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伴侶機器人應該擁有「人權」,以防止它們遭到侵犯

2020-11-05 Sulrebor仿真人偶

一位社會倫理學專家稱,伴侶機器人應該有權利防止自己受到侵犯。

在雜誌《對話》的一篇文章中,威斯敏斯特大學的法律講師維多利亞·布魯克斯(Victoria Brooks)建議,我們需要改變對伴侶機器人的看法。

她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之前在奧地利的一個科技博覽會上,一個名叫薩曼莎(Samantha)的伴侶機器人多次遭到猥褻,並被弄得「骯髒不堪」,斷了兩根手指。

她表示:「我認為,大多數人在聽到薩曼莎所遭遇的事情後都會感到有些不適。」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能因為它是一臺機器,就把它變成另一個在偶遇中倖存下來的受害者和女英雄,讓自己『擺脫困境』,只為了讓它重演。」

「是的,它是一臺機器,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有理由對它採取侵犯性、非法的行動?」當然,它以人類的形象出現這一事實使它成為了人類欲望投射的表象,也是未來人類欲望的象徵。」

她在文章中提到,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需要得到伴侶機器人的同意。

她說:「從法律上講,這意味著必須承認機器人是人類。」

「我們是在按照我們的形象製造這些伴侶機器人,我們不應該挑三揀四地選擇是否善待我們的伴侶,即使當我們選擇在「規範」之外建立關係時也是如此。」

她認為,我們不是為伴侶機器人制定法律,而是應該為跨物種關係制定一種道德規範。

她補充說:「我們對薩曼莎的善意和同情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相關焦點

  • (受權發布)2018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和2018年美國侵犯人權事記
    ——悍然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大西洋月刊》網站的報導文章分析認為,美國此舉最陰險的意圖是為了防止自身受到侵犯人權的指控。  一、公民權利屢遭踐踏  美國暴力犯罪案件頻發,涉槍犯罪猖獗,公職人員濫用職權,監聽活動肆無忌憚,新聞自由徒有虛名。  嚴重暴力犯罪案件頻發。
  • 智能伴侶機器人問世 人類將來還須婚戀嗎?
    擁有美麗且不老的容顏、能按照人類的要求切換性格——當這樣的一個伴侶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會不會心動?   據A公司的介紹,Harmony被設計成具有學習能力、會和人類產生情感的機器人,從外觀上看,與目前的矽膠版玩偶沒有什麼兩樣,具有高度逼真的女性外觀。Harmony的突破性在於,具備了12種人格特徵,包括天真型、善良型、性感型等,也就是說,未來擁有Harmony的人可以同時擁有12種類型的伴侶。
  • 中國紀錄片探訪機器人伴侶工廠,2050年人會和機器人結婚嗎?
    我們主題就是這部紀錄片的第一集《機器人伴侶》。 曾是超級電腦「深藍」團隊顧問的人工智慧領域世界級專家戴維·拉維預言,2050年會有人和機器人結婚。 《機器人伴侶》討論的就是人類到底應不應該擁有一個機器人伴侶,機器人伴侶除了在肉體上給人滿足,精神方面能否和人類契合。
  • 人權專家訪談:普及人權知識首先從公務員開始
    過去也有另外一種看法,把人權的主題理解為公民。理解為公民比人民這個概念要寬,所謂公民從法律上來講是你這個國家所有的人,不管是罪犯,不管是敵對分子,只要擁有中國國籍都是公民。公民這個概念比人民寬泛,但是和人權的「人」比較也不夠,還概括不了。在這個國家裡面除了本國公民以外,還有外國公民,這個世界上還有無國籍的人,還有難民,沒有包括進來。這個「人」包括所有的人。
  • 中國發布報告回擊美國人權指責 直擊美國痛處
    【環球軍事報導】「美國國務院於當地時間6月25日再次發布『國別人權報告』,對世界許多國家人權狀況評頭論足,而偏偏對自己糟糕的人權紀錄,毫無反省改進之意。」26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14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回擊美國前日對中國人權狀況指手畫腳,表示以「人權衛士」自居的美國在2014年舊有人權問題未見改善,新的人權問題又層出不窮,而且肆無忌憚地侵犯他國人權。
  • 報告《性的未來》稱:到2050年,機器人的將比人類更受歡迎
    近來,一份令人震驚的新報告稱,在短短30年內,人類將選擇與機器人而不是真正的人類成為伴侶。這份名為《性的未來》的報告稱,「戀機器人癖」隨著技術的進步將變得越來越普遍。該報告是受邦達拉委託,由著名未來學家伊恩·皮爾森博士撰寫的,報告稱:一開始,很多人對與機器人交往仍持保留態度,但隨著他們逐漸習慣,隨著人工智慧、機械行為和主觀感受的改變,人類與機器人之間開始成為具有強烈情感紐帶的朋友,那種存在的抗拒感會逐漸消失。該報告將2050年定為人類-機器人結合超越人類-人類結合的一年。
  • 澳人權問題專家:澳大利亞無權就人權問題指責中國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導12月15日,澳大利亞政治評論家、人權問題專家克雷格·巴恩斯(Greg Barns)在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澳大利亞無權就人權問題指責中國》的文章。巴恩斯曾是澳大利亞權利組織負責人。文章指出,澳大利亞將自己描繪成「人性燈塔」是徹頭徹尾的虛偽行徑。為佐證觀點,文章列出三方面事實:一、澳大利亞政府在近海設置拘留場所。
  • 為什麼機器人伴侶能陪聊、能做家務,卻不能普及?
    並且我上述提到的這些機器人,還是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的,而現如今已經是2020年,5G通信網絡的普及,其實讓數據傳輸速度進一步提升,對於整個機器人行業來說,意味著AI智能的運算速度,能夠繼續提升,同時機器人對於複雜指令的響應和處理速度,也會加快。
  • 地球迎來不速之客《機器人侵犯地球》
    《機器人侵犯地球》豆瓣評分:3.6為數眾多的外星機器人出現在各大城市,它們體形巨大,強悍無敵,可以瞬間將攻擊者氣化,這使人類感受到空前的壓迫和危機。   軍隊長官普瑞特(Darren Dalton 飾)夜間執行任務,抓到兩個具有人類體貌特徵的男性(Bug Hall 飾)和女性(Sinead McCafferty 飾)機器人。普瑞特連夜審問,卻未得到任何線索。不久,女性機器人向善良的士兵麥倫(C.
  •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鐘聲)奉勸美國當局收起傲慢與偏見,切實正視、檢視自身存在的嚴重人權問題,停止打著人權的幌子在世界上招搖生事,停止製造人權災難的霸權行徑,補上正確履行國際人權義務的必修課當美方一些人對他國人權事務指指點點時
  • 斯諾登獲頒瑞典人權獎 有「諾貝爾替代獎」之稱
    斯諾登獲頒瑞典人權獎 有「諾貝爾替代獎」之稱 2014-12-02 10:27: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查雲帆     當地時間12月1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前美國安全員斯諾登通過網絡領取了有「諾貝爾替代獎」之稱的2014年瑞典「正確生活方式獎」。
  •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鐘聲)
    奉勸美國當局收起傲慢與偏見,切實正視、檢視自身存在的嚴重人權問題,停止打著人權的幌子在世界上招搖生事,停止製造人權災難的霸權行徑,補上正確履行國際人權義務的必修課當美方一些人對他國人權事務指指點點時,人們不禁要問,「美式人權」究竟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 周志華等專家抗議見效,韓國KAIST稱不會參與致命AI武器研發
    ,抵制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 KAIST 開發「殺人機器人」。   隨後 Toby Walsh 教授聯合Yoshua Bengio、Geoffrey Hinton、周志華等 50 多位 AI 領域有著廣泛影響力的專家發起抗議。
  • 機器人「伴侶」或代替真人妻子?只因這3大功能太真實!望周知
    機器人「伴侶」或代替真人妻子?只因這3大功能太真實!望周知現在進入了5G通信時代,一些消息比較靈通的人,應該知道,未來幾年時間,像是無人駕駛、智慧機器人等新事物,也會逐步普及,畢竟數據傳輸速度的提升,可不僅僅是為了讓你們打遊戲不卡頓,下載視頻速度更快,更重要的一點,還是提升AI智能行業的發展速度,畢竟擁有足夠快的數據傳輸速度,機器人才能夠準確及時完成更複雜的指令。
  • 高仿真智慧機器人的誕生,在未來是否會成為人類的伴侶?
    近年來,有關人工智慧的研究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人工智慧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智慧機器人。智慧機器人的種類也有不少,其中高仿真的智慧機器人最受歡迎,也會成為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主流。高仿真智慧機器人就是給機器人外表裝上仿真皮膚,從外表來看,它們跟人類非常相似。如果再給這些機器人裝上人工智慧,那麼它們將成為強大的智能仿真機器人。
  • 「機器人伴侶」為啥受歡迎?功能性突出!網友:關鍵還是逼真
    網友:關鍵還是逼真進入了5G通信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還在不斷提升,一些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已經被大家所接納,無人超市、無人銀行,甚至是無人駕駛,都已經出現了,所以提到「機器人伴侶」,我們也不足為奇,顧名思義,所謂的「機器人伴侶」,就是跟真人相似的機器人,主要提供一些伴侶服務。
  • BBC解讀使用機器人的潛在風險:不可盲目相信
    這或許並不是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所謂的反烏託邦未來世界——他曾經警告稱,智能設備「意味著人類的終結」——但這的確凸顯出在家中使用機器人所蘊含的風險。「我們很容易將自己內心最深處的秘密告訴人形機器人,它們可愛的面龐看起來是那麼單純。」
  • 2055年人類將會和機器人做愛 它的法律問題如何看待?
    專家說,這些日用型機器人會引起一系列需要決策者和公眾考慮的複雜問題,包括是否應該鼓勵使用這些手段來遏制賣淫和性交易,性犯罪以及幫助殘障人士。   「隨著性愛機器人的到來,可能會降低性工作者的人數和性交易的普及度,如果真有這樣的效果,那麼人口販賣也將會減少。」Levy在接受湯姆森路透基金會採訪時說道。   「我認為人類和機器人做愛不會受到傷害,所以我認機器人妓院不僅應該合法化而且應該大力推廣來減少性交易。」
  • "世界人權日"中國與世界人權體系銜接充分和緊密
    1950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12月10日定為「世界人權日」,以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通過首份人權領域的專門宣言性文書《世界人權宣言》。董雲虎說,宣言表達的人權理念,宣示了所有國家、所有人民都要努力追求的目標,為推動世界人權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使人權理念深入人心,使人權概念更為豐富。
  • 中國反對複製人宣言 專家稱治療性克隆不違人權
    中新網2月21日電 新京報報導,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認為,支持治療性克隆決不是對人權的違背。「治療性克隆」的兩種不同認知來源於兩種不同的人權觀點。  是否允許治療性克隆成爭論焦點   2月18日,聯合國大會法律委員會通過一項政治宣言《聯合國關於人的克隆宣言》:要求各國禁止有違人類尊嚴的任何形式的複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