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一個媽媽發的帖子,表達的是對女兒深深的疼愛,但是這種愛在我看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這位媽媽說女兒最近上課曬黑了,她很心疼。原因是最近上體育課,早上還要做早操。她疼愛自己的女兒,想跟老師提意見:不要在太陽底下運動。最後還吐槽說,她女兒班裡幾個小朋友不上體育課,班主任還拍照發家長微信群裡,讓家長教育孩子。
看來這個媽媽的吐槽,我都不知道說啥好。
媽媽疼愛孩子,作為父母都理解,但是這位媽媽的要求是不是有些過分了呢?除非是在室內運動,否則戶外哪有那麼大的場地保證所有的學生不被曬到呢?尤其是操場上,我還沒見過學校操場有很大遮陽的。
況且,多曬曬太陽,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對於學生來說,又不是參加選美,那麼注重黑白幹嘛呢?學生不就應該鍛鍊好身體,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嗎?是白重要,還是身體棒棒的重要?
看家長的最後吐槽,如果不是班主任曝光,估計她也能讓她女兒裝病不參加運動。
而網友的評論也幾乎是一邊倒的支持老師,可見大部分家長還是明白事理的。
這位媽媽愛孩子嗎?肯定是愛,或者說是太愛了,但是這樣的愛對孩子來說,短期看起來無害,甚至有益,但是從長期看,這樣的無法控制的愛,只會害了孩子。
父母學會應該控制住自己對孩子的愛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也都想把自己的所有都給孩子,但是這樣做是否合適呢?是孩子眼前生活的更好還是將來生活的更好,這就需要父母好好考慮的一個問題了。
據我觀察,大部分的父母都不能很好的處理自己對孩子的愛,根據對愛的理解,他們會走上三條不同的道路。
第一條:對孩子過度寵溺
無節制的愛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過度的寵溺孩子。
這樣的父母絕對不在少數,尤其是在前些年,當國家要求計劃生育,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時,那時的孩子都被稱為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好在這幾年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對教育的認識提升了,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這樣對孩子不好,所以這樣無條件寵溺孩子的少了。但是在我們這個人口基數下,這樣的父母仍然存在不上,就比如上面這位,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累。
當父母過度寵溺孩子時,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保護的倒是挺好了,但是孩子也失去了鍛鍊的機會,孩子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成長。除非父母能保證一直保護好孩子,否則當孩子獨自踏上社會的時候,人家的孩子都已經被武裝好了,你家孩子還是個小白,如何跟人家孩子競爭呢?
第二條:過度控制孩子
與過度寵溺孩子相對的是過度控制。
上面這類父母是過度寵溺,而還有一類父母卻跟這類父母表現完全相反,他們過度控制孩子,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培訓班,嚴格要求孩子,逼著孩子不斷努力。
前兩天還看過一篇文章,說他見過一個母親,每周六都要從西安帶著孩子飛北京培訓,周日再趕回去,這樣的父母是得多拼啊。
這樣的父母被人們稱為虎爸虎媽。
這樣的父母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不愛孩子,對孩子極端嚴厲,但其實恰恰相反,他們對孩子的愛一點也不弱於上面的寵溺孩子的父母,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周末不休息,花費大價錢陪著孩子跑各種培訓班興趣班,難為自己。要知道,難為自己可要比難為別人更難,所以說他們對孩子非常非常的愛一點也不為過。
但是這樣的愛孩子很難承受的了。
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鬧的沸沸揚揚的北大弒母案嗎?那個孩子倒是很優秀了,但是從小被媽媽過度控制,除了學習,別的人生樂趣沒有體會過,以至於大學接觸了妓女後徹底迷失了自己。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孩子的成長是有其規律的,需要身體、知識與精神的同步成長。虎爸虎媽過於重視知識,而忽略了精神成長,最終只能是害人害己。
第三條:父母容易心態失衡,喪失正常理智
這一點可能是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的。
父母們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為什麼容易發火?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源於對孩子的愛。假如是別人家的孩子,學不會做不好,你會這麼著急上火嗎?肯定不會,人家會不會跟你有啥關係?還用得著你操心?恰恰是因為這是自己的孩子,當孩子總是失敗時,父母就難免為孩子擔心,為孩子焦慮,怕孩子不如別人,這才特別容易著急上火。
所以,可以這麼說,是我們對孩子的愛使得我們特別容易對孩子生氣發火。而對孩子生氣發火好嗎?肯定不好,不僅破壞親子關係,而且這樣的教育只會起到反作用,使得孩子叛逆。
從這個角度來說,要想有效的控制對孩子發火,父母必須要控制自己對孩子的愛,學會放手,承認孩子的不足和缺點,只有這樣才能擺平心態,才能有理智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在那裡歇斯底裡的對孩子大吼大叫。
總結
如果父母不能有效控制自己對孩子的愛,·那麼上面的三條道路就是他們必然選擇。尤其是第三條,大部分父母都會選擇這條道路。
而這三條路,沒有一條能做到有效的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