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根據美國歷史博物館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地球上鳥的種類大約有1800種,幾乎是在20世紀博物學家們預測的兩倍。放眼世界,把目光放到世界這個廣大的「林子」,你真的會發現什麼奇怪的鳥都有。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世界上最奇異的10種鳥類:
印加燕鷗
這種鳥是以它的棲息地命名的,它們今天棲息的地方曾經是古印加帝國的統領地。印加燕鷗經常在洪堡海流(Humboldt Current,即秘魯寒流)經過的地方出沒,它們已經適應了跳入寒流水域來捕獵鳳尾魚和其他小魚。它們有時也會搜尋海豚和海獅吃留下的食物殘骸。
從遠處看,印加燕鷗可能看起來像任何其他普通的鳥類。但是如果近距離看,你會看到它們漂亮的閃亮白鬍子,而且雄鳥和雌鳥都長著這種白鬍子。這種高度「社會化」的物種,習慣在幾千隻鳥的棲息地裡築巢,通常在懸崖洞穴或裂縫中產卵。
雖然印加燕鷗不是瀕臨物種,但是由於過度捕撈而數量減少的鯷魚種群,會影響它們的食物來源,進而間接影響它們的種群規模。在2009年,秘魯政府建立了瓜諾群島和開普斯國家保護區,以保護印加燕鷗的棲息地。
亞馬遜皇家捕蠅鳥
儘管所有的皇家捕蠅鳥都非常相似,一些專家還是根據地理位置將它們分為四個亞種。安第斯山脈以東的亞馬遜皇家捕蠅鳥廣泛分布在南美洲北部和中部。它們主要棲息在潮溼的低地森林中。
皇家捕蠅鳥的頭上有一個獨特的華麗的頂冠,該頂冠能夠在紅色和橙色的不同色調之間變化。這個頂冠通常是鬆弛的,使捕蠅鳥看起來像一把錘頭,當頂冠隆起時,就呈現出華麗的扇形形狀。雄鳥只有紅色的羽冠,而雌鳥只有橙色的羽冠。顧名思義,皇家捕蠅鳥主要以昆蟲為食。
南方巨型海燕
南方巨型海燕是一種長著尖翅膀和巨嘴的大型鳥類。它們之中大部分都是黑色的,只有大約5%的南方巨型海燕是白色的,但是深色鳥類的顏色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灰甚至變白。這種環極物種分布於南極洲及亞南極島嶼中,它們最奇怪的一點就是在飛行的時候會駝背。
由於它們最喜歡吃的食物是海象、海豹和海獅的屍體,因此南方巨型海燕也被稱為海雕。別看它的樣子很憨厚,其實它連企鵝和信天翁都會吃。前往南極探險的人們,經常看到南方巨型海燕在享用動物的遺骸時,頭上都沾滿了鮮血,著實讓人害怕。也有一些報導說,南方巨型海燕在攻擊其他鳥類的時候會把它們按到海水裡淹死。
鴞鸚鵡
紐西蘭是孤立的動物物種與世界其他地方分離進化的絕佳地方。因此,這個國家現在以許多獨特的動物而聞名,而鴞鸚鵡就是其中最奇怪的物種之一。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也是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更是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
鴞鸚鵡要長到9-10歲才達到性成熟,而傳說中它們的壽命最長能達到90歲。儘管這種鸚鵡的壽命很長,但是它們的種群已經處於嚴重瀕臨滅絕狀態長達一個多世紀了,因為它們每2-5年才繁殖一次,不會飛,而且遇到危險的時候還不會逃跑,一動不動任人宰割。
鴞鸚鵡的種群規模在以前是很龐大的,直到第一批人類定居者來到這裡獵取它們,加上家貓、狗和白鼬等外來物種的入侵,幾乎使鴞鸚鵡滅絕。最初的保護工作始於1894年,那個時候鴞鸚鵡的數量僅剩下可憐的51隻,但直到1995年鴞鸚鵡的繁殖計劃才取得成功。
蓋亞那動冠傘鳥
蓋亞那動冠傘鳥原產於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南部和巴西北部,它們雄性和雌性都可以通過它們不斷豎立的頂部羽冠來識別。雄鳥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明亮的橙色,雌性則是棕色的,羽冠較小。
蓋亞那動冠傘鳥會花很多時間來求偶,因為它們每一次求偶都要面對其他的50隻雄鳥的挑戰,它們通過參加戰鬥和舞蹈表演來獲取雌鳥的芳心。
斯裡蘭卡蟆口鴟
斯裡蘭卡蟆口鴟只能在印度和斯裡蘭卡茂密的熱帶森林中找到,它們的的頭和身體一樣寬,嘴巴又大又大,長得就像青蛙或蛤蟆,因此才被叫做斯裡蘭卡蟆口鴟。雄鳥大多為灰色,身上還帶著一些白色的斑點,而雌鳥則大多是鐵鏽一般的紅色。
這些夜間活動的鳥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樹枝上休息。斯裡蘭卡蟆口鴟並不被認為是易受害物種,但是最近用利潤更高的茶園代替蔭涼種植的咖啡園的趨勢已經摧毀了該鳥的一些天然森林,同時它們還面臨著其他由人類耕作、林業經營、火災和放牧造成的威脅。
麗色軍艦鳥
雄偉的麗色軍艦鳥通常用它們巨大的雙翼和深叉的尾巴能夠毫不費力地在熱帶微風中滑翔。當風力最強時,它更喜歡沿著美國南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的海岸飛行,保持在高空,這樣一來,它們就可以在空中停留長達兩個月而無需一次著陸。
由於雄偉的麗色軍艦鳥沒有防水的羽毛,一旦羽毛被水浸透它們就不能飛了,因此它們很少會在水中著陸。取而代之的是,它們經常在半空中捕捉其他鳥類作為食物。
最引人注目的是麗色軍艦鳥壯觀的巨大的,鮮紅色的喉袋,雄性通過給喉袋充氣來吸引雌性。它也是唯一在外表上性別差異顯著的海鳥。雌性通常比雄性大,喉嚨是白色的,而不是紅色的。
長耳垂傘鳥
這些奇特的鳥類除了頭上自帶漂亮的羽冠外,還有從胸部中央垂下來的長長的、可充氣的垂肉。垂肉上覆蓋著短而有鱗的羽毛,膨脹時可以像松果。雄性在交配季節用這些裝飾物來吸引雌性。雄性長喙傘鳥的體型是雌性傘鳥的兩倍,但它們的喙要小得多。與大多數鳥類相比,它們是笨拙的飛行物,喜歡在樹枝之間跳躍。
長耳垂傘鳥是哥倫比亞西部和厄瓜多特有的鳥類。由於這種鳥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潮溼的森林中,伐木、築路和採礦造成的棲息地損失已經顯著影響了它的種群數量。一些當地人也捕捉這些動物並賣掉它們,把它們作為寵物飼養,或者吃掉。
盔犀鳥
盔犀鳥是一種大型、吵鬧的鳥,它們生活在汶萊、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緬甸的原始森林裡。盔犀鳥喙上的結構叫做「盔甲」,在法語中是「頭盔」的意思。與其他犀鳥不同,盔犀鳥的盔甲堅固而沉重,佔了體重的10%以上。
盔犀鳥可以通過其怪異的面部特徵和長的中心尾羽來識別。它們喉部上長有皺巴巴的皮膚,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食肉袋,用來把食物帶回巢穴。雄鳥的袋子是紅色的,雌鳥的袋子是綠色的。在孵化過程中,雌性盔犀鳥會終日窩在巢中,然後雄性通過喉囊中倒流水果,通過一個小開口進入巢穴,為雌性提供食物。
麝雉
麝雉在南美洲中部分布廣泛,這種鳥通常可以在沿河和湖泊的樹木和灌木中被發現。雖然它們鷹一樣的頭看起來很可怕,但其實它們不擅長飛行,而且動作也很笨拙。
從視覺上看,這種鳥的特點是鬆弛的羽冠、明亮的藍色臉部皮膚和紅色的眼睛。然而,這麝雉最不尋常的特徵是它的多腔胃。麝雉有時被稱為飛牛,因為它們以幼嫩的葉子和芽為食,這些葉子和芽是在細菌和微生物的幫助下消化的。它是世界上唯一只只吃樹葉而不吃東西的鳥。
年輕的麝雉還會遊泳,在遇到危險時它們會跳進水裡,然後用爪子爬回樹上。翼爪曾經是古代鳥類的一個共同特徵,但是這個物種已經設法維持它們了,等到麝雉長大後,它們的翼爪會慢慢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