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太陽已是年過半百的中年人了。理論推測,太陽已持續燃燒了五十億年,而它的壽命約為一百億年。在這百億年中,是太陽的主序階段。這個階段太陽十分穩定。氫元素源源不斷地聚變為氦、鋰、鈹等其它元素,直到最穩定的鐵元素生成。核聚變的巨大能量產生了向外的推力剛好可以抵禦萬有引力造成的收縮力。
再過40多億年,太陽的氫元素都消耗完了。它會急速膨脹,成為一顆非常大的紅巨星,其邊緣甚至可達火星軌道。經過數億年的紅巨星階段,太陽會突然坍縮成為一顆白矮星。這時的太陽只剩一絲遊魂了。又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太陽最終會成為一顆冰冷、「死透」了的黑矮星。
如果一顆恆星內核的質量在太陽的1.4倍到3.2倍之間,在它生命的盡頭,星核遭受到迅猛的引力坍縮,會釋放引力勢能,這便形成了巨大的爆炸——超新星爆發。爆炸後,星核會形成新的緻密天體——中子星。
要是恆星內核的質量大於太陽的3.2倍,那麼它的中子簡併力無法抵禦萬有引力帶來的收縮,它還會繼續坍縮。當越過史瓦西半徑時,就會成為黑洞。
這就是現代的黑洞形成的理論。為了得出這些結論。在三百年左右的時間裡,一位位傑出的科學家刻苦鑽研,為之奉獻了一生。
他們比較著名的有:米歇爾、卡爾·史瓦西、錢德拉塞卡、巴德、約翰·惠勒、愛因斯坦、霍金……
(卡爾·史瓦西)
(愛因斯坦)
(霍金)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這些科學家無一例外都是外國人。在這二、三百年的黑洞探索歷程中竟沒有一個中國人的身影。作為中國人確實為之感到惋惜。
1780年,米歇爾提出「暗星」理論,那時中國正值清朝乾隆年間。國人幸福地生活在康乾盛世下的天朝上國裡。
數十年後,1793年,英國的使團經過艱苦航行,歷時9個月的海上顛簸終於抵達中國,停靠在天津碼頭。乾隆大帝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英國的使臣迫不及待地向乾隆展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產品:地球儀、望遠鏡、帕克透鏡、氣壓計,還有攻擊型的科技產品——連發火槍與英國大炮。可是乾隆認為這些都是「奇技淫巧」,只是不入流的小把戲而已。他並未看上眼,對英國使團的態度也漸漸冷淡了。
乾隆這一次的「拒絕」,使當時中國失去了和世界交流先進科學技術的絕佳機會。
你拒絕了世界,世界也不會接納你。大清仍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四書五經、儒家經典。連現代科學為何物都不知道。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大清的統治者才如夢初醒,迷茫地問道:「那些不入流的小把戲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接下來的一百多年,中華兒女承受了太多的屈辱、苦難。在那個連溫飽都尚且難保證的戰亂年代,更不可能有誰來研究科學,探索宇宙了。
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人從此站立了起來,屹立於世界之中。國家開始大力投入科教事業的發展。「兩彈一星」的成功,無疑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的輝煌偉業。我國的科技水平也在逐步與世界縮小差距。近幾年,我們在天體物理、宇宙探索方面,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9年11月28日,著名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的重大發現。他們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發現了70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這一發現遠超黑洞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如果這一發現最後得到證實,它將顛覆人類對黑洞的認識,有望使人類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黑洞理論。
好一個揚眉吐氣的重大發現!這一次將是我們中國人對世界黑洞研究做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