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APP預報天氣不同,怎樣獲取最準信息?
地震預報能否提前知曉?
科普場館如何更便民化開放?
汛期來臨,江蘇危化企業如何做好防雷工作?
地震預報能否提前知曉,如何獲取準確信息?
...
這些和氣象、地震相關的問題,
《政風熱線》都幫你問到啦!
3月25日,由江蘇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江蘇省廣電總臺聯合主辦的《政風熱線·我來幫你問廳長(市長)》迎來江蘇省氣象局局長翟武全,江蘇省地震局局長劉堯興及相關部門負責人。
不同APP預報的天氣不一樣,
怎樣獲取最權威信息?
江蘇省氣象局局長翟武全表示,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今天的天氣預報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南京預報哪一天有雨,但南京這麼多面積,一天24個小時,到底下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下,現在已經推出了三天以內的分小時預報,三公裡以內在全省進行預報,我想老百姓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要求逐步地變成現實,因為科學技術的原因,現在還不能準確地預報每一天,特別是時段較長的天氣,但是30天之內的天氣,10天以內已經發布了一天間隔,3天以內的是兩小時間隔,30天以內的今年就會推出。
針對APP預報,我們歡迎社會各界傳播我們的預報天氣,但不同APP預報的結果有不一樣,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數據來源不同,第二個數據加工解析不一樣,還有一個天氣預報時刻在更新的。大家可以從當地的氣象部門的「兩微一端」獲取權威氣象信息。
江蘇在不在地震帶上,
應急演練是否有必要?
江蘇省地震局局長劉堯興表示,實際上中國東部有一個非常大的斷裂帶,是穿過江蘇的,另外地震本身是一個自然現象,全球每年地震有五百萬次,但大部分地震都發生在海洋和無人區,像去年10月份溧水發生了2.8級的地震。
這裡我想告訴大家應急演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非常必要,一個就是咱們江蘇省的防震減災條例規定,政府部門包括有關企業,像化工廠、核電站,像人員比較集中的醫生、學校等等,都要定期進行演練,而且條例規定學校要每年進行一次應急演練,這樣才能有效科學地進行疏散避震。
科普場館「養在深閨人未知」,
如何更便民化開放?
江蘇省氣象局副局長楊金彪介紹,就像記者所反映的情況來看,我們的開放形式是定期開放、預約開放,主要原因是氣象部門在資源配置方面還不適合全面開放,來參觀的群體還比較單一,比如主要是以學生、社區以及社會團體,散客目前來講還不是很多。針對這個問題主要從幾個方面來解決,一個我們還是要加強宣傳,讓老百姓知道氣象部門目前有這些科普資源,大家可以來參觀。
在這裡我想給大家報告一下,在江蘇省氣象局官方網站信息公開欄目裡面,有全省27個氣象場館的地址、聯繫方式以及開放時間,歡迎大家選擇使用。我們會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讓現有場館開放的時間更長,也希望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來改進我們的服務。
慶典活動施放氣球是否要報備?
江蘇省氣象臺臺長康志明表示,當前我們氣象部門面向公眾開展專業氣象服務,這位網友提到的是個性化定製服務,目前我們這種服務沒有開展,未來會有社會機構和市場公司承擔這樣的職責,我建議大家關注我們的預報產品,一個是準確性比較高,可以更好的滿足大家的需求。
針對放氣球要報備的問題,江蘇省氣象局法規處處長韓正國回答,需要進行報備審批。如果沒有履行相關程序,就會按照規模進行處罰。
汛期來臨,
江蘇危化企業如何做好防雷工作?
江蘇省氣象局法規處處長韓正國介紹,根據統計,我們全省易燃易爆危化品生產企業大概11000多家,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分布不均,他們大都建在一些空曠地帶,容易造成雷擊,所以防雷是比較重要的。從近兩年的檢查情況來看,應該說大多數企業還是重視防雷安全的,防雷設施比較齊全,防雷制度也比較完善,有專人管理,這些企業的防雷基本上是有保障的。也有少數企業防雷意識比較淡薄,防雷設施不齊備,沒有按照要求定期開展防雷檢測,甚至於我們提出的整改意見也沒有按照要求整改到位,對此我們也會加強管理,對於涉及到易燃易爆的行業一年要檢查一次,有的是按照要求來開展檢查。
Q:
如何將檢查之後的整改意見落實到位,真正能將防雷減災工作做到可控?
A:
江蘇省氣象局局長翟武全表示,防雷減災事關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一旦發生雷擊事故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國內也有很多這樣的教訓,做好雷電災害的防禦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企業要加強防雷意識,社會對防雷設施檢測機構要履行好服務,我們氣象主管部門要落實好監督管理,落實好監督管理的責任,檢查的目的是要督促生產企業責任主體落實好防雷的制度、標準,還有設施,也要督促社會服務機構履行好基礎服務責任。
要把安全管理和企業正常運行多個層面考慮,一般對防雷安全生產方面的檢查一年是一次,重點企業是一年兩次,我們和有關部門一起大力推動聯合檢查、綜合檢查。
地震預報能否提前知曉,
如何獲取準確信息?
江蘇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馮志生介紹,首先涉及到地震預警技術與地震定位技術,地震預警技術是在地震發生之後,對兩種不同速度的地震波,對一定範圍內的災害做出的警告,目前來說都是由計算機自動確定的,我們國內近兩年一些地區也開展了這種工作,江蘇省目前還沒有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關於地震定位技術也是地震發生之後,把地震的三要素,時間、震級、位置精準的測量出來對社會進行分布,這裡也分為機器確定和人工確定,因為我們對外發布的信息需要非常精準,還需要人工進行核對,一般來說到公眾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需要幾分鐘的時間,這是關於地震預警技術和地震定位技術的區別和差異。關於這位網友所說的希望獲得地震信息更及時,現在有幾個途徑,一個是我們現在有一個對外公布的APP,他可以下載下來,另外也可以登錄江蘇省地震局的官網,來了解這樣的信息。
如何尋找我們身邊的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Q:
如果真的發生地震了,我們有沒有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呢?
A:
目前,各市、各縣都在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全省已經有150多個場地了。公眾可以從以下相關渠道知曉,一個是在地震局的微信、客戶端,另外就是我們平時可以看到的避難場所指示。
Q:
城市的房屋有抗震指標標準,那農村房屋有沒有標準呢?
A: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應該達到抗震指標的標準,農村房屋的建築一般都屬於一般性工程,要按照一般的標準就可以了,我們有非常明確的要求。
Q:
南京目前一共有9家國家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評定標準是什麼?如何提高他們的知曉度以備不時之需?
A:
江蘇省已經創建完成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有219家,都是相對比較明確的,這個標準有嚴格的界定,主要是綜合防震指標,包括應急預案的制定、科普工作的開展,還有應急演練等等一系列的要求,在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大大提升。我們儘快公布到網站上去,方便大家的諮詢。
天氣預報如何服務農業?
江蘇省氣象局減災處處長劉文菁介紹,氣象部門也是把農生產服務作為重要工作在做,有專門的氣象觀測,也有服務方案,目前省、市先要製作1000多期服務產品和材料,比如天氣災害預警。種糧大戶們可以通過我們的網站、廣播和APP,另外我們還和基層農機站進行聯合,來給農民朋友進行服務。
電視、廣播、網絡全媒體呈現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江蘇公共·新聞頻道、荔枝新聞、我蘇客戶端、江蘇新聞官方微博微信號、江蘇新聞廣播,江蘇政務服務客戶端進行了同步直播。
即將上線的有…
4月1日,《政風熱線·我來幫你問廳長》將迎來江蘇省中醫院黨委書記方祝元教授,如果您在就醫過程中掛號、看專家、繳費、取藥、住院、醫療費用報銷、就診環境、各醫院就診卡兼容、醫療檢查等方面有問題,都可以在這裡反映,我們直接幫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