種不同類型的嗅覺受體,機器(計算機)模擬起來依舊困難重重,近日,一直在晶片領域佔有重要席位的英特爾在晶片嗅覺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據報導,英特爾旗下一個神經形態計算小組一直在與康奈爾大學的嗅覺神經生理學家合作,研究人工智慧是否可以幫助計算機模仿大腦對嗅覺數據進行分析和分類的方式。
  • 空客將在機場安檢測試新型「電子鼻」 或可檢測新冠病毒
    網易智能訊 5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公司計劃於今年年底開始在機場安檢通道測試一種可嗅探出炸彈或危險化學品的「電子鼻」傳感器。
  • 黑科技來襲,應用領域十分廣泛,納米技術再次突破!
    黑科技的出現,就是為了能讓那些高科技變得能更加的方便。在前不久的時間裡,偉大的人們通過自己的高智商又研發出了一種新的黑科技,這個黑科技就是納米機器人。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仔細的介紹一下這款最新黑科技。納米技術的歷史故事。我們在說納米機器人之前,先來探索一下究竟什麼是納米。
  • 獵豹移動21名智慧機器人中關村論壇「上崗」
    作為全球最強大腦的巔峰對話現場,眾多炫酷科技也同時亮相,為中外嘉賓帶來了便利高效且科技感十足的參會體驗。其中,獵豹移動攜旗下獵戶星空智能服務機器人作為本屆中關村論壇唯一指定智慧機器人服務商,以其打造的機器人智能會展解決方案成為本屆論壇一大亮點。
  • 「電子鼻」「電子舌」來了,茶葉審評員慌了
    「電子鼻」「電子舌」來了,有一群人慌了,俗話說,「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諸位,莫慌,先跟著十三夷一起來分析「電子鼻」「電子舌」都有哪些優勢與劣勢。01「電子鼻」與「電子舌」的優勢電子鼻人稱氣味掃描儀,可以模擬人的嗅覺對各種複雜的氣味進行識別、歸納、分析、檢測。我們知道,茶葉的香氣是影響著茶葉品質的重要因子,很多人愛上一款茶,往往是從愛上這款茶的香氣開始的。
  • 研究人員以神經形態晶片打造超靈敏「電子鼻」
    XZ1EETC-電子工程專輯根據研究人員的實驗證明,這種電子鼻系統可以利用神經形態運算的輕鬆/快速訓練(「自學」)以及低功耗操作,還可能對於神經形態技術的潛在用例提出一些有趣的見解。XZ1EETC-電子工程專輯(來源:Walden Kirsch/Intel)XZ1EETC-電子工程專輯英特爾研究人員與康乃爾大學的嗅覺神經生理學家合作打造了一套仿真大腦嗅覺系統的新測試系統,採用英特爾的Loihi神經形態運算晶片,以處理來自化學傳感器的一系列數據。
  • 電子鼻組成及工作原理
    電子鼻與化學分析儀器(如 :色譜儀 、光譜儀等)不同,它給出的不是被測樣品中某種或某幾種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結果,而是樣品中揮發成分的整體信息,又稱 「指紋」數據 。它通過模擬人的嗅覺 ,以與人和動物的鼻子一樣的原理「聞到」的是 目標物的總體氣息 。它不僅可以檢測到各種不同的氣味的不同信號 ,而且可以對這些信號與經過 「學習」和 「訓練」後建立的資料庫中的信號進行比較、識別和判斷。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通過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了人工「電子鼻」,可準確評估肉類的新鮮度。實驗數據顯示,「電子鼻」檢測準確率高達至 98.5%,而傳統檢測方法只有 61.7%。該研究成果由 NTU 聯合中國江南大學以及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共同完成,並於 10 月發表在科學雜誌《先進材料》上。
  • 電子鼻更靈敏了
    因此,人們試圖通過模仿生物的嗅覺,開發具有仿生功能的人工嗅覺系統,即電子鼻、生電鼻和比色鼻。)比色人工嗅覺系統分解圖及其製備過程圖 電子鼻是1982年由Persaud和Dodd開發出了第一個人工鼻子,其成功利用傳感陣列並輔助以指紋識別技術實現了對於多種氣味的區分識別。
  • 用嗅覺也能分辨方向,被低估的人類嗅覺
    也就是說,在嗅球之前,鼻兩側的信息是完全獨立的,前嗅核及其下遊腦區則有機會整合來自鼻腔兩側的嗅覺信息。實驗材料抽象了人在前進過程中聞到一旁飄來的陣陣香味的情形,受試者只需判斷行進方向,並不需要對嗅覺體驗進行報告。研究者推測,如果鼻間濃度差能夠提供方位線索,受試者對自身行進方向的判斷就可能受到鼻兩側氣味濃度關係的影響。
  • 7大「黑科技」加速玩具業創新
    【中外玩具網2月21日訊】(文/中外玩具網百家作者 安福雙)科技改變生活。看看我們周邊的一切,那些曾經只存在於科幻電影和小說中的「黑科技」,有多少今天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高科技、智能化的產品成為市場上的寵兒。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30秒識別食品新鮮度,內嵌CNN算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通過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了人工「電子鼻」,可準確評估肉類的新鮮度。實驗數據顯示,「電子鼻」檢測準確率高達至 98.5%,而傳統檢測方法只有 61.7%。為了克服這些弊端,陳曉東等人基於哺乳動物嗅覺系統的工作原理,研發了 「電子鼻」。首先,要理解哺乳動物嗅覺系統的工作原理。對於哺乳動物來說,嗅覺系統起作用要從鼻子吸入氣體開始。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30秒識別食品新鮮度,內嵌CNN算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通過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了人工「電子鼻」,可準確評估肉類的新鮮度。實驗數據顯示,「電子鼻」檢測準確率高達至 98.5%,而傳統檢測方法只有 61.7%。該研究成果由 NTU 聯合中國江南大學以及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共同完成,並於 10 月發表在科學雜誌《先進材料》上。
  • 2021國際消費電子展(CEE ASIA)智能科技產品
    承辦單位:森展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消費電子成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隨著5G應用、人工智慧、智能家居、機器人、健康科技、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消費電子行業正進入全新的變革發展的新階段,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隨著科技創新能力、市場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中國在全球消費電子領域的地位愈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