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臟支架手術的爭議,一直都未停止。此前,朋友圈瘋傳著一篇名為《可怕的心臟支架》的文章,引發眾多網友的恐慌。文章的主要觀點是:
1. 心臟支架手術已經被外國淘汰多年,而中國還稱之為高科技;
2. 在體內植入支架,猶如埋下一顆定時炸彈,生命還是進入倒計時;
3. 做了心臟支架手術需要終身服藥,即使患者不死在冠心病上,也會死在吃藥上。
總之,這篇文章把心臟支架手術說得一無是處,而且觀點很極端。那麼,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針對文章的主要觀點,我們逐一分析。
觀點一:心臟支架手術已經被外國淘汰
我們以美國為例,它的醫療水平全球領先,每年施行的心臟支架手術超過100萬例,其中非急診支架手術超過40萬例。反觀中國,每年施行的心臟支架手術不到80萬例。要知道,美國人口不到3.3億,中國可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以這種現狀來說,我們能說心臟支架手術被淘汰了嗎?
目前,無論是不穩定性心絞痛還是急性心肌梗死,支架介入仍然是最主流的醫療技術,並沒有新的技術來取代它。
觀點二:心臟支架是體內的定時炸彈
把心臟支架比喻成定時炸彈,意思是說生命進入了倒計時,也就是壽命被縮短了。這完全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情況下需要做心臟支架手術?就拿急性心梗患者來說,如果不儘快用支架撐開堵塞的血管,心臟就會一直處於缺血缺氧狀態,心肌細胞開始壞死,堵塞時間越長,心肌細胞壞死面積越大,患者離死亡越近。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患者的冠狀動脈嚴重狹窄,隨時可能發生心梗或心絞痛,也需要視情況放入支架。總之,心臟支架是救命的「利器」。
心臟支架會不會影響患者的壽命呢?這主要取決於術後保養,保養得當,壽命基本與常人無異。據悉,鍾南山院士在2004年的時候突發心梗做了支架手術,如今鍾老已經83歲,依然是活力充沛,健步如飛。
觀點三:支架術後需要長期吃藥,對人體危害巨大。
我們要明確一點,具有心臟支架手術適應症的患者,即使不做這個手術,也需要長期吃藥來控制病情。支架術後依然需要長期吃藥,因為支架只是暫時打通了血管,但是引起血管堵塞的病因還在,如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長期吃藥來預防血管再次堵塞。
心臟支架術後需要吃哪些藥呢?主要有兩大類:
1. 抗血小板藥物
目的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預防血栓形成,術後一年內,患者需要進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也就是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一年之後,可根據患者情況停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2. 調脂藥物
支架術後的患者需要服用他汀類藥物,強化調脂治療,主要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發揮抗炎、穩定斑塊的作用,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預防因斑塊破裂引發的血栓。
除了上述這兩類藥物,有些患者還需要服用一些其他藥物,如擴張血管的硝酸酯類藥物,減緩心率的β受體阻滯劑,改善心室重構的普利類藥物或沙坦類藥物,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還要服用治療相關疾病的藥物。
一般來說,只要患者嚴格的遵醫囑用藥,不會有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另外,吃藥的同時,還要定期複查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便常規、血糖等各項指標,及時發現身體的異常。
總之,心臟支架手術並不是被淘汰的過時技術,對於具有適應症的患者來說,它是救命武器,是生命的「加油泵」。但是支架手術不能一勞永逸,想要長壽,合理的保養不能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