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氣學院博士生論文在納米材料領域頂級期刊 Nano Letters 發表
西安交大電氣學院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一維納米雜化結構的合成上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In Situ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 Hybrids with Alternate MoC and MoS2to Enhance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ies
-
西安交大《Nano Letters》:複合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針對上述問題,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唐偉教授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系鄭光遠助理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繆奶華副教授合作,聯合報導了一種3Li2P⸱2P2S5-LiTFSI-PVDF複合固態電解質(SLCSE)。
-
前沿院胡昊課題組在異質外延生長納米結構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半導體表面異質外延生長的應變島因其成核生長行為的複雜性及其可能作為量子點而被應用於納米電子器件、納米光學器件而持續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學者的關注。應變島在表面的成核過程是熱驅動的隨機過程,成核驅動力為形成3D島結構時的應變弛豫。一般實驗上,通過對基底進行模版化,改變島形成時的應變弛豫,從而控制應變島的生長位置及尺寸分布。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西安交大在含鉍紫精衍生物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針對上述問題,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何剛教授課題組首次將鉍元素(Bi)引入紫精骨架中,成功製備了含鉍紫精衍生物,並將其命名為「Bismoviologens」。 該研究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在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西安交大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ZnIn2S4納米片顯著增強可見光光催化制氫:不同Au位置對電子-空穴對轉移的影響)」為題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應用催化B》 (影響因子16.683)上,論文第一作者為電氣學院博士生毛思鰻,通訊作者為電氣學院石建穩副教授,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究課題資助,西安交通大學分析測試共享中心為該研究的表徵提供了支持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二維自旋玻璃中發現大的磁滯效應
自2004年石墨烯被分離以來,二維材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並且在磁、電、力和光學等領域展現了許多奇異的特性。然而,二維磁性材料的合成與分離主要困難在於設計配體形成層內磁相互作用,同時阻隔層間磁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特定拓撲結構和自旋阻錯特性的二維材料一般會表現出奇異的磁學性質,如基於六邊形衍生的Kagomé格子或蜂窩格子。
-
西安交大材料強度重點實驗室一論文在Acta Materialia發表
近日西安交大一篇題為「無缺陷亞微米金顆粒變形尺度效應及其可控性」研究的論文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一流學術刊物《Acta Materialia》上發表。該論文是西安交大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CAMP-Nano)」(http://nano.xjtu.edu.cn)博士生王章潔,在單智偉教授等三位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的。
-
西安交大發現一種全新的鐵電疇翻轉機制
近日,西安交大前沿院青年教師柯小琴博士和王棟博士通過相場模擬發現了鐵電體準同型相界處的一種全新的疇翻轉機制該研究發現,在鐵電準同型相界處,大疇可以通過類似於成分條幅分解的形式長出兩種不同極化方向的納米疇,從而形成疇中疇納米疇結構。由於該種疇翻轉機制與成分的條幅分解非常類似,因此把它命名為「極化條幅分解」。與成分條幅分解類似,極化條幅分解是由於大疇的極化方向處在自由能二階導小於零的位置,因此可以自動分解成兩種納米疇。
-
深圳先進院等在納米載藥系統治療骨髓炎領域獲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王國成副研究員團隊與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碩貴教授團隊,在納米載藥系統治療骨髓炎領域獲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ilicon incorporation into hydroxyapatite nanocarrier counteracts the side effects of vancomycin for efficient chronic osteomyelitis treatment為題發表在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的權威刊物Chemical Engineering
-
JACS封面: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功能團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在鄭彥臻教授指導下,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博士後陳偉鵬採用「混合配體」策略,在溶劑熱條件下成功製備出一例高核過渡-稀土混金屬納米糰簇—。該團簇分子擁有六芒星狀的形狀,為目前報導的第二大3d-4f混金屬團簇,並具有良好的溶液穩定性。
-
西安交大劉峰教授/張啟路特聘研究員團隊:水體系中基於星形聚合物自組裝製備兼具親水/疏水微區的多隔室納米粒子
多隔室納米粒子(Multicompartment nanoparticles, MCNs)一般是指具有多重相分離核的膠體納米結構。多隔室結構廣泛存在於生物體系中,例如細胞可以被視為一種具有多功能的複雜的多隔室體系;在更小的尺度下,血清白蛋白被認為是一種兼具親水/疏水微區的多隔室納米粒子,這些組成各異的微區在血液循環中分別承擔著運輸不同物質的作用。
-
西安交大成立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8月28日,第一屆國際電介質中心全體理事會議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姚熹,美國賓州州立大學L.Eric Cross教授及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介質研究領域的30多知名專家學者參會,大會授牌成立了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
-
AI領域僅5人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重磅榜單!
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獲獎理由:沈超教授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沈超教授簡介沈超,35歲西安交大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教授西安交大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9年阿里達摩院青橙獎學者本科與博士均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
-
第五屆國際應用力學前沿大會暨國際應用力學年會在西安成功舉辦
第五屆國際應用力學前沿大會暨國際應用力學年會在西安成功舉辦 2020-11-26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石墨烯新型納米材料缺陷工程國際研討會
>Supported by(協辦) SSNST XSNST NPU-OST 陝西省納米科技學會 西安納米科技學會西北工業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 「201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aphene advanced nanomaterials & defects engineering (GANDE-2019)」 will be held a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NPU) during
-
容鵬飛、周文虎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Nano Letters上發表原創性...
12月23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放射科容鵬飛教授團隊與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周文虎教授團隊聯合在國際分子影像權威期刊《Nano Letters》(IF=11.238)上發表題為《「Trojan Horse」 Salmonella Enabling Tumor Homing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
西安交大在柔性鐵電領域取得新進展
微納米尺度褶皺具有浸潤性、光學透明性、摩擦和黏附等獨特的表面性能,使其在可逆潤溼、摩擦、黏附、光學等與表界面相關的智能器件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很少有功能氧化物薄膜被應用於褶皺結構中,這極大限制了微納米尺度褶皺的應用範圍。
-
西安交大前沿院在異自旋環形分子磁交換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幾十年,分子磁性的不斷研究使其在單分子磁體、單鏈磁體、分子磁製冷劑、自旋量子比特和單分子螺旋磁矩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在這些體系中,磁交換作用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是分子磁學的研究核心之一。有限的環狀多核簇合物因其可以作為一維無限鏈體系的等價模型吸引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包括同自旋和異自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