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燃燒?條件是什麼呢?
那麼怎樣滅火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燃燒
燃燒的概念: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燃燒。
回憶一下白磷燃燒有什麼現象呢?
信息:白磷在較低溫度下(40℃)即可燃燒,紅磷在較高溫度下(200℃以上)才能燃燒。
根據藥品和儀器,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一:在500mL的燒杯中加入300mL熱水,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乾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觀察現象 。
實驗二:撤去銅片,用導管對準實驗一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或空氣),觀察現象。
實驗一:薄銅片上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紅磷不燃燒;熱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
實驗二:水中白磷燃燒起來。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什麼條件?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著火點: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
2.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什麼條件?
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
3.向熱水中的白磷通氧氣,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燒起來,這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麼條件?
燃燒需要氧氣
結論:可燃物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且必須和氧氣(或空氣)接觸。
注意:
(1)燃燒的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2)著火點是可燃物本身的一種固有屬性,與可燃物的性質有關,一般情況下某物質的著火點是固定的。
(3)燃燒的定義是一種狹隘的概念,並不是物質燃燒都需要氧氣參與,如氫氣在氯氣中燃燒。
當火作為人類的朋友出現時,我們為了發揮它的作用,應採取哪些措施?
增加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增加空氣的流通
提高氧氣的含量
當火成為人類的敵人時,我們應如何將其消滅掉?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實驗操作:點燃3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個燒杯;將另兩支蠟燭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然後向一個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和鹽酸。觀察現象並分析原因。
1.下列滅火方法與隔絕氧氣無關的是( )
A.森林發生大火時設置一條隔離帶
B.用CO2滅火器滅火
C.用鍋蓋蓋滅著火的油鍋
D.用燈帽蓋滅酒精燈
2.下列關於燃燒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放熱、發光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B.燃燒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C.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發光放熱現象
D.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火焰和發光的現象
3.下列關於燃燒和滅火說法錯誤的是( )
A.硫、碳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劇烈
B.鍋裡的油著火時可以用鍋蓋蓋滅,是因為隔絕了氧氣C.用扇子扇煤爐火焰,越扇越旺,是因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氣
D.圖書館內圖書著火,立即用水基型滅火器滅火
答案:A C D
本文由初中化學大師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漲知識!
允許非盈利性引用,並請註明出處:「轉載自初中化學大師」字樣,以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