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3 9:15:59
來源:文匯報 作者:王星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寒假伊始,與春節相關的各類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不少滬上學生走出家門。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通過不同的實踐體驗,找尋越來越近的年味。
滾筒、油墨、木蘑菇齊上場……在金山區,西林中學的版畫室假期依舊一派繁忙景象。特級教師顧慧英帶著版畫社團的孩子們運用凸版、絲網版等形式製作了惟妙惟肖的鼠年紅鬥方,共同迎接即將到來的鼠年。
自2006年起,西林中學就立足金山的鄉土文化特色,開啟了版畫教育。時至今日,西林版畫已經是該校響噹噹的一張對外名片。顧慧英說,帶領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生肖版畫迎接新年幾乎已是每年寒假的固定節目:"我們的版畫教育,並非為畫而畫,而是希望學生們在版畫創作中實現科學與美學、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和統一,幫助他們開拓創新思維,擴展視野、完善人格。春節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節日,我希望學生們用自己製作的新春版畫,為自己的家裝點一道最特別的年飾。"
在廊下景紅林,同學們學燒農家飯、學做農家塌餅、眉毛餃;在上海非遺城,拓片製作、古建築榫卯結構拼裝、製作京劇臉譜等體驗課讓參與的同學大呼過癮;在琮璞文化園,很多人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把聽過卻沒見過的內畫藝術。在上海美華絲毯創意工作室,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美華不僅親自給來訪的小學生們授課,還耐心地帶領他們了解絲毯製作工藝。漕涇小學五(2)班學生陳多旺說,參觀完才知道,原來一張A4紙大小的織毯就需要用14000個八字結,有些作品需要四五個月甚至一兩年才能完成,要學習大師們持之以恆不放棄的工匠精神。
金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書記沈莉告訴記者,為豐富學生的寒假生活,發揮"實踐育人"的獨特作用,今年寒假金山區學校少年宮聯盟特意組織了17個社會基地的36門資源課程,使得全區34所學校少年宮的4700多名學生受益。
在奉賢區奉城第二小學,三(1)班的學生們利用返校日開展了雛鷹假日小隊活動。同學們分成兩隊,一隊寫春聯,一隊剪窗花。拿出各自準備好的剪刀、紅紙、毛筆、墨水,大家很快進入狀態,不一會功夫,一副副好看的春聯完成了,一張張生動有趣的窗花也活靈活現地呈現在大家面前。
春節要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近日舉辦的迎新喜樂會上,150組親子家庭以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和穀雨等六大春日節氣為主線,開展互動體驗,讓孩子們在遊戲、手作和科學小實驗中走近傳統節氣、了解民風民俗、共迎農曆新年。
"立春",針筒氣壓"鞭春牛",空氣炮來"驅年獸";"雨水",實驗杯中有彩虹雨;"驚蟄",驅蟲錦囊可擁有;"春分",賽一賽豎雞蛋;"清明",來一場說有就有的指尖蹴鞠;"穀雨"賞花品茶中,小實驗帶你感受神奇……
來自於靜教院附校七年級的小張同學,今年已是第三年報名參加喜樂會活動。"第一年來的時候體驗了一把舞龍舞獅、還踩了高蹺,去年和媽媽一起探秘了『鼻尖』上的中國年,今年我親手做了一個『彩蛋』燈籠,等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的時候,相信這個燈籠一定會比小夥伴們買的那些現成兔子燈要好看!"小張告訴記者。
據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書記李曉豔介紹,作為地處居民區的校外活動陣地,迎新喜樂會這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題活動已在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形成傳統,除此以外,還有隊長實訓基地、藝術團隊項目開放活動、動漫創新基地開放、民族動漫大講堂、書迷沙龍等各類多彩的寒假活動以充實區域內學子的寒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