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3年前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嗎?
2017年7月23日於深圳市召開的國際植物學大會全面展示了「中國風貌」與「深圳特色」,得到了國際植物學界的廣泛讚譽。
9月12日上午,歷時兩年多建設的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紀念園於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正式開園。據介紹,開園之日起,深圳也將依託紀念園開啟一場以百年為時間維度的長期科學實驗:「2121計劃」,使紀念園成為一個開放的城市自然恢復過程的長期觀測平臺。
當日,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王國賓、副局長張國宏,福田區委書記鄭紅波,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等領導嘉賓出席。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是在人與自然矛盾日益尖銳、人類社會面臨的多重全球性危機日益加深、人類社會必須作出新的抉擇的時代背景下召開的植物科學全球性會議。為了紀念大會,也為了更好地落實深圳宣言制定的植物科學發展理念,大會後,深圳市決定在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區建設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紀念園。
紀念園面積16.7公頃,位於北緯22°30&39;38,東經114°1&39;8,生境包括入海河口、灘涂、紅樹林、和陸地四部分,緊鄰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香港米埔海灣國際重要溼地和深圳城市建成區,是連接城市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的過渡地帶。
該紀念園,不僅承載本次大會首次在我國舉辦的珍貴回憶,還提供了兩個重要的科學功能——讓更多的人可以近距離觀察自然,了解這裡記載的植物與土壤的故事;讓植物可以在這裡「自由」生長,從而完成自然的演替。紅樹林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建立紀念園的目標就是打造植物科學基地,落實深圳宣言植物科學發展理念的典範。
現場,伴隨著紀念園開園,深圳也開啟了一場以百年為時間維度的長期科學實驗,簡稱「2121計劃」,該計劃旨在讓紀念園成為一個開放的城市自然恢復過程的長期觀測平臺,將通過長期持續的觀察記錄,開展為期百年的科學實驗,並開放多元的參與平臺,讓這裡成為年輕一代的科學啟蒙。
為此,園區以最基本的生物多樣性記錄為基礎,匯集公眾力量與科學力量,大力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同時也為城市自然恢復提供可參考依據。為了科學嚴謹地完成實驗,「2121計劃」將設置一系列研究方法進行引導:只對園區的生態環境進行有限幹預,包括適度改良土壤和治理外來物種;嚴密地進行物種監測,跟隨時間的推移真實完整記錄生態環境的真實變遷情況;搭建平臺,及時和其他科研機構共享監測數據。
此外,紀念園還通過時間膠囊的形式記錄對城市生態的美好嚮往與憧憬,向全社會徵集、並最終選出了100個最具代表性的生態夢想,通過時間膠囊封存並埋入園區,該膠囊將於20年後重新開啟。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