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並非都是壞事,做好以下2點很重要,幫你有效降低患癌風險

2020-11-30 騰訊網

當發現 BRCA 基因突變,會令人感到苦惱。

但是,發現有 BRCA 突變時,是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降低自身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關於癌症風險的思考

專家們認為,BRCA 基因突變的女性比沒有突變的女性更易患乳腺癌和卵巢癌。下表顯示了專家預測的不同人群在 70 歲前患癌症的機率。

癌症風險比較

很明顯,BRCA 突變造成了很大差異。但是,認識到以下方面也很重要。

如果 100 位 BRCA1 突變女性中約有 57~60 人患乳腺癌,意味著大約有 40~43 人不患乳腺癌。

在 100 位 BRCA1 突變的女性中約有 41~60 人不患卵巢癌。

在 100 位 BRCA2 突變的女性中約有 45~51 人不患乳腺癌。

在 100 位 BRCA2 突變的女性中約 82~83 人不患卵巢癌。

但是,沒有人能夠預測誰會或誰不會患癌或者什麼時候患癌。這就是為什麼專家建議所有 BRCA 突變女性均採取預防癌症措施的原因。

探索降低癌症風險的方法

為了幫助 BRCA 突變的女性,專家們進行了一項研究,在這項研究中,他們預測通過以下措施可以將乳腺癌和卵巢癌風險降低多少:

接受乳腺切除(乳腺切除術);

接受卵巢切除(卵巢切除術);

從 25 歲開始,每年接受乳腺 X 線檢查和乳腺磁共振成像(MRI)。這些篩查不能預防乳腺癌,但可以在癌症最有可能被治癒的早期將其發現。

這項研究還探索了在於不同年齡接受上述措施的問題,例如,預測如果保留乳腺和卵巢至生完孩子時再行切除,將會出現什麼差異。這些結果是可以使用的信息,以探索如何降低自己的癌症風險。

手術和篩查並不是唯一選擇,還可以向醫生諮詢他莫昔芬等預防性藥物。另外,還有一些女性選擇不接受治療,也不接受額外篩查。

研究結果:BRCA1 基因突變的女性,不同方法作用如何?

根據這項研究,下表說明了不同的預防方法將如何影響 BRCA1 突變的女性的壽命。

BRCA1 突變女性中不同癌症預防方法的比較:

研究結果:BRCA2 基因突變的女性,不同方法作用如何?

根據這項研究,下表說明了不同預防方法將如何影響 BRCA2 突變的女性的壽命。

BRCA1 突變女性中不同癌症預防方法的比較:

現在應該做什麼?

多花一些時間思考自己的選擇。遺傳諮詢師可以幫助了解預防方法以及如何降低患癌風險。

可以與家人和親密朋友討論,然後達成一個感覺對自己而言正確的決定。

相關焦點

  • 乳腺癌基因風險因突變類型而異
    原標題:乳腺癌基因風險因突變類型而異 好萊塢女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為防乳腺癌和卵巢癌先後切除了乳腺、卵巢和輸卵管,引起世人對兩個相關基因BRCA1和BRCA2的關注。研究人員7日說,這兩個基因的突變會增加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但具體風險程度因突變類型而異。 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 攜帶癌症突變基因的人,一定會患癌?專家:不一定!取決於這3點!
    作者: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如果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你攜帶有癌症突變基因,是否意味著你一定會患癌症呢? 不是! 即使家族中存在癌症易感基因突變,也不一定代表每個攜帶遺傳突變的人都會患癌。
  • 有這種基因突變,你一生將有90%機率患癌!
    TP53基因是迄今發現的與人類腫瘤相關性最高的基因。 作為一種抑癌基因,TP53在人體DNA修復系統中發揮著主要調控作用。一旦TP53基因發生突變,可能會增加你一生中罹患多種癌症的風險。
  • 湖南:1人患癌 5名親屬竟查出基因突變
    患癌後,5位親屬基因檢測查出有突變 記者了解到,朱女士查出患有卵巢癌後,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科成功完成了根治性手術。術後,她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了基因檢測,以便接受進一步綜合治療。不久,朱女士的檢測結果出來了,醫生又建議她的直系兄弟姐妹、兒女都來做一個基因檢測。
  • 一人患癌5名親屬查出基因突變 專家:兩種婦科癌症有遺傳
    在醫生的建議下,朱阿姨多位親屬也接受了基因檢測,結果有5位親屬分別查出相關基因突變,都屬於惡性腫瘤易感相關。 一人得癌,為何一家都要做基因檢測?湘雅醫院婦科腫瘤專家張瑜教授表示,對於所有患卵巢上皮性癌症(包括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婦女以及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個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建議進行遺傳諮詢。
  • 哪些人需要做「腫瘤基因檢測」?一張表了解你的患癌風險
    不少人第一次知道「腫瘤基因檢測」,是從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檢出 BRCA1 基因突變,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以降低患癌風險開始的。2018年,歌手鄧紫棋發微博自曝家族有癌症病史,因此做了基因檢測,所幸測試結果是陰性。
  • 癌症預防的意義要比治療重要!做好這5件事,或可降低患癌的機率
    隨著癌症不斷進展,併發症、器官衰竭、死亡,都是可以預見的結果! 所以,從癌症本質、臨床對癌症晚期無法治療等特點來看,癌症的預防意義要比治療重要的多。在臨床上情緒長期抑鬱、壓力過大、喜怒無常等,也被稱為「易患癌性格」。 因為長期情緒不穩定,會降低機體免疫能力,並導致內分泌紊亂,進而增加自己患癌的機率。
  • 心臟病發作風險的基因突變因素
    2016年4月27日/生物谷BIOON/--90%的心臟驟停患者會因此而猝死,雖然通過植入心臟起搏器能夠防止心臟性猝死的發生,但是大部分病人在發作前都不清楚自己存在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的風險。因此如何更早、更準確地發現這些高危病人至關重要。
  • 癌症基因檢測納入醫保,報銷比例高達90%!但並非適合所有人
    想法是不錯的,但其實,基因檢測並非適用於全部人。目前,腫瘤基因檢測針對的主要是兩個群體,一是有明確癌症家族病史的人群,二是已經患癌的人群。 腫瘤遺傳性的發病率為20%,如果通過提前的基因檢測,則可以發現並抵禦腫瘤的最終發生。
  • 關於乳腺癌的BRAC1/2基因
    BRAC基因作用聽到對這兩個基因的介紹,你可能覺得這兩個基因「不好」,提高了患癌風險。BRCA基因其實是抑制癌的基因,產生腫瘤抑制蛋白,這些蛋白有助於修復受損的 DNA。我們的基因在複製或者環境原因導致基因受損,正常的BRAC能修復這些損傷,如果BRAC的突變導致它無法修復這些損傷,結果就是細胞更有可能發展出其他變異,從而導致癌症。
  • JNCI:男性患癌風險為何普遍高於女性?原因竟是Y染色體關鍵基因的缺失
    2020年2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量研究發現,男性要比女性更容易患癌,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造成這種差異背後的原因,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隆納全球衛生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能夠讓男性患癌風險增加的關鍵生物學機制,即決定性別的
  • 基因科普「TP53基因」——您的基因警察,能「消除」癌細胞嗎?
    科學研究發現,在50%的腫瘤裡面,都發現了TP53基因的突變。  了解了上述背景後,TP53抑癌基因檢測(又稱抗癌能力基因檢測)的意義顯而易見:通過檢測TP53基因的特定基因位點來判斷TP53基因是否存在突變,分析您的基因型,預測您抑制癌症的能力高低,從而預測個體患癌症的風險高低,降低癌症患病風險。
  • 基因編輯成功治療癌症,永久有效;維生素D可降低患癌風險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且永久有效】基因編輯技術從誕生以來一直都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前不久四川華西醫院的盧軸教授也牽頭開展了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癌症治療的臨床研究。臨床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D與診斷為晚期癌症風險降低38%相關】日常生活中,
  • 最殘忍的患癌原因:致癌基因
    最命運的患癌原因:基因美國女星安吉麗娜.朱莉2013年主動接受了預防性的雙側乳腺切除手術,以降低患癌風險,原因是,朱莉的母親患有乳腺癌,而她通過基因檢測也發現自己帶有BRCA1基因,這個基因的存在代表她患乳腺癌的機率比平常人平均高出
  • 「基因魔剪」安全性再遇挫折:編輯成功或意味增加患癌風險
    6月11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同時發表了兩篇新成果,給持續受到追捧的「基因魔剪」 CRISPR技術潑了冷水。來自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和劍橋諾華生物醫學研究院的兩個研究團隊分別將關注點投到了一處:CRISPR編輯成功或增加患癌風險。
  • 基因突變不一定都是壞事兒,比如這8個?
    「亞洲臉紅」的原因就是因為攜帶了ALDH2*2 基因,體內乙醛脫氫酶為突變體,突變酶分解乙醛的能力僅及正常酶的8%,也就是乙醇轉變成乙醛後不容易進一步轉變成乙酸而堆積在血液中。中國人攜帶ALDH2*2的比率非常高,大約有18%的中國人攜帶這個基因,其中最高的是廣東漢族,高達31%;日本人群中的這一比例也比較高,在從不喝酒的人群中檢測到的突變比率高達41%,而在經常喝酒的人群中的突變比例僅為2%-5%;而在歐美白人裡面,幾乎沒人攜帶這個基因。
  • 延長端粒續命有風險,科學家警告:端粒過長反而容易患癌
    端粒天生過長的雜合群體這次的證據,便是來自於先天基因突變的雜合群體。這個群體的基因突變,發生在TINF2基因上,在這個基因的中間,少了一段。雜合就是說,在成對基因中,只有一邊的基因發生了突變,另一邊還是正常。在以前的研究中,天生的端粒變長都是由端粒酶引起,關於端粒研究都無法脫離端粒酶。不過在雜合突變的群體中,有了變化。首先,觀測證明:端粒酶的功能正常,並未受到突變的影響。同時,在這個群體的細胞中,確確實實產生過長的端粒。
  • BRCA突變類型及位點影響乳腺癌、卵巢癌風險
    根據4月7日發表在JAMA的一項研究,BRCA1和BRCA2基因上特定位點的特定類型的突變,可改變乳腺癌或卵巢癌的風險。醫脈通對此進行了報導。Rebbeck博士表示, 「這意味著我們的基因研究從'哦,你有一個突變',過渡為「你有什麼突變和它對應什麼樣的風險? 」「這項研究在定義與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類型和位置相關的風險差異方面邁出了第一步。」研究人員寫道。
  • 「Science子刊」新發現:巴西人獨有的基因變異,會增加其患癌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當腫瘤抑制基因XAF1的一個變體與遺傳TP53-R337H突變結合會增加患癌的風險。這項研究結果在6月24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攜帶TP53-R337H基因的個體之間的差異可能導致一些人患上多種癌症,一些人患上一種癌症,還有一些人根本不會患上癌症。」在全基因組測序研究中,研究人員在TP53-R337H突變載體的一個子集中發現了腫瘤抑制基因XAF1的變異。遺傳了XAF1突變和TP53-R337H突變的個體比那些僅遺傳TP53-R337H突變的個體患癌症的風險更大。
  • 海外就醫:科學家研究發現有關男性乳腺癌的三種新的基因突變
    對男性乳腺癌的了解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Breast Cancer Now將這個發現描述為「使得我們對男性乳腺癌的了解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需要我們對男性乳腺癌有更深的認識,且需要對男性和女性乳腺癌共同遺傳影響因素以及女性最常見的突變形式(ER+)進行研究,以研發降低風險的藥物和其他幹預措施,來預防乳腺癌增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