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化學家舉世聞名,另一位早已被遺忘

2020-12-03 環京津網

2015年12月31日,在埼玉縣Wako的日本理化研究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現新元素Nihonium的研究小組組長、核物理學家森田光介(Kosuke Morita)指著元素周期表上的113號元素。(朝日新聞檔案照片)

北青網訊 如果你知道朱利葉斯·洛塔爾·邁耶(1830-1895)是一位德國化學家,他在19世紀後半葉發現了元素的周期性,然後把功勞歸於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1834-1907),那麼你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科學愛好者。

當時,歐洲的化學家們正在競相制定一種元素分類的方法。

53歲的大阪科學博物館館長小野正宏(Masahiro Ono)解釋說:「他們開始意識到,擊敗化學合成藥物和食用油的競爭對手可以獲得巨額利潤。」「這也刺激了歐洲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

當時有60多個已知元素。1868年夏天,邁耶認識到,如果元素被系統地排列,就會出現規則的模式。

但不知何故,他的《元素周期表》的草稿從來沒有被印刷出來,也沒有在他的同事那裡發表過。

門捷列夫在德國學習期間對這門學科產生了興趣。回到祖國俄羅斯後,他致力於完善自己的元素分類方法。1869年2月,他完成了他的元素周期表,並立即發表了它。

小野洋子說,門捷列夫是一個有爭議的自大狂。據報導,他聲稱自己的成就完全是自己的,大意是「他沒有從邁耶的研究中學到任何東西。」

邁耶不僅沒有試圖挑戰門捷列夫的主張,他甚至承認他的競爭對手的成就就像一個非常好的運動。

在後來的幾年裡,門捷列夫因為每次發現新元素時的遠見卓識而廣受讚譽,他的名字也成為世界各地科學教科書上不朽的名字。

另一方面,邁耶從來沒有在任何地方出版過他的批判傳記,除了在他的祖國德國。事實上,只有少數人知道他的成就。

今年是門捷列夫周期表出版150周年。

我在想一個被遺忘的科學家和另一個名字被深深銘刻在歷史上的科學家之間的細微差別。

相關焦點

  • 盤點世界上成就最高的十位化學家(圖文)
    在化學發展史上,無數化學先輩們為化學的發展獻身,其中湧現了很多傑出的化學家,這裡,我們盤點了十位影響人類進步的化學家,看看你都認識嗎?波義耳近代科學的奠基者波義耳(1627年1月25-1691年12月30),英國化學家。
  • 【科技日報】一位化學家的愛樂人生
    這位著名高分子化學家因病醫治無效,近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勇擔重任,合成出我國首塊氟橡膠  「專業未探深」?實非如此。  1956年中國決定自行研製飛彈、原子彈,1957年美國將氟橡膠作為第一號禁運物資。「當時在中國還處於空白的氟橡膠,是與原子彈、氫彈聯繫在一起的物資,重要性不言而喻。」
  • 盤點世界上成就最高的十位化學家
    門捷列夫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發現元素周期律的是紐蘭茲
  • 三位著名的化學家改變了我們對科學的理解
    尼古拉·查爾頓和梅雷迪思·馬卡德爾合著的新書《科學史的小塊》中有三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們改變了我們對化學世界的理解。古代元素,早期科學和鍊金術士:希帕蒂婭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人類都是由少量的物質元素構成的。
  • 十二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榜單
  • 伊波拉給人類的啟示與教訓:被遺忘的大陸,不該被遺忘的「血殤」
    雖說今天非洲也依然是這個地球上受到各類疾病威脅最嚴重的區域,但這樣的非洲,卻始終是一片被遺忘的大陸。另一方面,主流世界對這片土地的遺忘與忽視,則成了瘟疫最好的掩護。當伊波拉再一次如蛇般遊走時,這場疫情甚至沒能進入主流媒體的視野。一些相關衛生機構也不過是認為,這依然是傳統的伊波拉,即使是最危險的薩伊毒株,最惡劣的後果也不過是屠村——何其諷刺,某種烈性病毒被忽視是因為它致死率過高,除了死亡什麼也不留下。這聽起來仿佛一個中世紀的黑色寓言,卻是切實發生在伊波拉疫情中的故事。
  • 被遺忘甚至淘汰的裝備系統,艾肯早已涼透自製史詩淪為幻化道具
    在國服dnf運營的這麼多年裡官方曾經推出過許多奇奇怪怪的系統,這些系統在當時或許能給玩家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大家覺得遊戲真好玩,但是隨著版本的變遷有許多系統都被淘汰或者遺忘了,被淘汰的系統現在只能從玩家們的記憶中才可窺得一二,而被遺忘的系統早晚都是要被淘汰掉的,
  • 凌晨兩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敲另一位諾獎得主的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凌晨2:15,美國加福利尼亞州,一位83歲老人按響了他鄰居家的門鈴:醒醒,咱倆得諾貝爾獎了!於是,凌晨兩點多,諾獎獲得者羅伯特•威爾遜和妻子穿著睡衣敲開了他的鄰居,也是另一位諾獎獲得者米爾格羅姆的門。監控錄像顯示,威爾遜2:15按響了米爾格羅姆家的門鈴,還敲了十幾秒鐘的門。「保羅,是我。」威爾遜說,「你得諾貝爾獎了!他們正聯繫你,但聯繫不上,他們好像沒有你的電話。」
  • 這個化學元素,被稱為化學界的「死神」,多位化學家因此而喪命
    我們上學時候必背的元素周期表也就出現了,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滷族元素中的一員,就是氟元素,其實氟元素是一種化合物,它十分活躍的特性足以讓它擁有更多種類的化合物,同時它還有一個稱號就是化學界的死神,因為它的發現和提純都充滿了悲壯的故事,多位化學家因此而喪命
  • 追蹤一位有機化學家向企業家的蛻變之路—新聞—科學網
    魚沒有咬鉤,但這位來自美國亞特蘭大市埃默裡大學的65歲有機化學家,高興地看著遠處噴水的座頭鯨。在數小時沒有釣到大魚後,他說:「有許多海,有許多魚。你必須是一個樂觀的人。」而這艘船的名字就是「沒什麼大不了」。 實際上,鮮有學術科學家像Schinazi一樣在大交易中獲益匪淺。他致力於能干預病毒複製的核苷酸和核苷酸藥物研究。
  • 一位被歷史遺忘的偉人,他應該與愛迪生同名。「尼古拉·特斯拉」
    一位被歷史遺忘的偉人,他應該與愛迪生同名。「尼古拉·特斯拉」尼古拉·特斯拉(塞爾維亞語:Никола Тесла;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電機工程師和未來學家。他被認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 並因主要設計了現代交流電力系統而最為人知。
  • 漫威:一位被人遺忘的反派即將回歸
    不過,一位由奧斯卡演員飾演的反派角色如今卻被人遺忘,自MCU第二階段後從未現身。據WGTC內部人士透露,漫威計劃邀請山姆·洛克威爾再次扮演賈斯汀·漢默。據說,洛克威爾將回歸漫威,參與多個項目,飾演鋼鐵俠的前對手,在《鋼鐵俠2》中首次登場的賈斯汀·漢默。同時,他可能會在今後幾年中再次飾演這個角色。
  • 都靈裹屍布、南極苔蘚與灰頭土腦的化學家
    在複述這些事實的過程中,Marra描繪了很多引人入勝的故事,都是關於偉大的研究者們的——或許他們中的許多人早已被遺忘,但他們的發現使現在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的理論、實踐和更進一步的發現成為了可能。書中的料絕對充足,絕對能滿足最好奇的讀者。
  • 化學家—波義耳
    這本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年後他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The Sceptical Chemist》就是模仿這本書的格式寫的。他對伽利略本人更是推崇備至。波義耳在家裡是14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在他三歲時,母親不幸去世。也許是缺乏母親照料的緣故,他從小體弱多病。
  • 夏幼南林文斌校友入選年度世界前十位化學家(Top Ten Chemists)
    夏幼南林文斌校友入選年度世界前十位化學家(Top Ten Chemists)  據世界排名機構 Times High Education 報導,2009
  • BBC紀錄片《化學史》,看看歷史上化學家們的腦洞有多大?
    其實,一切元素早已存在於宇宙中,發現它們並加以運用則是化學家們刻苦鑽研再加上奇思妙想的結果。化學的歷史,是那麼有趣,那麼迷人。從煉丹師、鍊金術師變成現代化學家,你知道這其中的故事嗎?化學家波義耳在一個實驗中發明了火柴的前驅體,後人把它製成了火柴。從此以後,人們獲取火的方式變得簡單而又快捷,工業發展如同車輪般不停歇地滾動向前。而誰能料到,這宏偉的一切背後,竟是由一位鍊金師搗鼓尿液開始的。那麼,火是由什麼產生的?化學史上一個知名物質出現了——燃素。
  • 山東大學新增一位院士錢逸泰至此已有5位院士
    山東大學新增一位院士錢逸泰至此已有5位院士 王原 苗坤 報導
  • 全球「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公布,中國教授用實力為汞元素代言
    據中國古文獻記載:在秦始皇死以前,一些王侯在墓葬中也早已使用了灌輸水銀,例如齊桓公葬在今山東臨淄縣,其墓中傾水銀為池。這就是說,中國在公元前7世紀或更早已經取得大量汞。8月4日,第43屆國際配位化學會議在日本舉行,我國蘇州大學的劉莊教授被宣布為「Hg」元素代言人。
  • 舉世聞名的兩位大神,一位被尿給憋死,另一位吃肉喝酒被撐死。
    第谷是最後一位也是最偉大的一位用肉眼觀測的天文學家。就其偉大而言,伊巴谷可能是唯一的抗衡者。第谷早在十三歲時就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法律和哲學。他原來打算研究神學,但在1560年他觀察了日蝕,於是轉向研究天文學和數學。後來他到德國受到進一步的培養和教育。第谷的另一項偉大貢獻就是造就了另一位大神克卜勒。第谷被譽為「星學之王」,克卜勒被稱為「天空立法者」。
  • 反正不是化學家
    2014年頒給了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三位科學家,其中兩位是物理學家;2015年頒給了三位在DNA修復機製做出突出貢獻的三位生物學家;2017年頒給了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做出突破貢獻的三位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