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D:科學家開發高性價比的癌基因突變快速檢測方法

2020-11-25 生物谷

2016年6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上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檢測肺癌和結直腸癌中的KRAS基因突變的新技術。

 

發現並對腫瘤特異性基因變異進行功能分析為預測治療應答,幫助病人選擇有效的治療策略提供了可能性。正常的KRAS基因產物主要參與細胞分裂的調控,而許多癌症中都存在KRAS基因突變,到目前為止許多研究證明KRAS基因突變是預測非小細胞肺癌和結直腸癌病人治療敏感性的一個強力生物標記物。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傳統的基因突變檢測方法需要複雜耗時的過程,同時還需要昂貴的儀器,因此並不適合進行KRAS突變的常規臨床篩查。為了克服這些問題,研究人員開發了這種能夠對肺癌和結直腸癌樣本進行常規檢測的新技術。

 

這項研究使用了雜交誘導聚合技術進行突變檢測,能夠在PCR擴增之後的不到十分鐘內檢測到常見KRAS突變。雜交誘導聚合技術是一種基於bead的DNA檢測技術,適用於微晶片平臺。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0個肺癌和結直腸癌樣本進行了分析,並將結果與傳統測序方法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利用這項新技術篩查到的KRAS突變與測序結果100%吻合。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報告稱在其中一個樣本中,即使在正常DNA背景下僅有25%的KRAS突變含量也能夠被檢測到。

 

這些結果表明這項基於雜交誘導聚合技術的突變檢測方法具有非常高的準確性,適用於真正的臨床檢測,並且研究人員還表示這項技術不僅能夠快速獲得結果,同時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因此該研究為個體化腫瘤治療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分析工具。(生物谷Bioon.com)

 

 

 

 

Hybridization-Induced Aggregation Technology for Practical Clinical Testing : KRAS Mutation Detection in Lung and Colorectal Tumors

 

Hillary S. Sloane, James P. Landers, Kimberly A. Kelly

 

KRAS mutations have emerged as powerful predictors of response to targeted therapies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and colorectal cancers; thus, prospective KRAS genotyping is essential for appropriate treatment stratification. Conventional mutation testing technologies are not ideal for routine clinical screening, as they often involve complex, time-consuming processes and/or costly instrumentation. In response, we recently introduced a unique analytical strategy for revealing KRAS mutations, based on the allele-specific hybridization-induced aggregation (HIA) of oligonucleotide probe-conjugated microbeads. Using simple, inexpensive instrumentation, this approach allows for the detection of any common KRAS mutation in <10 minutes after PCR. Here, we evaluate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HIA method for mutation detection (HIAMD). In the analysis of 20 lung and colon tumor pathology specimens, we observed a 100%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KRAS mutation statuses determined by HIAMD and sequencing. In addition, we were able to detect KRAS mutations in a background of 75% wild-type DNA-a finding consistent with that reported for sequencing. With this, we show that HIAMD allows for the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detection of KRAS mutations, without compromising analytical performanc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validity of HIAMD as a mutation-testing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practical clinical testing. Further expansion of this platform may involve the detection of mutations in other key oncogenic pathways.

相關焦點

  • 原癌基因BRAF突變檢測的價值
    腫瘤基因檢測結合臨床手段精準診斷,不僅可以在早期檢測評估腫瘤發病風險,而且可以在腫瘤後期為靶向用藥、預後管理提供臨床支持。原癌基因BRAF:其V600E突變佔80%以上作為人類最重要的原癌基因之一,原癌基因BRAF突變會驅動腫瘤細胞的增殖、生長和分化,尤其在結直腸癌、甲狀腺乳頭狀癌、多毛細胞白血病、腦腫瘤和黑色素瘤中。
  • 談癌色變怎麼破?防癌基因檢測助我們躲過癌症的襲擊
    其實這個細胞的基因與生俱來就有這個功能,只不過是發生微損傷和微調整使基因改變,從而導致癌細胞被激活。 談癌色變的年代,如何能躲過癌症的襲擊? 談癌色變的年代,如何能躲過癌症的襲擊?不僅是科學家們在研究,普通人也在尋覓。
  • ...砒霜竟可以復活結構性突變的最強抑癌蛋白p53,恢復其抑癌活性丨...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靶向藥物開發策略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在人體內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突變後,就會編碼癌蛋白,誘發癌症;而抑癌基因突變,會導致抑癌蛋白失去抑制癌症形成和發展的能力。因此,從理論上講,消除癌蛋白和恢復抑癌蛋白活性,都能用於癌症的治療。  不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 了解TP53基因突變與藥物
    一般原癌基因的突變是只在特點的點發生突變才能使得蛋白具有更強的活性,不是隨便哪個位點或者那種形式突變都可以的,如EGFR的19del、L858R這些位點,只有這些位點的特點突變形式才能造成EGFR蛋白特定的構象改變,蛋白持續激活,所以針對這些特定的突變位點開發靶向藥物稍微容易些。
  • 暗藏的癌症「定時炸彈」——RET基因突變
    此外,其治療RET突變的甲狀腺髓樣癌也獲得了令人振奮的臨床數據。據悉,這款藥物的臨床試驗正由國內的創新藥企基石藥業在中國開展,期待能造福更多國內患者。 罕見的RET基因融合突變,卻是多種癌症的「元兇」 隨著全球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於疾病的「特性」有了新的認知。
  • Cell:開發出高靈敏檢測疾病相關突變的SNIPR技術
    這種涉及DNA或RNA中單個鹼基的基因組變化稱為點突變。它們可導致輕微的異常,比如色盲,但也可導致嚴重的疾病,包括神經纖維瘤病、鐮狀細胞貧血、某些癌症和泰伊-薩克斯二氏病(Tay-Sachs disease)。突變也能產生對常規治療有抵抗力的疾病變體。科學家們希望檢測這些點突變,以更好地評估人類健康中的脆弱性,提供準確的早期診斷並指導適當的治療。
  • 抑癌基因或許會促進癌症發展 它還有什麼神秘作用?
    我們都知道,抑癌基因能夠有效保護機體免於癌症的產生,然而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有時候這些抑癌基因或許也會促進癌症進展,而且在疾病發生過程中或許還扮演著其它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讓我們共同學習,揭開抑癌基因的神秘面紗!
  • 不僅是DNA,基因編輯脫靶還會造成RNA突變!好在上海科學家讓單鹼基...
    今年3月,由上海科學家主導的研究適時為這項熱得發燙的技術「降溫」——通過新型脫靶檢測技術,研究人員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在此基礎上,團隊又有了新的收穫!記者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脫靶效應會導致RNA突變,且會帶來較強的致癌風險。
  • Nature:科學家鑑別出抑癌基因p53的新角色
    Nature:科學家鑑別出抑癌基因p53的新角色來自威斯康星大學的科學家們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發表研究報告,通過研究發現了p53蛋白或許扮演著一個意想不到的角色,相關研究結果或為開發治療癌症的新型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 基因TP53如何抑癌?一文解讀
    TP53基因突變常見於各種基因檢測報告,在人體基因裡,TP53是非常重要的抑癌基因,在正常細胞中低表達,在惡性腫瘤中高表達。TP53基因翻譯的P53蛋白是細胞生長、增殖和損傷修復的重要調節因子。抑癌基因如TP53、BRAC1或BRAC2、PTEN、RB1和APC等,它們負責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如同汽車的剎車。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突變是比較隨機的,不管在基因的任何位置發生任何形式的突變,只要這個突變導致該基因失去功能,或者功能降低,都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
  • 腫瘤的基因檢測與基因甲基化檢測的關係解讀
    腫瘤發生前,致癌因素會導致基因甲基化的變化,如果甲基化程度沒有突破一定的閾值,細胞會自我修復。一旦抑癌基因甲基化程度異常升高,抑癌基因完全沉默,抑癌功能完全喪失,細胞進展為癌症的風險大大增加。因此,抑癌基因異常甲基化對腫瘤風險評估、早期檢測和診斷都非常有價值,成為腫瘤早篩的新型分子標誌物。
  • 《細胞》子刊:這一次,砒霜立大功了,可復活結構性突變的最強抑癌蛋白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靶向藥物開發策略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在人體內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突變後,就會編碼癌蛋白,誘發癌症;而抑癌基因突變,會導致抑癌蛋白失去抑制癌症形成和發展的能力。因此,從理論上講,消除癌蛋白和恢復抑癌蛋白活性,都能用於癌症的治療。不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1期:新晉諾獎得主開發5分鐘新冠檢測方法...
    新晉諾獎得主團隊開發5分鐘檢測新冠方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Jennifer Doudna博士率領的團隊和她的合作夥伴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布了一篇論文,基於CRISPR-Cas13a技術開發了一種新型新冠病毒檢測。這款檢測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不需要對病毒RNA使用RT-PCR進行擴增,可以直接定量檢測樣本中的病毒RNA水平。
  • 宮頸癌檢測的生物學基礎:探秘基因高甲基化
    HPV病毒在整合過程中,E2的結構破壞,病毒致癌基因E6E7表達增加,宮頸細胞輕度病變,癌症風險有所提高。E6E7的過量表達,導致宮頸細胞內甲基化狀態失衡,關鍵腫瘤抑制基因啟動子區域發生異常甲基化,抑癌功能喪失,細胞癌化,癌症風險大大提高。我們來看一下E6和E7誘導基因高甲基化的共同機制。兩種癌蛋白的共同目標是DNMT1,它通過不同途徑被E6/E7激活。
  • 《科學》:發現錯義突變的P53沒有促癌活性,但能促進腫瘤發展
    如果這個傳言是真的,這意味著藥物研發的思路也要調整,開發針對P53突變蛋白的抑制劑或許才是正確的選擇。 有人懷疑,可能這些突變讓P53蛋白從抑癌蛋白變成了促癌蛋白,不過,一直沒有證實。 為了搞清楚這些突變的作用。研究人員先是挑出了p53基因上最常見的6個錯義突變,在AML細胞中進行了研究。
  • 治療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有新方法
    治療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有新方法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與日本慈惠大學發現了一種針對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患者的新型治療方法。ARID1A基因會產生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作用是促進各種基因表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
  • 利用農桿菌瞬時表達CRISPR編輯基因和快速篩選突變植株的新方法
    該技術為童期長的多年生植物和有性生殖後會產生性狀分離的雜合一年生植物提供了一個快速獲得不含有外源基因的基因編輯突變體的新方法。為了獲得基因編輯植株,即突變體,一般情況下是將Cas9和sgRNA等外源序列整合到植物基因組後,通過它們的穩定表達實現目標基因的編輯,獲得突變體。對於遺傳背景純合的一年生植物,常用的方法是通過有性自交或雜交,使導入的外源基因和突變位點分離,從而獲得不含有外源基因的突變植株。
  • 甲狀腺腫瘤會基因突變你知道嗎?
    前幾天一個網友在微信上和我聊天,說他是穿刺良性但基因檢測是突變,問東姐是不是就確定是乳頭狀癌了?關於甲狀腺癌基因突變,東姐略有了解,我們熟悉的醫院好像也很少有做這種檢測的。今天就一起學習學習!甲狀腺腫瘤的突變基因都有哪些?
  • 10225例癌症患者的TP53突變揭示了基因功能新亮點
    研究團隊在分析了這個龐大的數據樣本庫後,對TP53基因突變如何影響癌症有了更透徹的了解。他們發現,在所有被研究的癌症類型中,TP53突變在存活率較低的患者中更為常見。他們也找到了一種更準確預測預後的方法。Donehower說:「我在突變TP53腫瘤中發現了四個上調基因,其表達與患者預後相關。如果這四個基因高表達,那麼患者更有可能預後不良。
  • 基因多態性的檢測方法
    Blot/RFLP方法檢測,後來採用聚合酶鏈反應(PCR)與限制酶酶切相結合的方法。現在多採用PCR-RFLP法進行研究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2.單鏈構象多態性(SSCP):是一種基於單鏈DNA構象差別的點突變檢測方法。相同長度的單鏈DNA如果順序不同,甚至單個鹼基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構象。在電泳時泳動的速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