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患癌風險的人高達5000萬,免疫治療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雲課堂筆記

2020-11-09 造就

21世紀有兩大疾病會出現井噴。

一個是心理精神性疾病,業內統計發病率接近20%。

第二個就是癌症。

張明徽

清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實驗室主任

文章整理自張明徽在太平通直播的視頻內容,編輯後有刪減。

大家一聽到癌症,往往有點談癌色變。當下社會,醫學發展得非常快,但是我們對於癌症腫瘤的認知往往還處在20年前甚至30年前

100年前,美國有一位傳染病醫生,叫特魯多,他給人看病,結果自己得了結核。結核是指結核桿菌感染,會對肺或者其他器官造成功能障礙,不好治。

後來,特魯多回到了他老家的一個小村子裡,休養生息了一年,這個病竟然好了。

特魯多醫生就很感慨,說醫療到底能起到什麼作用,他說「有時能治癒,常常是幫助,終究是安慰」

特魯多醫生

100年前特魯多醫生這麼說,100年後的今天,其實我們主流醫學面對諸多疑難雜症,仍然是這樣的一個現狀,特別是針對癌症和很多慢性疾病,我們在醫院裡怎麼治療?能治癒嗎?

癌症發病率正在年輕化

現在中國人的健康狀況不是很樂觀,這幾年中央政府一直在號召大健康產業,為什麼?因為大健康產業病人太多了,我們很多行業是靠這些病人吃飯的,特別是醫療行業。

同時,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現在心腦血管疾病仍然是死亡原因的第一位,過去都是60歲以後的人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的問題,現在40歲左右已經成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區

癌症也成了一個年輕化的疾病,特別是現在三四十歲得癌症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這些慢性疾病原來都是叫老年性疾病,但現在正在年輕化。癌症這幾年已經出現了不斷增長的勢頭。

國家的癌症記錄中心每年都會公布大陸新發癌症病例數,平均一年新發的癌症病例在400萬左右

但是你別小看400萬,它只是一年,且是在醫療機構有明確登記的,所以說這個數字是偏保守的,因為我們身體當中的細胞每天都在更新,更新就會出現細胞變異,可能就會變成癌細胞。

癌細胞

一個癌細胞從變異到形成我們在臨床上能用CT探測到的一個小小的腫瘤病灶(大概0.5公分左右),要經歷5年,10年,甚至15年這麼長的時間

當我們在臨床上通過體檢看到身體當中有一個0.5公分的瘤子,這算是比較早期了,到這個人離開世界,恐怕要再經歷至少5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身體裡有癌細胞,到最後這個人離世要歷經15年左右的時間。我們一年查出新的癌症患者有400萬,15年是多少?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在中國大陸有癌症潛在風險,或已經有風險的人大概在5000萬以上

癌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癌症的發生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基因上的變化,它有遺傳上的傾向性,比如說女性的乳腺癌,它就有兩個特殊的基因,如果攜帶基因,發生乳腺癌的概率是很高的。

有了基因上的缺陷,它還需要有一個環境上的引導,特別是現在的食品汙染,水汙染,空氣汙染。這些汙染的食品、水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很容易進入到我們的人體,打亂身體的內環境平衡。

在一個混亂不堪的身體內環境中,有一些細胞就要爭取它的生存空間,它就要通過基因突變來適應這個環境,這就是癌細胞突變的一個原理,突變是為了讓細胞更好地生存下去。

但一個細胞變成了癌細胞,也還不足以長成一個腫瘤。腫瘤是一個很形象化的名詞,是一個小小的包塊,一個小的肉組織,肉疙瘩。

一個癌細胞長成一個腫瘤,還要歷經一道關口——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禦部隊,如果免疫系統有了漏洞,那麼癌細胞就有機會變成腫瘤,這就是癌症

腫瘤一旦形成,它會反過來打壓我們的免疫系統,甚至說讓免疫系統幫助他一起幹壞事,這就是癌症的生物學。

現在醫學上對腫瘤的認知,是把它當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一旦發現就要把它趕盡殺絕,通過手術、化療、各種各樣的方法把腫瘤切除,結果怎麼樣?癌症還是沒有被消滅。

這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反思,我們的方法論錯了,我們的認知還不夠透徹

2013年醫療界有一個新的認知上的突破,那就是癌症的免疫治療

其中最著名的一個藥物是抗體藥PD-one,它是一個抗體,是一個免疫的大分子,讓這個藥物進入人體,通過激活免疫細胞,即便像鴨蛋這麼大的腫瘤,也能靠免疫細胞的力量消除。

而且這種抗體對很多實體瘤都有效,也就是說它有一個廣譜的效應,這就是免疫治療的一個特點。

免疫系統到底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身體裡有淋巴結,有脾臟,有闌尾,還有扁桃體,這些都是人體的免疫器官,在這些免疫器官裡頭就存著大量的免疫細胞。

每一種免疫細胞都有它的作用,這些免疫細胞在一個平衡狀態下一起工作,誰也不能冒進,誰也不能偷懶,才能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把我們的身體保護得平平安安。


具體免疫系統跟哪一些疾病有關係呢?

第一類是感染傳染性疾病。外部的細菌,微生物,細菌,病毒,甚至寄生蟲都有機會通過我們的一些器官通道進入到人體,免疫系統能夠識別這些微生物,把它趕出去。

比如新冠狀病毒,它會通過呼吸道進入到我們的身體,免疫系統會識別它,免疫力強的很快就會把這個病毒清理掉。但如果是年老的病人,他的免疫力不強,那麼病毒就有增長的機會。

第二個跟免疫系統有關的疾病就是癌症。七八年來,醫療界對於癌症跟免疫的關係越來越透徹,大家已經看到了用免疫學的方法來對抗癌症的希望所在。

第三種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關節炎,紅斑狼瘡,這些疾病都屬於自身免疫病。它是怎麼引起的呢?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裡頭也會出壞蛋,就像我們這個社會當中,公檢法裡頭也有腐敗分子,這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所以,免疫系統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狀態,有很多的戰士,他們之間協同工作,一旦協調不好了,工作就會出現失誤,人體就會出現感染,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統中的「保衛軍隊」

免疫系統作為人體的軍隊,它如何對抗微生物,如何對抗癌症?

在我們血液裡頭的淋巴細胞中,有一群NK細胞殺傷性T細胞,它們是專門對抗癌細胞的,屬於殺傷癌細胞的常規部隊

介於NK跟T細胞之間,有一群NKT細胞,它具有NK細胞的作用,同時也具有T細胞的作用,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免疫系統裡頭的特種兵

NKT系:腫瘤核心防禦系統

NKT細胞的直徑是常規部隊NK細胞的2倍,體積則是它的8到10倍,是一個大塊頭的傢伙。不但是一個大塊頭,而且它的「武器裝備」非常精良。

我們通過數據科學的測量,NKT的「武器裝備」大概要比常規部隊強上萬倍

這時候,我們自然就會想像特種兵細胞能不能抗擊癌細胞?

於是,我首先拿老鼠來做實驗,老鼠身體裡沒有NK細胞,也沒有殺傷性T細胞,這叫免疫缺陷。

給免疫缺陷老鼠的血管裡打上1000個癌細胞,它很快就會轉移到全身,十幾天以後小老鼠就死了。如果是一個有常規免疫系統的老鼠,你得種上十萬個癌細胞,才能夠出現這種局面。

雖然老鼠沒有常規部隊,它有NKT特種部隊。但是NKT細胞有一個特殊的口令,假如你不知道這個口令,它就不會起來戰鬥。

當你一旦破譯了它的口令,讓它動員起來,這個時候形勢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假如我們事先給老鼠身上的NKT特種兵一個指令,讓它準備起來,那麼你再接種任何腫瘤都發現長不上。這種免疫缺陷老鼠就會迅速轉變成一個超級抵抗老鼠

當我看到這樣的一個實驗,雖然是在老鼠身上做的,但也讓我充滿了信心。未來免疫系統攻克癌症的重擔可能就落在NKT特種兵身上了。

當癌細胞遇到免疫系統

那麼為什麼癌症這麼可怕?

癌細胞到底長什麼樣子?

我們在顯微鏡下會看到癌細胞一開始是1個細胞,隨著時間的分裂,大概在12個小時左右,癌細胞就會從1個變成2個,慢慢地它會扎堆生長。

癌細胞一邊生長,一邊會突變,它的突變也是非常迅速的,我們會看到癌細胞經過40幾個小時,現在已經變成了二三十個細胞。

癌細胞每經過12個小時左右,就會有一個倍增。如果一個癌細胞經過2個月的生長,它會變成多少?2的120次方,我想一個足球場是盛不下的。

高級顯微鏡下實時記錄的一個癌細胞分裂過程

為什麼癌細胞在體外長得這麼快,而在體內長得卻很慢,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身體裡頭有免疫系統,有「警察」天天在巡邏。

只有那些很聰明又有智慧的「小偷」,「壞人」,他才慢慢地繞過警察,發展壯大。

而當癌細胞轉移到一些特殊的器官,像肺,肝,腦,那麼這些很重要的器官功能受到影響,這就是造成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看看當癌細胞遇到抗癌特種兵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

NKT對腫瘤快速殺傷

辛辛苦苦長了80個小時的一堆癌細胞,在紅色的NKT細胞的圍攻下,十幾個小時間便灰飛煙滅。所以當腫瘤遇到強勁的免疫系統時,它會迅速被剿滅,這就是每天發生在我們人體當中的故事

那麼有沒有可能把這種免疫細胞拿出來,變2個,變4個,讓它擴增上幾千倍上萬倍,用它來治療癌症?

這種方法就叫免疫細胞治療

這個方法的基本流程是什麼呢?

首先從血液裡把免疫細胞的種子拿出來,把它放到實驗室的培養瓶或者培養袋裡,給它加上不同的營養物質,讓這種抗癌的細胞擴增到一定的數量

然後把這些細胞再從病人的血管裡或者是一些其他的特殊途徑回收到人體當中,讓它來對抗腫瘤。

把免疫細胞注射進人體

目前NKT可以說是最新一代的免疫細胞治療技術。我的團隊從16年前開始研究NKT特種兵,在2010年有機緣給第一位志願者進行實驗性治療。

NKT:新一代免疫細胞治療技術

第一位實驗者是我的一位朋友,他是左肝和大肝癌,也出現了肺轉移,按照常規的醫療判斷,能撐三五個月就不錯了。經過手術把他的大肝切掉以後,我就用這種NKT細胞治療的方法給他幹預上,一治就治了整整五年

被治癒的癌症患者

到現在,NKT治療技術已經走過了十年的歷程,幹預了接近500個案例

那麼這種方法對於哪一些癌症病人比較有效果?或者說對腫瘤的哪一個階段最有效?

經過十年的研究,我們已經找到了它的規律。如果我們到醫院裡查出來有腫瘤,醫生說還好有手術機會,但通過手術以後發現是惡性的,淋巴結已經有了轉移,或者是血管已經被癌細胞突破了(脈管癌栓)。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進行化療、放療,三年之內再出現轉移的復發概率會達到90%

但如果在手術以後,及時跟上免疫細胞治療,經過三年後我們再來評估這50幾個案例,就會發現僅僅有10%的案例出現了轉移和復發。

這是第一組NKT案例,它對於手術以後的微殘留有非常好的控制作用。這50幾例已經奔著五年去了,如果一個人突破了五年的生存期,就叫作臨床治癒。

第二組受益人群是哪些呢?假如第一組人群手術、放化療以後,很不幸又出現了肝,肺淋巴結的轉移,這是實體瘤最容易轉移的部位。

癌細胞轉移過程

這時候我們用NKT幹預的方法,仍然能夠收到比較好的效果。經過這種幹預,我們每半年評估一下,如果腫瘤沒有再繼續長大,或者已經有一點回縮了,基本上就能判斷它有效。

經過一年時間的評價,我們看到肝,肺淋巴結轉移的這些案例,仍然有80%的人收益,這其中大概有20%的人達到了治癒,也就是5年瘤子也沒有出來,最長的一位患者到現在已經接近十年了。

第三組患者就是肝,肺淋巴結轉移得比較厲害,或者瘤子比較大會轉移到腦或者骨,這一部分患者試用的機會就少多了。

對於預估存活時間還能夠超過一年的,有條件跟進,一年後再來評價,發現仍然有20%的人是受益的

我們來看幾個案例,第一個案例是胃癌手術後七個月出現了廣泛的肺轉移,在肺部有一個病灶,1.8公分。

經過大半年的治療,病灶開始分散,經過一年左右,這個病灶的瘤子已經看不到了,基本上兩年左右瘤子就消失了。現在這位朋友已經進入了第十個年頭

第二個案例是一個縱膈肉瘤的案例,縱膈肉瘤對於放化療、手術都不敏感。這個朋友是縱膈有一個巨大的肉瘤,六七公分,呼吸困難,貧血,都上不了班了。

他找到我來求治,我說得先用放療打一打,因為太大了,還有屏障作用,免疫細胞過不去。通過現在最先進的放療幹預,腫瘤縮了一半,隨後跟上NKT。這位朋友我一直給他治療了五年半

最後一個案例非常的特殊,非常有代表性。這是一個胰腺癌手術以後廣泛肝轉移,往往這樣的案例不會超過半年,最開始我治療了四個這樣的案例都以失敗告終。

對於這個案例,我把治療的頻率從一個月治療一次改成兩個月治療一次,結果四個月後奇蹟出現了,肝上的轉移灶竟然全部被打掉了。這讓我們看到最惡劣的胰腺癌,也能夠被NKT所控制

所以,免疫系統一旦激活起來,找到這支特種兵,癌症是可以治癒的。對於殘留的病灶或者復發的小病灶,如果及時用上免疫治療的方法,能夠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甚至徹底治癒。

免疫治療是一個墊後部隊,雖然我們能夠把癌細胞控制住,但它並沒有消失。

所以我們在治療過程中還要注意尋求精神疏導,讓人的心理變得更健康,讓身體的內環境變得更健康,那麼我們才不會有更多的細胞癌變。

有人說現在的免疫治療價格昂貴,它未來會是普通人能負擔的嗎?

任何一種新的醫療技術,剛發現的時候,由於它歷經了很長的研發過程,所以製造成本肯定很高。但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一定會降下來,用的人群也會越來越多。

免疫治療現在的確成本比較高,像抗T細胞,美國已經上市,它的治療代價是多少呢?40萬美金。但現在常規的細胞治療已經沒有這麼貴了,大概要幾十萬人民幣。

我在這十年的臨床研究中發現,免疫細胞治療一旦起效,它不會耐藥,所以一開始我們用藥的頻率比較高,隨著腫瘤的消退,我們的用藥可以逐步往下降。

現在我評估免疫治療能夠把腫瘤平衡住的代價,大概是在十萬的成本,所以說未來還是有希望的,以幾萬塊錢的代價把腫瘤控制住。

(本文未經造就授權,禁止轉載。

編輯&版面 | 顧天紅

相關焦點

  • 醫渡雲閆峻:讓城市擁有抵禦風險的免疫系統
    【環球網智能報導 記者 張陽】"疫情是有傳播規律的,或許這是一個人類所未知的疾病,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阻斷,一定可以比較快速的控制住疫情傳播,而在這每一步當中AI技術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 真不是玩笑,這兩種血型患癌風險就是高!
    ,A血型的整體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即前者患癌風險增加了12%。其實,當X光片都能診斷出是肺癌時,很多已經是中晚期了。 03 乳腺癌 早期篩查方法:乳腺B超 未婚或高齡(35歲及以上)初產、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小於12歲或行經超過42年等,為乳腺癌高危人群。
  • 哪些人需要做「腫瘤基因檢測」?一張表了解你的患癌風險
    不少人第一次知道「腫瘤基因檢測」,是從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檢出 BRCA1 基因突變,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以降低患癌風險開始的。2018年,歌手鄧紫棋發微博自曝家族有癌症病史,因此做了基因檢測,所幸測試結果是陰性。
  • 自然界為何有動物不患癌:大象額外有19個TP53基因
    自然界為何有動物不患癌:大象額外有19個TP53基因 2017-07乍看之下,這3種動物幾乎毫無相似之處:裸鼴鼠這種嚙齒類動物住在地下;大象於陸地漫步;弓頭鯨在海中遨遊,但這三者確有相似之處。首先,它們的壽命都相對較長:裸鼴鼠可以活過30歲,壽命比大多數同體型的物種長得多;有些大象最長能活70年;弓頭鯨的平均壽命則長達兩個世紀。其次,這3個物種基本都對癌症免疫。  其實動物和人類一樣,也在與癌症殊死搏鬥。
  •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
    據悉,亞馬遜雲服務AWS將全面亮相本次行業盛會,AWS 副總裁 Swami Sivasubramanian將代表 AWS 在線出席並發表題為《突破常規:機器學習無處不在》的演講。就在這場雲端峰會召開之前,Swami Sivasubramanian發表了題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
  • 雙免疫治療 MSI-H/dMMR腸癌見曙光
    以往這類患者的治療「前景」較差,不過近年免疫治療發展迅速,帶來多一枚可用的「子彈」,最新的「雙免疫治療」更大大提升治療效果。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饒家棟醫學博士表示,第一至三期大腸癌的治療方向多年來沒有大改變,「第四期治療近年開始有變化,約10年前我有份參與的COIN-B研究發現,KRAS腸癌患者接受化療加標靶藥可延長存活期,更有20%人可治癒。
  • NK細胞免疫療法開赴癌症治療新徵程
    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為胃癌、肝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 女性發病率第一位的是乳腺癌,其次為肺癌、結/直腸癌、胃癌和宮頸癌。 死亡率最高的前三位是肺癌、胃癌及結/直腸癌。每10萬人有286人患癌。人的一生中有22%的概率患癌症。 ​哪些人容易得癌?
  • 癌症預防的意義要比治療重要!做好這5件事,或可降低患癌的機率
    而為了能活下去,傾家蕩產治療、負債纍纍也成了大部分癌症家庭的現狀。患者每天在疾病折磨中苦苦掙扎,又無奈的看著家人被自己牽連。更為可怕的是,即便是治療、負債,癌症晚期也難以挽救! 所以,從癌症本質、臨床對癌症晚期無法治療等特點來看,癌症的預防意義要比治療重要的多。
  • 癌症患者做細胞免疫治療究竟有沒有效果?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清楚了
    3癌症疫苗 它屬於癌症免疫療法中最新的一種治療方式,很多人說,疫苗不是預防性的麼,治療癌症怎麼也能用疫苗呢?因為,無論是用於預防傳染病還是預防和治療癌症,疫苗都可以通過類似的機制發揮作用:它們教導免疫系統將傳染性病原體或癌細胞識別為需要消除的外來物質。
  • 中國人一輩子有多大風險得癌症?每5個人就有1個,這種東西竟是一級...
    很多人問我:「菠蘿,我這一輩子得癌症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很顯然,對於任何的個人,這個風險很難確定,因為它和每個人的遺傳基因,生活方式,生存環境等各方面都密切相關,而且動態變化。 但中國人群作為整體,這個風險是可以計算的。
  • 肺癌治療費用大幅下降 盧醫生說免疫治療的那些事兒
    「過去肺癌患者使用免疫療法,治療費用可能每年高達20萬元以上,而現在最低可能一年10萬元不到。」1月16日,在江蘇省人民醫院舉辦的盧醫生肺愛課堂科普講座上,該院腫瘤科盧凱華主任表示:隨著肺癌免疫療法治療費用的大幅下降,今年開始將會有更多的肺癌患者從免疫療法中獲益。
  • 腫瘤免疫激動劑,為癌症免疫治療加「油門」
    說起腫瘤免疫治療,大體可以總結為這兩種基本的思路:第一種思路,就是通過藥物鬆開被癌細胞故意死死拽住的剎車,讓抗癌的免疫細胞能順利往前跑,從而殺滅癌細胞。CTLA-4抗體、PD-1抗體、PD-L1抗體等藥物都屬於這一類。另一種思路,就是通過藥物給抗癌的免疫細胞加油,「踩油門」,讓抗癌的力量更持久、更有效。
  • 「網易雲課堂」產品分析報告
    微專業是由網易雲課堂聯合企業實力人員或教育專家,以就業為導向,組織系列課程而成的職業培訓方案。其目的是:讓學員快速、全面地掌握相關技能,並獲得工作機會。按要求完成學習,考試通過可獲得專業認定證書。微專業都是付費的,並且價格不低,它的目標用戶不僅是想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人,更多是畢業準備找工作或者準備轉行的人,而這部分強需求的用戶一般有著更強的付費意願,能承受更高的價格。
  • 美國、日本的癌症治療技術是否遠遠領先中國?學學美國人都是怎麼...
    因為美國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的前列腺癌有兩個特點:發病率高(癌症佔比高),5年生存率高達100%(因為基本上都是早期)。說好的中國患者赴美就醫獲得和美國人一樣67%的生存率呢?找誰說理去? 所有美國患者赴中國就醫的5年總生存率為45.9%,遠高於中國醫生治療中國患者的5年生存率30.9%,這說明了什麼問題?除了美國癌症構成比中「富癌」比例高之外,沒有其他可以解釋的原因了。
  • 肝癌免疫治療新突破!肝癌早期復發率降低,是否靠譜?
    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不在少數,發病率高,死亡率更高。據統計,在2014年,我國有新發肝癌36萬人次,而死亡人數為31.8萬人,這樣比例讓人心驚。而在我國早期肝癌五年生存率能達到50%-70%,而晚期肝癌的五年生存率不足20%。手術治療肝癌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在手術後5年內出現復發轉移的風險高達60%-70%。特別是在手術後2年內復發,佔了肝癌術後復發的2/3。
  • 個高的男性或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男性患癌人數遠高於女性。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為何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
  • 康奈爾法、思維導圖法等做筆記,提高做筆記效率!看完還想再寫三頁
    ——文學院李洛奕邏輯學跟緊老師的課件,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內容的刪去與補充筆記,大部分只用紅藍黑三種顏色,顯得更加乾淨整潔該部分筆記是邏輯學第一章的內容,大部分都是老師課堂上給出的內容,做筆記只是為了重複一遍知識,加深印象與理解。——文學院卓婉婷大學物理我認為物理筆記應該注重知識點和題型類型分類的梳理。
  • 免疫治療是什麼?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
    昨晚8點,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吳朝暉副理事長坐客白澤大師論壇,帶領我們「走近了細胞免疫治療」。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吧。 免疫功能檢測 對我們免疫更能進行系統的檢測,可以針對不同的患者,制定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避免無效治療、減輕治療的副作用。
  • 「基因魔剪」安全性再遇挫折:編輯成功或意味增加患癌風險
    來自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和劍橋諾華生物醫學研究院的兩個研究團隊分別將關注點投到了一處:CRISPR編輯成功或增加患癌風險。兩個團隊認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過程中造成的DNA雙鏈斷裂,會激活p53蛋白通路,引起人多能幹細胞的凋亡。反過來也就是說,經基因編輯後還能存活下來的細胞,通常存在p53功能缺陷。
  • 基因突變並非都是壞事,做好以下2點很重要,幫你有效降低患癌風險
    如果 100 位 BRCA1 突變女性中約有 57~60 人患乳腺癌,意味著大約有 40~43 人不患乳腺癌。 在 100 位 BRCA1 突變的女性中約有 41~60 人不患卵巢癌。 在 100 位 BRCA2 突變的女性中約有 45~51 人不患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