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解讀使用機器人的潛在風險:不可盲目相信

2020-12-08 參考消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參考消息網8月21日報導 外媒稱,今年2月,當一位韓國女士在地板上睡著時,家裡的機器人吸塵器把她的頭髮吸了進去,導致她不得不撥打緊急求救電話。這或許並不是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所謂的反烏託邦未來世界——他曾經警告稱,智能設備「意味著人類的終結」——但這的確凸顯出在家中使用機器人所蘊含的風險。

「我們很容易將自己內心最深處的秘密告訴人形機器人,它們可愛的面龐看起來是那麼單純。」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21日報導,有關智能技術帶來的危害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但更常見的情況是欺騙用戶,而不是直接對其構成身體傷害。在社交媒體和其他網絡平臺上,犯罪分子設計的惡意機器人如今已經隨處可見。例如,移動約會應用Tinder上就經常有一些假扮成人類的機器人,其目的是騙取用戶的攝像頭權限或信用卡信息。

報導稱,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們很容易將自己內心最深處的秘密告訴人形機器人——兒童尤其如此——但它們可愛的面龐下卻有可能隱藏著邪惡的目的。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如何才能避免上當受騙呢?

一旦在家裡使用機器人,就必須控制好自己的預期。電影和營銷材料或許讓我們誤以為可以與機器人展開複雜的互動,但實際上,要讓它們真正具備其所表現出來的社交能力,仍然需要攻克很多難關,這可能需要漫長的等待。由於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巨大差異,我們必須保持頭腦清醒,不能被表面的假象迷惑——我們往往會誤以為這些機器人都是全自動的,但實際上,它們的某些活動卻是由人類遠程控制的。

「你應該對自己的溝通對象和談話內容格外警惕。」

報導稱,有些人在與這些無情的設備交流時感覺很好,甚至會透露一些非常隱秘的信息——然而,倘若他們知道某些機器人背後其實有真人在控制,肯定不會吐露心聲。

由此可見,當人們錯誤地判斷了機器人的行為來源時,問題會變得尤為嚴重。「隱形男友」(Invisible Boyfriend)服務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一款按月付費的服務,它可以通過一個人造戀人向用戶發送浪漫的文本簡訊和語音郵件。

報導稱,儘管該公司最初希望實現全面自動化,但由於技術水平不足,所以實際運作中還是需要藉助人工來發送浪漫信息。但並非所有用戶都明白這套系統的運作方式,而得益於媒體對人工智慧的大肆炒作,加之很多證據確鑿的案例表明自動化機器人的確可以讓人們誤以為它們是真人,因此很多人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與他們對話的都是機器人。

關鍵信息已經十分明確:隨著機器人的聯網程度越來越高,加之它們可以用自然語言與人類交流,你必須對自己的溝通對象和談話內容格外警惕。

報導稱,當機器人有能力記錄你的一舉一動時,我們還需要努力思考更多的問題:它們將會如何存儲和分享這些信息?有些信息記錄設備的初衷可能只是為了娛樂,但確很容易用作更加不堪的目的。例如可穿戴相機Nixie可以隨時從手腕上起飛,拍攝你周圍的鳥瞰照片。不難想像,這類技術很可能會被心懷不軌的人利用。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可能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主體來負責將這種技術充分融入社會。」

當有記錄設備在場時,人們往往會保守自己的秘密。然而,一旦我們習慣了有機器人陪伴的生活狀態,習慣了這些召之即來的親密朋友,情況又會怎樣?

報導稱,如果我們周圍的技術能夠記錄並處理語言、圖像和動作——更不用說記錄你內心最深處的秘密了——這些信息將會去向何方?它們會被存儲在哪裡?誰有權訪問這些信息?

如果以我們的上網記錄為參照,這些信息完全可以成為廣告公司的金礦。如果我們逐漸習慣有機器人陪伴的生活,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可能遭到過度曝光。

如何才能以最安全的方式將機器人引入我們的家庭、公共場所和社交生活?我們應當對這些智能機器保持謹慎樂觀,不能一味地認為它們會成為我們的貼心伴侶,而是應該認清一個現實:我們必須與那些有能力欺騙和操縱我們的機器人劃清界限。

報導稱,我們或許應該考慮擴大消費者保護機構的觸角,或者創辦以監管機器人為核心目標的政策體制。正如廣播的誕生催生了美國聯邦廣播委員會(Federal Radio Commission)一樣,隨著機器人技術的進步,我們可能也需要設立一個專門的主體來負責將這項技術融入社會。這樣一來,當機器人試圖竊取我們的信用卡,或者吸住了我們的頭髮時,我們都可以向主管機構投訴。

埃文·塞林格是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哲學系副教授。伍德羅·哈佐格是坎伯蘭法學院的隱私、媒體和機器人法律專家。

相關焦點

  • 高端訪談|何聰芬博士:EGF存在潛在風險 不可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
    2019年1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明確指出:EGF不可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或宣傳!但你了解EGF嗎?為什麼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會突然發布此項規定?EGF到底有哪些潛在風險?
  • 北京知音李奇軍解讀:生長因子潛在風險有哪些
    很多無良機構利用生長因子的特性,把生長因子包裝成可以讓組織生長的填充劑使用,但是生長因子是國家明令禁止注射在體內的醫藥製劑,注射到體內後,會引起組織不可控制的瘋狂生長。     生長因子注射對身體的危害  北京知音李奇軍生長因子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瘋長:在注射生長因子後
  • 別盲目,要相信科學
    口罩團體標準的起草人之一、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靳向煜提醒家長不要盲目熱衷於選擇N95口罩及醫用外科口罩。戴口罩的確有防護作用,尤其是現在,但是也要注意一點,孩子的呼吸通暢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顧此失彼。帶醫用口罩會不會防護不好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醫用口罩。
  • 網飛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個人解讀(上)
    最近發了幾集網飛劇《愛,死亡和機器人》的不同故事剪輯視頻,由於有些劇集需要刪減的太多,影響到整個觀看感受,就沒有發布出來。在這裡也將這部劇十八個故事做個總結,可能有劇透嫌疑,請諒解。以下解讀僅代表個人觀點,並非人人如此,不喜勿噴。第一集《桑尼的優勢》個人感覺點睛之筆在最後一句:你感受到恐懼了嗎?
  • 網絡涉軍輿情的潛在風險辨識
    其中,廣大網民圍繞特定涉軍事件的意見表達、情緒流露,往往包含著一些不易覺察的潛在輿情風險,它們相對隱蔽的特質使其一開始容易被忽視,最終可能引發輿論危機,給軍隊帶來種種危害。因此,我們必須綜合考量網絡傳播的特點規律以及涉軍輿情的形成機理,審時度勢、科學辨識、及早發現。
  • 白癜風患者不可盲目用藥,治療不對症會加重病情
    白癜風患者不可盲目用藥周華玲表示,白癜風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種慢性難治性皮膚病,白癜風的治療一般多採用幾種藥物聯合使用的綜合治療方法,需要長時間的服用藥物來進行治療,所以在治療白癜風的時候 不光要觀測藥物的治療作用。
  • 活性炭在注射劑生產中的潛在風險分析
    活性炭在國內注射劑領域已應用多年,但針對活性炭給注射劑帶來的潛在風險報導較少,本文主要針對活性炭在注射劑生產過程中的潛在風險進行探討。不同原料生產的活性炭組成可能存在差異,其使用將給注射劑產品質量帶來一定的潛在風險。 活性炭活化方法主要有物理活化法和化學活化法兩大類。物理法通常又稱氣體活化法,是將已炭化處理的原料在800~1000℃的高溫下與水蒸氣、煙道氣(水蒸氣、CO2、N2等混合氣)、CO2[6]或空氣等活化氣體接觸,從而進行活化反應的過程。
  • 機器人電影全球票房Top25 帶你一一解讀機器人角色
    《我,機器人》、《普羅米修斯》等包含科幻反思的作品,也得到了觀眾的共鳴,躋身於票房前十。機器人電影全球票房Top25 中國機器人網小編帶你一一解讀影片中的機器人角色Top22:《機械戰警》1987全球票房:5342萬美元大賣原因:罪案與機器人的融合、英雄主義機器人角色解讀:底特律的科學家將已被打死的警察墨菲頭腦和機械完美地合二為一
  • 納米的潛在「能量」,如何讓納米機器人「活」起來呢?
    從古代我們只能人力幹的事,到現在出現了機器人,已經在各個地方嶄露頭角,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埃倫博根說:「一旦我們掌握了製造體積不超過鹽粒大小的計算機的技術,我們就會從根本上處於一種新的形勢。」體積如此微小的計算機將非常便宜,因而隨處都可使用計算機。
  • 接地氣解讀《民法典》新規定!
    不可否認,"刷臉"這種高科技的推廣、運用,確實為民眾生活、社會管理帶來了較高的效率和極大的便利,但我們也不容迴避這種高科技所帶來的系列問題:"刷臉"是否會有副作用?是否會涉及侵權?民法典對此會如何回應?
  • 機器人和研究生實驗室助理,哪個更划算?機器人:我比你快1000倍
    相信在很多人的眼裡,實驗室都有一股神秘氣息,科研人員一般穿著白大褂,帶著手套和護目鏡,眼前擺著一些瓶瓶罐罐抑或是不認識的實驗儀器,根本不知道他們在研究什麼。但其實,實驗操作的過程是極其枯燥和乏味的,有時候為了一個實驗結果,科學家要重複好幾百次,耗費體力不說,時間和經費也浪費了。
  • 機器人和研究生實驗室助理,哪個更划算?機器人:我比你快1000倍
    相信在很多人的眼裡,實驗室都有一股神秘氣息,科研人員一般穿著白大褂,帶著手套和護目鏡,眼前擺著一些瓶瓶罐罐抑或是不認識的實驗儀器,根本不知道他們在研究什麼。但其實,實驗操作的過程是極其枯燥和乏味的,有時候為了一個實驗結果,科學家要重複好幾百次,耗費體力不說,時間和經費也浪費了。
  • 闢謠:別再盲目地吃海參了!坑人的養生謠言,別再盲目相信
    相信大家的對海參的了解應該完全掌握,大家一般對海參認知就是海參體內的營養價值,但是大家盲目地相信海參的神奇功效,大家就忘記了海參雖然屬性溫,但是海參吃多了也是有副作用的,以下是營養師有專門闢謠的內容,大家可以來看一看:
  • 一文解讀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結構
    打開APP 一文解讀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結構 工程師d 發表於 2018-05-20 00:08:00 其中,匯川技術提供的機器人解決方案中伺服電機和數控系統基本實現自給,新時達、埃斯頓部分型號機器人開始使用自行研製的控制器和伺服系統,北超伺服能夠為客戶提供電機與驅動器一體化產品。 3、控制器 機器人控制器的軟體部分是工業機器人的「心臟」,隨著科技的發展,工業機器人從下位機到上位機的應用軟體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
  • 以BBC新聞文章為例:應用XGBoost等算法進行文本分類
    為解決此問題,將使用到Python、Sci-kit-learn、Genism和Xgboost庫等工具。獲取數據本問題涉及到的數據可以在Kaggle上找到。本數據集包含BBC新聞文本及其雙欄CSV格式的分類列表,展示如下:import pandas as pdbbc_text_df = pd.read_csv('..
  • 水資源、生態壓力持續存在,不可盲目樂觀
    其中公眾和媒體對於科學語言的陌生和解讀,可能是引起誤解的真正原因。儘管不少科學論文裡有提到西北「暖溼化」,但「暖溼化」的核心是「化」,代表了在某一個時間段的趨勢,向「暖溼」轉化只表示向「暖溼」有了發展,至於什麼時候可以達到「暖溼」,文獻裡並未明確說明。
  • 關於健康,無數人盲目相信的11個知識,但卻全是錯誤的
    例如,在幼兒時期聽古典音樂對孩子的心理髮育沒有影響,並且戴胸罩不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今天,安迪將和你介紹關於健康,無數人盲目相信的11個知識,但卻全是錯誤的。1、應該在早上使用止汗劑。止汗劑對於黃種人來說或許並不常見,但在歐美人種當中,他們都偏愛在早上使用止汗劑,以防止糟糕的氣味突然從身上冒出來。早上即出門前使用它似乎很合乎邏輯。
  • 如何使用AI製作聊天機器人?
    世界正在慢慢走向智能業務系統,這些系統可以代表人類做出重要決策或執行重要行動同時提供個性化體驗,AI Chatbots是當前商業技術領域的最新風潮,關鍵優勢在於隨時隨地的互動使企業能夠全球接觸潛在客戶,讓我們來看看AI聊天機器人的重要方面以及它們是如何構建的。
  • 風險社會中的科學:理解與超越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工業化發展一定程度解決了貧困問題,但科技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潛在的風險。「風險」這個詞來源於西班牙航海術語,意思是遇到危險或者觸礁。  風險社會理論揭示了現代性發展的某種自我消解,明確指出讓人類得以成功的工具理性、科學技術、工業文明等已埋下了人類文明崩塌的隱患。首先,基於工具理性的盲目自信可能導致風險的發生。尋找「確定性」答案的工具理性強調對事物進行客觀化和量化,但當把威脅進行量化的同時,也是把威脅擱置了;當把威脅分為可計算和不可計算的時候,就是漠視了威脅的可能性。
  • ...零售場所開辦單位報告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連卷袋的使用和塑料...
    2020-12-01 10:21:13來源:FX168 【中國商務部:對不同行業的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情況實施差異化報告要求】據中國商務部官微消息,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負責人近日在解讀《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時表示,結合行業實際,《報告辦法》提出了差異化報告的要求,即商品零售場所開辦單位報告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連卷袋的使用和塑料廢棄物的回收情況;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報告其自營業務產生的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含編織袋)的使用和塑料廢棄物的回收情況;外賣企業報告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