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榆林市委宣傳部出品,榆林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和喜馬拉雅榆林城市服務商共同推出的音頻欄目《榆林扶貧聲音故事》,用聲音記錄全市扶貧一線幹部群眾的暖心事,讓我們近距離感受他們慎終如始、善作善成的使命擔當,展現小康路上「決不掉一戶,決不落一人」的榆林減貧「加速度」!
傳遞扶貧「好聲音」
凝聚攻堅「正能量」
由中共榆林市委宣傳部出品
榆林市扶貧辦聯合
喜馬拉雅榆林城市服務商
共同推出的音頻欄目
《榆林扶貧聲音故事》
今天為您帶來,
榆林市綏德縣義合鎮西直溝村
貧困戶劉瑜的脫貧故事
這是榆林市綏德縣義合鎮西直溝村貧困戶劉瑜正在演出,聽著歌聲你一定想像不到他是一個身體殘疾的人。劉瑜8歲時,被查出患有血友病,從此,他的童年少了很多歡聲笑語,充滿了孤獨。
我這個腿因為這個血友病就慢慢變形了。上到高中二年級以後就沒辦法繼續在上學了,因為家裡的當時生活條件比較貧困,那時候就休學了。
在家休養的劉瑜為了生存學習了電腦維修,而外出打工後,微薄的收入讓劉瑜養活自己都是一道難題,無法減輕家裡的負擔這讓劉瑜無比自責。腿腳不方便的他,常常磕磕碰碰,每當疼痛來臨,劉瑜就像著了魔一樣大把大把的吃著止疼藥。
疼的一晚上不睡覺,我的老母親一晚上就守我著了。內心裡邊感覺就是說,我情願作為一名乞丐,哪怕就說是流浪街頭,哪怕我在垃圾桶裡邊撿的吃垃圾,只要能還我一個健康的身體,我都願意。
旁人的冷言冷語、巨額的醫藥費,無情的壓迫著劉瑜的自尊, 輕生的念頭一次次環繞在劉瑜的大腦裡,被病痛折磨的他漸漸關上自己的心門,拒絕與外界溝通交流,疼痛、低沉、壓抑充斥著他的生活。2017年底被評為貧困戶的劉瑜一家,接待了一個帶著一箱紅棗的人,他就是西直溝村第一書記劉江,他的到來讓劉瑜黑暗了很久的心有了一絲光亮。劉江鼓勵劉瑜活出自己的精彩,還給他講了許多身邊的殘疾人創業的故事,這讓劉瑜感受到了扶貧工作隊的溫暖。
在劉江書記的幫助下,劉瑜註冊成立了綏德縣瑞雨電商服務部,再加上合作社分紅、公益性崗位、開修鎖、賣土雞蛋的收入,2019年劉瑜淨賺3萬塊錢,腰包鼓了,底氣自然有了,劉瑜還憑藉一副好嗓子,參加了西安光輝殘疾人藝術團,用歌聲驅散他生命中的陰霾,用他的光與熱去溫暖更多的人。
如果沒有廣大優秀的扶貧幹部對我的扶持,也許我可能還是原來那個我。但是我還想通過個人自己的這一點微薄的力量,回饋一下社會。我們村裡也有貧困戶,也有殘疾人了,能盡咱一點力量,哪怕就是說今年幫助到一戶,或者幫助到一個人,我就覺得可以了。
國家好的政策幫扶了我,讓我有了轉變,我也想通過個人的這一點微薄的力量回報這個社會。——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