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中房報見習記者 秦佳麗 | 北京報導
伴隨城市開發進入下半場,建築步入存量時代,「好房子」的標準擁有了更多維度。在這一過程中,綠色建築、智慧建築、低耗能建築等概念紛紛湧現,試圖探索建築產品的升級與回歸。
基於這一背景下,「好房子」的標準究竟是什麼?通過老舊建築的更新改造,房地產行業能夠挖掘出哪些機遇?什麼樣的思維模式,應該被地產人追求或摒棄?
12月4日-5日,由中國房地產報、中國房地產網、中房智庫、中國住交會組委會主辦的「綠中國芯地產 CIHAF2019第二十一屆中國住交會」在北京盛大召開。在「融綠時代共築綠色健康智慧新人居——CIHAF2019中國綠色建築產業鏈峰會暨2019中國建築設計院長論壇」上,7位特別嘉賓以「產品創新 城市再生」為主題,展開了一場關於好房子、智慧房子的思維碰撞。
━━━━
饒及人: 用「未來社區」賦能城市生態建設
龍安集團CEO饒及人
「如何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完善生態建設?今年8月,浙江省提出了『未來社區』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解決方案。」龍安集團CEO饒及人解釋,第一,「未來社區」重點落實的是中央「房住不炒」的理念;第二,這套方案探索如何滿足群眾追求完美生活的需求,並且把城市中心作為更新點,從多場景出發提升民眾的幸福指數;第三,方案找準投資平衡點,使房地產出售價格相對合理,降低物業服務成本,提升建築的科技含量,使綠色建築變成一項基本需求,而不再是一種奢求。
「我們也很榮幸,與中國鐵建分別在溫州的76萬平方米土地、嘉興的96萬平方米土地上,參與到了這方面的試點工作,將 5G、無人駕駛、無人機配送、嚴格的水電循環等技術都結合了進來。」他補充道,「實際上,『未來社區』板塊已經吸引了很多央企進駐,估計會在明年開始全面推廣,到時候將會業界提供出直觀的答案。」
━━━━
孫祥恕:舊改的首要因素在於「立舊」
北京維拓時代建築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孫祥恕
「當前的建築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業界在做新建的同時出現了很多舊改需求,並且都是有實力的客戶。這與國際上的發展趨勢慢慢接軌。」北京維拓時代建築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孫祥恕列舉案例, 三元橋、360總部、京東總部、中關村鼎好科技大廈等都是成功的建築改造案例。
在孫恕祥看來,影響一個項目能否改造成功的各項因素中,「立舊」佔據了70%,也就是說,花費大量精力,對老舊實體中的價值部分儘量保留,同時進行價值提升,這是其設計院的本能。
那麼,如何實現這種價值提升?他認為 ,一方面在於硬體條件的梳理,以提高出售價格為參考,理清哪些要素是「非改造不可」的;另一方面是軟實力的包裝,融入科技元素,主打地標建築,主打綠色生態呈現人文關懷等,構築起建築產品的爆點和賣點。
「可以發現,現在我們對建築設計師的要求越來越全面,尤其是涉及城市更新的主題,不再是「畫一張圖紙」這種偽產品,而是要真正權衡場景。孫祥恕說,五年前,維拓時代就已經實現了內部的生態結構搭建,搭建起V20創新產業聯盟,把朗詩科技等下遊企業締結到一處,希望用設計觸動資源,「以後的競爭可能不限於企業之間的對接,而是團隊和團隊對接,或者說聯盟和聯盟對接,希望以後的建築師能夠用發揮創意思維,整合相關資源。」
━━━━
高志:綠色建築不能與傳統建築割裂
加拿大寶佳國際建築設計集團駐華首席代表高志
「綠色建築的帽子很大,概念很廣,儘管相關的技術和概念已經很前衛,但目前看來,國內能達到10%-20%的比例已經不錯。」 加拿大寶佳國際建築設計集團駐華首席代表高志認為,國內地產行業即將進入存量時代而非增量時代,在這種情況下,行現階段要關注的依舊是基礎建築,做好眼下的事情。
他為此列舉出大量案例,在加拿大、美國、多倫多等國家或地區,更多以改造型建築為主。而在中東國家、巴西的公司及爾蘭,承接改造項目的的公司非常多。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改在一定是基於原有的建築基礎進行改造,而非一種破壞。
「所以,綠色建築尤其不能與傳統建築割裂。在現行階段下,企業需求做的,是把原有建築的優點、缺點、區位等要素分析透徹,搞清楚為什麼要建綠色建築,以及什麼階段、什麼條件下適合建設。」高志說。
━━━━
陳棟梁:建築行業應該讓使用者掌握話語權
朗綠科技總裁陳棟梁
在朗綠科技總裁陳棟梁看來,目前建築行業最大的角色缺失是使用者,使用者作為買房人,卻沒有足夠的話語權。
「在這種情況下,搞綠色建築,更像是理想主義者的堅持。」陳棟梁說,「我們願意把綠色建築當做地產商的本職,其商業價值也是成功的。但最後所有的建築還要回到一個問題——即房子本身是為誰存在的。房子本身是一張表皮,而裡面有用的才是空間。」
這個空間是為誰準備的?是為人準備的。陳棟梁解釋,人作為生物群體的一種,幾百萬年進化下來對於環境需求,包括溫度溼度、空氣品質、氧氣濃度、光學等沒有本質變化。而房屋作為一種人造環境,在建造、改造過程中依然要回歸到這上面來。例如,藉助智慧概念,讓所有的門窗、遮陽、新風、採暖、燈光等要素通通上線,營造一個對人友好的環境。
「所有綠色建築、智慧建築,本質上還是兩個詞,以人為本、因地制宜。」陳棟梁說,「所以做舊改的時候,我們需要更加耐心,願意付出在時間成本、諮詢成本和人工成本。做消費者喜歡的,商業上成功的,對國家來說有用的建築。」
事實上,在陳棟梁看來,建築行業的一大痛點在於周期長、規模分散。在這種情況下,房企想要實現普遍的技術管控、實現裝修無汙染,就一定藉助網際網路工具,把優質的資源集中起來,進行供應商材料的挑選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如此可以提高信息轉換率,用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好品質。
━━━━
盧求:工業化、低能耗是未來建築的兩大趨勢
洲聯集團五合國際總建築師盧求
洲聯集團五合國際總建築師盧求認為,城市開發進入下半場,將以存量建築為主。
他談到,歐洲在很早以前就進入到了以存量為主的開發節奏,在這一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尤其值得國內學習和借鑑。「對於既有建築的改造標準,他們的要求嚴格且細緻,但凡有一定歷史價值的建築都需要保留,從基礎開始,房子都不能拆,外立面不能動,結構體系能保留的都能保留,依靠先進的技術體系進行基礎加固。」盧求補充到,「既有建築改造對於設計行業是一個好的機遇,為客戶和市場創造更多價值,如果能批量化生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他進一步指出了未來建築的兩大趨勢,一是建築超低能耗,目前國際上的發達國家都在不約而同地走這一路線,另外,今年9月,我國關於零能耗建築標準和構造技術解決方案首次以國家標準的形式出現,這在世界上還屬首次。因此,在盧求看來,不論是新建建築和既有建築改造,低能耗都是和行業探索可持續建築的重要議題;與此同時,這還關注到投資方和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在金融領域也值得特別關注。
「二是建築工業化,這並不意味著簡單的裝配式建築,而是一套體系和系統。過去二十多年,國內地產行業很少有人來主導這件事,但到了今天,追求品質建築、實現建築工業化,將是行業的關鍵出路。」盧求表示。
━━━━
隋魯波:好建築要引入時間維度
維思平董事、執行主任設計師隋魯波
「據說目前已有90%的房屋成為存量建築,舊改也因此成為一個重要話題。但我不認同簡簡單單地做舊改,對於設計師來說,我們的的思維可能要轉變一下。」 維思平董事、執行主任設計師隋魯波表示。
在他看來,一棟房屋空間將延續數十年,但人們的居住需求不可能不變。在這種情況下,能否給未來預留足夠靈活和前瞻性的考慮,就是設計階段該做的事情。「未來人的需求不會固定在某個地方,大家的選擇不僅僅在於小區品質,還要求要有辦公消費生活圈,要求居家周圍有辦公空間。」 隋魯波補充到,「未來的年輕人群體中,創業人群將非常多。這種情況下,「五分鐘生活圈」內找到就業機會和消費機會,才是真正的生態。」
因此,隋魯波認為,建築設計者要有「四維建築」思維,即在傳統建築的基礎上,考慮時間變化,考慮財務維護成本,打造開放式空間,便於資源共享,賦予空間更多的價值和功能。
━━━━
王晨:建築規劃不能摒棄人文精神
新城控股集團設計研發總監王晨
在新城控股集團設計研發總監王晨看來,傳統的「拆舊建新」時代,正邁向以「舊樓改造、存量性能提升」為核心的城市有機更新階段發展,在這一個過程中,城市發展的新機遇有兩點。
「第一是規劃機遇,人口正面向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遷移,這勢必帶來產業需求的提升,包括工業園區,生活園區,文旅養老都會有需求;第二是文化的需求,城市是人類居住的聚集地,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精神和價值底蘊,現在城市高速發展把人文都摒棄了,後面應該把這些文化進行重塑。」王晨表示,只有回歸城市的精神,和居民形成情感上的呼應,才能讓城市煥發以前的精神活力,進而帶動居民的精神文明回歸,甚至是消費力體現。
基於以上因素,王晨認為未來的建築構造應該滿足三個層面。一是建築規劃層面,做到不複製、有規模,融入當地傳統人文特色,做出自己的獨特情懷;二是客戶層面,為了避免同質化線路的泥沼,房企應該深度分析客戶購物行為後,對傳統業態進行不斷升級,形成動城、兒童城、珠寶城各式創新業態;第三是模式層面,把購物中心與社交、文化、教育、醫療、養老等要素結合,構建出形式新的交互體系。
責任編輯:馬琳 曹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