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哪家最準?地震能否提前預告?省氣象局、地震局局長說...

2021-01-21 荔枝網新聞

  不同APP預報天氣不同,怎樣獲取最準信息?

  地震預報能否提前知曉?

  科普場館如何更便民化開放?

  汛期來臨,江蘇危化企業如何做好防雷工作?

  地震預報能否提前知曉,如何獲取準確信息?

  ...

  這些和氣象、地震相關的問題,

  《政風熱線》都幫你問到啦!

  3月25日,由江蘇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江蘇省廣電總臺聯合主辦的《政風熱線·我來幫你問廳長(市長)》迎來江蘇省氣象局局長翟武全,江蘇省地震局局長劉堯興及相關部門負責人。

  不同APP預報的天氣不一樣,

  怎樣獲取最權威信息?

  江蘇省氣象局局長翟武全表示,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今天的天氣預報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南京預報哪一天有雨,但南京這麼多面積,一天24個小時,到底下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下,現在已經推出了三天以內的分小時預報,三公裡以內在全省進行預報,我想老百姓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要求逐步地變成現實,因為科學技術的原因,現在還不能準確地預報每一天,特別是時段較長的天氣,但是30天之內的天氣,10天以內已經發布了一天間隔,3天以內的是兩小時間隔,30天以內的今年就會推出。

  針對APP預報,我們歡迎社會各界傳播我們的預報天氣,但不同APP預報的結果有不一樣,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數據來源不同,第二個數據加工解析不一樣,還有一個天氣預報時刻在更新的。大家可以從當地的氣象部門的「兩微一端」獲取權威氣象信息。

  江蘇在不在地震帶上,

  應急演練是否有必要?

  江蘇省地震局局長劉堯興表示,實際上中國東部有一個非常大的斷裂帶,是穿過江蘇的,另外地震本身是一個自然現象,全球每年地震有五百萬次,但大部分地震都發生在海洋和無人區,像去年10月份溧水發生了2.8級的地震。

  這裡我想告訴大家應急演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非常必要,一個就是咱們江蘇省的防震減災條例規定,政府部門包括有關企業,像化工廠、核電站,像人員比較集中的醫生、學校等等,都要定期進行演練,而且條例規定學校要每年進行一次應急演練,這樣才能有效科學地進行疏散避震。

  科普場館「養在深閨人未知」,

  如何更便民化開放?

  江蘇省氣象局副局長楊金彪介紹,就像記者所反映的情況來看,我們的開放形式是定期開放、預約開放,主要原因是氣象部門在資源配置方面還不適合全面開放,來參觀的群體還比較單一,比如主要是以學生、社區以及社會團體,散客目前來講還不是很多。針對這個問題主要從幾個方面來解決,一個我們還是要加強宣傳,讓老百姓知道氣象部門目前有這些科普資源,大家可以來參觀。

  在這裡我想給大家報告一下,在江蘇省氣象局官方網站信息公開欄目裡面,有全省27個氣象場館的地址、聯繫方式以及開放時間,歡迎大家選擇使用。我們會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讓現有場館開放的時間更長,也希望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來改進我們的服務。

  慶典活動施放氣球是否要報備?

  江蘇省氣象臺臺長康志明表示,當前我們氣象部門面向公眾開展專業氣象服務,這位網友提到的是個性化定製服務,目前我們這種服務沒有開展,未來會有社會機構和市場公司承擔這樣的職責,我建議大家關注我們的預報產品,一個是準確性比較高,可以更好的滿足大家的需求。

  針對放氣球要報備的問題,江蘇省氣象局法規處處長韓正國回答,需要進行報備審批。如果沒有履行相關程序,就會按照規模進行處罰。

  汛期來臨,

  江蘇危化企業如何做好防雷工作?

  江蘇省氣象局法規處處長韓正國介紹,根據統計,我們全省易燃易爆危化品生產企業大概11000多家,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分布不均,他們大都建在一些空曠地帶,容易造成雷擊,所以防雷是比較重要的。從近兩年的檢查情況來看,應該說大多數企業還是重視防雷安全的,防雷設施比較齊全,防雷制度也比較完善,有專人管理,這些企業的防雷基本上是有保障的。也有少數企業防雷意識比較淡薄,防雷設施不齊備,沒有按照要求定期開展防雷檢測,甚至於我們提出的整改意見也沒有按照要求整改到位,對此我們也會加強管理,對於涉及到易燃易爆的行業一年要檢查一次,有的是按照要求來開展檢查。

  Q:

  如何將檢查之後的整改意見落實到位,真正能將防雷減災工作做到可控?

  A:

  江蘇省氣象局局長翟武全表示,防雷減災事關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一旦發生雷擊事故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國內也有很多這樣的教訓,做好雷電災害的防禦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企業要加強防雷意識,社會對防雷設施檢測機構要履行好服務,我們氣象主管部門要落實好監督管理,落實好監督管理的責任,檢查的目的是要督促生產企業責任主體落實好防雷的制度、標準,還有設施,也要督促社會服務機構履行好基礎服務責任。

  要把安全管理和企業正常運行多個層面考慮,一般對防雷安全生產方面的檢查一年是一次,重點企業是一年兩次,我們和有關部門一起大力推動聯合檢查、綜合檢查。

  地震預報能否提前知曉,

  如何獲取準確信息?

  江蘇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馮志生介紹,首先涉及到地震預警技術與地震定位技術,地震預警技術是在地震發生之後,對兩種不同速度的地震波,對一定範圍內的災害做出的警告,目前來說都是由計算機自動確定的,我們國內近兩年一些地區也開展了這種工作,江蘇省目前還沒有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關於地震定位技術也是地震發生之後,把地震的三要素,時間、震級、位置精準的測量出來對社會進行分布,這裡也分為機器確定和人工確定,因為我們對外發布的信息需要非常精準,還需要人工進行核對,一般來說到公眾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需要幾分鐘的時間,這是關於地震預警技術和地震定位技術的區別和差異。關於這位網友所說的希望獲得地震信息更及時,現在有幾個途徑,一個是我們現在有一個對外公布的APP,他可以下載下來,另外也可以登錄江蘇省地震局的官網,來了解這樣的信息。

  如何尋找我們身邊的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Q:

  如果真的發生地震了,我們有沒有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呢?

  A:

  目前,各市、各縣都在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全省已經有150多個場地了。公眾可以從以下相關渠道知曉,一個是在地震局的微信、客戶端,另外就是我們平時可以看到的避難場所指示。

  Q:

  城市的房屋有抗震指標標準,那農村房屋有沒有標準呢?

  A: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應該達到抗震指標的標準,農村房屋的建築一般都屬於一般性工程,要按照一般的標準就可以了,我們有非常明確的要求。

  Q:

  南京目前一共有9家國家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評定標準是什麼?如何提高他們的知曉度以備不時之需?

  A:

  江蘇省已經創建完成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有219家,都是相對比較明確的,這個標準有嚴格的界定,主要是綜合防震指標,包括應急預案的制定、科普工作的開展,還有應急演練等等一系列的要求,在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大大提升。我們儘快公布到網站上去,方便大家的諮詢。

  天氣預報如何服務農業?

  江蘇省氣象局減災處處長劉文菁介紹,氣象部門也是把農生產服務作為重要工作在做,有專門的氣象觀測,也有服務方案,目前省、市先要製作1000多期服務產品和材料,比如天氣災害預警。種糧大戶們可以通過我們的網站、廣播和APP,另外我們還和基層農機站進行聯合,來給農民朋友進行服務。

  電視、廣播、網絡全媒體呈現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江蘇公共·新聞頻道、荔枝新聞、我蘇客戶端、江蘇新聞官方微博微信號、江蘇新聞廣播,江蘇政務服務客戶端進行了同步直播。

  即將上線的有…

  4月1日,《政風熱線·我來幫你問廳長》將迎來江蘇省中醫院黨委書記方祝元教授,如果您在就醫過程中掛號、看專家、繳費、取藥、住院、醫療費用報銷、就診環境、各醫院就診卡兼容、醫療檢查等方面有問題,都可以在這裡反映,我們直接幫您問。

相關焦點

  • 中國地震局長:日本絕無可能提前10秒預測地震
    3月11日日本地震發生之後,網上一則消息開始瘋傳,稱此次地震,日本提前10秒就預測出來了。果真如此嗎?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明確表態:不可能,也絕無此事。不過,在當前地震頻發的狀態下,這也引發了人們對地震預測問題的關注。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報?近期地震很頻繁?真相在這裡!
    「眾所周知,地震後出現降雨的概率比較大,較強降雨天氣會加重震區次生災害的發生。震後,由於震區山體有所鬆動,房屋結構遭到破壞,強降雨易引發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曉東說。
  • 最準天氣預報下載
    最準天氣預報下載,給你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安全便捷高效的軟體下載就來18183!採用中國氣象局權威數據源,信息更及時準確。愛尚天氣,精確預報未來幾點幾分下雨。18183第一時間為您帶來最新最快的最準天氣預報下載,軟體下載就來18183!
  • 中國地震局局長專題聽取地震會商機制改革工作匯報
    2月10日下午,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副局長牛之俊專題聽取臺網中心關於建立地震會商新機制的匯報。鄭國光強調,地震預報會商工作要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和政府的要求為導向,以服務為引領,克服「地震預報是世界性難題」的思想,通過服務需求倒逼機制改革,提高業務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提升地震預報能力與水平,為中央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各項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
  • 中國地震局局長:提前10秒預測地震絕無可能
    觀點  秦大河委員(原中國氣象局局長):  氣候異常  與地震無關  地震發生前,氣象會出現異常?作為多年從事氣候變化研究的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委員連聲稱,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還沒有關於地震發生前氣象會出現異常的科學論證或例子。「從理論上講,地殼發生運動和氣候變化沒有直接的聯繫。天氣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大氣運動帶來的。」秦大河對快報記者稱,目前還沒聽說過有科學家討論或研究過,大旱或大澇與地震頻發是否有關。
  • 天氣預報是個啥?憑啥說預報不準?氣象局有話說!
    &nbsp&nbsp&nbsp&nbsp膠東在線7月7日訊(記者 辛中欣 通訊員 郭磊)每逢天氣預報要下雨,各種群必調侃氣象局,想必各位是看到了他們的預報,但是真的看懂了嗎?會正確的打開方式嗎?&nbsp&nbsp&nbsp&nbsp晚上要下暴雨了,哇有的聊啦。
  • 人工智慧助力預報天氣
    「天氣預報是預測科學,不可能100%準確。」中央氣象臺副臺長宗志平說,天氣預報的本質是根據已知的氣象條件,用超級計算器進行海量數據計算,但計算結果與真實天氣狀況之間不可避免存在偏差。把天氣預報得更準確,就是一個不斷縮小計算結果與真實情況差距的過程,這是現實世界中的難題。  人工智慧提供了一種解決難題的新思路。
  • 科普:地震雲是什麼真的存在嗎?地震雲能否預測地震?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然而就在地震發生兩小時後,各地關於地震的謠言也紛紛在自媒體上發酵。  有網友將臺灣高雄地震圖片說成是九寨溝地震後景象。有細心網友辨認,圖中有多處繁體字,垮塌樓房系2010年臺灣高雄地震場景。
  • 今年沈城天氣預報準確率將提升1—2個百分點
    利用好天氣預報統計大數據,為瀋陽的環境建設保駕護航,大有文章可做。列席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的瀋陽市氣象局局長張立祥接受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目前天氣預報85%準確率基礎上,2019年還將對這個數值提升1—2個百分點。  天氣預報準可防汙染  氣象統計數據可以為治理空氣汙染提供重要依據。
  • 除天氣預報 長株潭將有空氣品質預報
    明年下半年起,長株潭空氣品質可提前24小時預報。圖/記者楊旭   紅網長沙12月24日訊(滾動新聞記者 譚旭燕 範典)明年下半年開始,長株潭三市的空氣品質可以像天氣預報一樣,實現提前24小時預警預報。12月23日,省環保廳和省氣象局聯合籤訂《關於開展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預報工作的合作協議》。
  • 為什麼地震沒有辦法預報?那地震局還有什麼用?
    地震是地球上最頻繁的自然災害之一。全世界每天都發生1萬多次地震,一年要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儘管時間已經來到2020年了,但我們仍然只能對地震實現極為有限的短時預警(幾秒到幾分鐘級別),卻無法對幾天甚至幾周之後的地震進行準確的預測。
  • 天氣預報為何有時不準?四川省氣象局副局長:有三大原因
    記者隨市民、學生走進省氣象臺、氣象觀測場等場所,觀設備、聽講解,探秘《天氣預報》節目的製作過程。  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象知識服務氣候行動」。22日,省氣象局通過展板、科普短片、現場講解等方式,向公眾普及氣象知識,離退休專家也當起志願者。「中國的氣象衛星,都是從西昌發射出去的,解析度較高——在36000公裡的高空,地面上1米長的物體,氣象衛星都能大致看清。」
  • 神農架氣象局創新推出「觀星天氣預報」
    觀星拍星等夜間旅遊產品興起神農架氣象局創新推出「觀星天氣預報」「大九湖:星雲相伴;朝陽:流雲遮星;燕子埡:星雲相伴……」7月20日16:51,一條「觀星天氣預報」在神農架氣象局的「氣象書生」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這是神農架氣象部門首次向星空愛好者提供個性化天氣預報服務
  • 張慶偉在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極端天氣工作
    張慶偉在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極端天氣工作時強調積極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黑龍江日報19日訊 (記者 曹忠義)19日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來到黑龍江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工作
  • 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家清:推進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
    推進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 ——訪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家清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月桂 通訊員 陳瓊 羅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省氣象部門將圍繞重大戰略實施和地方發展布局,在實現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上狠下功夫,在強化防災減災氣象服務保障上做實舉措,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上再出實招,為推動湖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發力。」
  • 【應對情況】蚌埠市地震局舉辦全市地震監測預報業務培訓班
    為進一步提升市縣地震監測預報工作能力,蚌埠市地震局於9月29日舉辦地震監測預報業務培訓班。賈瑞祥副局長作開班動員講話,市縣區地震部門、蚌埠地震臺、市地震監測中心負責人及業務骨幹30餘人參加培訓。
  • 吉林松原5.7級地震,10天前現地震雲預告?專業機構又雙叒叕闢謠
    網上隨即出現大量關於東北曾出現「地震雲」的傳言,稱「10天前,在瀋陽上空出現地震雲,預測東北三省會有地震……看來天象還是準的,怪不得古人都看天象」。傳言還配上多張所謂的「地震雲」的照片,「有圖有真相」。
  • 省地震局舉行地震科研項目(課題)申報與結題驗收報告交流會
    省地震局舉行地震科研項目(課題)申報與結題驗收報告交流會 2013年11月25日 00時00分 來源: 省地震局 【字體:大 中 小】
  • 南京氣象局回應"梅雨"預報失誤:極端天氣多
    可是,預報的大雨卻並沒有如期出現。面對網友和市民的質疑,氣象部門坦誠面對。昨天,南京市氣象局網絡發言人在該局的官方網絡論壇,公開承認預報錯誤。記者了解到,這是近年來氣象部門首次公開承認預報錯誤。巧合的是,就在氣象局承認錯報之後,昨天傍晚,一場陣雨突然光臨南京。不少網友開玩笑,這是氣象局承認錯誤後,老天趕過來「安慰」了。
  • 「天氣預報」裡的民生「大文章」
    「時至今日,天氣預報不僅要報得精準,還要發得精心及時,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對生產生活的指導和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青海省氣象局副局長高順年說。   陰晴冷暖每天上演,風霜雨雪隨時而來。天氣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是最直接顯現的。而幾百字的一條短訊,幾句話的一個預警,不僅讓人民群眾暖了心,更保障了生命財產的安全。